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ppt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群文阅读ppt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文阅读ppt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6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乌台诗案”后,他像一只凄惶的孤鸿飘零到黄州。但在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挫折后,他并未被灾难击倒,而是完成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更是“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为历史奉献了著名的“一词二赋”。赤壁之下,他看穿人生、看透生命,化茧成蝶。苏轼的豪放源于他对浊世的看轻,他的达观源于他对困境的藐视,他的潇洒源于他对挫折的不屈和对生活的执着。,情景导学,“齐烟九点望中来,大地舆图一卷开”,整个中国就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地图,舒展在你的眼前。拾级而上,在绿树掩映下,在奇石怪岩中,仰视着钟灵毓秀的万丈绝壁,泰山巍然屹立之势震
2、撼心灵。站在泰山之巅,东望大海云霞明灭,西听中原风雨潇潇,古今俯仰,慷慨长啸,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灵魂能不得到洗礼,胸怀能不为之旷达吗?,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夯基提能作业,文白对译,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课前预习,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
3、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作品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评价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背景
4、探寻(1)赤壁赋:熙宁九年十月(1076),王安石变法受挫,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的政治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造成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心里十分苦闷。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
5、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2)登泰山记: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基础梳理,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
6、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群文阅读优秀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状语后置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酾酒临江(应为“临江酾酒”)徘徊于斗牛之间(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应为“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应为“泛舟于赤壁之下游”)(3)宾语前置句
7、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安在哉”应为“在安哉”),(4)定语后置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客有吹洞箫者(应为“有吹洞箫客”,修饰“客”的定语放到了“客”的后面)凌万顷之茫然(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即“凌茫然之万顷”),(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6)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也”表判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表判断),6名句默写(1)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语句是“_,_”。(2)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
8、歌的诗句是“_,_”。(3)苏轼在赤壁赋中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_”。(4)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6)赤壁赋中,描写作者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的句子是“_,_”。(7)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自己船桨之美和陶醉划船月下的歌词是“_,_ _”。(8)赤壁赋中,作者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
9、句子是“_,_”。,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9)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10)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写曹操“_,_”。(1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1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写出了主客二人乘小舟游赤壁时举酒互劝的洒脱畅快。,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3
10、)赤壁赋中,写作者在长江边与客人像樵夫渔父一样生活闲适、心境宁静、别无所求的句子是“_,_”。(14)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1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1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_,_”。,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7)苏轼的赤壁赋中讨论“水”与“月”,写“月”的哲理意蕴丰富,诗句为:“_,_。”(18)苏轼赤壁赋中“_,_ _”两句,是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强调
11、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19)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然微小但也不能据为己有的句子是“_,_”。(20)赤壁赋中,写客人聆听苏子一席话后,由“悲”转“喜”,表现主客酣畅宴饮情景的语句是“_,_”。,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肴核既尽,杯盘狼籍,(2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22)在登泰山记中,“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23)在登泰山记中,“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
12、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4)在登泰山记中,“_,_”这两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25)在登泰山记中,“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1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
13、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赋的特点:(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4)内容上
14、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2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丰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古代有些山水游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才识、深刻的思想。,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图文导航,1赤壁赋:文章通过作者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中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
15、观的人生态度。2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伟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了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之情。,主旨探微,(一)领读课文1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他们因何而乐?提示:(1)良辰:七月既望。(2)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乐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任务探究,2登泰山记中登山中见到哪些雪景?提示:写雪中登山之难:“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雪中所见之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雪中观日之雄:“大风扬积雪
16、击面”;写雪中景物之萧索:“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体会两篇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活动赤壁赋第1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提示:(1)这一段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泛舟赤壁之下,头顶一轮皓月,脚踩万顷碧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任意飘荡。景象如梦境一般,赏心悦目,令人陶醉其中。(2)作者这样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的“悲”显得更加浓重和凄凉,为下文写“悲”做了铺垫。,(二)精研课文,任务一,活动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什么特点?提示:(1)泰山山水相映,直逼云端。泰山的南北两面各有河流,众多
17、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水绕山流,山水相映。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高高耸立的日观峰显示了山势的高峻挺拔。(2)山高路险,山顶景色迷人。泰山山路高远,山道“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山路艰险,“崖限当道”“迷雾冰滑”。登上山顶,泰山夕照图展现在眼前,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的美景,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景色优美无比。,(3)泰山日出,五彩缤纷。太阳将出时,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五彩缤纷;太阳出来时,旭日如丹,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初升的太阳气势磅礴。(4)泰山上的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ppt 课件 语文 统编 必修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