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调研及保护策略研究课件.pptx
《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调研及保护策略研究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调研及保护策略研究课件.ppt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域传统风貌村镇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终期汇报),云南省昆明市规划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汇报时间 2014年9月,进程回顾,自2012年底至2014年9月,已经推进快2年;组织过两次历时较长的调查,共调研136个传统风貌村镇;期间,进行过初期沟通和中期汇报;目前,项目进入最终成果汇报阶段。,会议纪要工作重点(目标成果),重点(目标),成果,最终成果: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总报告,2013.10中期汇报评审意见,研究背景,背景一昆明市域内地形地貌丰富,高山和平坝之间,小气候复杂多变。传统村落为适应多变的地形和气候,形成了多样的布局类型和建筑特征。但通往这些村落的现状交通十
2、分不便市域范围内有三台山、拱王山、梁王山三大山脉。河流、湖泊众多,分别属于属金沙江(长江)、南盘江(珠江)水系和元江(红河)水系。昆明市域大部分地区为北亚热带气候;低热河谷为中亚热带气候;山地为温带季风气候。,研究背景,背景二滇池畔的昆明地区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原王朝统辖西南边陲最早设立治所的地区,有着2000多年建城历史,形成了发达的城镇空间体系和驿路交通网络。传统村落分布其间,是这一体系最末端的组成部分,承担多种不可或缺的历史职能。包括:日常生活生产物资供应型村落,古代驿路、商路沿线服务型村落、古代采矿区周边的聚落等类型。,魏晋昆明(晋宁),唐宋大理,元明清昆明,康熙云南府志,云南行
3、政中心变迁过程示意,清代昆明府周边的山水形胜及城镇布局,研究背景,背景三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地形复杂,呈“大杂居小聚集”的分布特征。其中,彝族人口最多,集中分布于市域北部,各区县也有零散分布;人口第二多的是苗族,集中分布在嵩明县西部山区;再次是回族,零散分布在市域各区县。少数民族有着的语言、艺术和宗教信仰。其村落的布局与民居建筑的特征都与其民族的独特文化有紧密关联。彝族为本地土著民族,支系繁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音乐、舞蹈、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等艺术颇富民族特色。苗族最富特色的民族活动是苗族山花节。回族是元代时随蒙古军队入滇。,研究背景研究工作思路,演示顺序,1,2,3,调查篇,评价篇,
4、策略篇,1.设定基本条件2.筛选调查对象3.明确调查内容4.重点村镇报告,调查篇设定基本条件,1、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文化价值(非物质层面)该村镇历史上曾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或军事要地;曾经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传统产业或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本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性的文化集中地。2、拥有一定历史文化要素遗存(物质层面)该村镇选址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具有地域典型代表性;村镇整体保留着较完整的传统格局和较好的历史风貌;指村镇的功能构成、空间布局、街巷体系特色鲜明,体现传统文化或符合传统生产和生活需要,整体保存良好;村镇内的传统建筑集中
5、连片分布;传统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形体、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建筑材料、建造工艺等各方面,能够体现本地区或本民族建筑文化的特色。历史环境要素丰富,能够集中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的特色风貌;,1,调查篇筛选调查对象筛选方法,基本方法:理论结合实际理论依据方志舆图、既有研究成果、申报文件,以及对卫星图片中村镇肌理判读等方法,提出初选名单,再请地方工作人员进行删选,形成调查名单。实际在调查过程中,很多村镇与前期研究不符,或临时发现保存较好的村镇,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增补调查名单。,1,西山区 碧鸡街道办事处 古莲村,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柯渡镇 丹桂村,理论模式下调查村镇选定流程示意,西山区 团结
6、街道办事处 章白村,调查篇筛选调查对象调查名单及过程,调查名单初选调查名单274个,最终调查村镇136个。各区县数量:西山区9个、呈贡区2个、五华区1个、官渡区3个、阳宗海园区1个、嵩明县7个、东川区11个、晋宁县23个、富民县15个、宜良县13、石林彝族自治县9个、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0、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5个、安宁市11个。调查过程2013年初,第一次调查(远郊区县)分南北两组,北组调查东川、禄劝、寻甸、富民五区县;南组调查安宁、晋宁、宜良、石林四市县。2014年初,第二次调查(市区和嵩明县)昆明市西山、五华、呈贡、官渡四区及嵩明县。,1,调查篇明确调查内容村镇调查档案表,基本数据规模(
7、占地、人数)产业(主导、特色产业)人居环境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村镇特色村落选址总体格局街巷肌理建筑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活动调查照片整体面貌街巷风貌传统建筑环境要素,1,村镇调查档案表,包括三方面内容,以西山区团结街道上律则村为例,最终完成136篇村镇调查档案表,调查篇重点村镇报告,完成篇10个区县,21个代表性村镇调查分报告,1,演示顺序,1,2,3,调查篇,评价篇,策略篇,村镇价值评估保护名录认定分布情况介绍代表村镇分析,2,由三部分构成,总分150分1、物质层面的基础评价指标(满分为80分)2、物质层面的提升评价指标(满分为50分)3、非物质层面的提升评价指标(满分为20分),
8、评价篇村镇价值评估评估体系的原则,非物质层面,基础指标(基础分),物质层面,提升指标(加分),评价原则1、公平性原则全面覆盖不同层面、类别的价值要素2、可操作原则以定性评估为主,辅以合理的定量评估,基本特点:由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的指标构成。同时分为基础指标和提升指标两个类别进行评价。,宏观层面价值要素村镇选址群落格局总体风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非物质层面的价值要素历史沿革、承担职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或地域特色文化,2,评价篇村镇价值评估评估体系的构成,中、微观层面价值要素传统风貌建筑的总量及其分布情况传统街巷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环境要素,2,评价篇村镇价值评估评估体系的构成基础指
9、标,是评价指标的基础性指标。所有调查村镇的价值评估均以该项指标的评估结果为基础。采取综合分级的评估方式。符合某一级别描述的村镇,则据此得出相应的评估分数。,2,评价篇村镇价值评估评估体系的构成提升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升性指标。采取分项叠加的评估方式。符合某一分项描述的村镇,则据此增加相应的评估分数。,2,评价篇村镇价值评估评估体系的构成提升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升指标亦采取综合分级的评估方式。符合某一级别描述的村镇,则据此增加相应的评估分数。,依据价值评估体系对每个调查村镇进行了价值评估。,2,评价篇村镇价值评估评估体系的使用,价值评估普遍特征:绝大多数传统风貌村镇的整体性保护情况都较好
10、,即其基础评估指标类型以A1、A2为主(仅有7个村镇基础评估指标为A3),各项指标的主要特征:71个村镇满足B1项指标,此类村镇保存了大量传统建筑,且分布集中连片。14个村镇满足B2项指标,此类村镇拥有至少1条保存良好的传统商贸街巷或主干街道。62个村镇满足B3项指标,此类村镇拥有至少5座保存良好的传统民居建筑。5个村镇满足B4项指标,此类村镇拥有至少3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村镇满足B5项指标,此类村镇拥多处保存较好的历史环境要素。10个村镇满足C1项指标,此类村镇拥有2项及以上的非物质层面价值要素。4个村镇满足C2项指标,此类村镇拥有至少1项非物质层面价值要素。19个村镇在基础评估指标较好(
11、A1、A2)的前提下,同时满足3项以上(含3项)的提升指标,具有很高的综合价值。,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分级认定标准,依据对不同分数段价值评估模型分析并参照实际调查的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7090分总结以A2为主,即传统风貌整体保存较好。当基础指标为A3时,要同时具备多项提升指标,即对综合价值的要求较高。,评估分数为70分以上(含70分)的村镇,其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就有较高的综合价值,可以入选传统风貌村镇保护名录。,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分级认定标准,100分以上总结基础指标为以A1为主,有少量A2。即村镇整体风貌保存完整或很好。此外,所有村镇都必需至少具备一项提升指标,很多村镇具备多项提
12、升指标,综合价值很高,理想模式不存在,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分级认定结果,一级风貌村镇42个,31%,二级风貌村镇57个,42%,评估成绩为100分(含100分)以上的村镇。整体风貌完好、价值要素众多,具有很高的综合价值。,评估成绩为70分以上(含70分),低于100分的村镇。整体风貌一般或较好,拥有一定价值要素,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37个村镇未列入保护名录,27%,一级风貌村镇名单(按评估结果从高到低排序),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一级风貌村镇,一级风貌村镇价值评估类型,各区县分布情况(从多到少)晋宁县12个富民县5个宜良县5个西山区4个嵩明县4个石林彝族自治县3个禄劝县3个安宁市2个东川区
13、2个寻甸县2个,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一级风貌村镇,一级传统风貌村镇分布图,二级风貌村镇名单(按评估结果从高到低排序),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二级风貌村镇,二级风貌村镇价值评估类型,各区县分布情况(从多到少)寻甸县7个富民县6个宜良县6个东川区6个晋宁县5个石林彝族自治县5个西山区5个安宁市4个禄劝县4个官渡区3个嵩明县2个五华区2个呈贡区2个阳宗海1个,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二级风貌村镇,二级传统风貌村镇分布图,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传统风貌村镇的分布,一、二级传统风貌村镇分布图,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传统风貌村镇的分布,一、二级传统风貌村镇分布图,2,评价篇保护名录认定传统风貌村镇的分布,
14、一、二级传统风貌村镇分布图,2,评价篇代表村镇简介,目录1、晋宁县夕阳彝族乡一字格村2、富民县永定街道车完村3、宜良县竹山镇徐家渡村4、西山区谷律彝族白族乡岔河村5、嵩明县杨桥乡会桃花庵村6、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镇7、禄劝县屏山街道西村8、安宁市县街街道小红祥村9、东川区铜都街道菁口村10、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特色古代驿道上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地处偏远,保存完整的原生态村落滇缅铁路、古代水道交汇处的商业型古村落具有独特选址布局的彝族古村落依山面塘而建的苗族古村落路南州治、石林县治所在的城关镇顺应地势层叠布局的山地古村落城区周边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保存大量传统石板房民居的古村落风貌保存完整的红色文化村
15、落,评价篇代表村镇简介1.晋宁夕阳彝族乡一字格村,村镇特色古代驿道旁保存完整的古村落(120分、价值类型:A1B1B3C1),2,传统民居,村落整体风貌,街巷,茶马古道,位于晋宁县南部,背倚马鹿山,始建于明代,距今已600余年历史,为彝族聚居之地。地势较高,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整个村子呈“斗盆”型结构布局,两条茶马古道穿过。部分古民居,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是木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民居门饰,评价篇代表村镇简介1.晋宁夕阳彝族乡一字格村,建筑特征具有唐宋民居遗风的古朴民居,2,古驿道旁具有具有明显商业性质的建筑,飘逸苍劲的屋顶,朴素的立面木装修,毛石砌筑基础,向山墙外侧挑出的木阁
16、楼,屋顶民居建筑最有特点的是屋顶部分的处理。屋顶为悬山形式,筒瓦屋面,举折平缓,相较其他区县,其屋顶的前后出挑及两山出际更大一些,突出山墙的檩枋用搏风板防护,在搏风板两端做“回勾”的装饰,造型简洁有力,使其屋顶倍显飘逸和苍劲古朴的韵致。墙体及结构一字格民居建筑的承重体系为穿斗结构。其山墙、后墙均使用生土夯筑围护,墙身自下而上有较为明显的收分,有些房屋在山墙面夯筑至檩枋底部,露出屋顶木结构透风去潮。在院落内部,建筑的正立面多使用朴素的木装修。房屋基础多为石块砌筑。大门一般进行雕刻装饰,有些大门的做工十分精美。功能古驿道对一字格村的建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可能曾有过商业或公共服务的功能。,承重的木构
17、架,评价篇代表村镇简介2.富民县永定街道车完村,村镇特色此处偏远,保存完整的原生态村落(110分、价值类型:A1B1B3B4),2,传统民居,村落整体风貌,土路,古树木,位于富民县南部。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属贫困村。车完村是调查过程中唯一步行进入的山村,由于地处偏远,使车玩村至今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其民居建筑群的整体风貌保存也非常完好,村落及周边古树众多。,磴道,评价篇代表村镇简介2.富民县永定街道车完村,2,平面为“L”型的民居建筑,毛石砌筑基础,山墙、屋顶及构架,平面形式村落选址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受地形限制,院落的民居其布局也不规则,多为“L”形的院落或独栋建筑。大部分人家仅有一座
18、两层的主屋。这些独栋的主屋常在两端加建半间厢房,远观像是一座座整体造型丰富的组合建筑。屋顶房顶为悬山形式,举折平缓,前后出挑及两山出际均较大,突出的檩枋端头挂板瓦防护。墙体及结构民居建筑的基础为毛石砌筑,后墙及山墙多以土坯砌筑,略有收分。有些房屋的山墙面封顶,有些则砌筑到串枋下皮,露出木构架以通风。修缮和新民居建设目前修缮和新建民居大多以石棉瓦替代筒瓦。,建筑特征整体保存完整、个体形态丰富的山地民居建筑,评价篇代表村镇简介3.宜良县竹山镇徐家渡村,村镇特色滇缅铁路旁的商业型古村落(130分、价值类型:A1B1B2B3C1),2,传统民居,磴道,街巷,徐家渡村建于临江河谷,古时为驿路渡口,民国年
19、间滇越铁路穿村而过,曾设有小站,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临街商业建筑,反应出古村落当时商贸的繁华。现存民居建筑多建于清代,以“一颗印”式民居院落为主。,古树,滇越铁路,传统民居,评价篇代表村镇简介3.宜良县竹山镇徐家渡村,2,三层的临街商业建筑,精细雅致的窗格、栏杆,早期“带传统铺台”的商业建筑一层商铺,二层居住。一层立面分割为铺台、窗板和门,铺台可以方便来往商帮挑选货物,不用进屋,方便交易。一二层之间设有腰檐,为支出的铺台遮风避雨。整体风格朴素,极少装饰。民国时期“西风东渐”的商业建筑上下两层层高加高,都为商业经营的空间,出现了三层的临街商业建筑,反映出当时村落经济的繁荣。一层立面都改为格扇板门的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明市 传统 风貌 村镇 调研 保护 策略 研究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