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pt课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七讲).ppt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pt课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七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pt课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七讲).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讲 中介语理论,第七讲 中介语理论,一、中介语的概念二、中介语的构成三、中介语的来源四、中介语的性质特点五、中介语与母语、目的语、普遍语法的关系六、中介语理论与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关系七、中介语的研究方法策略,一、中介语的概念,1、经典中介语理论(塞林格、科德、奈姆瑟):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Interlanguage(中介语)这一术语表达两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一静态。是指学习者在某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目的语知
2、识系统;二动态。是指由此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1)塞林格:中介语(interlanguage)概念最初由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中首先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年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进行了详细论述。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2)科德:与中介语相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9年Corder的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一文中。Corder将学习者尚未达到目的语语言能力的外语能力称为“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1971年所提出的“个人特异方
3、言”(idiosyncratic dialect)以及后来提出的“学习者的语言”(language-learners language)3)奈姆瑟:美国语言学家(W.Nemser)1971年提出的“近似系统”(approximate system),Selinker指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的努力。”Richards将Selinker的中介语概念解释为:“用来指称学习者通过先天学习策略以及某些启发的作用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变化的,逐步趋于成熟的语言系统。”它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创造性地建立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断
4、地、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将自己对于第二语言的种种假设进行检验和证实。,共同点:他们都将学习者的语言看成是独立的系统。(但中介语、过渡能力和接近系统这三个术语的描述角度很不相同。科德指出了这一点 1976,中介语意味着学习者的语言是一个混合或者中间的系统,能够系统地体现出目的语和母语的特征。接近系统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具有朝向目的语发展,不断与目的语接近的特征。过渡能力强调学习者拥有一定的知识,并且在不断发展。)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推论,“经典中介语理论”认为,初期的中介语,与学习者的母语更相似,随着中介语的发展,目的语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到了终极状态,最理想的结局是与目的
5、语毫无二致。经典中介语理论是以母语者的能力为标准和目标的,以目的语为最终发展的终点,就必然得出“中介语的发展是自取灭亡”的结论。,2、变化理论(克雷恩、库克):中介语是介于学习者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看到问题在于,很多学习者的中介语无法到达自我消失的地步),2、变化理论(克雷恩、库克):1)克雷恩等人(1997)提出的“变体理论”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体,高度发达的语言系统是变体的稳定状态。在这一理论来看,中介语和目的语没有本质区别。中介语发展的最终结果,不是自我消失,而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学习者的独立语言”(learners i
6、ndependent language)。2)库克的“多语能力理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不可能完全和母语者一样。中介语发展的重点,也不是自取灭亡。,所以:中介语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共识。但指称对象上的一致,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对这一对象的看法也同样一致。在中介语研究的具体问题上,研究者常常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定义中介语,往往把自己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包括在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介语理论就等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中介语的性质、它受哪些因素影响、具体影响如何、它是如何发展的等问题。,3、有关中介语的国内国外的不同观点国外:1)以目的语为参照的“过渡”观点。2)自主的语言系统的观点。3)共时与
7、历时的观点。4)认知的观点。5)心灵学派的观点。6)可变能力的观点。,认知的观点 VS(5)心灵学派的观点4)认知的观点:Sharwood Smith。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可以观察到的,以言语输出为基础的语言系统,在心理基础上,认知学者认为是潜在于中介语之后的“一般的认知结构”5)心灵学派的观点:Adjemian。中介语是一个“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在心理基础上是“语言习得机制”。)例:吃饭在五道口,国内:对外汉语界对中介语的认识最早引入中介语概念是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1)从发生学的角度:(鲁健骥)强调了中介语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所
8、作出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这一观点与狄东尼(Rnzo Titone,1985)的观点一致。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中介语。,鲁健骥偏误系列研究1、语音:发成shir shei 发成sei se,韵母y发成ei,iu,ui,-ng发成ng.声调,将汉语声调与英语句调相混。如把陈述句与疑问句句尾一、二、三声读成英语升调,2、词汇1)母语与目的语词义交叉造成偏误:厚与thick。这个铅笔很厚。前边有个厚树林。2)对应词搭配关系不同造成偏误:开与open。请你开书。大夫让我开我的嘴。打开眼睛。3)对应词用法不同造成偏误。This/这,that/那。离合词。王二结婚了玉兰。Wang married Yula
9、n。,4)对应词感情,语体色彩,使用场合不同造成偏误。Hate与恨。她恨鱼。She hates fish and never eats any.flatter与吹捧,奉承,过奖。You are flattering me。您过奖了。说成你吹捧我。3、语法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她非常很高兴。常常我们去旅行。一个我朋友。在北京昨天。4、语用1)语言语用偏误。思维方式不同。英汉是非问答上的混淆。你不去颐和园吗?是的,我去。2)社交语用偏误。不同文化背景与社会习惯。意大利语ciao用来见面与道别。于是汉语也用“你好”来见面与道别。另韩语。(越南语),2)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10、。(吕必松)强调中介语是一种学习者特有的目的语系统,而且这个系统逐渐向正确的目的语形式靠拢。这与Corder和Nemser 的“过渡”观点是一致的。以目的语为参考,将中介语的系统扩展到文化和交际层面。3)混合说(盛炎,1990)“无联系说”(温晓虹,1992)中介语是两种语言的混合体/不受任何现有语言影响,二、中介语的构成,1、静态构成(司联合,2004):中介语(IL)=学习者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交集+语内错误(intralingual error)+语际错误(interlingual er-ror)+语内语际错误,2、动态构成1
11、)主要有William Nemser(1971)的渐进系统说;2)Corder(1974)提出的三分说:系统前阶段、系统阶段和系统后阶段;3)Brown(1987)提出的四分说:随意性错误阶段、出现阶段、系统阶段和稳定阶段;等等几种理论,Corder(1974)提出的三分说:系统前阶段:任意猜测,偶尔弄对,意识到目的语中有一种特殊系统。(不能改正 不能解释)如教你好,他只会说你好。系统阶段:发现新规则,使用模式不太标准,但比较一致。开始意识到形式和功能存在联系。(不能改正 能解释)如他是一个青年的男人。系统后阶段:时对时错,知道规则,但不会用,(能改正 能解释)如我看书己经有一个钟头了。我来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汉语 教学 概论 ppt 课件 第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