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梳理课件.ppt
《基础知识梳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梳理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基础知识梳理,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氮气(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比空气,溶解性:。,无色,无味,气体,稍小,难溶于水,基础知识梳理,(2)化学性质,基础知识梳理,2氮的常见氧化物(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有毒,稍大,不溶于水,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大,基础知识梳理,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基础知识梳理,二、氨和铵盐1氨(1)结构与物理性质,小,刺激性,700,基础知识梳理,(2)化学性质,产生大量白烟,基础知识梳理,(3)制法与用途,基础知识梳理,2铵盐(1)构成:由 和 构成。(2)
2、物理性质: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3)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写出NH4Cl、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铵根离子,酸根离子,基础知识梳理,与强碱反应写出NH4Cl与NaOH反应并微热的离子(4)NH4的检验取少许样品(固体或溶液)与强碱(固体或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能够使 试纸。,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基础知识梳理,思考,1.(1)液氨和氨水在组成上有哪些区别?(2)固态NH4Cl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又变为固态NH4Cl;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基础知识梳理,思考,【思考提示】(1)液氨是由氨气液化而得到的纯净物,所含微粒只有NH3
3、分子;氨水是由NH3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所含微粒有三种分子:NH3、NH3H2O、H2O,三种离子:NH4、OH、H。(2)不相同,NH4Cl固体受热分解成NH3和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的蒸气,是物理变化。,基础知识梳理,三、硝酸1物理性质,刺激性,无色,久置呈黄色,易挥发,与水互溶,基础知识梳理,2.化学性质(1)强酸性: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基础知识梳理,(2)不稳定性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存放HNO3时,应放在 试剂瓶里,并置于阴凉处。,棕色细口,基础知识梳理,(3)强氧化性与金属的反应(除Au、Pt外,大部分金属能与硝酸反应),都不产生H2。aCu与
4、浓、稀硝酸都能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b铁、铝遇冷的浓HNO3能发生,故可用铁、铝容器运输冷的浓HNO3。,钝化,基础知识梳理,与非金属(如木炭)反应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如Fe2、SO32等)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3Fe24HNO3=3Fe3NO2H2O。3SO322H2NO3=3SO422NOH2O。,基础知识梳理,思考,2.(1)浓HNO3遇哪些金属钝化?钝化是不是不发生化学反应?(2)如何除去浓HNO3中的黄色物质?【思考提示】(1)Fe、Al遇浓HNO3钝化,钝化
5、是一种化学反应,只是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2)浓HNO3中的黄色物质为NO2,可充入O2除去,发生如下反应:4NO2O22H2O=4HNO3。,1NO2或NO2与N2(非O2且不溶于水)或NO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可依据:3NO2H2O=2HNO3NO,,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2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由4NO2O22H2O=4HNO3可知,当体积比:V(NO2)V(O2),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3NO与O2同时通入水中发生反应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总反应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当体积比:V(NO)V(O2),课堂互动讲练,4
6、NO2、NO、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1)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再按4NO2O22H2O=4HNO3处理。(2)也可先将NO2和H2O反应转化为NO,按4NO3O22H2O=4HNO3情况处理。,课堂互动讲练,(3)还可以利用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将盛有a mol NO2和b mol NO(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再通入b mol O2,充分反应后试管里剩余气体的成分及物质的量决定于a与b的关系,请填写表格:,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答案】,课堂互动讲练,(1)若a3,恰好完全反应时,b为多少?(2)若a4,b4,
7、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提示】(1)若a3,则与水反应后生成NO为1 mol,反应后NO的总量为(1b)mol,根据4NO3O22H2O=4HNO3可得恰好完全反应时,(1b)b43,故b3。,课堂互动讲练,互动探究,课堂互动讲练,(2)根据4NO2O22H2O=4HNO3可得4 mol NO2完全反应需O2 1 mol,还剩余3 mol O2,再根据4NO3O22H2O=4HNO3得3 mol O2可与4 mol NO恰好反应生成4 mol HNO3,故可生成HNO3为8 mol。故不剩,课堂互动讲练,1向一支充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试管中依次通入V1 mL NO
8、2、V2 mL O2、V3 mL NO,最后试管中充满溶液,则V1、V2、V3的比值可能为()111632256854A BC D都有可能,课堂互动讲练,解析:选D。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得关系式4V2V13V3,依据此关系式,D项符合题意。,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1)装置:“固体+固体 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3)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4)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9、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课堂互动讲练,(5)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2SO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课堂互动讲练,2加热浓氨水(2)装置:,课堂互动讲练,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1)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课堂互动讲练,(2)装置:,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课堂互动讲练,课堂互动讲练,(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2)收
10、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作干燥剂。(3)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课堂互动讲练,(4)如果只提供如图中B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解析】(1)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堂互动讲练,(2)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NH3可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3)打开弹簧夹,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水后,因NH3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中气压降低,形成喷泉。,课堂互动讲练,(4)B装置与A装置相比,B装置没有胶头滴管,引发该喷泉可用热毛巾捂热圆底烧瓶,赶出导管内的空气,使NH3与水接触,从而形成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知识 梳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