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脑血管疾病课件.ppt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脑血管疾病课件.ppt(2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概 述,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第二节 脑梗死,第三节 脑出血,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第六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第八节 血管性痴呆,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概 述,脑血管疾病(CVD):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脑卒中(stroke)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一组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出现器质性脑损伤的脑血管疾病,概 述流行病学,发病率:12018010万患病率:400700l0万新发病例:200万/年死亡率:150万/年存活者:600-700万 2/3
2、遗留残疾,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 三大致死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管性痴呆 1.颈内动脉系统 高血压脑病 2.椎-基底动脉系统 颅内动脉瘤.脑卒中 颅内血管畸形 1.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炎 2.脑出血 其他动脉疾病 3.脑梗死.颅内静脉病、静脉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概述脑部的血液供应,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P23,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颈内动脉系 大脑半球前2/3 部分间脑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半球后1/3 部分间脑 脑干 小脑,脑的动脉,皮质支供应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中央支供应基底节、内囊及间脑,颈
3、内动脉(前循环),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部分间脑,大脑前动脉,皮层支-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额叶底面的 一部分、额顶两叶外侧面上部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上背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中央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部和后肢前部,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后循环),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大脑后动脉,皮层支供应颞叶内侧面和底面及枕叶中央支-供应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和 底丘脑
4、,大脑后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使颈内动脉系与 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颈内动脉主干受累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病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失语症,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中动脉受累1主干 三偏症状: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优势半球受累失语症 非优势半球受累体象障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中动脉受累2皮质支 上分支病损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优势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5、下分支病损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中动脉受累3深穿支对侧中枢性偏瘫,上下肢均等,可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有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皮质下失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三)大脑前动脉受累1主干 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尿潴留或尿急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碍和缄默等,常有强握与吸吮反射;优势半球受累上肢失用,Broca失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前动脉受累2皮质支 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 3深穿支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
6、瘫,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四)大脑后动脉受累 1主干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病变可失读,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后动脉受累2皮质支 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黄斑回避现象;双侧病变皮质盲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 顶枕动脉受累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优势侧病损命名性失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后动脉受累3深穿支丘脑穿通动脉受累红核丘脑综合征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丘脑综合征中脑支受累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五)基底动脉受累 1.主干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
7、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甚至死亡,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动脉受累2基底动脉尖部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记忆障碍少数可有脑干幻觉(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可有意识障碍,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动脉受累3内听动脉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4中脑支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5脑桥支Millard-Gubler综合征6脑桥旁正中动脉Foville综合征7小脑上动脉脑桥上部外侧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六)椎动脉受累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Wallenberg综合征,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
8、或丧失,正常成人的脑重为占体重的2-3,流经脑组织的血液占每分心搏出量的20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脑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敏感。如果脑组织的血供中断6秒-意识障碍,10秒-脑电活动停止,5分-不可逆性损伤,10-20分钟大脑皮质广泛性选择性神经元坏死,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血管壁病变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疾病和钩端螺旋体等所致的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各种原因(外伤、颅脑手术)所致的血管损伤药物、毒物、恶性肿瘤等所致的血管损伤,概 述,病 因,心脏病和血流动力
9、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骤波动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或非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概 述,病 因,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高粘血症,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机制异常,特别是应用抗凝剂、避孕药物、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各种血液性疾病,概 述,病 因,其他病因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概 述,病 因,基本要素血管壁、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三大因素,诊断与治疗原则,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颅脑CTMRl/MlRA、DSACSF,突然发病局部或全脑损害的症状及体征,诊断,诊断原则,诊断与治疗原则
10、,治疗原则,挽救生命降低残疾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一般治疗措施: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卒中单元、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细胞保护、血管内、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诊断与治疗原则,对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减少复发的关键,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首先介绍2个病例,病例1:王XX,男性,56岁,既往有高血压史、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1周前吃早饭时突然感到右侧上肢无力,不能握拳,约20分钟后恢复正常,7天来上述症状反复出现3次,来诊时血压170/100mmHg,查体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未见异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
11、2:张XX,女性,6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昨晚因血压高达190/120 mmHg,服用北京降压零3片,卡托普利3片,心痛定1片。早晨起床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2次,站立不稳,约30分钟后恢复正常。10天来上述症状反复出现2次。当时测血压110/70 mmHg。查体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未见异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共同思考:(1)这两个病例发病机制是什么呢?症状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特点?(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反复性),(2)从病例1中你可以发现哪些发病的危险因素?(3)病例2发病有什么诱发因素?(4)查体和脑CT检查有什么特点?(5)怎样诊断、鉴别诊断?(6
12、)你怎样为这2个病例制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一般不超过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病因,病因及发病机制,1血流动力学改变 2微栓塞,主要发病机制,症状较刻板发作频度较高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多短不超过l0分钟,症状多变发作频度不高每次发作
13、持续时间较长,,发病机制,附壁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血流,阻塞小血管,缺血症状,血流,症状缓解,血管狭窄,血压急剧波动,Reperfused rapidly,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 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留后遗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一般特点,颈内动脉系统TIA,大脑中动脉(MCA)TIA,对侧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失语、失用非优势半球受损空间定向障碍,MCA,W,颈内动脉系统TI
14、A,大脑前动脉(ACA)TIA,人格障碍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颈内动脉系统TIA,颈内动脉(ICA)主干TIA,眼动脉交叉瘫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病侧Homer征对侧偏瘫,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最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复视,特殊表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双眼视力障碍,头CT或MRICTA、MRA、DSA及TCD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TIA 辅助检查,Cerebral arterial supply,sagittal view,angiogram,CTA,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病史 基本临床特征,2鉴别诊断(1)部分性癫痫:E
15、EG异常,CT/MRI脑局灶性病变。(2)梅尼埃病: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除眼震外无其他CNS定位体征 年龄50岁以下。(3)心脏疾病:阿-斯综合征、心律失常等。(4)其他:颅内肿瘤、脓肿、硬膜下血肿、脑寄生 虫病等,诊断及鉴别诊断,常用的TIA危险分层工具为ABCD2评分,见表 8-2。症状发作在72小时内并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入院治疗:ABCD2评分3分;ABCD2评分02分,但TIA系统检查门诊不能在2天之内完成;ABCD2评分02分,并有其他证据提示症状由局部缺血造成,如DWI已显示对应小片状缺血灶。,TIA是急症TIA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
16、少卒中的发生,1.TIA短期卒中风险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TIA的ABCD2评分 TIA的临床特征 得分年龄(A)60岁 1血压(B)收缩压140或舒张压90mmHg 1临床症状(C)单侧无力 2 不伴无力的言语障碍 1症状持续时间(D)60分钟 2 1059分钟 1糖尿病(D)有 1,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抗血小板聚集剂:非心源性栓塞性TIA推荐 阿司匹林 75150mg/d,餐后服用 氯吡格雷 75mg/d,PO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缓释的双嘧达莫(分别为25mg和200mg,2次/d),2.药物治疗,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抗凝药物:心源性栓塞性TIA可采用。
17、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卒中高度风险的TIA患者应选用半衰期较短和较易中和抗凝强度的肝素;频繁发作的TIA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对抗血小板聚集剂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考虑抗凝治疗;,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扩容治疗:纠正低灌注,适用于血流动力型TIA溶栓治疗:对于新近发生的符合传统TIA定义的患者,虽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明确的脑梗死责任病灶,但目前不作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在临床症状再次发作时,若临床已明确诊断为脑梗死,不应等待,应按照卒中指南积极进行溶栓治疗,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其他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TIA患者,可选用降纤酶治疗 老年TIA并有抗血小板聚集剂禁
18、忌症或抵抗性者可选用活血化瘀性中药制剂治疗,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3.TIA的外科治疗,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70)的TIA患者,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或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有恶化趋势者,可酌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术治疗,部分发展为脑梗死,部分继续发作,部分可自行缓解,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 后,动脉内膜旋切术,TIA小结,概念基本临床特征常见症状诊断治疗要点,教学要求,(一)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发病机制。(二)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脑梗死(cerebral
19、 infarc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概 述,第二节 脑梗死,脑梗死的临床分型目前主要使用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ACI)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
20、on infarction,POCI)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ACI),第二节 脑梗死,概 述,脑梗死的病因分型目前主要采用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型 小动脉闭塞型 其他病因型 不明原因型,第二节 脑梗死,概 述,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3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第二节 脑梗死,概 述,脑血栓形成,病例1:男性,52岁,既往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5天来反复出现右侧上肢发作性无力2次,每次持续67
21、分钟后即恢复正常。今晨7时醒来后出现说话困难,右侧上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上午9时来诊时症状加重,发病后无头痛呕吐。来诊时查体:血压170/100mmHg,神志清楚,听不懂医生问话也不能用口语表述交流,右侧鼻唇沟平坦,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明显牵向左恻,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右侧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右侧偏身痛温觉迟钝。右侧Babinski征阳性。立即入院,20分钟后脑CT报告未见异常。,首先介绍2个病例,病例2:女性,6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脂血症史。近1个月来反复出现发作性天旋地转感3次,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每次持续15分钟左右恢复正常。2天前突发视物双影,右侧上下肢抬举困难
22、。来诊时查体:左侧额纹平坦,左侧眼睑闭合不严,左侧鼻唇沟平坦,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明显牵向右侧,左侧眼球内斜位,不能外展;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右侧上下肢肌力3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后虽经治疗,但3天后病情加重,处于昏迷状态,四肢瘫痪,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体温41度,解热剂不能使体温下降,呕吐咖啡样物,呼吸节律不整。脑CT报告未见异常,脑MRI可见左侧脑桥T1高信号,T2低信号病灶。,脑血栓形成,提问(1)2个病例发病和病程经过有什么特点?(2)查体和脑CT、MRI检查有什么特点?(3)怎样诊断、鉴别诊断?(4)请同学为本病例制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脑血栓形成,最常
23、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脑血栓形成,1.动脉硬化 本病的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病,二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动脉,以动脉分叉处多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脑梗死,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2.动脉炎 结缔组织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及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均可导致动脉炎症,而使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脑血栓形成,3.其他少见原
24、因药源性:如可卡因、安非他明 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蛋白C和蛋白S异常,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脑血栓形成,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颈动脉、颅内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极少数不明原因,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病理,好发部位颈内动脉系统约占80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20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改变、血栓形成或栓子,脑血栓形成病理,局部血液供应中断白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红色梗死(出血性梗死),脑血栓形成病理,缺血缺氧性损害表现为:神经细胞坏死
25、 凋亡,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超早期(1-6小时):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形胶 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急性期(6-24小时):缺血区脑组织苍白伴轻 度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呈 明显缺血改变,病理及病理生理,一、脑血栓形成,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脱失,胶 质细胞坏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 细胞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 软化期(3日-3周):病变脑组织液化变软 恢复期(3-4周后):液化坏死脑组织被格子细 胞清除,脑组织萎缩,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持续数月至2年,病理及病理生理,一、脑血栓形成,2.病理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脑血管 疾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