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二)课件.ppt
《综合自然地理学(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自然地理学(二)课件.ppt(4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综合自然区划,重点:讲授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等级系统。难点:具体单位的划分。,第一节 综合自然区划概述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等级 系统第四节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评述,第一节 综合自然区划概述,一、区划的概念 区划:区域的划分,泛指各种区域的划分,是确定区域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方法。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广义:区划是确定地理界线的研究 地域分异规律作用的结果-自然区划,区划的特点,所划分的区域在空间上统一,不可分割区划的对象是地域综合体区划就是“地域系统法”区划不仅是划分,还有合并地域分异规律学说是区划的理论基础区划不
2、排除分类,区划的分类,区划自然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区划 部门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区划的意义,区划是区域研究的总结,是编写区域著作的第一步区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根据区划是推广某些与地域有联系的经验的根据认识性区划是实践性区划的基础,人们就是按照自然地理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区域划分的,并按区域等级的从属关系,得出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这种方法叫自然区划。自然区划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部门自然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部门自然区划是以自然地理的某一个组成要素为划分对象所进行的区域划分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
3、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综合自然区划是对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划分,反映了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差别:综合自然区划是从自然现象的综合特征进行区划,部门自然区划是从某一个要素特征进行划分。联系:部门自然区划应以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为背景,而综合自然区划以部门自然区划为依据。按区划目的不同,自然区划中有特种目的的自然区划,即针对某一特殊目的,而进行的地域划分,如农业自然区划、公路自然区划、建筑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之间存在差别和联系,二、区划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综合自然区划一般方法的研究;(2)反映某一具体区域
4、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分异的 认识性区划方案的研究;(3)综合自然区划实践应用的研究。,综合自然区划的任务主要是:,(1)了解自然界不同地区自然地理基本情况,揭示自然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规律,充实和发展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2)摸清各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正确评价各种自然条件对发展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从而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分析在不同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实施后果,从而为协调人地关系促进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良性生态平衡提供基本依据。,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一、区划的理论依据 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主要是根据一定地域自然地理
5、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的。而地表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地域分异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域分异规律便成为其理论基础。二、区划的原则,区划的原则有许多种提法,如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原则、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生物气候原则、主导因素原则。陈传康教授认为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扼性原则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1.发生统一性原则: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地域分异因素(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共同作用下的历史发展产物,是一个自然历史体,都有自己的年令、发生和发展历史,而历史发展道路的共同性则使其具有自己的发生统一性特征。因此必须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区域单位的划分。,2.相对一
6、致性原则 对发生统一性原则的一大补充。在划分区域系统时,必须注意区域单位内部特征的一致性,划出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但最大一致性是相当而言的,比较而言的,如果把最大一致性看作是绝对的,综合自然区划就无法进行了。对不同等级系统来说各自的一致性是不同的。自然带(高级单位)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基础的大致相同;地区(次一级单位)的一致性体现在热量基础大致相同下的湿润干旱情况也大致相同,如半湿润地区:干燥度,11.49,年降水量,5001000,森林草原。,3.区域共扼性原则 起源于区域单位的空间不可重复性。任何一个区域系统永远是个体,不能存在彼此分离部分。如山间盆地和它附近的山地极不相似,但根据区域共扼性
7、原则必须把两者合并到一个区域单位中。同理,若自然界中存在两个自然特征类似但彼此隔离的区域,也不能把它们划到一个区域单位中。例如四川盆地之所以成为一个盆地,是因为周围被山地所包围,反之,没有周围的山地也就无法显示四川盆地的盆地特征。,又如柴达木盆地的归属问题曾引起长期争论,李世英、杨纫章强调把柴达木盆地划归蒙新高原或西北区,原因是自然条件各方面都具有温带荒漠的色彩。只能证明柴达木在类型方面与蒙新荒漠、半荒漠类似,却不能证明柴达木应属于蒙新高原。柴达木呈东西向展布于青藏高原北缘,处于高原向西北干旱区域的过渡区,北部的阿尔金山属青藏高原外缘山地,柴达木盆地是被青藏高原众山脉所包围的盆地。根据区域共扼
8、性原则,应划在青藏高原内部,另外从发生一致性原则出发,也不应该从青藏高原中划出去。,4.综合性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自然区划中应用最成功的原则。它能反映出自然地理区域发展分化的规律性,所以应用最广泛。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区域内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这些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如果一种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导致与它相联系的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以致影响到自然综合体的特征或性质的变化。综合性原则就是要分析这些组成要素的特征、性质和各自在自然综合体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变化规律,同时更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自然综合体的制约程度。,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会发现各要素所
9、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可以找到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主导因素对区域特征的形成和不同区域的分异有重要影响。所以,在综合分析各要素基础上,强调主导因素的作用,即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如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它是在综合分析我国境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基础上,把海陆分布形式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差别,集中表现到水热对比差异上,作为主导因素。东部季风区湿润,西北干旱区干旱,青藏高寒区高寒。,三、区划的方法,贯彻区划的原则,必须运用相应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原则与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历史检验法)相对一致性原则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比区划法)区域
10、共扼原则类型制图法综合性原则部门区划选置法(图幅叠合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网格分析法)主导因素原则主导标志法,1.古地理法(历史检验法),自然综合体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因此对于要进行区划的地域和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形成和演变、分异的历史背景、自然特征成因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然后逐级划分综合自然区域。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应体现出它们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以古地理法是贯彻发生统一性原则的主要方法。优势:体现成因 不足:缺少古地理资料,要确定区域单位的年龄和发展历史是不容易的,因此,用此方法有一定困难。,2.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比区划法),包括两种,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自上而
11、下逐级划分出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利用土地类型不同,自下而上逐级合并出综合自然区划单位,有条件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自上而下,主要概括地域分异因素的大、中、小尺度差异,从高级(大范围)到低级(小范围)依次划分综合自然区域,要求每个区划单位都有相对一致性。,自上而下划分的具体方法:据大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和自然大区 热量带和自然大区相互迭置,得出地区这一级单位;根据地区内的带段性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非纬度地带性单位内部的纬度性差异);据地带、亚地带内的省性差异划分自然省(地带性条件下的非纬度地带性);自然省内划分自然州;自然州内划分自然区。,根据大尺度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
12、和大自然区(11:热量带界线,12:自然大区界线);热量带和大自然区相互叠置,得出地区一级单位(如图中2);,图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图示,地区,自然大区界线,图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图示,划分地带、亚地带(如图3);划分自然省(如图4);划分自然州(如图中5);划分自然地理区(如图中6)。,地带、亚地带,自然省,自然州,自然地理区,自下而上,从最低等级的区域单位开始,将 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区划单位。具体方法如下:划分出一些具体土地单位;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三种土地类 型;去掉土地类型具体界线;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即组合图 示的地域差异,划分自然地理区、。,a.划分出若干具体土地单位;b
13、.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三种土地类型(1、2、3);c.去掉土地单位的具体界线,即为表示土地类型差别的景观图;d.根据土地类型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即组合分布图式的地域差异,划分自然地理区,同一种分布图式所占有的范围相当于一个自然地理区;e.去掉土地类型界线,即为自然地理区(、)。顺序划分和合并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广泛应用于各类区划自下而上适用于有土地类型图的区域,图自下而上逐级合并法图示,3类型制图法,类型制图法是根据土地类型单位的对比关系进行区划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在部门自然区划中普遍应用。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都是以其类型图为依据的。例如,地貌区域是各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结合
14、,土壤区域是一定的土类或土种的有规律结合。土地类型组合合并后,成为综合自然区划的依据。也就是说,应根据土地类型组合分布图式的差别来进行区划。,4.图幅叠置法(部门区划叠置法),这种方法采用重叠各部门区划(气候区划、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图的方式来划分区域单位。把各部门区划图重叠之后,以相重合的网络界线或它们之间的平均位置作为区域界线。工作程序如下:把同比例尺的部门自然区划图分别放在透明纸上,然后相互叠合,对比分析气候区划单位与地貌气候单位的相互关系、气候区划单位与土壤植被区划单位的相互关系、地貌区划单位与土壤植被区划单位的相互关系等。,根据单项自然区划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各
15、区划单位界线的分布形势、重合情况和接近程度,逐级确定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由此可见,部门区划叠合法实际上是一种在部门自然区划成果上进行地理相关分析的方法,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部门自然区划已经完成的地域。,优势:简便易行,不足:图幅叠置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各部门自然区划的详细程度不一样,原始资料的来源和精度不一样,,各部门区划的网格界线是不一致的,这就给叠置法的运用常常带来困难,如果机械地运用部门叠置法会出现极大的误差。因此,用此方法时,首先要鉴定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对部门区划单位的界线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和适当修正,然后逐级划分。,5.网格分析法(地理相关分析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要
16、是运用各种专用地图、文献以及统计资料,对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分析后进行区划的方法。具体程序如下:先把各种专门地图和文献资料以及统计资料分别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工作底图上,画出坐标网格然后用地理相关分析法分析其密切程度。按其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编制出带有综合性的自然要素组合图;在此基础上逐级进行区域划分。,优势:地理相关分析法是目前区划工作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如果与迭置法配合使用,会得到较好的效果。在几种区划方法中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不足:所需的工作量较大,适用于自然区划工作基础薄弱的地域和缺部门区划成果的地域。中国自然区划主要运用了地理相关分析方法,但忽视了部门区划迭置法,所以整个区
17、划网格偏重了气候、土壤、植被,消弱了地貌区划网格。,这种方法又称网格分析法,它是贯彻综合性与主导性原则、发生学原则和区域共轭性重要方法。,6.主导标志法,贯彻主导因素原则经常运用的区划方法。通过综合分析选取某种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自然指标作为划定区界的依据。它强调在区划时,要选取反映地域分异因素的某一指标作为确定区域界线的主要依据,特别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同一指标来划分,而且每一级的区划单位都是按统一的标志划分的,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标志,往往是一、两个甚至是两、三个密切关联的标志。此种方法是以往自然区划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中国自然区划就是依据主导标志划分的。构造运动将全国分
18、为三大自然区,东部是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不大的季风区,西北是新构造运动显著上升的蒙新高原区,西南部是有大幅度上升的青藏高原区,三个区由于构造运动的性质不同,各自然地理过程就有明显差异;带,是根据大气的温度来划分的,10C的积温将全国划分为6个带;,地区,据大气构造单元和距海远近来划分的,不同地区由于大构造单元不同,距海远近不同,湿润不同,全国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带的划分采用植被和土壤作为指标,根据植被和土壤地带性分异规律将全国划分为8个地带;省,是根据地带内部的地貌差异而划分的。,以上介绍的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几种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此外,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与原
19、则紧密联系,原则的正确贯彻有赖于运用相应的区划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根据客观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灵活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任何区划都是人为划分的,因为自然地理环境错综复杂,必须划分区域。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基础,单位有省、市、县;自然区划是按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各区自然界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生产和建设的利弊以及为制定利用和改造自然区划、规划提供依据。但人为的划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任意的划分,应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关于区划的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区域共扼性原则是基本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是最实用的,
20、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考虑的。采用相应的区划方法(如顺序划分)从发生学角度出发,根据内部相似性和划分区域的整体性,把相似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区域单位。,在运用上述原则方法的同时,在根据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及相应方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主导标志法,在发生变化的地方确定区界。所以,综合性原则是使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真正综合的重要保证,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各因素的关系,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找主导因素,遵循主导因素原则,较容易的划分出区域单位来。因此,前三种原则是基本的,后两种是最成功、最实用的。,顺序划分和合并法是基本的方法,它是任何一个自然区划方案必须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顺序:自上而下的划分是较
21、高级区划单位的划分,如省级以上;自下而上是较低级区划单位,如县级。有部门区划资料的用部门区划叠置法,有古地理资料的用古地理法。但在具体方法中地理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标志法是最实用、效果好的方法。,地带性单位:带东亚温带地带东北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地带 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灰化棕壤地带亚地带东北针阔混交林灰化棕壤亚地带 东北针阔混交林山地灰化棕壤亚地带,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等级单位,(一)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它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纬度地带性的属性及其特征划分的。地带性区划单位的5个特点: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单位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矛盾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所形成的单
22、位。不完全综合性区划单位:地带性属性不仅表现在气候、土壤和植被上,在其他组成成分乃至整个区域综合特征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因此,地带性区划单位是综合单位,但由于其内部在地质基础和地貌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别,即缺乏这些方面的发生统一性和相对一致性,因此这些单位的综合性是不完全的。,空间的分布:地带性单位在空间的分布上是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但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实际分布复杂化了,有的与纬向偏离,有的受海陆分布和大地构造、地势起伏影响分布不规则,有的呈锯齿状;更替规律:地带性单位由赤道到极地的分布与太阳能在地表的分布有直接关系,这些单位的空间变化具有非可逆性。更替规律是以赤道为轴,南北两半球的
23、地带性单位呈对称分布形式;界线:地带性单位的界线是逐渐过渡的。,地带性单位等级系统是: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自然带,自然带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能不能作为一个区划单位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然带是地理区划范围且是高级区划单位,也有人反对把自然带当作自然地理区划单位。持反对意见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伊萨钦科和格里高利耶夫,他们所理解的带相当于地球上基本热力带,每个热力带没有明确的标准。此意见证据不足,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所以,在区划时划分带没有多大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多数地理学者赞成自然带是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认为自然带应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
24、来划分。因为热量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太阳辐射是地表许多自然过程的基本能源,是考察地理地带性周期法则的起始点。将地表按热量条件加以区分,对农业,对了解自然界中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现象和过程无疑是必要的。目前公认的自然带划分图式是: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采用中间观点,热量带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认为热量对于自然综合体中一切过程都有影响,热量相同的地域,土地潜力是相差不多的,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热量不代表一定自然综合体,所以,不把热量带作为区划的一级单位,而作为0级单位处理。,表 不同作者所划分的自然带的图式比较,应当指出
25、,由于地带性区划单位具有逐渐过渡的性质,因此适当划分一些过渡带作为基本带是可以的,但必须注意带的等价性,某些区划所划分的带实质上只是亚带,甚至是比亚带更低一级的单位,这些过渡带的范围过窄,不能与基本带等价。为了反映地带性区划单位的过渡性质,与其把它们提升到带一级,不如把它们视为更低一级的区划单位(亚带,地带)。例如,亚热带和暖温带是我国境内各带中生物气候最复杂的两个带,其所占面积也最大,可把它们细分为五个亚带,即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北暖温带。,划分自然带,并作为最高一级地带性区划单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洲地带性分异的事实,以使各国综合自然区划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自然地理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