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热采基础知识全面资料课件.ppt
《稠油热采基础知识全面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稠油热采基础知识全面资料课件.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稠油热采基础知识,一、稠油的定义二、稠油分类标准三、热力采油发展 四、稠油热力开采方法及筛选标准五、适宜蒸汽吞吐操作条件六、蒸汽吞吐配套工艺技术七、蒸汽吞吐开采规律八、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技术,世界稠油生产国地理分布图,加拿大,前苏联,中国,印尼,委内瑞拉,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前苏联、委内瑞拉、中国和印尼,稠油资源约40006000108m3,约占总石油资源的60%。,辽河油田,河南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中国稠油油田地理分布图,国内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辽河、胜利、河南和新疆,累计探明稠油储量约20108t。,胜利主要稠油油田位置图,单家寺,乐安,孤东,孤岛,金家,八面河
2、,王庄,桩139,东辛复杂断块,陈家庄北坡,罗家垦西,胜利油区稠油资源状况,胜利油田经过30多年的勘探和开发,先后在济阳拗陷的东营组、馆陶组、沙河街组及奥陶系、寒武系等油层中发现了稠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单家寺油田、乐安油田、孤岛油田、孤东油田、金家油田和八面河油田、桩西桩斜139、王庄油田、东辛复杂断块、陈家庄北坡和罗家深层稠油。,稠油(重质原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0010000mPas或者在15.6及大气压条件下密度为0.93401.0000g/cm3。,中国稠油分类标准,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粘度,无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1960年委内瑞拉Mene Crande油田在进行蒸汽
3、驱先导试验过程中,当试图释放地层压力把一口注汽井打开时,意外地获得了15.9-31.8m3/d的产油量,这就是第一口蒸汽吞吐井。,国内,早在1958年,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阶发现了乌尔禾夏子街浅层稠油,打开48口,发现两套浅层稠油层系,分布面积多达几十平方公里。在克拉玛依黑油山可以看到浅层稠油露头油砂,其原油粘度较高,用常规方法难以开采。,1964年11月在大庆一区进行了第一口井注蒸汽采油试验,试验过程中因套管伸长技术问题而中止。,1965年开始在新疆的黑油山浅层进行了蒸汽吞吐采油试验。自1965年下半年到1971年在黑油山8024井组进行了蒸汽驱试验,该井组为一个七点法井组,40m井距
4、,3口角井注汽,1口中心井与另外3口角井采油,油层井段为99103m,原油粘度1000mPa.s。蒸汽驱试验历时1年零5个月,累计油汽比为0.115,原油采收率高达68,产量高峰期油汽比达0.148。取得了对蒸汽驱采油最初认识。后来又在其它浅层油井相继进行了蒸汽吞吐开采试验。,胜利油田,1973年5月在胜坨油田的宁4井(二矿)开展了蒸汽吞吐现场试验。试验采用2台4t/h蒸汽发生器并联、单台设备交替注汽,注汽水质采用磁化处理工艺,采用坨六钻的天然气作燃料,累计注汽121h,累计注蒸汽600t,累计产原油10t。由于当时缺乏必要的隔热材料和可靠的注汽设备,致使蒸汽漏失和热损失严重,设备故障多而不能
5、正常连续运行,注汽效果极不理想。,胜利油田,1975年6月9日至25日在胜三区的胜22井上进行了蒸汽吞吐现场试验。胜22井油层井段为1375.2-1386.0m,油层厚度9.6m,累计注入汽量1609t,折合热量12.56108J,累计产原油300余t。1978年9月15日至10月16日在该井进行第二次蒸汽吞吐试验,注入蒸汽2283t,折合井口注入热量22.94108J,井口注汽压力为0.62MPa,第二周期产原油700t。经过在胜坨油田三次蒸汽吞吐现场试验,累计注入蒸汽3425t,累计生产434d,累计产油1121t,折合油汽比为0.33,取得了对注蒸汽热力采油的偿识性认识。,1)先导试验阶
6、段:“六五”期间开展“单2断块蒸汽吞吐先导试验”,1983年引进 休斯公司湿蒸汽发生器,单2-1井试验日产100t以上。开辟9个反5点25口试验井组。拉开了稠油工业化应用的序幕。,胜利油田稠油热采历程,2)注蒸汽工业化开发阶段19881990年,单家寺油田整体加密,将200141米加密到100141米。1990年产油达到100104t。1988年乐安砂砾岩特稠油油田投入开发,1996年达到120104t规模。1992年孤岛薄层稠油油藏投入开发,2004年达到89104t规模1993年孤东稠油投入注蒸汽开发,2002年达到25104t。,3)综合调整开发阶段 1995年胜利稠油热采达到230万吨
7、 高峰,产量开始下降,进入综合调整和新技术攻关阶段。开展抑制边底水侵入、加密调整、水平井挖潜、超稠油攻关、蒸汽驱、水驱后转热采等开发方式的转换,十五期间产量开始回升,累积生产原油3300万吨。,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产油量变化曲线,产油量万吨,胜利油区稠油热采历程,王庄油田坨82块:第一口热采试油井T82X1(2002年11月13日,日产原油7.2吨)。2003年坨82块上报沙一段+馆陶组探明含油面积2.3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545万吨。2004年部署了坨82块沙一段热采开发方案,2004年8月正式投入开发,目前单元共设计6个井台52口井,老井利用6口。2007年5月油井39口(包括东扩新井6口,
8、坨斜825),其中热采井28口,冷采井12口。日产液能力426t,日产油能力215.0t,综合含水49.5%,累积产油14.3286104t,采出程度3.02%。,胜利采油厂,胜三区坨11南东二:S3-XR1井2003年12月3日产油2.6吨,含水82%。2004-2005年先后编制了蒸汽吞吐热采方案及南扩方案,共部署油井19口,建产能5.15万吨,动用储量124.5万吨。2007年5月开油井18口,日产液849.1t,日产油163.9t,综合含水80.7%,累积产油13.7万吨,采出程度13.16%,采油速度5.94%,平均油汽比1.35,回采水率214%。,胜利采油厂,隔热油管,井下热胀补
9、偿器,注汽封隔器,注汽封隔器,井下汽水分离器,隔热油管,井下补偿器,井下汽水分离器,注汽封隔器,隔热油管,井下补偿器,热采封隔器,井下汽水分离器,热采封隔器,油 层,蒸汽发生器,井口补偿器,加热带,蒸汽凝结带,蒸汽带,蒸汽吞吐是先将高温高压湿蒸汽注入油层,对油井周围油层加热降粘,焖井换热后开井采油。,四、稠油热力开采方法及筛选标准,注汽时,地层分为三个带:蒸汽带、热水带和冷水带非稳定渗流:包括流体渗流、传热等过程,1)概 念,2)注蒸汽热采增产机理,提高稠油采收率,7、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作用,1、加热降粘,4、岩石骨架受热膨胀压缩孔隙,6、乳化作用提高波及体积,5稠油高温裂解蒸馏、稀释及混相驱作
10、用,高温下溶解气脱出,汽驱作用加强,2、高温油水流度比减小,油相渗透率提高,岩石受热表面亲水化,降低残余油饱和度,3、流体受热膨胀弹性能量增加,流动系数Kh/成几十倍的增加,油井产量必然增加许多倍。,在高温润湿性试验中,普遍的规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岩心润湿性由亲油转向亲水,由弱亲水转向强亲水。其主要原因是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极性物质含量较多。,随温度升高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稠油高温相渗端点值,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相对渗透率曲线右移,向有利于改善油相渗透率的方向变化。高温下油相渗透率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升温降粘后油水粘度比大幅度降低,以及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变等
11、综合作用的结果。,当高温蒸汽注入油层后,加热后的原油产生膨胀,原油中如果存在少量的溶解气,也将从原油中逸出,产生溶解气驱的作用。同时油藏中的流体和岩石骨架产生热膨胀作用,孔隙体积缩小,流体体积增大,维持原油生产的弹性能量增加。热胀弹性能是一种相当可观的能量。与压缩弹性能量相比,热膨胀弹性能量要大得多。原油的热膨胀程度主要取决于原油的组分组成。通常情况下,轻质原油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重质原油。,湿蒸汽注入油层,既补充了油层热量和能量,也对油层有一定冲刷驱替作用。特别是高温水蒸汽分子与液态水分子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可以进入热水驱液态水分子驱替不到的微喉道和微孔隙中。加之高干度蒸汽的比容大,注入油层后波
12、及体积大。因此,高温高干度的水蒸汽的驱油效率远高于冷水驱和热水驱。,原油溶解天然气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注入蒸汽后,油层和原油被加热,溶解气从原油中脱出,脱出的溶解气体积膨胀成为驱油的动力之一。这在蒸汽驱过程中更为突出些。,原油和水的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油、水总蒸汽压等于或高于系统压力时,混合物将沸腾,使原油中轻组分分离,即为蒸馏作用。蒸馏作用引起混合液沸腾产生的扰动效应能使死孔隙中的原油向连通孔隙中转移,从而提高驱油效率。高温水蒸汽对稠油的重组分有热裂解作用,即产生分子量较小的烃类。在蒸汽驱过程中,从稠油中被蒸馏出的烃馏份和热裂解产生的轻烃,进入热水前沿温度较低的地带时,又重新冷凝
13、并与油层中原始油混合将其稀释,降低了原始油的密度和粘度,形成了对原始油的混相驱。,蒸汽驱过程中,蒸汽前沿的蒸馏馏份凝析后与水发生乳化作用,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乳化液,这种乳化液比水的粘度高得多。在非均质储层中,这种高粘度的乳状液会降低蒸汽和热水的指进,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由于汽液密度差异,在注蒸汽过程中形成超覆现象,油层纵向受热不均,但油藏的表现受热面积增加,油层的非驱替部分由于导热作用而得到加热,受热原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到井底。重力泄油作用主要发生在单层厚度较大的稠油油藏中。,我国稠油蒸汽吞吐筛选标准,Pay zone,蒸汽驱是向注入井中持续注入蒸汽,将地下原油加热并驱向邻近的采油井采出。,实
14、践表明蒸汽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油开发方式从70年代开始,世界以及 注蒸汽开发产量一直在不断上升,而且在整个强化采油产量中占60左右。从注蒸汽方式上看,虽然蒸汽吞吐上产快,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注蒸汽工艺早期大都为蒸汽吞吐开发,但由于以下原因,其重要性逐渐被蒸汽驱所取代,2)蒸汽吞吐不能增加采收率,即吞吐期间的产油量汽驱过程中完全可采出,吞吐期过长只能降低总效益,所以注蒸汽工艺发展到目前,一般不再像注蒸汽早期那样把吞吐生产作为一个重要阶段,而只是把它作为汽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措施;所以从70年代起蒸汽驱项目和产量已超过吞吐项目和产量;只有油藏压力过高,汽驱前需要卸压或原油粘度过大,需要预热形成流动
15、连通时才把吞吐作为一个独立的开发阶段;,1)蒸汽吞吐采收率低(一般10-20),收益少;蒸汽驱采收率高(一般30-50),收益多;,尽管蒸汽驱是为开发稠油而发展起来的工艺技术,但实践表明,蒸汽驱对普通原油的开发更有效,特别是地层油粘度30-200mPa.s的油藏,蒸汽驱可能比水驱开发效果好,经济效益高。,不同油藏条件的影响:油层厚度油藏净总厚度比油层非均质性油藏原油粘度油藏含油饱和度油藏埋深气顶,1)油层厚度:对蒸汽驱来说,存在最佳厚度:油层太薄,开发效果差;向盖底层的热损失比例增大,热利用率变低;油层过厚时汽驱效果也不太好,井筒中的汽水分离以及油层中的蒸汽超覆加剧,使蒸汽的热利用率变低。蒸汽
16、驱的有效油层厚度大约为1050m,油层厚度在2045m之间时能取得较好效果,2)油层净总厚度比:随着净总厚度比的增加,蒸汽驱采收率越来越大。当净总厚度比大于0.6以后,改善幅度变小。当净总厚度比小于0.6时,随着净总厚度比的减小,蒸汽驱效果急剧下降。当净总厚度比小于0.4时蒸汽驱效果较差,3)油层非均质性:在实际油层的非均质范围内(渗透率变异系数从0.4到0.7),蒸汽驱采收率与渗透率变异系数基本是线性关系;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0.7的油藏基本不适合蒸汽驱。,4)原油物性原油粘度普通稠油,油藏中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可以进行常规蒸汽驱;特稠油,原油流动性差,常规汽驱有一定困难,必须采取预热或吞
17、吐引效才能实现汽驱;超稠油,原油在油藏条件下基本没有流动性,不预先加热到一定温度是无法驱动的,因此这类油常规汽驱无效。,4)原油粘度在半对数坐标上,随着油藏原油粘度对数的增大,蒸汽驱的采收率呈线性下降;原油粘度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幅度并不太大,当地层油粘度从50mPas到5000mPas时,采收率只降低了15%(IOIP)。需要注意的是,原油粘度过大,所需驱动力很高。从开采效果和操作因素考虑,常规蒸汽驱的地层油粘度最好5000mPas,5)含油饱和度:随着油藏含油饱和度的增加,蒸汽驱的采收率线性增加,6)油藏埋深油藏埋深不但影响注入蒸汽的质量,而且其压力降低程度对开发效果也有影响,因此一般不好确
18、定。但根据以下假设还是能够确定其影响程度的:假设油藏是封闭的,可以降压;在现有的隔热技术条件下,井深1600m时注入的蒸汽已全部变为热水;从800m到1600m采收率的降低是线性的,根据以上假设,深度为1600m时计算的热水驱采收率为(ER)1600=34.8%IOIP800m深度时蒸汽驱的采收率为(ER)800=55.6%IOIP蒸汽驱的采收率与深度的关系为,式中:D为油藏深度,800D1600m,当深度大于1400m时,在现有隔热技术下蒸汽驱已基本无效,7)边底水对于有边底水油藏的蒸汽驱,一般来讲,浅层油藏(如400m)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而深层油藏(如800m)则有较大影响。对于深层边水油
19、藏,水体小于油体5倍的,可以进行常规蒸汽驱,而水体大于5倍油体的,则要采取排水措施。对于深层的底水油藏,水层厚度小于油层厚度的,避射一定油层厚度即可,而对于水层厚度大于油层厚度的,则不但避射,还要有一定的排水措施。,8)气顶若油藏存在气顶,蒸汽易进入气顶,起不到加热油层的作用,因此应首先根据油藏内隔夹层发育情况,对油层与气顶之间有较好隔层的油藏,对隔层以下的油层开展蒸汽驱。对气顶与油层之间没有隔层的油藏,则应避射一定厚度。,对砾岩油藏,孔隙度可适当放宽;对于先吞吐预热的油藏,原油粘度可适当放宽;对封闭油藏,在有高效隔热油管的条件下,深度可适当放宽。,火烧油层是将含氧气体(多用空气)注入到油层,
20、点火燃烧后,利用燃烧反应生成的热能和气体来加热、裂解和驱动稠油。,原油在油层中的反应有四部分:热蒸馏:原油重质油(留在油砂中)+轻质油(被驱替走)低温氧化:部分轻质油+氧气重质油+CO+H2O+热量 重质油+氧气焦碳+轻质油+CO+H2O+热量高温热裂解:重质组分焦碳轻质油高温氧化:焦碳氧气CO2H2O+热量 重质组分氧气CO2H2O+热量,干式正向燃烧反向燃烧湿式燃烧,干式正向燃烧示意图,燃烧温度一般为315650,蒸汽带温度逐渐降低,热水带和生产井之间区域的温度接近于未受干扰的油藏温度。,空气 油层冷区,燃烧带,反向燃烧示意图,气体由注气井注入,在生产井井底点火,燃烧前缘从右到左移动,注气
21、井井底附近是低温带,而靠近生产井的区域是高温带,原油流经高温带,使其粘度降低。,湿式燃烧也称为正向燃烧和水驱相结合的方法。它是将水气交替注入到注入井(或将气和水一起注入到注入井中),这时水将全部或部分汽化,穿过燃烧前缘将热量传递到燃烧带的前面,扩大燃烧带前面的蒸汽带和热水带体积,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湿式燃烧,三种火烧方式对比,原油在油藏条件下有一定流动性的稠油油藏,不适宜注水、注汽开发的敏感性稠油油藏,构造相对圈闭、能量补充困难的中低渗油藏,胜利油田火烧驱油选区原则,随着点火技术与注气设备的发展,对深度、渗透率的限制将会降低。,胜利油田火烧驱油选区标准,为了探索强水敏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评价火
22、烧开发技术可行性,在火烧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在郑408块开展了火烧驱油先导试验研究。,火烧驱油试验,火烧油层进入工业化试验,蒸汽干度是影响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首要因素。,物理模拟不同蒸汽干度对蒸汽吞吐的影响,蒸汽干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注汽量不能太小,否则峰值产量低,增产周期短,周期累积产量低,但也不能太高。注入量应按每米纯油层厚度选定,也即注汽强度,最优的范围是120200t/m。,注汽量对吞吐效果的影响,注汽速度对蒸汽吞吐的影响,蒸汽吞吐阶段,注汽时间短,向油层顶底界的热损失远较蒸汽驱阶段小得不可比,因此注入速度的影响很小。,注汽速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提高注汽速度即利于缩短油井注汽时间,又有利于
23、增加增产效果。而且,注汽速度降低,将增加井筒热损失,导致井底干度降低,从而减少吞吐效果。这是决定注入速度不能太低的原因。,注汽速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不论深井、浅井,尤其是浅层油井。超高速度或超高压力注汽,都会引起油层被压裂,造成裂缝性蒸汽汽窜,使后期的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开采效果恶化。,因此,注汽速度的选定与注汽压力的选定要相联系,注汽速度既不能太低,低到井底损失率太大导致井底干度太低;又不能太高,要限定在不能造成油层被压裂。,注汽速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注汽压力的差别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很小,如果在油层压力高的情况下采用较高的注汽压力,可以通过放大生产压差增加产量。,注汽压力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在较高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稠油热采 基础知识 全面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