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的经济学思想.ppt
《第二讲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的经济学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的经济学思想.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的经济学思想,参考文献 1、杰拉尔德: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杰拉尔德.迈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发展经济学的前 沿:未来展望,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年版。3、杨永华:发展经济学流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讨论的问题 1.中国转型期的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2.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3.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型问题 4.中国工业化中的规模经济效应 5.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 6.世界经济史上各种经济奇迹的理论解释,一、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罗森斯坦罗丹经济发展思想 1.生平。罗森斯坦罗丹生于波兰,后来曾经济在伦敦大学
2、任教,担任过世界银行经济学部副主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1943年在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而著名。提出了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2.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1)用剩余劳动力论证了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必要性 为了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必须通过兴办工业部门来解决。认为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工业化国家不一样,传统农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是有缺陷的。他把农业部门有剩余劳动力作为一个直接的假定来论证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工业化需要大量投资,他认为一半由国内提供,一般由国际提供,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是劳动密集型工业。,(2)工业化的模式 罗森斯坦罗丹依据工业化的资本筹措
3、途径,把工业化划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依据自己的力量,在国内筹措资本的工业化模式,但是这种工业化依靠当地资源,工业化的速度慢,与世界孤立。二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工业化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国际投资或者国际贷款筹措工业化资金。第二种是比较好的工业化模式。,2.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的中心思想: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增长理论绝大部分就是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和“资本供给不足”的双重发展障碍,就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进行投资,以给经济一次大的推动,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均衡,快速发展,走出“贫困恶性循环”.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
4、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一是生产函数的不可分割性。社会基础资本是不可分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一气呵成,并且达到必要的规模才能使用。否则,资本事实上并未形成,经济增长丝毫得不到促进。,二是储蓄的不可分性。储蓄并不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相反,它的增长是有阶段的.只有当收入的增长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储蓄才会急剧地上升,才会使更大规模的投资成为可能。三是需求的不可 分性。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必须有充分的国内市场或有保证的国际市场才能销售出去,从而收回投资.如果产品不能出口,或国内购
5、买能力太低,大部分产品无人购买,投资也将以失败而告终。,为此,罗森斯坦罗丹、钠克斯强调需求平衡,认为,要使发展持续下去,必须有平衡发展,主张在各个工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以解决市场狭小以及产品销售困难问题,因为市场狭小,在单一生产路线中不会诱致私人投资。其政策主张: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个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二)莱宾斯坦的经济发展思想 1.生平简介:哈尔维.莱宾斯坦,生于俄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8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代表作是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他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在于
6、:认为发展中经济体是一种准稳定均衡体系,依据这种认识,提出了最小临界努力假说。,2.落后经济体准稳定均衡假说 莱宾斯坦认为经济发展意味着一个经济体系用于生产人均财货与劳务的能力增长。因为这种能力的增长才是提高生活水准的必备条件。落后经济的四种假设:(1)落后经济是准稳定的均衡状态,表现为落后地区的人均收入具有“准稳定”性质。(2)要打破一个落后经济体的均衡状态,使其处于不均衡状态,应激发能提高人均收入上升的动因,(3)落后经济体由均衡状态转入非均衡状态时,压抑人均收入动因所产生的效果要大于提高人均收入动因产生的效果。(4)压抑人均收入动因所产生的效果有一个极大点,所以要想方设法提高人均收入产生
7、的极大点,以推动经济增长。,准稳定均衡体系:均衡体系是指一个体系受到冲击之后所有变量都会恢复到原来均衡的值。准稳定均衡体系是指,对一个经济体初期扰乱消失之后,所有变量不能回到从前的均衡值上。发达经济是非均衡体系,而落后经济体属于稳定的均衡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内部经济和 外部经济的刺激都太小,都不可能打破均衡状态。,准稳定均衡状态的类型:(1)人均所得的均衡逐渐转变。这种类型表明落后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2)人均所得均衡有逐渐向同一方向转变的趋势,由于有人口和资源的条件,会出现一个稳定、连续的增长过程。这是值得研究的状态。(3)处于不变的均衡状态。也就是完全的稳定均衡。这种类型表明落后国家不会出
8、现经济增长。,2.最小临界努力假说(1)基本思想。莱宾斯坦认为为了打破经济的稳定状态,达到持久增长,最初促进发展的刺激或者努力必须达到临界的最小规模。这就是著名的“最小临界努力假说”。他把能够打破贫困均衡的刺激和内部努力的某一点称为临界点。如果外部刺激小于临界点,均衡不能被打破;如果外部刺激大于临界点,均衡能被打破,从而实现增长。,(2)依据。第一,人类在根本上是相像的,所以可以依据相同的理论去说明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共同问题。第二,尽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但是低所得经济持久不振,表明这种经济具有某种程度的稳定。第三,各项刺激所组成的合力,压低了所得水平,(3)决定最小努力的因素 第一,内在
9、不经济。企业为了取得相当的效率,不得不维持投资一个超过某一最低程度的规模,如果投资小于这个规模,就会内在不经济。这就要求投资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不应该广泛分散。第二,外经济。各种产业是相互依赖的,因而产业发展会给其他产业带来外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要克服产业间相互依赖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达到产业间的不横增长。,第三,诱发性及自发性抑制因素的克服。能在经济启动的同时,克服由于增长的刺激产生的诱发性和自发性抑制收入的障碍。第四,非经济层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应该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创造出一个新的机制,克服文化和体制上障碍,使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能源源不断地发挥。,4.资本-产出比率递减假说 为了加强最小临
10、界努力假说,莱宾斯坦提出了资本-产出比率递减假说,认为一国资本-产出比率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下降。资本-产出比率在第三产业比较低,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一国资本-产出比率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下降。在既定的变化速度下,一个经济体必须达到某一最低所得水准,才能实现持久的人均收入所得。如果初期人均所得水准低于这个临界点限额,则必须借助于外部的足够投资。,(三)钱纳里的经济发展理论:结构转化 1.生平:钱纳里,1950年在哈弗大学获得经济博士,现在斯坦福大学任教,1972-1982年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他与赛尔奎因等人以工业化为主线,研究了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变及其政
11、策.,2.发展的模式(1)发展的一般模式 一致性假说:认为经济发展的过程出现在各国之间具有充分的一致性,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在资源配置、要素使用和其他结构特点方面产生出了一致的变化型式。这种思路和结构主义有所不同,因为结构主义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的不一致。,他把工业化分为三个方面:积累过程、资源配置过程、人口和分配过程。积累分为三个方面:(1)投资(2)政府收入(3)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分为三个方面:(4)国内需求结构(5)生产结构(6)贸易结构。人口和分配过程形成四个方面:(7)劳动力配置(8)城市化(9)人口过度(10)收入分配。这10各方面加在一起描述了一个穷国向富裕国家过度的基本内
12、容。,(2)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 钱纳里创造性地依据国家人口规模的多少,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大国模式与小国模式 一是大国模式。大国效应明显地反映在贸易额上,进口额通常都不足于小国的一半。大国的经济规模大,无论在初级产品出口,还是在工业化出接口方面,专业化程度低一些。在生产模式上,大国通长采用国内模式,采取内向型经济政策。二是小国模式。小国容易受到国外市场和资本流动的影响,缺乏构成出口基础的自然资源,资本流入非常高,依赖外资发展工业。,3.结构变化(1)内部结构变化 一是工业化过程。建立了一个工业化模型来刻画工业化过程,其工业化模型应用了投入产出模型和新古典的价格内生模型。用投入产出模型
13、来说明需求、贸易、生产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用新古典的价格内生模型来分析商品和要素中替代的可能性问题。其工业化模型主要用以说明转变时期有关资源配置。,二是要素替代和结构变化。钱纳里提出了当要素供给和相对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生产结构和要素使用的最佳变化。他最初建立了一个包括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假说的分析框架。三是资本和外汇随着时间最佳配置的规模经济效应。提出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论证了协调投资将比基于现有的市场信息和单个投资决策更为有利的利用资源,协调投资能够使资源得到节约。提出了政府协调投资的政策主张。,(2)外部结构 钱纳里用外部结构来描述由外汇供给和需求所引起的资源配置的各个方面的特征。
14、研究外部结构的目的在于研究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入在发展中的作用。他用“贸易限制增长”来研究外部结构,分析了外部流入资金变化与国内生产和外贸结构相应变化之间的关系。,4.工业化的经验 钱纳里和鲁宾遜、赛尔昆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根据9个国家的经验和实例,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发展战略。(1)结构转变是工业化的基本经验 钱纳里认为工业化国家的结构转变和经济增长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如,恩格尔定律、刘易斯假说、赫克谢尔-俄林定律、人口理论等,但是这些都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对于发展中国家不适用,主张引入结构主义,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转变
15、中的实质性差别。,钱纳里通过研究12个发达国家,20个发展中国家的产出、投入和全要素增长率,得出的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特点是劳动投入低速增长,资本和产出高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对总增长的贡献较高 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劳动投入高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比较快,全要素生产率对总增长的贡献较低。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更加注重要素投入的扩张,而不是生产率的增长。,钱纳里的多国模型描述了工业化的一般特征: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社会基础设施份额的上升、初级产品份额的下降。依据这种特征分析,钱纳里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产品的生产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缓慢;第二阶段工
16、业化阶段,其特征是产业结构转移的重心由初级产品的生产转向制造业生产的转移。第三阶段发达经济阶段。特征是农业迅速发展,农业由低速增长的部门转变为劳动生产率高速增长的部门。,从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结构转变的特征之一是制造业生产的相对重要性迅速提高,同时初级产品生产的相对重要性下降。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重工业作用很大的时间阶段,紧接着是重工业作用的急剧下降的时间阶段。工业化与结构转变联系在一起,决不限于制造业在总产出中的比重的简单增加,最终需求结构、中间产品的使用都在起作用。,(2)结构转变的理论说明 钱纳里认为,工业化过程之所以发生结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结构转变提高了生产率。他
17、运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产出率的概念,得出这样的规律:在农业中,资本产出比率在初始阶段相对较低,然后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社会基础设施则相反。在工业化初期,资本系数高,然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5发展战略(1)出口扩张战略。出口增长大大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反出口偏好大大降低,大量外资流入使持续的外贸自由化时期得以存在。(2)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关税保护和外汇配给限制进口,保护一个高估的实际汇率以加剧反出口刺激偏向,较低的资本流入。,(3)平衡战略。对进口、汇率和资本三个方面实行平衡调整 钱纳里的战略研究属于需求分析,与传统新古典分析不同,需求分析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结构转变方面一
18、致性的主要原因,人们能够预期产生工业化的不同结果的要素影响,部门间重新配置相联系的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各种战略间的比较研究,钱纳里认为,开放性战略是实现工业化的较好途径。,6评价 钱纳里的研究成果只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学派的研究,也就是以丁伯根、马哈郎诺比斯和钱纳里的计划学派的成果。而不是以库此涅茨和刘易斯为代表的行为学派。这一学派,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衰退,但是流入中国以后,却一直比较流行。,二、自由主义的发展经济学家(一)拉尔的新自由放任理论 狄帕克.拉尔,原籍印度,20世纪70年代供职于印度计划委员会和联合国计划署,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后为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和世界银行经
19、济学研究部.他的代表作是发展经济学的贫困,是一本全面批评结构主义、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论战性著作。其基本理论是古典、新古典的市场理论。在论战中论证了新的自由放任的古典经济理论。,1.对经济统治论的批判。20世纪5、6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发展过程。理由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善、私人资本主义发育不良和广泛存在的自然经济,资金、技术和人才匮乏。因此,国家要制定计划,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自立程度。拉尔认为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要还是背离了自由贸易的正统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忽视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在公共政策实施中忽视了微观问题。,2。国际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发展 经济学 代表人物 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7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