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技术交底指南.doc
《项目施工技术交底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施工技术交底指南.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施工技术交底指南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项目施工技术交底,强化工程施工过程控制,依据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条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制定施工技术交底指南。第二条 局属各项目经理部可参考本指南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第三条 项目经理部应当重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的实施、落实和检查。第四条 局、公司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对所管辖的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二章 技术交底的层次第五条 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按照不同层次可划分为:1、施工前总体施工技术交底;2、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第六条 总体施工技术交底是在项目进场后,工程正式开工前进行,交底范围是对工程项目进
2、行全面的交底,交底对象是项目全体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七条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在分项工程(如桩基、承台、路面底基层、基层等)开工前进行,交底范围是针对分项工程进行全面的交底,交底对象是参加分项工程的所有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所有现场具体操作人员。分项工程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进行划分。第三章 施工技术交底的要求第八条 施工技术交底应按优先次序满足合同(含合同技术条件、施工图纸等)、局企业标准、交通部部颁标准、国家有关标准,以及相关的规范、规程等要求。第九条 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应结合局 “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在进行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措
3、施、环境技术措施方面的技术交底。第十条 在施工技术交底的深度上,要体现局的技术水平,对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设备、支架模板、施工工艺等应有明确的强制性的技术要求。第十一条 技术交底必须有的放矢,内容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水文、气候、资源、地形等)等情况,重点突出,其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环保技术措施、进度、文明施工、等均应细致、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第十二条 对易发生质量通病和安全事故的工序和工程部位,应着重强调各项预防技术措施、施工控制要点、安全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第四章 总体施工技术交底第十三条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组织本项目经理部领导、项目
4、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部全体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协作队伍负责人、技术人员,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主持对工程的总体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第十四条 总体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如下:1、项目方针目标计划,含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方针和目标、项目创优目标和保证措施。2、合同条款中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监理办法、业主管理办法、业主检查制度、检查标准、信誉评价标准等,合同条款规定的法律经济责任、总工期、节点工期、网络计划控制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重大技术方案思路、技术措施等3、工程项目执行的有效文件清单(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法规、国家和部颁的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5、、质量标准,设计文件、合同条款、技术条款及说明要点等内容)。4、项目经理部的技术管理办法及检查制度。5、项目控制测量结果,设计图复核结果,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的交底及答复意见。6、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识别表、重要环境因素识别表以及总的技术控制措施方案.7、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位置和保护措施。8、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表及说明。9、工程项目各项施工方案等级清单及计划及完成时间,特别是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及已有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工作安排.10、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局级施工工艺、局级施工工法、中交股份级施工工法、国家级施工工法的应用。11、工程项目“四新”技术应用及注意事项。12、工程项目技术课
6、题研究、新工法编制工作计划.第十五条 总体施工技术交底要求交底对象签字,涉及的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学习,并签字下发给参加交底的相关人员,组织学习要有记录。第五章 分项工程施工交底第十六条 在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组织本项目相关领导、管理层相关各部门负责人、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部分项工程现场负责人、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协作队伍负责人、技术人员、现场所有操作人员,由项目技术部门负责人对分项工程进行技术交底,重要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总工程师亲自主持。第十七条 分项工程必须实行二级交底制度。1、一级技术交底:项目技术部门负责人或项目总工程师以分项工程各
7、工序为单元向分项工程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交底;重要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总工程师亲自主持。2、二级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就分项工程每道工序为单元(如预应力箱梁分项工程有钢筋加工工序、钢筋绑扎工序、模板安装工序、水泥混凝土拌合运输工序、水泥混凝土浇注工序、模板拆除工序、养生工序、预应力张拉压浆工序、封锚工序等等)、向工序技术员、工班长或工序负责人、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建立岗位责任制,所有技术交底资料,均应经过项目总工程师审核,二级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材料结合会议交底的形式进行,交底方、被交底方的技术负责人、操作人员必须履行签字手续,二级施工技术交底的每一项指标、控制要点必须有
8、对应责任人、检查人、监督人和相应的奖罚措施。第十八条 一级技术交底的依据及内容有:1、图纸文件的特殊要求、控制要点;2、分项工程各工序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控制要点;3、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控制标准、控制要点(重大技术安全方案的制定及验算如架梁方案、现浇支架方案、爆破方案等等要有计算、验算、复核,计算、验算要有科学依据,依据那本教科书、公式是如何来的、何种计算软件等等)、施工环保技术措施、质量标准; 4、相关局级施工工艺标准、局级工法、中交股份级工法、国家级工法;5、季节性施工措施;6、材料性能、试验要求;7、采用“四新”技术的要求;8、机械设备协调配合的要求;9、明确技术管理要
9、点和强制性标准;10、业主提出的其它技术、质量要求。第十九条 二级技术交底内容有:1、原材料试验与材料供应情况:对原材料试验进场检验项目、方法、频率及要求等.材料部掌握现场各种材料数量,日计划消耗量,根据生产情况确保材料供应满足需要。 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制定加工计划及时反映材料数量种类的动态变化.管理现场的各种材料的存储,分类堆放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把关。 定期向工程部提供各种材料进场数量。材料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技术措施的交底,如扬尘、噪音等.节约使用原材料的技术措施的交底。2、导线、水准点、中线偏位控制:施工中使用监理批复的导线点、水准点,施工前两天项目测量主管要为工段(包括施工队)提供出
10、中桩,开工前对沿线导线点、水准点、中线、复核测量,确保施工中测量的准确性,定期检测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定期复核导线、水准控制点.3、分项工程名称、具体施工部位、施工桩号,施工前上道工序的交接情况及其它准备工作。4、具体施工方案、方法、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注意事项。5、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地下设施保护等).6、每道工序的所有技术质量标准、技术控制要点。7、工序与工序之间的交接验收标准和验收、签认制度。8、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包括关键、特殊工序、高空作业、洞内作业、水上作业、深基开挖、易燃易爆、防尘防触电和特种设备的使用等工序),按照辩识的危险源和安全目标,根据公路工程安全施
11、工技术规程、公路工程安全操作工法等要求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防范措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应急预案等 .9、环保技术措施交底,按照已辩识的环境因素、环境目标、具体技术控制方案或措施进行。10、机械操作程序。包括拌和站、运输、摊铺、碾压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11、检测工作:压实度、平整度、强度、宽度以及标高等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和达到的标准。12、每一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要点,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奖罚办法,制定有关具体措施。13、冬、雨、高温季节、夜间施工应采取的技术措施。14、交验后注意事项:养生、维护方法等.15、仪器管理办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12、第二十条 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注意事项1、施工技术交底应严格执行合同要求,不得任意修改、删减或降低工程质量标准.2、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设计图纸等发生变化,应及时对交底内容作补充修改。3、要根据首件工程的总结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施工技术交底。4、项目分项工程现场负责人、现场技术员要关注操作人员的变动情况,对新进场人员要及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做到对技术交底的动态管理,对不经许可就进场的人员要及时清理,并对协作队伍进行处罚,在协作队伍合作合同中要有这方面的处罚条款。5、施工技术交底应注重实效,责任落实到人,方法、步骤落实到位,不要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6、加强对施工技术交底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施工
13、技术交底落实情况是项目月度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要强化检查力度,发现不按交底要求施工时,应立即按责任管理制度予以阻止、纠正和处罚.7、对于技术难度大、采用“四新”技术等的关键工序,应进行内容全面、具体而详细的技术交底。8、施工技术交底材料应字迹清晰,层次分明。9、建立技术交底台帐。整个工程的所有各分项工程均须作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不得漏项,不能忽略附属工程。技术交底资料应完整并存档。10、进行技术交底时,可根据需要,邀请业主、设计代表、监理和有经验的操作工员等相关人员参加。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本施工技术交底指南由局技术发展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施工技术交底指南不足之处请多提
14、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改、完善,提升为企业规范。附件一: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环保技术措施)一级、二级交底示例附件一: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环保技术措施)一级、二级交底示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级技术交底 水泥稳定碎石一般适用于基层或底基层,厚度一般在1522cm,为保证其质量,规范施工过程,特制定了水泥碎石的施工技术交底。本技术交底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图纸、标书中技术规范、合同附件等中“水泥稳定土”一章进行。1 材料 1.1 路用的水泥、石子、砂等材料必须监理工程师批准。 未经批准的不允许进场,更
15、不准使用。 1。2 水泥: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且宜用325#矿渣及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严禁使用。水泥品牌的选用应考虑其质量稳定性、生产数量、运距等各种因素。水泥每次进场前应有合格证书,每200t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标号进行抽检。1。3 碎石:要求其压碎值不超过30%,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JTJ0342000中第2。2。1。6中2级配要求。为了施工方便,宜采用1030mm的粗集料、510mm的中集料,05mm的石屑细集料三种粒料配合.其粗集料的压碎值、各种粒料的筛分(主要检查所进料的颗粒级配的偏差情况),0。5mm以下细土的
16、塑性指数,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符合JTJ034-2000中的要求,上述材料进场后的试验项目每2000m3做2个样品试验.1。4 水:凡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碎石的施工. 2 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2。1 组成设计原则:粉料含量不宜过多.在达到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最小水泥剂量,但不小于4。0。改善集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不大于6。2.2水泥剂量的配制可采用4、4.5、5%、5.5%、6%五种剂量。2。3 每种剂量的试件制取9个(最小数量)。2.4 试件必须在规定的温度(202)保湿养生6天,浸水养生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并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偏差系数,并计算RX(11.
17、645Cv)是否大于Rd(本工程设计强度为3。5MPa)。设计剂量要选用满足强度的最小剂量,并不超过6。2.5 根据设计剂量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应该控制的延迟时间.2。6 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较设计剂量增加0.5.3 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控制标准。3。1 具体检测技术指标:(见后)3。2 每一作业段碾压完成后,立即各项指标的检测,整理好内业资料向监理人员报验(24小时内)强度指标单独报验.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及时抽检,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处理。3.3各分项工程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进行评分,75以上视为合格工程。4 施工工艺要点4.1水
18、泥碎石的施工工艺详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2.5-2.7条中的内容。4.2 底基层检测及培土模4.2。1在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一定要对底基层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平面位置、高程、横坡度、宽度(强度、厚度已验过)及表面清洁情况,达不到要求者,采用合理的办法进行处理(尤其厚度不足处),特别是底基层的松散及起皮材料要彻底清除,决不能留下软弱夹层。开始摊铺基层前在底基层上洒一遍水,保持表面湿润(不留明水).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要求指标合格率1压实度代表值极值98%94每200m每车道2处按数理统计检查100%2平整度(mm)83m直尺每100m10尺95
19、%3宽度(cm)1200用尺量,每200m4处1004纵段高程(mm)+5,10水准仪,每200m 4断面(左中右)85%5横坡()0.3水准仪,每200m 4个断面956厚度代表值极值10mm-20mm每200m每车道一点按数理统计法计算1007强度(mpa)大于设计每2000m2一组(9个试件)100%8水泥用量+0。52%每2000 m2一组,6个样品1009级配在规定范围内开始几盘必做,后按2000 m2一次做100%10延迟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 4.2.2 在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前,必须在两边培土模,土模宽度比设计宽度宽1020cm,土模高同水稳虚铺高一致,土模必须拉线垂直切直,土模要有一
20、定的密实度,一般在80%左右,具体数据以试验段来定。 4。3 水泥碎石的现场负责人员(工长、试验人员、质检员) 应选用事业心强、业务熟练、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担任.现场负责人要始终盯在施工现场,决不能有一时的脱岗。4.4 基准的选用 4.4。1放样前,经理部主管测量人员和内部监理要对工段技术员进行控制点、水准点交底,控制测量资料必需是监理认可的资料,并对测量、放样数据进行抽检。4.4.2 选用(23mm)的钢丝作为基线. 4.4.3 张拉长度100200m为佳,且须在两端用紧线器同时张紧,避免因钢丝不紧而产生挠度,张拉力为1kN。 4.4。4 钢钎选用具有较大刚度的1618光圆钢筋进行加工,并配固
21、定架。固定架采用丝扣为好,便于拆卸和调整标高;钢钎间距一般采用510m(直线段不长于10m,曲线段不长于5m)。钢钎应打设在离铺设宽外30cm40cm处. 4。4.5 内外侧均用钢丝控制标高,标高误差控制在2mm、+5mm间. 4.4.6 钢钎必须埋设牢固,在整个作业期间应有专人看管,严禁碰钢丝,发现异常时立即恢复。4。4。7 测量人员应紧盯施工现场,经常复核钢丝标高。4.5 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4。5。1 拌和设备的选型拌和装置宜选用性能好、拌和质量高的设备,此设备配备电子剂量装置(属重量比控制材料配比)。拌和设备的台数、类型必须满足施工现场摊铺及施工进度的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4.5。
22、2 级配碎石集料的质量控制本工程采用规格分料掺配成混合料的施工方法.在拌和之前,应反复检试调整,使其符合级配要求,同时,每天开始拌和前几盘应作筛分试验。如有问题及时调整,全天拌和料应按摊铺面积和规范要求检测频率(2000m2一次)进行抽检。4。5。3 水泥剂量的控制施工用的水泥剂量考虑施工离散性的影响,较设计值增加0。5%,在拌和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混合料拌和后的颜色,防止水泥堵塞不流动。按规定频度抽检水泥剂量,每工作班,根据所用水泥、集料量计算一下总的水泥用量是否满足要求.4.5.4 含水量的控制含水量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掌握。在炎热的夏季施工,考虑到拌和、运输、摊铺过
23、程中水分的蒸发,可以在拌和时加大水量,水量加大值应由拌和出料时含水量和摊铺碾压含水量进行对比,损失多少补多少。根据施工经验,在夏季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加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增加0。51%左右,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加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可增加0.8%1。5%。在雨季施工期间,由于下雨的影响,砂石料中占有一定水分,因此,在每天拌和前应对砂石料进行含水量测定,加水量应按最佳含水量减去砂石含水量进行控制,在其他季节施工可不考虑增加或少量增加,增加量控制在0。5%以内。4.5。5 防止碎石集料串斗和大于3cm料进入拌和机。国产稳定土拌和机料斗偏小,料斗间间距近,上料时常发生串斗现象,造成级配不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施工 技术 交底 指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