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行政管理学导论行政管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行政管理学导论行政管理学.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导论,导言:讲授设计与学习建议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说第二节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第三节 中国的行政管理学,本章内容结构,导言:讲授设计与学习建议,内容结构:教材共15章,重点章讲两次,其余章原则一次,知识性强又比较好理解的章不讲,共约20次与教材关系:时间有限,面面俱到只能蜻蜓点水,比教材还简单没有实际价值。所以会突出重点:知识要点、理论发展逻辑等,会超出教材深度和范围;事实性、知识性内容留给大家自学。这样,讲授教材相互补充。讲授风格:尽量深入浅出。真理是简朴的。威尔逊:一个真理要被那些每天大清早跑去上班的人认识,必须首先表现得清楚而且平易。,一、课程讲授设计,学海无涯勤为
2、径:学习有窍门,但没有捷径,需要踏踏实实的态度,需要付出艰辛。基本概念、理论、工具等,该记住的就得记住,前面欠了账,后面深入下去就比较困难。避免急功近利心态:不要总琢磨学某些东西有什么用,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下功夫学。两点忠告:对自己判断能力不要过于自信;碎片化的知识没有用,但累积整合起来会塑造一个人的眼光和视野。爱因斯坦:真正的教育成果,就是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光之后还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最怕的是中途而废。,二、对同学学习的建议,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概念、基本理论抽象又枯燥,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窍门就是在“懂”字上下功夫,浏览的基础上融会,抓住核心要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记忆就容
3、易得多。探讨适合自己的自学窍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方法和窍门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去琢磨寻找。如记英语单词,不同人方法不同。,二、对同学学习的建议,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三、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说,(一)行政管理学教材界定:“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意志、推行政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管理”就是调动资源和协调众人力量实现共同目的的活动,侧重于技术层面;“学”是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和知识体系。核心要素:行政管理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活动”;从事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因为行政管理需要公共权威机构;活动对象即“
4、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学”就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运行规律的学问。,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行政管理侧重“行政机关”,属于广义政府一部分,政治涉及党政、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都涉及国家/社会关系,政治侧重社会对政府的授权与制约,行政侧重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行政侧重执行活动,比立法和决定大政方针低一层次,(二)行政管理与政治行政学源于政治学,两者都以政府为重点研究对象。搞清行政与政治的区别,能更好把握行政管理的内涵。注意提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特性是“执行与管理”。由此可概括行政与政治的三点区别:,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三)相关概念澄清“公共行政”与“行政管理”
5、:没什么区别,都译自英文 public administration。严格讲译公共行政更好,国人偏好行政管理,主要出于学科恢复时的技术考虑与政治划清界限,加上管理能突出其科学成分,随后约定俗成。“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都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主要区别是,行政管理突出政府作为管理主体,而公共管理还包括其他主体,如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四)相互关系图解,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一)知识体系基本板块,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二)本课程内容结构,三、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综合性”即跨学科特性。这是由公共事务的庞杂性决定的。“独立性”,即相对
6、独立的学科或研究领域,不是拼盘或大杂烩。相对独立的对象和研究范畴,而且这些以内在逻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体系。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理论性”好理解。“实用性”则强调,行政学是一门致用之学,具有很强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研究目的不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三、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具体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一方面研究组织、人事、财务中非常具体甚至有点琐碎的东西,没有对这些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研究要有系统眼光、整体思维。规范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规范性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研究有自己的语言系统和规矩,二是研究需要找行政实践中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发展性则
7、强调进步和创新,行政实践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学科研究也要不断进步和创新。,第二节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一、学科形成阶段二、学科成长与发展阶段三、面临挑战与调整阶段 四、公共行政转型阶段,一、学科形成阶段(1887-1920年代末期),(一)学科诞生标志: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1887政治与行政泾渭分明:政治指制定公法和公共政策,行政指系统地执行公法。行政属于“事务性领域”,涉及政府执行,政府操作,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行政体制有相对独立性: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政治体制,具有一些自己的规律和原则,可为不同政治体制服务完善行政体制很重要:好政府不仅有好的政治体制,而且有好的行政体制,必须进行独立、深入研
8、究行政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尽可能高的效率和最低可能的资金和精力成本,一、学科形成阶段(1887-1920年代末期),(二)学科基础:政治/行政两分法古德诺的“功能”两分法(政治与行政1900)政府活动可分两种基本类型,“国家意志的表达”(生成、宣示)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贯彻落实)意志的表达属于政治功能,是高层次的活动;意志的执行属于行政功能,是技术操作层次的活动 行政学要研究执行和管理性质的活动,不管这些活动发生在政府的哪个部门,一、学科形成阶段(1887-1920年代末期),(二)学科基础:政治/行政两分法魏洛比的“结构”两分法行政学原理1927 行政就是“政府行政部门所管辖的事务”。功能和
9、结构法的比较,一、学科形成阶段(1887-1920年代末期),(三)学科体系的确立(范畴与流派)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1926: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魏洛比的行政学原理 1927:增加了预算管理和物资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时间-动作研究找效率最优点;标准化作业;计件工资提高积极性等。法约尔的原则学派:良好管理的14项原则,分工、权力、责任、纪律、命令一致、指挥统一,二、成长与发展阶段(30-60年代后期),(一)研究视角的拓展 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派(1933):先前研究侧重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纪律和程序。行为科学认为人格尊重、参与、员工士气等更重要。开拓了以人的行为和人际关
10、系为中心的新视角、新研究领域西蒙的决策理论(1947):先前研究偏重组织而轻视决策,重结构而忽视过程,西蒙强调对决策心理、行为的研究,同时开始研究决策过程,二、成长与发展阶段(30-60年代后期),(二)研究方法的进展突出实用性:西蒙对“行政谚语”的批评,抽象笼统,没错但实用性差。满足于原则,行政学的价值大打折扣从规范到实证:规范研究靠归纳、逻辑演绎、推理等,实证研究强调以事实说话,描述基础上进行归纳和解释。行为科学的“霍桑实验”是典型从静态到动态:静态研究侧重组织结构和制度规则,动态则强调过程,特别是决策、管理运作过程,二、成长与发展阶段(30-60年代后期),(三)分支领域和理论的发展政策
11、科学:既是分支领域,又是研究路径从政策角度研究行政,界定学科界限和研究范畴比较行政学:国家间比较寻找行政通则和一般规律生态行政学:用生态理论和模式解释行政现象,强调行政与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衡韦伯的官僚制理论(1947年译成英文):理想政府模式以“理性权威”为基础,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结构。韦伯的理性官僚制被称为“公共行政的经典或传统模型”,二、成长与发展阶段(30-60年代后期),(四)学科研究的基本特征强调科学性:这与关注低层次的管理技术问题有关强调价值和行政的分离:价值中立,站在中立立场上客观描述和解释,不要因个人价值观和情感影响科学性普通管理学的研究取向:认为管理有普适性和共通性,行之有
12、效的原则和技术,可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不管是公共还是私营部门。三大合流:主要代表人物;研究内容与侧重点;研究视角、方法方面的潮流和时尚。这一时期的行政学有脱离政治学的趋势,更象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三、面临挑战与方向调整阶段(60末-70年代),(一)前期发展中的问题忽视行政研究的公共性:与普通管理学趋同太多,忽视公共部门特殊性质、特殊环境、特殊目标忽视高层次的问题:聚焦低层次的技术,忽视公平、正义等高层次问题,在母学科政治学中被视为二等公民科学性心有余而力不足:研究手段和工具当时还不发达,许多研究结论在实际中使用效果不佳与政治学的摩擦:行政学更像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但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又属于政治
13、学系一部分,处境尴尬,三、面临挑战与方向调整阶段(60末-70年代),(二)遇到的挑战和质疑身份危机:10年前的巨人,如今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似乎消失了;失去了一个帝国,还没有确定自己的角色思想危机:公共行政学研究处在一种混乱状态,因而趋于衰落学术危机:学术的不毛之地;一系列研究主题,正在寻求成为一个学科,三、面临挑战与方向调整阶段(60末-70年代),(三)应对策略与方向调整理论发展:“系统论”力图用综合、全面、相互关联的观点来研究行政;“权变理论”强调个性化,随机应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新公共行政学:突出行政的“公共”性质,公共利益与公共目标、公共义务和公共责任;社会正义和公平是公共
14、行政的核心价值;研究聚焦于公众、政策、政府官员相关的问题上民主行政学:强调公共政策和管理中的民主参与,四、公共行政的转型阶段(80年代初至今),(一)转型背景:当代改革及其特征改革的广泛性与激进性:“重塑”、“再造”、“脱胎换骨大手术”等,体现了根本性的方向性调整。与过去改革在总方向上相反:30-70年代政府改革总趋势是政府职能扩张,当代则突出市场化和社会化,实现“政府战线的全方位退却”。特殊时期特殊意义: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标志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等。改革负有探讨未来政府管理模式的新使命,四、公共行政的转型阶段(80年代初至今),(二)行政学研究新特点话语系统转换:以前多与政治
15、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现在更多用经济学概念和理论,如公共产品、制度选择、交易成本、外部性等研究视野的扩大:传统致力于完善政府本身,当代关注中心是政府/社会关系,行动责任从国家向市场和社会转移 向普通管理学的回归:新公共行政、民主行政突出公共性,当代侧重管理技术层次,国外宏观体制和结构相对稳定,改革侧重新技术、新方法在政府的应用,四、公共行政的转型阶段(80年代初至今),(三)对未来行政模式的理论探讨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1992:呼吁打破传统政府管理的官僚制模式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共部门1992:提出“企业型政府”的十大原则,如掌舵而不是划桨等彼得斯政府
16、未来的治理模式1996:未来行政模式的总结和预测,包括市场模式、参与模式、灵活政府模式、解制型政府模式。,第三节 中国的行政管理学,一、行政管理的学科发展二、行政管理的学科结构 三、学科发展的未来挑战,一、行政管理的学科发展,(一)行政实践与行政管理学历史悠久文明古国,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经验丰富,政府职能分工、机构设置、科举制、监督控制机制等,都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经验教训是行政学的宝贵财富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专门系统研究,还是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行政管理学话语体系、内容结构、研究视角和方法等,受西方影响很自然,一、行政管理的学科发展,(二)行政管理学的简要历史1920 年代就引进了西方的公
17、共行政学1950年代学科调整,政治学被撤销,行政学随之消失1980年代恢复重建,得益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需求,学科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目前状况:本科设行政管理专业高校全国300多家;全日制硕士点100多个;专业硕士MPA100多家;博士点近20个;此外还有庞大的省、市行政学院系统,二、行政管理的学科结构,(一)学科归类,二、行政管理的学科结构,(二)内部结构,三、学科发展的未来挑战,学科发展模式转换:队伍、成果、学科点超常增长好事,但也反映了“学科门槛”较低的现实。未来发展模式要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上素质、上水平、上质量、上档次更好服务实践需要:总体学术研究落后于现实需要,除研究者自身因素外,还和我国政府运作不够透明、政界学界缺乏经常性人员流动有关。克服这些内在约束,使学术研究面对实践解决现实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平衡:本土化就是立足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管理模式。同时,要注意避免孤芳自赏,自说自话,自我封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