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灾害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统一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和工作机构,发挥防灾减灾救灾的领导组织作用,统筹做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全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自然灾害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能力建设,强化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在灾情信息管理、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
2、、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二)建立工作协同制度。建立各级减灾委员会与驻荆军队、武警部队、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之间的协同制度,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减灾委员会工作规程和定期会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应急救援、医疗防疫、物资保障、恢复重建、社会动员、宣传报道、舆情引导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二、健全属地管理体制(三)落实救灾主体责任。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应对自然灾害的事权划分。对达到市级启动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市政府加强领导,市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县(市、区
3、)政府在灾害应对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县(市、区)政府根据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统一指挥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抢修、房屋安全应急评估、群众转移安置等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规范灾害现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领导指挥体系,强化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统筹使用和调配,发挥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抢险救援中的骨干作用。统一做好应急处置的信息发布工作。对未达到市级救灾应急启动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由县(市、区)政府全权负责。(四)完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度。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坚持市政府统筹指导、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
4、与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县(市、区)政府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应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监管。市、县两级减灾委员会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受灾地区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根据灾害损失情况,结合受灾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或指导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支持措施,确定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规模。要充分调动受灾群众积极性,依靠群众力量重建家园。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五)健全军地协调联动
5、制度。按照中央要求和规定,建立各级政府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程序,细化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任务。完善军地间灾害预报预警、灾情动态、救灾需求、救援进展等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救灾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加快形成以驻荆部队和武警为突击力量,以消防等专业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地方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完善军地联合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装备配备、操作培训、维护保养等制度,适时组织军地联合演练。三、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六)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及统一管理机制,落实人身保险、装备设备、业务培训等支持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进一步 加快 推进 2023 防灾 减灾 救灾 体制 机制 改革 实施 意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