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技术操作规范解读课件.ppt
《静脉技术操作规范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技术操作规范解读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解读规范静脉治疗 保障患者安全,前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提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制定本标准。卫生部郭燕红副司长作重要讲话:标准的目的、意义必要性: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多的技术操作;我国80%住院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我国每人每年静脉输注8瓶液体;85%护士大于75%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但缺乏全国统一输液治疗护理行业标准。,前言,紧迫性:各种输液新技术(工具多样化、技术多元化、交流国际化、理念安全化)的出现,期待相关标准指导护士实践行为。临床意义: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社会效益:患者满意度提高,纠纷下降,标准编制遵循的原则,适用性:各级
2、、各类医疗机构指导性:条款简练科学性:科学依据、用词精准、符合国情本土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2013-11-14发布2014-5-1实施,目的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可、不必宜、不宜应、不应 凡是本文件中提到“应”的必须执行。凡是本文件中提到“宜”、“不宜”、“可”等不一定的词汇含义,可以不执行或参照执行。,助动词程度释义,本标准主要内容,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要求、操作程序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职业防护,一 范围,条
3、款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解读:涉及的主要操作有: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职业防护等,一 范围,条款: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解读: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所、卫生院2、医务人员:注册护士、医师、乡村医生,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2009年3月2日发布,2009年9月1日实施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2009年4月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3.1 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制品)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
4、环的治疗方法: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常用工具: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及输液附加装置等。,三 术语和定义,3.2 CVC(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3 PICC(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新生儿(大隐静脉、头部静脉、耳后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4 PORT(输液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于皮下的注射座3.5 PN(肠外营养)3.6 PVC(
5、外周静脉导管)3.7 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三 术语和定义,3.8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三 术语和定义,3.9 药物渗出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10 药物外渗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11
6、 药物外溢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解读 按药物的理化性质分为腐蚀性药液和非腐蚀性药液。强酸强碱属于腐蚀性药液。常见腐蚀性药液有:化疗药发疱剂:如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长春碱类(长春新碱、长春酰胺、长春花碱等)其他腐蚀性药:去甲肾上腺素、万古霉素、氨茶碱、葡萄糖酸钙等,CVC 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N 肠外营养PORT 输液港PVC 外周静脉导管,四 缩略语,五 基本要求,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5.2 从事静脉治疗的护士应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
7、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PICC知识培训:1、血管解剖;2、血栓原因、预防及处理;3、CRBSI预防及诊断;4、置管风险因素及评估;,五 基本要求,PICC技能培训:1、PICC置管操作;2、置管问题分析;3、PICC维护流程;4、各种并发症处理等;5、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六 操作程序,基本原则:6.1.1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
8、份识别,询问过敏史。解读: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如姓名、住院号、床号等,不准单独使用床号、房间号或特定代号来识别患者。护士执行操作时,应以“核对腕带信息”及让好“患者说出姓名”的形式进行患者身份的确认。操作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消毒剂、导管材料等过敏史,六 操作程序,基本原则:6.1.2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6.1.3 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解读:如肝病病区、艾滋病病区等,基本原则6.1.4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
9、则。6.1.5 操作前后应执行WST313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6.1.6 植入PVC时宜用清洁手套,植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六 操作程序,基本原则:6.1.7 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6.1.8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解读:2%葡萄糖酸氯己定复合70%乙醇溶液的优势:快速起效、省时快干、增强敷料粘贴、持久抑菌残留活性长、便于观察,基本原则6.1.9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二遍或遵循消
10、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6.1.10 置管部位不应使用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 解读: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响消毒效果。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菌耐药。,六 操作程序,六 操作程序,操作前评估6.2.1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6.2.2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6.2.3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6.2.4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
11、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六 操作程序,操作前评估6.2.5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6.2.6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2.7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六 操作程序,穿刺6.3.1.2 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静脉;(2)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3)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12、;,六 操作程序,(4)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5)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8cm,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6)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六 操作程序,解读: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因为穿刺头皮静脉一旦发生药液渗漏,出现疤痕,影响头发生长,影响美观(2)乳癌根治术(3)下肢输液的风险,六 操作程序,PICC穿刺PICC穿刺按以下步骤进行:(1)核对确认置管医嘱,查看相关化验报告;(2)确认已签署置管知情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技术 操作 规范 解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