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doc
《甘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一、种质资源概况牡丹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 DC.)的落叶灌木,在我国栽培的牡丹可划分为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四大品种群,其中西北牡丹品种群,即紫斑牡丹品种群是我国第二大品种群,具有花色鲜艳、籽实饱满、抗寒、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的特点。 紫斑牡丹野生种在甘肃分布广泛,庆阳合水林业总场的太白林场瓦川沟发现国内最大的天然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同时在康县、文县、成县、迭部、舟曲、临洮和麦积区等都有野生紫斑牡丹分布。据考证,天水市秦州区的牡丹乡,曾经是野生牡丹分布的集中区域。由此可见,野生紫斑牡丹在甘肃省
2、中南部及陇东地区的9个市(州)都有分布,野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紫斑牡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所以又称油用牡丹。其植株寿命长,种子品质好,-亚麻酸含量高(可达49%),是优良的油用牡丹类型。虽然紫斑牡丹野生种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湖北等地,但栽培品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广大地区,栽培分布以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为主,因此又被称为甘肃牡丹或西北牡丹。二、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甘肃牡丹生产及科研得到了较大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品种数量不断增多,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甘肃牡丹产业发展目前主要以观赏为主。据统计,国
3、内引种栽植近130多万株,成活保存的约为110多万株;向国外20多个国家出口55万株,国内外对甘肃牡丹年需求量在100200万株之间,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是随着花卉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目前已初具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有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榆中县和平绿化公司、甘肃先农科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武阳奥凯牡丹园艺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有七项油用牡丹产品深加工发明专利获国家专利局审批发证,并开发出“牡丹食用油”、“牡丹保健胶囊”、“牡丹保健茶”、“牡丹花露酒”和牡丹系列化妆品等相关产品上市。目前全省紫斑牡丹种植面积达1433.6公顷,其中:野生面积361.9公顷,人工栽培面
4、积1071.7公顷。牡丹籽产量16万公斤,丹皮(中药名)产量8.2万公斤,有牡丹籽油加工企业1个,企业年加工能力12万公斤,现实际加工量仅为1.2万公斤。三、加快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需要。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每亩纯收入在甘肃为4000元以上,是常规的农作物3-4倍。因此,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对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意义重大。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油用牡丹具有单位面积生产成本低、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质量好等诸多优势,在我省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省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具有
5、重要意义。三是提高生活消费水平,保障粮油安全的需要。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超过了国际安全预警线。因此,加强油用牡丹食用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甘肃的需要。紫斑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根系发达,耐高寒、干旱、贫瘠,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用重大。同时有利于树立我省牡丹文化品牌,丰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实现美丽甘肃。五是保护珍贵紫斑牡丹种质资源的需要。我省是野生紫斑牡丹的分布中心与发源地,其种质资源具有珍稀性、唯一性和重要性。因此,建立甘肃紫斑牡丹繁育生产基地和品种资源库,是保护油用牡丹资源的重要
6、途径。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滞后,性状不稳定。甘肃省对于紫斑牡丹油用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虽然起步早,但发展不足,且牡丹品种性状不稳定,规模化栽植不易掌控。2、种苗短缺是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甘肃省专为油用牡丹发展的种苗基地寥寥无几,新品种选育工作尚属空白,且种质资源总量较小,难以迅速支撑大规模油用牡丹基地建设需要。种苗短缺已经成为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3、加工龙头企业少,带动示范作用不强。甘肃省现仅有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一家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还不到其加工能力的1/10,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够。 4、产业
7、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足。虽然牡丹籽油营养价值高,产业发展潜力大,但是社会宣传不够,且市场对油用牡丹产品及功能缺少了解,认识不足,人民群众对新资源食品接受度低。5、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产业发展。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前期投入大,国家尚无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而我省又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油用牡丹产业加快发展。五、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1、发展油用牡丹的优势 (1)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甘肃是野生紫斑牡丹的原产地和优势区之一,种质资源丰富,目前选育出了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品系),并建成了野生牡丹种类最为齐全的资源圃,是我国紫斑牡丹的栽培中心。(2)具有领先的科研水平。
8、甘肃率先利用特有的紫斑牡丹资源优势,最早引进野生牡丹原种及国内外名优品种,大力培育新品种,牡丹种质资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北方油用牡丹的研发中心。(3)具有适宜的土地资源。甘肃现有耕地516.3万公顷,其中1525度的坡耕地132.9万公顷,25度以上的坡耕地30.3万公顷;宜林地270万公顷。为发展油用牡丹奠定了良好的土地资源基础。(4)具有良好的政策机遇。目前甘肃发展最大的机遇是政策叠加,为我省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地方积极性很高,这也将为产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5)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省紫斑牡丹栽培区特别是临夏、天水、兰州、定西等地自古
9、就有培育、种植牡丹的传统习俗,形成了甘肃特有的牡丹文化,群众基础非常好。(6)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甘肃省气候夏无酷暑,夏季牡丹生长无枯萎叶,无休眠现象,加之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好,植物营养积累丰富,尤其紫斑牡丹的种籽出油率高(20-26%),-亚麻酸含量高(42-49%),这是其他牡丹产区无法比拟的。2、产业发展劣势(1)地方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甘肃省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为全国最低。因此,靠地方财政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显然不现实。只有依靠国家的投资优惠政策,才能带动产业发展。(2)贫困面广、民间投资有限。甘肃省油用牡丹栽植区大都地处我省老少边穷地区,是
10、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由于经济落后、贫困面广,栽植成本高,自我投入能力低,加之社会融资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限制了油用牡丹的产业发展。(3)市场体系尚未建成,产业前期启动难。我省油用牡丹产业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运行体系。无论从种苗建设、基地发展到加工企业,产业链规模小,效益不明显,对产业前期启动和健康发展有较大影响。(4)产业区位劣势明显。我省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区域大多地处高山峡谷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地点分散,交通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5)收入水平低,高端食用油消费能力弱。牡丹籽油由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市场价位很高,属于高档木本粮
11、油。甘肃省目前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导致对高端食用油的消费能力不足,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第二章 指导思想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甘肃的奋斗目标,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良种繁育,扩大种植规模,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形成资源稳定、效益显著的油用牡丹产、供、销的产业格局,实现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的中国梦。二、规划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2)坚持科技先导的原则;(3)坚持种苗优先的原则; (4)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5)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三、规划目标1、总
12、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在全省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的油用牡丹种苗繁育基地、种植基地和产品深加工基地,实现良种种苗繁育基地专业化和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化和集约化,龙头企业大型化和效益化,产业区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使油用牡丹产业成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省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做出贡献。2、具体目标近期目标:做好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种苗繁育工作,优先发展兰州中川、临洮、漳县、康乐、和政等油用牡丹发展基础较好的地方,抓好各地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到2015年,全省建设良种种苗繁育基地4276公顷(合6.4万亩),建成后年出产优质苗木4.2亿株,建设种植示范性
13、基地8088公顷(合12.1万亩),基本实现全省油用牡丹种苗的优质化和自给自足,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远期目标:大力发展种植基地建设,使产品初加工形成规模,深加工展望前景广阔。到2020年,种植基地总规模达到6.96万公顷(合104.4万亩),建设产品初加工企业5处,为产品深加工创造条件,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油用牡丹产、供、销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四、规划期限项目规划期共8年,即2013年2020年。2013年-2015年为近期,属准备示范期,共3年。2016-2020年为远期,属产业发展期,共5年。第三章 建设范围与产业布局一、适宜区划分与建设范围油用牡丹是长日照植物,喜干
14、燥凉爽气候,生长于微酸性的森林腐殖土壤,在年降雨量450mm以上生长良好,结籽率高;在300450mm降雨量区域能够成活生长,但结籽率低。由此可见,为实现油用牡丹的产业效益,最适宜在甘肃中南部及东部广大的区域发展。由于甘肃省地域狭长,气候类型多样,差异较大,为了使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根据紫斑牡丹生物学特性和分布特点,选取年均降雨量作为主要约束因子,进行适宜区划分。另外,在我省灌溉农业发展良好的河西地区选取部分县(区)开展实验性栽培,为扩大种植区域积累经验。根据适宜区划分和甘肃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建设范围共涉及13个市(州)的68个县(市、区)。详见下表: 表3-1 适宜区划分和
15、建设范围一览表市(州)最佳适宜区适宜区实验区陇南市武都区、文县、成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武山县秦安县、甘谷县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庆阳市西峰区、正宁县、合水县、宁 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临夏州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永靖县、东乡县、积石山县定西市临洮县、渭源县、漳 县、岷 县陇西县、通渭县、安定区甘南州迭部县、舟曲县卓尼县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兰州市兰州新区、榆中县、永登县、红古区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民乐县、山丹县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
16、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二、产业布局种植基地:重点在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规模的兰州、定西、临夏、白银等市州进行种植基地布局,同时逐步扩展到平凉、庆阳等市。在天水、陇南等市应结合现有经济林果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基地建设。在灌溉农业发达的河西地区选取部分县区开展实验性种植。良种种苗繁育基地:优先开展野生种源保护,加快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大种质资源监管力度,保障种植基地建设。在各市(州)均建设至少1处大中型良种种苗繁育基地,解决区域种苗供应的需求。加工企业:在兰州建设以油用牡丹科研及加工为中心的产业发展中心区1处,产业发展中心区包括了油用牡丹的科学研究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在庆阳、陇南、定西、张掖各
17、建设1个小型油用牡丹产业加工企业。 基础设施:加大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种植基地的机耕道建设,使种植基地道路通畅,耕种便捷;在适宜区种植基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渠系,保障油用牡丹的丰产高产。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一、种植基地建设种植基地的建设是油用牡丹产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1、种植基地建设全省规划新建油用牡丹种植总面积69565公顷(合104.4万亩),涉及13个市(州)的68个县(区)。其中最佳适宜区规划面积36917公顷(合55.4万亩),涉及7个市(州)的32个县(区);适宜区规划面积24229公顷(合36.3万亩),涉及8个市(州)的22县(区);实验区规划面积8420公顷(合12.6万亩)
18、,涉及4个市的14县(区)。详见下表:表4-1 种植基地建设任务表单位:公顷适宜区划分市州县区任务量比例(%)甘肃省合计69565 100最佳适宜区小计36917 53.1定西市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13240 19.1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武山县899 1.3陇南市武都区、成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9332 13.4庆阳市西峰区、正宁县、合水县、宁县2734 3.9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4736 6.8临夏州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5455 7.8甘南州迭部县、舟曲县520 0.8适宜区小计24229 34.8兰州市兰州新区、榆中县
19、、永登县、红古区6662 9.6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4132 5.9定西市陇西县、通渭县、安定区5200 7.4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1669 2.4庆阳市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1667 2.4平凉市静宁县667 1.0临夏州永靖县、东乡县、积石山县3933 5.7甘南州卓尼县300 0.4实验区小计842012.1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18002.6金昌市永昌县6200.9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民乐县、山丹县35005.0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25003.62、有害生物防治油用牡丹有害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病害的防治和虫害的防治。规划防治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 牡丹 产业 发展 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