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
《经济地理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治,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社会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环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及持续发展。,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
2、济基础。结构演进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一
3、)资源禀赋资源分类: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风景资源等。经济社会资源有劳动力和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经济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和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上升趋势。社会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二)资源配置能力1经济体制;影响区域资源配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2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规范经济行为、调节资源配置
4、。3企业组织水平;企业是区域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4区域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影响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三)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指的是一个区域在相关的经济空间或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区域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所决定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影响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四)外部环境1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从宏观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5、的基本走势。2区域经济关系较大程度上决定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经济交往中能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影响区域能否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3国际经济背景区域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受国际影响也越大。,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208-212)(一)区域增长极理论(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三)乘数-加速原理,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一)区域增长极理论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概念: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部门。这些具
6、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一)区域增长极理论2区域增长极理论(1)有关增长极的解释(2)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一)区域增长极理论(3)增长极的特点增长极具有的特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
7、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一)区域增长极理论(4)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的组织作用支配效应;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是伴随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极化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是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是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第
8、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总结1:一方面,区域中的各种产业将以增长极为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增长极的形成必然改变区域的原始空间平衡状态,使区域空间出现不平衡。增长极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区域的空间不平衡,导致区域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总结2: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则会改变区域原来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更为复杂。不同规模等级的增长极相互连接,就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总结3: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
9、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1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3卡多尔的循环累积观点,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1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如果某个因素变化,就会引起其他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因素继续变化,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因此,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
10、式在运动,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循环过程。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收入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低购买力投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这两个循环都是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在“低收入”处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增长滞缓,长期陷入贫困状态。,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3卡尔多的循环累积观点(自学)相对效率工资决定了区域在全国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即
11、一个区域的相对效率工资越低,则其产出增长率越高。由于制度相同,全国各区域的货币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相等。而在发达区域,因集聚经济使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产出增长率和生产力增长率上升,进而使相对效率工资下降。进一步,低相对效率工资又促使区域产出增长率上升。如此构成循环,结果是发达区域会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三)乘数-加速原理1乘数原理乘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锁性、放大性反应。2加速原理加速原理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
12、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加速具有正向和负向双重作用,投资变动的幅度大于消费量或收入的变动率。,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一)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胡佛与费希尔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自给自足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研究结果,归纳出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
13、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三)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自学)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发达)阶段;4衰退阶段,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三)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自学)经济增长出现衰退的原因:区位性衰退:区域优势丧失;资源性衰退:资源枯竭导致经济增长发生衰退;结构性衰退:主导产业出现衰退,且没有新的主导产业出现;消聚性衰退:聚集过度造成衰退。,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了解),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三、经济地域综合体
14、的建设与管理四、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或有计划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地域生产综合体是以国家一定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的专业化部门企业的空间组合,在这些地区里有统一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有共同的建筑和动力基地。地区生产综合体位于限定地域的多部门的生产
15、部门组合,它们拥有统一的生产性基础设施、移民体系和社会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是为了综合利用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并能保证建立舒适的生活条件,吸引和稳定劳动力,保护环境。,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比较公认的定义: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意义:经济地域综合体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各经济和社会组
16、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有利于以它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经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建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部门和服务;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的建设而成。,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自学)1按经济结构特征分:(1)原料型经济地域综
17、合体;(2)加工型经济地域综合体;(3)综合型经济地域综合体。,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自学)2按形成的主要因素分:(1)矿物原料型经济地域综合体;(2)燃料动力型经济地域综合体;(3)农业原料型经济地域综合体;(4)劳动力资源型经济地域综合体;(5)消费品型经济地域综合体。,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自学)3按经济开发水平分:(1)在新开发区建设并由新企业联合形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2)在已开发地区把改建、扩建、新建企业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地理 第八 区域经济 发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