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教案.doc
《中医内科学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教学教案.doc(1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教学对象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第一版)授课内容第一章 导言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2 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3 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发病学特点。 4了解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重点、难点重点: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难点: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课 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地位。1学时2讲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及其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3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及命名特点。1学时 4强调说明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学特点。复习思考
2、题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地位。2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 4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学特点。参考文献1 董建华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5月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10月课后记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教学对象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第一版)授课内容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一节 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疾病的辨证原则。2掌握标本缓急治则。3掌握审证求机施治原则。4掌握顺应异法方宜治则的具体应用。5熟悉据证因势利导、先期治未病治则。重点、难点重点:疾病的辨证原则、标本缓
3、急治则、审证求机施治原则。难点:顺应异法方宜治则、据证因势利导、先期治未病治则等。课 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结合自习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内科疾病主要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病机进行辨证。讲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要点。(5分钟)2讲解调节整体平衡原则。(10分钟)3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治则的具体应用。(10分钟)4强调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含义。(10分钟)5讲解内伤病证初、中、末三期不同的治疗原则。(10分钟)6强调顺应异法方宜治疗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三方面。(10分钟)7讲解因势利导治则,要求顺其病势,就近祛邪,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10分钟)
4、8讲解先期治未病概念。先期治未病包括“早期诊治”、“既病防变”两大方面,介绍“既病防变”的具体内容。(10分钟)9讲解重视调摄护理的意义,风寒表证及里实热证护理上的不同要求。(5分钟)复习思考题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疾病的辨证原则、标本缓急治则、审证求机施治原则、顺应异法方宜治则、据证因势利导、先期治未病治则等。参考文献3 董建华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5月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10月课后记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教学对象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第一版)授课内容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二节
5、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六气和六淫的基本概念,分清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内生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因素的不同概念。2了解六淫致病的季节性,但亦有不限于季节者,六淫既可各自单独为患,亦常常夹杂致病;3熟悉六淫的致病特点及其所致各证的临床表现,并掌握其治法方药。重点、难点重点:六气和六淫的基本概念,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内生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因素。难点:六淫致病的季节性,六淫既可各自单独为患,亦常常夹杂致病;六淫的致病特点,各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课 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结合自习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六气”和“六淫”的基本概念。
6、(10分钟)2讲解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内生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因素的不同概念,后者是由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其临床表现虽与外感六淫有相类之处,但不属外感致病范围。(10分钟)3讲解外感六淫致病的四个特点:较明显的季节性。如春主风,夏主暑,长夏主湿,秋主燥,冬主寒等。有阴阳不同的属性。如风、暑、燥、火属阳,湿与寒属阴。“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风为百病之始”,许多外感时病,在起病时常有头痛、恶寒、发热等风邪伤卫的症状。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而且寒、暑、燥、湿、风等证候,郁久不散,皆可转化为火证。(20分钟)4讲解外感风、寒、暑、湿、燥
7、、火六淫之邪入侵为病,各有其不同的发病特点。如风性善动,上先受病,善行速变;寒性收引;暑热发泄;湿性濡滞趋下,重浊腻滞;燥胜则干;火性炎上等。(10分钟)5强调六淫各种证型的治法和选方。风:风寒,治以祛风散寒解表,方用荆防达表汤加减。风热,治以疏散风热、解表宣肺,方用桑菊饮加减。风入经络,治以祛风通络,方用防风汤、牵正散、教学过程设计玉真散加减。寒:寒邪袭表,治以辛温发汗,散寒解表,方用麻黄汤加减。中寒,治以助阳破阴,温里祛寒,方用四逆汤加减。暑:中暑,治以清暑生津,方用人参白虎汤加减。暑热,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暑湿,治以解暑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湿:湿困卫表,
8、治以芳香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湿滞经络,治以祛湿通络,方用薏苡仁汤加减。湿毒浸淫,治以化湿解毒,方用二妙丸加味。燥:温燥,治以辛凉清润,方用桑杏汤加减。凉燥,治以宣肺达表、化痰润燥,方用杏苏散加减。火:治以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20分钟)6提示常见六淫病邪的兼夹和转化规律。(5分钟)7提示六淫证治,应与各论互参。(5分钟)复习思考题1 外感六淫致病的四个特点。2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入侵为病,3 各有其不同4 的发病特点。5 六淫各种证型的治法和选方。参考文献1 董建华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5月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10
9、月课后记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教学对象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第一版)授课内容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外感六淫的异同点。2熟悉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发病机理,掌握其临床特征和相互关系。3掌握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治法、方药。重点、难点重点: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基本概念。难点:与外感六淫的异同点、发病机理、其临床特征、相互关系、治法、方药。课 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结合自习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内生五气的概念
10、,内生五气是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是在疾病过程中由于人体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产生类似风、寒、湿、燥、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15分钟)2讲解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气与外感六淫的异同点。认识到两者临床表现虽多相似之处,却有本质差异。(15分钟)3强调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临床特征。内风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肢麻,四肢抽搐或震颤,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内寒表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泛吐清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懈怠倦卧,局部冷痛,舌苔白滑,脉沉细等;内湿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呆,胸闷,或见腹胀,肠鸣,
11、泄泻,舌苔浊腻,面色垢秽等;内燥的临床表现以口咽干燥,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大便干结等津伤血少的症状为主;内火的临床表现,属实者为头痛目赤,心烦易怒,口干且苦,口舌糜烂,咽喉干痛,齿龈肿痛等;属虚者为五心烦热,低热盗汗,颧红,咽干目涩,头晕耳鸣等。(20分钟)4强调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各证型的治法和选方。内风:肝阳化风,治以平肝潜阳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热极生风,治以清热凉肝熄风,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阴虚风动,治以滋阴养血,柔肝熄风,方用大定风珠、补肝汤加减。内寒:阴寒内盛,治以温中祛寒回阳,方用四逆汤加减。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内
12、湿:寒湿困脾,治以温中化湿利水,方用实脾饮、胃苓汤加减。湿热蕴中,治以清热化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脾虚湿困,治以健脾化湿,方用香砂六君汤加减。教学过程设计内燥:肺胃津伤,治以滋养肺胃、生津润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肝肾阴虚,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用六昧地黄丸加减。内火:实火,治以清热泻火,方用泻心汤、龙胆泻肝汤加减。虚火,治以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加减。(20分钟)5提示内生五气的兼夹和相互关系。(5分钟)6提示内生五气证治,应与各论互参。(5分钟)复习思考题1内生五气的概念。2内生五气与外感六淫的异同点。3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临床特征。4内风、内寒、内湿、内燥、
13、内火各证型的治法和选方参考文献1 董建华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5月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10月课后记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教学对象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第一版)授课内容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四节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肺系病证)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本系疾病在病因病理上的一般概念,熟悉外感、内伤的病理特点。2掌握病证之间的共性。3了解证与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4掌握辨治原则和具体证治。重点、难点重点:外感、内伤的病理特点、掌握病证之间的共性。难点:证与证之间的联系与区
14、别,转化与兼夹、辨治原则和具体证治。课 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结合自习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肺系生理病理的一般概念。(5分钟)2讲解肺系病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病理性质,外感六淫属实,但风燥、瘵虫可有例外;内伤多为本虚标实。病位,外感在肺卫,但某些疾病可传变涉及它脏;内伤主要在肺,但关系到脾、肾、心、肝。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肺气的宣降功能失常。(5分钟)3强调本系病证的辨证原则,首辨外感内伤,次辨主症咳嗽、喘、痰、咯血、胸痛等。并列述风寒、风热、风燥、痰热、气火、痰湿、痰饮、阴虚、气虚证九类证候。提示证与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0分钟)4强调说明治疗原则应分寒热虚实。肺实,宜疏邪祛痰利气;肺
15、虚,宜滋阴补气。常用治法:宣肺散寒法,麻黄汤、三拗汤加减。疏风清肺法,桑菊饮、银翘散加减。清肺润燥法,清燥救肺汤加减。清肺化痰法,清金化痰汤加减。清肺降火法,泻白散加减。燥湿化痰法,二陈平胃汤加减。温肺化饮法,小青龙汤加减;饮停胸胁用逐水法,控涎丹加减。涤痰祛瘀法,苇茎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滋养肺阴法,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加减。补益肺气法,补肺汤加减。益气养阴法,生脉饮加减。(15分钟)5提示外感、内伤可以互相影响;注意寒热、虚实之间的兼夹与转化;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采取整体治疗。(5分钟)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肺系病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2肺系病证的辨证原则治疗原则。3如何对肺系病证进行
16、寒热虚实的辨证。4如何理解肺系病证外感、内伤的互相影响。 参考文献1 董建华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5月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10月课后记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教学对象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第一版)授课内容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四节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心系病证)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心系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虚实转化错杂情况。2掌握邪犯心包及厥脱等危重变化。3掌握心系病的辨治原则及各类证治,注意各证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心系疾病的病因病理。难点:虚实转化错杂、邪犯心包及厥脱
17、等危重变化、辨治原则及各类证治。课 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结合自习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心系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的一般概念。(5分钟)2讲解心系病证的病因,多由体虚、情志、外邪所致。病位在心,与脾、肾、肺互有联系。病理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心不藏神,以精神、神志变化为主;一是不能主血脉,而致气血循行障碍。(5分钟)3强调说明心系病证的辨证,首辨虚实,次辨主症。虚证为气血阴阳亏虚,实证有痰(饮)、火(热)、瘀的不同。主症应辨心悸、真心痛、昏迷、虚脱、气喘、水肿、失眠等。列举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心火上炎、痰蒙心窍、痰瘀痹阻、水饮凌心、热人心包等证型的特点,提示虚实各证之间的转化与
18、兼夹。(5分钟)4讲解心系病证的治疗原则应分虚实。虚者分别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实证治以清火、化痰、祛饮、行瘀、开窍等法。虚实夹杂,标本同病者予以兼顾。并根据心神不安的特点酌加镇心安神之品。(5分钟)5强调心系病证的常用治法:益气养心法,养心汤加减。温补心阳法,参附汤四逆汤加减。养血宁心法,归脾汤加减。滋养心阴法,天王补心丹加减。活血通脉法,血府逐瘀汤加减。清心泻火法,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加减。豁痰开窍法,温胆汤加减。通阳泄浊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化饮宁心法,苓桂术甘汤加味。清心开窍法,安宫牛黄丸加减。(20分钟)复习思考题1心系生理功能、病理表现。2心系病证的病因病理表现。3心系病
19、证如何辨证。4心系病证的治疗原则。5心系病证的常用治法参考文献1 董建华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5月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10月课后记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教学对象教 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第一版)授课内容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四节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脾胃病证)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本系统病因病理的一般概念,明确脾胃病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病理因素是湿,脏腑病机与肝肾有关。2掌握脾胃系病证的辨治原则,区别虚实标本的主次,熟悉脾、胃、肠的病理特点。3熟悉脾胃病常用证治方药。重点、难点重
20、点:脾胃病的主要原因、病理因素、脏腑病机。难点:辨治原则、虚实标本,脾、胃、肠的病理特点、脾胃病常用证治方药。课 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结合自习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脾胃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脾与胃的相互关系。(5分钟)2讲解脾胃系病证的病因有外感、饮食、情志、病后、劳倦等,而以饮食为主。病理因素是湿,病理表现为脾胃运纳、升降功能失常。病位在脾、胃、肠,涉及肝、肾。(5分钟)3强调脾胃疾病的辨证以虚实为纲,区别食、湿、气、血的病理因素,列述脾、胃、肠病证的不同主症脘腹痛、呕吐、泻利、便秘、肿胀等,提示与其他脏腑病证的相关性。(10分钟)4强调脾胃疾病虚寒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证、湿困脾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教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