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知识点.doc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知识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权、监察文官任知州“四监司”、通判钱控制地方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兵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行政:宰相、参知政事削弱相权军政:枢密院(分化事权)财政: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监察:台谏剥夺兵权-罢免宿将兵权调兵权:枢密院(文官)抑制武将分散军权统兵权:三衙(武将)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2、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利: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弊:行政效率低下,因循保守;“三冗”,积贫(内),积弱(外)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1)背景:“三冗两积”
2、,内忧外患,严重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失败。(2)主要内容: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3)影响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极:A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B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C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1、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蒙古族-元2、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
3、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3、辽朝南、北面官实行的意义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民族交融4、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5、元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修驿道,设驿站、急递铺;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度;吐蕃:宣政院管理;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澎湖巡检司6、行省制度设立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影响深远;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策: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中外交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历史 纲要 第三 单元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