微观经济学12第十二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件.ppt
《微观经济学12第十二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12第十二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2,主要内容,一般均衡分析 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状态 效率与公平 社会福利函数与阿罗定理,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3,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前面各章所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单个市场的运行,是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某一种商品、生产要素、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均衡状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局部均衡分析。事实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也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最终都会导致所有商品与生产要素产生变化。所以,必须从相互联系的角度考察所有商品
2、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描述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4,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有两层含义,除了包括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外,还包括一般均衡经济状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以一般均衡状态为分析对象。所谓一般均衡状态是指整个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经济变量在经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一般均衡理论就是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一般均衡状态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决定的。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每一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有关商品的价格。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共同决定
3、。,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5,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在最初的均衡中,石油的均衡价格为PA,而煤炭的均衡价格为PB。在这个模型中,石油需求曲线DA上的每一点都假定煤炭的价格是PB,而煤炭需求曲线DB上的每一点都假定石油的价格为PA。如果政府对每吨石油向生产者征税T元,这相当于将供给曲线SA垂直向上移动了T个度量单位,到达SA。于是石油的价格上涨到PA,而市场交易量下降到QA。如果分析到此为止,所做的就是局部均衡分析,但我们忽略了两个重要后果。首先,石油市场的变化会有溢出效应,从而打破其他市场的均衡。其次,调整到此还没有结束,煤炭市场价格的派生变化又会对石油市
4、场带来反馈效应。这种调整过程会反复进行下去,但是,每一次调整幅度都应该小于上一个轮回,最后才会得到一个稳定的、收敛的新的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6,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此一般均衡模型是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交易方(厂商、消费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需求者)之间的交易关系用方程表示出来,在各个市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求解,若方程组有解,说明这时经济可达到一般均衡状态。分别建立以下四组方程:1.商品需求方程组2.生产要素需求方程组3.商品供给方程组4.生产要素供给方程组。,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
5、福利经济学,7,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一)商品需求方程组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都要影响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应于每一种商品有一个需求函数方程,那么,n种商品就有n个需求函数方程:X1=F1(P1,P2,Pn;W1,W2,Wn)X2=F2(P1,P2,Pn;W1,W2,Wn)Xn=Fn(P1,P2,Pn;W1,W2,Wn)这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第一个方程组(),共有n个方程。,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8,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二)生产要素需求方程组设市场中厂商的生产系数为aij,其中i=1,2,m,表示使用的各种生产要
6、素,j=1,2,n,表示生产的各种商品。则aij表示生产1单位的第j种商品所耗用的第i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对应于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列出一个生产要素需求方程,对应于m种生产要素就有m个需求方程:Y1=a11X1+a12X2+a13X3+a1nXnY1=a21X1+a22X2+a13X3+a2nXnYm=am1X1+am2X2+am3X3+amnXn这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第二个方程组(),共有m个方程。由于每一种要素的总供给等于它的总需求,此方程又称要素供求相等方程。,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9,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三)商品供给方程组由于生产1单位的第
7、一种商品所需耗用的第一种到第m种生产要素量分别为a11,a21,a31,am1,这些要素的价格分别为W1,W2,W3,Wn,则第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为a11W1+a21W2+a31W3+am1Wn,即生产第一种商品在m种生产要素上耗费的成本总和等于第一种商品的价格,由此可列出第一个方程。依此类推,商品的供给方程:P1=a11W1+a21W2+a31W3+am1WnP2=a12W1+a22W2+a31W3+am2Wn Pn=a1nW1+a2nW2+a3nW3+amnWn这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第三个方程组(),共有n个方程。这组方程表明生产单位的各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与它的价格是相等的,因此又称为生
8、产成本与价格相等方程。,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0,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四)生产要素供给方程组m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可用下列m个方程来表示:Y1=F1(P1,P2,Pn;W1,W2,Wn)Y2=F2(P1,P2,Pn;W1,W2,Wn)Ym=Fm(P1,P2,Pn;W1,W2,Wn)这就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第四个方程组(),共有m个方程。,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1,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五)对模型的分析以上四组方程共同构成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合计共有2n+2m个方程,方程的未知数也是2n+2m个,
9、符合方程个数等于未知数个数,故方程有解。但事实上,在上述2n+2m个方程中,只有2n+2m-1个独立方程,这是因为在没有储蓄和负储蓄的假设条件下,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全部是用来购买商品的,因此,生产要素的收入=产品销售价值,即:Y1W1+Y2W2+Y3W3+YmWn=X1P1+X2P2+X3P3+XnPn瓦尔拉斯还假定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需要有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即用它可以来表示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以是任何一种商品,此处,若以第一种商品来充当,即令P1=1,则上述方程变为:Y1W1+Y2W2+Y3W3+YmWn=X1+X2P2+X3P3+XnPn此
10、时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共有2n+2m-1个独立方程,同时因为P1=1,实际未知数也只有2n+2m-1个未知数,满足方程组有解的条件。,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2,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五)对模型的分析此一般均衡模型经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和德布鲁进一步证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般均衡模型存在唯一解,且具有经济学意义。所以在一般均衡的体系下,在所有市场都分别达到均衡时,如果生产函数等已知,则一般均衡是存在的,即在确定的一组产品与要素价格下,所有单个市场可同时达到均衡。,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3,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概述,
11、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评价一个社会的好坏状况,并考虑如何改善社会的福利。福利经济学的经济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论,效用构成福利的内容和核心,社会总福利水平或者社会成员总效用水平最大化也就成了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4,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可以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1.个人福利是指个人的欲望或需要所得到的满足和由此感受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幸福和快乐。2.社会福利则是个人福利的总和,可分为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经济福利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如津贴、保险金等;非经济福利是指不能以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如就业权利的平等、工资最小差别化等
12、。,一、福利与福利经济学,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5,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研究社会经济制度、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理论。在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史上,人们对一个社会是好是坏的判别标准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应以经济效率为标准,效率越高,国民财富越多,社会福利就越高。也有人认为应以公平为标准,收入越均等,人们的地位越平等,社会福利就越高。但大多数人则认为,既不能片面追求效率,也不以片面追求均等,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二者缺一不可。,一、福利与福利经济学,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6,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概述,(一)旧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先驱是英
13、国经济学家霍布森,他认为应以社会福利研究作为经济学新方向,考察社会分配不均的问题,主张通过改良主义办法,如改革税收,实行国有化等政策解决分配不均,增进社会总福利。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则最早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并成为西方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或一个流派。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有:福利的性质、福利的衡量与判断的标准、福利(包括个人和国家的)发生变化的原因、增加和扩大福利的途径以及政府应采取的福利经济政策等。该体系通常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二、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7,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概述,(二)新福利经济学庇古之后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在20世纪3
14、0年代,新福利经济学有了很大的发展。福利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基础,对社会福利函数(社会总效用函数)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理论体系日趋完善。50年代阿罗提出的社会选择理论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福利经济学。,二、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8,第三节 帕累托最优状态,判断一个经济体系达到最大运行效率和达到最大社会福利的标准是什么呢?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906年提出了检验一个社会经济资源是否实现了最优配置的判断标准。,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9,第三节 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认为在现在状态下,若某一变化在无人受损的状态下使某些人受益,则这一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12 第十二 一般 均衡 理论 福利 经济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