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发地质学-第8章-油层对比课件.ppt
《石油开发地质学-第8章-油层对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开发地质学-第8章-油层对比课件.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微相研究,单井地层剖面划分 地层对比 地层特性及 岩层空间构造形态,第一节 地层对比第二节 沉积微相研究,第八章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第一节 地层对比,1、区域地层对比的概念,区域地层对比-指勘探过程中利用古生物、岩性、测井、地震等资料,在油区范围内,进行全井段的对比。,古生物资料;岩性特征;矿物(重矿物)资料;沉积旋回;地层接触关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古地磁资料;(微量)元素资料,3、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资料(依据),最基础资料:岩性、古生物、矿物、沉积旋回特征,4、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原理:沉积成层原理;沉积过程中相邻地区岩性的相似性、岩性变化的顺序
2、性和连续性。,(1)岩性对比法,岩性标准层法,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如:稳定的黑色页岩,砂泥岩组合中的灰岩、白云岩等。,岩性对比工作中,首先,确定各个剖面中的标准层;其次,依标准层将各剖面连接起来;然后,根据相似或相同岩性段逐层对比。,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应尽量参照岩心、岩屑、试油等第一手资料;覆盖区,岩性对比大多数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利用岩性对比法的 注意事项,(2)沉积旋回法-最常用的岩石组合法,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其周期性重复,可
3、从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如粒度)、构造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原理:在同一盆地内,地壳升降运动过程大体一致,且不可逆同期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类型的沉积旋回。,图中,可明显地划分出5个由粗变细的沉积旋回;,碎屑岩沉积旋回示意图,总体上:由下而上碎屑岩逐渐减少,粘土岩逐渐增多的趋势,是一个大的沉积旋回。,旋回对比可用于盆地范围内地层对比;绝大多数沉积旋回:为地壳周期性升降运动引起,影响范围广;,旋回对比法注意事项:,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
4、用自然伽马GR曲线。,根据沉积韵律对比地层,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砂岩与页岩,石灰岩与页岩,砾岩与页岩,原理:同一地区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条件及沉积环境 近似,其矿物组成及某些矿物含量基本不变或 有规律变化(或在平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3)矿物对比法-以重矿物对比最广泛,矿物对比法的主要依据(标志)矿物成分变化-用不同矿物组合作为对比标志;矿物含量变化-用各种矿物含量百分数作对比标志;特殊标准矿物-用特殊颜色、形状矿物作对比标志。,(4)古生物对比法,-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鉴别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划分与对比方法: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5、微体古生物对比法),基础:生物演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不可逆性、迁移理论 不同地区地层所含化石或化石组合若相同 它们的地质时代相同和大致相同,a、标准化石法,-利用标准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的方法。标准化石-指地理上分布广泛,地史上生存时间短、演化快、标志清楚(特征明显)、数量多、保存较好的化石。,特点(优点):方法简便、可靠,不受岩性变化限制,可以进行大区域地层对比(特别是地面地质大区域对比)缺点:因个体大,在岩心、岩屑中很难得到完整化石,钻井剖面地层对比时受到限制。,b、化石组合法-微体古生物对比法,微体古生物特点:体积小、分布广泛、种属繁多、演化快、生物群分区现象明显;在岩心、岩屑中 易保存-适
6、用于钻井地质地层对比。,常用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当前,我国各油区地层对比 中,常采用介形虫、轮藻和孢粉。,化石组合法-利用地层中所含全部化石或 某一类化石的自然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层序地层学对比法,p220,地球物理学方法,通过追踪地震反射标准层进行对比 利用电性标志层、曲线形态等测井资料进行对比,5.地层对比的步骤-以岩性法为例,2、典型井(典型井段)的选择-典型井应位置居中;地层齐全,且有较全的岩心录井资料,-包括古生物、重矿物分析成果;测井资料齐全,曲线标志清楚。,3、骨架剖面的建立-应通过典型井向外延伸,一般先选择岩性变化小的方向。,4、面积控制及地层分层数据表-统一各井的分层数据,5
7、、对比过程中的地质分析-根据沉积成层原理,井间各层对比线的变化应该是协调的。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分析其原因-分层错误,或由于地质现象造成。,沉积层序问题-即地层层序重复、缺失或层序倒转,这类地质现象均与构造运动有关。,地层厚度有异常变化 不整合引起:厚度变化有规律,且具有区域性特征;与断层有关:只出现于个别井或个别井段。,在连接对比线时,必须考虑到井间岩性变化。,出现异常井段的主要原因类型:,2井地层断缺产生的厚度异常,2井,1井,3井,油层对比-在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的油层进行细分和对比(小层对比)。是确定相同层位内的油气层连续关系的对比。,油层对比:对比单元划分更
8、细,对比精确度更高,用于对比的资料更丰富,选用方法综合性更强。,二、碎屑岩油层对比,1、油层对比的依据,1、岩性特征-岩性及岩性组合2、沉积旋回3、地球物理特征,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靠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法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主要依据岩性组合。,1、岩性特征,岩性特征-指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变化规律及其特殊标志,等。,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时间、幅度、范围)大小不同;而且,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次一级的小规模升降运动。,2、沉积旋回,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级次-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电测曲线在地层对比中的特点:电测曲
9、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旋回)等。有自己的特殊对比标志(电性标志层)可用于油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3、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对于砂、泥岩互层剖面中的油层而言,由于该两类岩层的电性差别大,曲线形态和岩性对应关系清楚。加之电测资料获取速度快、易得连续剖面等优点,电测曲线是油层对比时最为广泛采用的主要资料。,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此外,还有微电级曲线、自然伽马曲线、中子测井曲线等。,2、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根据陆相碎屑岩油层特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 油层
10、组 砂岩组 单油层,二、碎屑岩油层对比,a、单油层-通常称小层或单层,油层对比的最小单元,为沉积韵律中的较粗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岩性和物性基本一致;单油层之间有隔层分隔,分隔面积连通面积。,c、油层组,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岩相段的分界面-为油层组的顶、底界线。,沉积旋回的级次: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从小到大按 四级划分: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利用沉积旋回对比油层时,应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三级沉积旋回-指同一岩相段内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或四级旋回组成的旋回性沉积(与砂岩组大体相当)。上、下
11、泥岩隔层分布较稳定,可作旋回界线的依据。,b、三级沉积旋回,c、二级沉积旋回 油层组,-指由不同沉积的岩相段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包含若干砂岩组所组成的几个油层组。是一套可以组成开发单元的油层组合。,上、下有适当厚度(10m左右)的泥岩 与相邻油层完全隔开;一般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每套含油层系一般都有 古生物 或 微体古生物标准层来控制旋回界线。,d、一级沉积旋回-含油层系,区域地层单元、油层单元、旋回级次关系对比:,3、碎屑岩油层对比方法,油层对比-不同于区域地层对比(油区范围、大套地层对比)对比范围:油田某一断块开发试验区注采井组 对比单元: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岩组 单油
12、层 对比依据:对于砂岩组、单油层,对比单元小,古生物、矿物等在小段剖面内变化不显著。主要依据-根据岩性、电性所反映的岩性组合特点 及厚度比例关系作为对比依据。,在标准层控制下,按照沉积旋回的级次及厚度比例关系,从大到小按步骤逐级对比,直到每个单层。,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对比单油层(2种方法)连接对比线,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A、分析油层剖面,掌握油层岩性、岩相变化的旋回性及反映在电测曲线上的组合特征 研究二级旋回的数量及性质,油层组厚度及其变化规律;二级旋回的数量:决定了油层组的多少。,B、研究标准层分布规律,了解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的层位界线。,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
13、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 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辅助标准层(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性(905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线的基础上,能配合次一级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油层。,A、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灰岩-高电阻率值;B、碳酸盐岩剖面中石膏、泥岩夹层-泥岩或页岩为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C、碎屑岩剖面中稳定泥岩段-低电阻率、高自然伽马;D、煤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E、薄的黑色页岩层-地质录井标志明显;F、化石层;G、膨润土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常见的标准层:,孤东油田馆上段化石层(标准层),A、在油层组内,根据岩石组合性质
14、、演变规律、旋回性质、电测曲线形态组合特征,进一步划分若干三级旋回;,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B、分析各三级旋回性质、岩石组合类型、演变规律、旋回厚度变化规律及电测曲线组合特征,用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控制旋回界线。,C、各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砂岩组顶部均有一层泥岩,可作为对比时确定层位关系的具体界线。,对比单油层,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 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在油田范围内,同一沉积时期形成的单油层,不论是岩性还是厚度都具有相似性;在三级旋回内,根据单砂层发育程度、泥岩层的 稳定程度将三级旋回细分为若干韵律;韵律内的较粗粒含油部分-即为单油层;按岩性相似、厚度相近原则,在四级旋回内进行单层
15、对比。,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顶部均有一层泥岩,注意:若将旋回-厚度对比法应用于类似于河流等不稳定沉积将导致不同时期沉积层当成同时期沉积层处理。,图2-9 厚砂层不同劈分法示意图,沉积时间单元:指相同沉积环境下,物理、化学及 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时沉积。-沉积时间相近、相对整合、层位相当。,适用条件: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如:河流相、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等砂体中对比单层。,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利用岩性-时间标志层作控制,以砂体顶面距同一标志层等距离的方法进行。,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步骤:,在砂岩组的上部或下部,选择1个标志层。-标志层应尽量靠近其顶面或底面。分井统计砂层组内主体砂岩(2m)顶界距标
16、志层的距离。剖面上,按照砂岩顶面距标志层距离近似者为同一沉积时间单元原则,将砂岩划分为若干沉积时间单元。,图中,厚度2m的主体砂岩,顶面离标志层距离主要有24m、57m、1012m、1416m 4种类型。,上述方法中,主要依据砂岩体顶界距标准层或标志层距离划分。对于单元底界如何划分也需要认真分析。,特别是一些厚砂层,如何确定它们是属于:一次河流下切作用形成?两个沉积时间单元叠加而成?既有下切又有叠加?该问题是划分沉积时间单元时必须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沉积时间单元底界的划分:,A)厚砂层若是一个完整的正韵律,则为一次河流下切形成,属于一个时间单元。,B)若砂层由多个正韵律组合而成,且底部具区内较
17、粗粒级的岩性,则该砂层为多个时间单元组合形成的叠加型厚砂岩,应劈分为多层。,间歇叠加 连续叠加 下切(侵蚀)叠加,侵蚀下切叠加型厚砂岩,A-河道砂体 B-河道边缘砂体,单砂层对比图,C)厚砂层在邻近井中突然尖灭,一般为河流凹岸处下切较深的河床砂。,D)若砂层中存在稳定的泥质薄夹层时,则可将该砂层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元;E)通过邻井对比,以多数井划分为准;F)根据动态资料验证,如:见水层位、见水特征等资料。,越靠近标准层的河道砂体对比精度越高;远离标准层时,因区域厚度变化而无法控制。,“等高程”对比单河道砂体,-“等高程”-指砂体顶面距同一标志层“等距离”;不能误解为砂层顶界面的“等高程”并用其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油 开发 地质学 油层 对比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