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docx
《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17年9月目 录1. 装配式建筑就是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房屋5图1: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61.1 装配式建筑两大核心要素6表1:各种材料结构的主要性质6图2: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高、环保节能6表2:装配式建筑分类71.2 超越传统建造优势明显7图3:装配式建筑集美观性、智能性于一身7表3: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8图4:BIM模型9图5:BIM模型分析与房屋舒适度9图6: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能耗比10图7: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功效比102. 装配式建筑海外发展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10图8:世界装配式建筑发展阶段趋势图112.1 购房能力拐点催生装配式建筑阶段转换11
2、图9:美国购房能力趋势图(购房能力=人均GDP/房价或地价指数)11图10:日本购房能力趋势图122.2 产业未成时政策发力处12图6:各国政策时间轴122.3 日本装配式建筑之路12图11:日本各类型建筑比例图13图12:日本装配式建筑不同楼层占总建筑面积比例133. 三大指标预言中国装配式建筑崛起。14图13:中国三大都市圈建筑业分工精细化程度14图14:建筑业企业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15图15:建筑业企业平均资产回收率15图16:建筑业人均竣工面积163.1 装配式建筑发展势不可挡16表4:北京装配式大板住宅发展历程表16图17:“九五”到“十二五”期间政策变迁173.2 人力资源优势丧失
3、,传统建筑风光不再17表5: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的几个阶段18图18:中国劳动力人口迎来拐点18图19:建筑业人工成本占建安总成本比例19图20:各年龄段人口占总劳动人口比重趋势图19图21: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图22:西安PM2.5污染源比例20图23:北京PM2.5污染源比例20图24:全社会与建筑业单位GDP用电量20图25:建筑业能耗与产值对比214. 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2025年达4.7万亿214.1 新型城镇化助力装配式建筑发展21图26:农村房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1图27:农村住宅每平米建造成本22图28:农村住宅各结构所占比例22图29:农村住宅设计图纸使用情况23图3
4、0:农村住宅施工队伍情况23图31:农村住宅监理情况23表6:农村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农村住宅情况对比24表7:华北某农村砖混结构房屋和装配式住宅情况对比2432:农村住宅年竣工面积244.2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市”特征25表8:“重点推进地区”政策总结25表9:“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出台的装配式建筑政策26图33:各个推进地区人均GDP26图34:各个推进地区房屋价格274.3 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规模27表10: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测算27图35: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亿元)275. 装配式建筑专用设备市场爆发式增长275.1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游解析28图36:传统建造方式产业链2
5、8图37:装配式建筑产业链29图38: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游解析295.2 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29图39:各工程成本占建安总成本的比例30图40:预制件生产费用和安装费用比例30图 41: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成本315.3 预制pc生产线装配式建筑的风口31图42:PC生产线32图43:PC生产线工艺流程32图44:预制PC生产线设备原图33图45:预制PC生产线设备原图335.4 预制PC生产线行业规模将超三千亿33表11:预制PC生产线每平米折旧费用估算34表12:预制PC生产线市场规模估算34图46:预制PC生产线市场规模34 人力资本优势丧失,节能环保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以
6、及新型城镇化热度不减是奠定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四大宏观因素。这四大因素从资源禀赋和政策层面勾勒出未来若干年该行业的巨大机会,装配式建筑即将成势!受益前期政策铺垫,装配式建筑迎来发展拐点。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政策铺垫、全面爆发三个阶段。曲折发展期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有无问题,政策铺垫期培育了装配式建筑最初的产业基础,全面爆发期则将使装配式建筑在前期铺垫的情况下迎来行业的大发展。三大指标落后于人,提升行业效率刻不容缓。在分工精细化程度、企业资产周转率以及建筑业生产效率三个指标上,中国均远远落后于人,甚至不及美国20 世纪80 年代水平,这与中国现浇建筑的低效
7、率有巨大关系,提升行业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亟待装配式建筑破局。2016 年9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定后,各省相继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支持政策。支持政策一方面从新增建筑面积比例方面做出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在土地招、拍、挂环节预设装配率以及在保障房建设层面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以确保政策实施,其推进力度大,行业发展的市场风险也被稀释。装配式建筑十年后规模将达4.7 万亿,预制PC 生产线规模超千亿。按照十年后装配式建筑需占新增建筑面积30%的比例要求,估算出装配式建筑到2025 年行业规模将达4.7 万亿,以每平方米33 元的设备折旧费用计算,相应的PC 预制生产线规模也将达
8、到千亿级别。1. 装配式建筑就是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房屋住宅工业化是指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住宅,先生产预制构件,然后通过吊装将住宅成型。工业化意味着大规模、标准化、高精度。万科董事长王石在2003年表态,万科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道出了“住宅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核心。造汽车一般会有四个车间。首先是冲压车间,成卷的钢材在这里被冲压成型,形成汽车各个部位的面板或者配件;接着是焊接车间,各种需要焊接在一起的冲压件被焊接在一起,然后被送进涂装车间,进行涂装。最后是总装车间,把所有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产品。“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流程和汽车的生产流程一致,构件预制环节相当于汽车生产的
9、冲压、焊接和涂装,最后的现场装配相当于汽车的总装。图1: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1.1 装配式建筑两大核心要素装配式建筑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预制构件的生产,另外一个是以装配为主的建造方式。在预制件的生产上,根据材料的不同将主要的应用结构分为混凝土结构、钢材料结构、木料结构,但一般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在建造方式上,装配不同于现浇,具有建设速度快、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以及环保节能的特点。表1:各种材料结构的主要性质图2: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高、环保节能根据装配方式和预制构件的不同组合,可以将装配式建筑分为五类:砌块结构、板材结构、盒式结构、骨架板材结构、滑升模板结构。表2:装配式建筑分类1.2 超越传
10、统建造优势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安全性,美观性、智能性的要求大大提高。从安全性上来说,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属性,确保了构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以装配为主的建造方式也保证了建筑施工的精确度,各行业和各地区已经就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规范出台79部。从美观性上来说,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装修一体化将使建筑的美观度大大增强。从智能性上来说,装配式建筑的材料较多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同时其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将使建筑的智能性大大提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住房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以及智能性的要求渐高,催生了装配式建筑热潮的兴起。图3:装配式建筑集美观性、智能性于一身
11、安全性:经过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高、残次品率低,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的出台保证了预制构件的高质量,同时装配环节也在精密仪器的辅助下达到了毫米级别的精度,预制构件的高质量和安装上的高精度保证了住宅的质量。表3: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智能性:BIM信息管理模型的引入保证了建筑数据在全寿命周期的一致性,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养护和智能性开发奠定了基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全称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这样的信息模型将为设计师、建筑师、水电暖铺设
12、工程师、开发商乃至最终用户提供协作平台。同时,BIM方法还可用于分析包括采光、能源效率和材料的可持续性等建筑性能的各个方面,甚至借助通风、采光、气流组织以及视觉对人心理感受进行控制。图4:BIM模型图5:BIM模型分析与房屋舒适度环保性:装配式建筑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以及住宅回收过程中的建筑垃圾污染,高效的建造方式带来了对资源的节约,同时预制构件生产的灵活性也为绿色建材的使用提供了空间,确保了其节能性。图6: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能耗比快速性:其建造速度快,质量稳定的优点也将为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企业品牌的建立奠定基础。装配式建筑的工期是传统建筑工期的三分之一,快速的施工周期将使建筑企业的财务
13、成本压力减轻,促进公司的良好运转。图7: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功效比2. 装配式建筑海外发展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美国、日本、德国的发展较为领先,也颇具代表性。他们在发展阶段上,都遵循了初期满足住房需求,中期从“量”到“质”,后期注重节能环保的基本规律上。当然,每一发展阶段,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图8:世界装配式建筑发展阶段趋势图2.1 购房能力拐点催生装配式建筑阶段转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居民住房购买能力较高时,将对房屋性能有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又受时代趋势所影响。本文选取美国以及日本的人均GDP和房价、地价指标,两者相除的结果即为两国居民购房能力指标的衡量。结果发
14、现,往往在居民购房能力峰值时,最容易出现装配式建筑的阶段转换。而在装配式建筑的启动期,此种特征最为明显。图9:美国购房能力趋势图(购房能力=人均GDP/房价或地价指数)图10:日本购房能力趋势图2.2 产业未成时政策发力处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属性,因此需要完善的产业上下游予以支撑。然而在发展初期,产业链的不完善难以避免,因而在企业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势必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这将使装配式建筑在与传统建筑的竞争过程中处于下风。根据美国、德国与日本的经验,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予以政策扶持,是促进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图6:各国政策时间轴2.3 日本装配式建筑之路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政
15、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较为强势,产业发展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日本政府利用保障房政策培育产业链,并满足城市化需求。20世纪70年代随着住房套数超过全国人口户数,装配式建筑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此后发展了住宅产业化认证制度并确立了优良部品制度。进入90年代,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进入少子女时代,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促使其更加注重节能性和环保性,在2006年居住生活基本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这一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日本传统上更钟情于独立住宅,但是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仍然逐渐提升。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高层建筑所占比例增多。图11:日本各类型建筑比例图图12:日本装配式建
16、筑不同楼层占总建筑面积比例从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结论,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需要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对装配式建筑发展予以支持,比如日本的住宅公团制度,在保障房建设上给予了行业发展巨大的支持。这也指出了当今我国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政策时主要的着力点。当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满足了基本的住房需求后,就需要通过技术标准对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进行规范,日本在70年代和80年代推进的住宅产业化认证制度和优良部品认证制度使日本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中国在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认证标准也必将出台,以加快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3. 三大指标预言中国装配式建筑崛起。通过对国外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本文选取了三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装配式 建筑行业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