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七章酶学.ppt
《生物化学第七章酶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七章酶学.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第三节 酶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第四节 酶催化作用的机制第五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第六节 酶工程简介,第一节 概 述,一、酶是生物催化剂,二、酶的化学本质,三、酶的作用特点,继续,酶(Enzyme):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一、酶是生物催化剂,胞外酶与胞内酶 酶虽是由细胞产生的,但并非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起作用,有些酶被分泌到细胞外才发生作用。这类酶称“胞外酶”。大部分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胞内酶”。,二、酶的化学本质,1.酶是蛋白质 1926年Sumner第一次从刀豆种子中提取了脲酶结晶,证明其具有蛋白质性质。30年代,Nor
2、throp又分离出结晶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特性如: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加热使酶变性、颜色反应等;酶可以被蛋白酶水解而丧失活性;许多酶的氨基酸顺序已被测定;1969年人工合成牛胰核糖核酸酶。,在已鉴定过的数千种酶中,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在1982年,美国科学家T.Cech发现原生动物四膜虫的26S rRNA前体具有自我拼接的催化活性。T.Cech将这种RNA命名为“Ribozyme”。核酶(Ribozyme):指具有催化活性的RNA。,2、Ribozyme的化学本质是RNA,二、酶的化学本质,三、酶的作用特点,与无机催化剂相比
3、,有如下共同点: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数量和质量变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从热力学上看,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极高的催化效率 高度的专一性 易失活(蛋白质变性)活性可调控(激活、抑制)常需辅助因子(辅酶、辅基等),三、酶的作用特点,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如下不同点:,反应速度与不加催化剂相比可提高1081020,与加普通催化剂相比可提高1071013.,1.极高的催化效率,脲酶的催化效率比Fe粉高1015倍。,2.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种特定的物质,这种性质称为酶的专一性。,(1)结构专一性:酶对所催化的分子化学结构的特殊要求和
4、选择。类别: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2)立体异构专一性:酶除了对底物分子的化学结构有要求外,对其立体异构也有一定的要求。类别: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个反应,而不作用于任何其它物质。eg:过氧化氢酶底物:过氧化氢 琥珀酸脱氢酶底物:琥珀酸,相对专一性:这类酶对结构相近的一类底物都有作用。,a.键专一性:只要求作用于一定的化学键,而对键两端的基团无严格的要求。,b.基团专一性:作用于一定的化学键,并对键两端的基团有要求。a-葡萄糖苷酶:化学键:a-糖苷键 糖苷键的一端是葡萄糖 底物:麦芽糖、蔗糖,旋光异构专一性:当底物具有旋光异构体时一酶只能作用
5、于其中的一种。如:L-AA氧化酶只能催化L-AA氧化,而对D-AA无作用。,顺反异构专一性:对具有顺式和反式异构的底物具严格的选择性。,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一、酶的分类,二、酶的命名,继续,一、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如琥珀酸脱氢酶:,2.转移酶:催化基团转移反应,即将一个底物分子的基团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底物的分子上。例如,谷丙转氨酶催化的氨基转移反应:,3.水解酶:催化催化底物的加水分解反应。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及脂酶等。例如,脂肪酶催化的脂的水解反应:,4.裂合酶:催化从底物上移去某些基团而形成双键的
6、非水解性反应及其逆反应的酶。主要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例如,延胡索酸水合酶催化的反应。,5.异构酶:催化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变,即底物分子内基团或原子的重排过程的酶。例如,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的反应。,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6.合成酶:又称为连接酶,能够催化C-C、C-O、C-N 以及C-S 键的形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与ATP分解反应相互偶联。如:Gln合成酶,丙酮酸羧化酶。,二、酶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底物名称:脲酶、淀粉酶、蛋白酶反应性质:脱氢酶、加氧酶、转氨酶两者结合:琥珀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酶的来源: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2.国际系统命名法 底物1:底物2 反应类型
7、如:琥珀酸:FAD氧化还原酶,酶的编号:,EC、类、亚类、亚亚类、顺序号类:表示反应性质,前面所述的六大类;亚类:表示反应性质:如第一类中的氧化、脱氢;亚亚类:表示作用键的类型或受体;顺序号:表示底物。,国际酶学委员会标志,如:1大类1亚类中的亚亚类表示受体的类型1.1.1 表示氧化还原酶,作用于=CHOH基团,受体是NAD+,NADP+,1.1.2 表示氧化还原酶,作用于=CHOH基团,受体是细胞色素,1.1.3 表示氧化还原酶,作用于=CHOH基团,受体是分子氧。当酶的编号仅有前三个数字时,就已清楚地表明了这个酶的特性:反应性质、反应物(或底物)性质、键的类型。,关于编号第四个则没有什么特
8、殊规定,只表示底物不同。例如:EC1.1.1.27 为乳酸:NAD+氧化还原酶。EC1.1.1.37 为苹果酸:NAD+氧化还原酶。EC1.1.1.1 为乙醇:NAD+氧化还原酶。EC6.1.1.1 为L-酪氨酸:tRNA-连接酶(AMP)第三个1表示作用在-CHOH基团上,受体NAD+,第4个数字表示底物不同。,第三节 酶的组成与结构,一、酶的组成,二、酶的结构,三、酶的活性中心,四、酶原,继续,按化学成分酶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1.单纯酶:只由蛋白质组成,如脲酶、淀粉酶、蛋白酶。2.结合酶:除蛋白质外,还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称辅因子。,一、酶的组成,辅因子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
9、用透析法可以除去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法除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往往是由维生素参与形成的小分子有机物。金属离子:与酶蛋白结合,有的紧,有的松,二、酶的结构,(一)酶的结构与蛋白质的结构相同,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二)根据酶蛋白的结构特点,酶可分为:,1.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分子量在13,000-35,000之间,一般是水解酶,如蛋白酶、羧肽酶。,2.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亚基之间由非共价键相连,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分子量在35,000-几百万,如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3.多酶复合体:由几个酶有组织的聚集在一起,功能上相互配合,第一个酶
10、的产物是第二个酶的底物,如丙酮酸脱氢酶、脂肪酸合成酶。,酶蛋白,必需基团,其它部分(非必需基团),活性中心,维持活性中心高级结构的基团,三、酶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结合部位: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部位:底物的敏感键在此处断裂而形成新键,决定酶的高效性,返 回,怎么形成的呢?,怎样的结构特征?,Asp,His,Ser,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重要基团:His57,Asp102,Ser195,酶蛋白多肽链经过盘绕折叠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使相关的AA形成微区。,羧肽酶活性中心示意图,返 回,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征:,1.活性中心是酶分子表面的一个凹穴,一定的大小和特殊的构象,在与底物
11、接触时表现一定的柔性。,X-Y,2.构成活性中心的大多数AA残基为疏水性的,使此小区形成一个非极性的微环境,有利于与底物作用。在活性中心内仅有少数极性AA残基以其功能基团直接与底物作用。,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征:,3.活性中心的AA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甚至不在一条肽链上,但在三级结构上比较靠近。,4.在活性中心,底物以弱键与酶结合(有利于产物形成)。,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1.酶原: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状态的酶前身物称为酶原。2.酶原激活:酶原变成酶的过程(切去几个AA的肽段)。,实质: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或暴露过程。,返 回,(四)酶原,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制,一
12、、酶促反应的本质,二、酶与底物的结合,三、酶反应的高效性机制,四、酶催化机理的实例,继续,一.酶促反应的本质:降低反应活化能。,中间产物学说酶降低活化能的原因,酶(E)与底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物(ES),再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使反应沿一个低活化能的途径进行,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许多实验事实证明了ES复合物的存在。ES复合物形成的速率与酶和底物的性质有关。,二、酶与底物的结合,1.锁钥学说,认为底物分子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象钥匙那样,专一地楔入到酶的活性中心部位,也就是说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的部位与酶分子活性中心具有紧密互补的关系。,酶专一性的“锁钥学说”,这
13、种学说不能解释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底物和产物结构都吻合的现象,也不能解释酶专一性中的所有现象。,2.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诱导契合学说”,三、酶反应的高效性机制,1.邻近及定向效应,2.“张力”和“形变”,3.酸碱催化,4.共价催化,5.酶活性中心是低介电区域,1.邻近及定向效应,靠近作用:底物分子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有效浓度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定向作用:使底物分子中参与反应的基团相互接近,分子间反应类似分子内反应,活化能降低。,2.“张力”和“形变”底物与酶结合诱导酶的分子构象变化,变化的酶分子又使底物
14、分子的敏感键产生“张力”甚至“形变”,更易于发生反应。,3.酸碱催化:指通过质子酸提供部分质子,或是通过质子碱接受部分质子的作用,达到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过程。酶活性部位上的某些基团可以作为良好的质子供体或受体对底物进行酸碱催化。,酶分子中可作为酸碱催化的功能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1)pK值约为6.7-7.1,在接近中性的条件下,一半以广义酸的形式存在,另一半以广义碱的形式存在,因而它既能作为质子供体,又能作为质子受体,有效地进行酸碱催化。(2)咪唑环供出和接受质子的速度很快,其半衰期短,小于0.1毫微秒。所以许多酶活性中心都有组氨酸残基。,4.共价催化,某些酶在催化过程中,能通过共价键与底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第七 章酶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