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课件.ppt
《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物中不同构件对材料的要求不同。例如:结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屋面材料应能防水、保温;地面材料应耐磨;墙体材料应能抗冻、隔声、节能;基础材料不但要能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还要能够承受冰冻和地下水侵蚀等。此外,有些材料在长期使用中,还会因热胀冷缩、干湿变化、交替冻融以及化学侵蚀等而遭受破坏。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质。,2.1 建筑材料的组成和结构,2.1.1 材料的组成 包括材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相组成。,1.化学组成 指构成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化学组成既影响材料的物理
2、力学性质,也影响其抵外界侵蚀作用的化学稳定性。例如:建筑钢材由生铁冶炼而成,炼钢时加入适量Cr、Ni元素,可以提高钢材的防锈能力。,材料性质决定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因此要了解材料性质必先了解材料的组成和结构。,2.矿物组成,矿物组成指化学元素组成相同,分子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材料的矿物组成是在其化学组成确定的条件下,决定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例如,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化学组成都是CaO、SiO2等,但形成的矿物熟料有硅酸三钙(3CaOSiO2)和硅酸二钙(2CaOSiO2)之分,前者强度增长快、放热量大,后者则反之。又如,黏土和由其烧结而成的陶瓷,其化学组成都是SiO2和Al2O3,但黏土在焙烧中因
3、有3SiO2Al2O生成,使陶瓷具有比黏土更高的强度和硬度等特性。,3.相组成 物质通常是以固、液和气三种形态存在。分别被称为固相、液相和气相。自然状态下,多数建筑材料都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三相体系。如新拌混凝土中的砂子、石子和水泥颗粒为固相,水为液相,其中的气泡属气相。极少数建筑材料为单相或两相体系。例如钢材为固相构成的单相体系;胶水为液相构成的单相体系,聚苯板是由固相和气相构成的两相体系。,2.1.2 材料的结构 材料结构是指从宏观可见直至分子、原子水平各层次的构造状况。一般可分为宏观结构、细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三个层次。,1.宏观结构 材料的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到的结构。建
4、筑材料的宏观结构,可按孔隙尺寸和构成形态来分类。,(1)按孔隙尺寸分,致密结构 指无宏观孔隙的结构。如钢材、塑料等。结构密实、强度高、硬度大,常作结构材料。微孔结构 指具微细孔隙的结构。如石膏制品、烧黏土制品等。孔隙多而小,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隔音吸声性能好,常作吸音隔声材料。多孔结构 指具粗大孔隙的结构。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孔隙多、孔径较大、质地轻、保温性能好,主要用作绝热材料。,(2)按构成形态分 聚集结构 指由填充性集料与胶凝材料胶结成的结构。如水泥混凝土、砂浆、塑料等。其性质取决于集料和胶凝材料的性质及其结合程度。纤维结构 指由纤维状物质构成的材料结构。如木材、玻璃纤维、矿棉等
5、。其性质与纤维的排列秩序、疏密程度有关。,层状结构 指天然形成或由人工将材料黏结迭合为层状的材料结构。如复合木地板、胶合板、纸面石膏板等。其性质与叠合材料性质及胶合程度有关。各层材料间可以性质互补,增强了整体材料的性质。,散粒结构 指松散颗粒状结构。砂是散粒结构的典型代表,其颗粒形状、粗细程度、级配情况对其品质有直接影响。,2.细观结构 材料的细观结构也称亚微观结构,指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结构。建筑材料的细观结构,只能针对某种具体材料来进行分类研究。例如,混凝土可分为基相、集料相、界面相;阔叶树木材可分为木纤维、导管和髓线。材料细观结构层次的组织结构、性质和特点各异,其特征、数量和分布对建筑
6、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3.微细观结构 材料的微观结构指材料内部在分子、原子、离子层次的结构,常用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来研究。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晶体、玻璃体、胶体三类。,晶体的各向异性,即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晶体不同方向的弹性模量、硬度、断裂抗力、屈服强度、热膨胀系数、导热性、电阻率、电位移矢量、电极化强度、磁化率和折射率等都不相同。,(1)晶体 晶体微观结的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一般具有强度高、硬度较大、固定熔点、化学稳定性高和力学各向异性等特性。晶体可分
7、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金属和石膏等建筑材料都是典型的晶体结构。即便材料的化学组成相同,如果晶体结构形式不同,其性质差异也会很大。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组成都是碳,但前者强度极高,后者强度却极低。,(2)玻璃体 玻璃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混乱状态。玻璃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无固定熔点、力学各向同性等共同特性。粉煤灰、火山灰、粒化高炉矿渣和建筑用普通玻璃都是典型的玻璃体结构。,物质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加热时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温度不变,完全熔化后再继续升温,这个不变温度就是熔点,非晶体加热熔化时,温度会一直上升,开始熔化至完全熔化没有固定
8、的温度,因此没有固定的熔点。,(3)胶体 胶体是极细的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结构。胶体与晶体、玻璃体最大的不同是可呈分散相和网状两种结构形式,分别称为溶胶和凝胶。溶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失水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结构,可把固体颗粒黏结为整体。,1.材料的密度,密度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g/cm3或kg/m3。,分实际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1)实际密度(简称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2.2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2.2.1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测定方法,有孔隙的材料,在实际密度测定时,应先磨成粒径0.2mm的细粉以排出内部孔隙,再用排
9、液法(密度瓶法等)测定其实际体积,最后用上式计算密度值。,材料磨得越细,测定的密度值越精确。,对于某些较密实的不规则的散粒材料(如卵石、砂等),常用排液法测其绝对体积的近似值,所得的实际密度为近似密度。,(2)表观密度 指多孔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闭口孔和固体体积)的质量。,(3)体积密度 1)定义与计算 体积密度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闭口孔、开口孔及固体体积)的质量。,2)意义 体积密度的体积包括开口孔和闭口孔(图2-1)。所以体积密度可以用于估算砌体或结构物的自重。,1闭口孔隙;2,3开口孔隙图2-1 砖的孔隙示意图,3)测定 体积密度与表观密度的测定相似。外形规则材
10、料:几何体积=表观体积(V0或V);外形不规则材料:用排液法测定,但待测材料表面在测定前应用薄蜡层密封,以免测液进入材料内部孔隙而影响测定值。自然状态下,因材料孔隙内所含水分不同,其体积密度也不同,故体积密度必须注明其含水状态。体积密度通常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体积密度。在吸水状态下的体积密度称湿体积密度。在烘干状态下的体积密度,称干体积密度。,气干状态,指材料孔隙中所含水与大气湿度相平衡,但未达饱和的状态。,(4)堆积密度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堆积密度。,0,:堆积密度(kg/m3);m:材料的质量(kg);V0: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m3),即:V0=V0+V空
11、上述材料质量,是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材料的质量,其堆积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若以捣实体积计算密度,则称紧密堆积密度。常用建筑工程材料的密度见P11表2-1(略)。,堆积体积包括颗粒内部孔隙与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2.材料的孔隙率与密实度,(1)材料的孔隙,一般把材料内部被空气占据的空间叫孔隙,把材料实体之间被空气占据的空间叫空隙。,孔隙状况由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孔隙直径来描述。,孔隙率 是指孔隙占材料体积的比例。一般孔隙率越大,材料的体积密度越小,强度越低、保温隔热性越好。,孔隙分类 开口孔:指孔隙之间、孔隙与外界之间都连通的孔隙;闭口孔:指孔隙之间、孔隙与外界之间都不连通的孔隙。一般情况下,开口
12、孔对材料的吸水性、吸声性影响较大,闭口孔对材料的保温隔热性影响较大。,孔隙直径 粗大孔:孔隙直径大于mm级;毛细孔:孔隙直径在mmm级;微孔:孔隙直径在m级以下。粗大孔会降低材料强度;毛细孔会使材料吸水性增大,抗渗性下降,微孔对材料的性质影响不大。,(2)材料的密实度 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以D表示:,(3)材料的孔隙率 指材料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0)的百分率。以P表示:,孔隙率与密实度的关系:P+D=1,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密实程度。建筑材料的强度、吸水性、抗渗性、导热性、吸声性等许多性质都与致密程度有关。一般孔隙率较小且连通孔较少的材料,其吸水性较小,强度较
13、高,抗冻性和抗渗性较好。建筑工程中对需要保温隔热的建筑物或部位,要求所用材料的孔隙率较大且为封闭孔。,3.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1)材料的填充率 指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以D表示:,(2)空隙率 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V空)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以P表示。因V空=V0-V0,因此P值为:,P:材料的空隙率;0:材料的堆积密度(kg/m3);0:体积密度(kg/m3)。填充率与空隙率的关系为:D+P=1,在计算砂、石等致密散粒材料的填充率和空隙率时,可用表观密度代替体积密度进行计算。,2.2.2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亲水性与憎水性(简介)材
14、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根据其能否被水润湿,可将材料分为亲水性和憎水性两大类。润湿就是水被材料表面所吸附,它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可用润湿角表示。在材料、水、空气三相交点处,作沿水滴表面的切线,此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称润湿角。越小,浸润性越好。一般认为,润湿角90时材料具有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亲水性材料。当90180时材料具有憎水性,这种材料称憎水性材料。如图2-2所示:,建筑材料大多是亲水性材料,如:混凝土、黏土砖、砌块、木材等。只有极少数为憎水性材料,如:沥青、石蜡、橡胶、塑料等。憎水性材料防潮性和防水性较好,常用作防水材料,也用作亲水材料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抗渗性及抗
15、腐蚀能力。,水泥,2.吸水性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吸水性。其大小用吸水率表示,有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两种表示方法。,(1)质量吸水率 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2)体积吸水率 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材料的吸水性大多按质量吸水率表示。加气混凝土、软木等轻质多孔或疏松纤维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常超过100%,因此常以体积吸水率表示其吸水性。,同一材料的质量吸水率(W)和体积吸水率(W0)的关系为:,材料的吸水性,不仅取决于其亲水性或憎水性,也与其孔隙率大小及孔隙特征有关。若材料具有微细的连通孔隙,则其吸水率较大,如木材的吸水率可达
16、甚至超过100%;密实及有封闭孔的材料是不吸水的,如钢材、玻璃的吸水率为0;具有粗大连通孔的材料,水分虽易渗入,但不易在孔内留存,其吸水率往往较低。,3.吸湿性 吸湿性: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材料吸湿性的大小用含水率表示:,含水率与材料成分、构造及环境温度、湿度有关。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大,含水率越大。材料既能从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又能向干燥空气释放水分,从而使材料中的水分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这时材料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当材料吸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即为吸水率。材料吸水受潮后,保温隔热性能、强度、耐久性等会降低,体积会膨胀等,它们多数都会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4.耐水性 材
17、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软化系数KP应在01之间。KP越大,耐水性越好。长期处于水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必须选择软化系数KP0.85的耐水材料;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材料的软化系数也应0.75。通常将软化系数0.80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5.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称不透水性)。通常用渗透系数 K 表示。,渗透系数反映了水在材料中的渗流速度。其值越大,水在材料中渗流的速度越大,相同条件下渗透的水越多,即抗渗性越差。对于沥青、沥青混凝土等防水、防潮材料,常用 渗透系数 表示其抗渗性。,(2)抗渗等级 指以
18、规定试件,在标准试验方法下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以Pn表示,如P4、P6、P8、P10、P12等,分别表示材料能承受0.4、0.6、0.8、1.0、1.2MPa的水压。抗渗等级越高,其抗渗性越好。材料的孔隙率小且为封闭孔,其抗渗性就好。地下建筑、水工构筑物、防水工程均要求材料具有较高抗渗性。,混凝土和砂浆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静水压力是均质流体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压力。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力,并均匀地施向物体表面的各个部位。,冰冻的破坏作用是因材料孔隙中的水分结冰所致。当材料孔隙中充满水,且水温降至冰点或冰点以下时,水因结冰而体积膨胀(约增大9%),产生内应力并作用于孔壁,造成孔壁开裂。在冻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材料 基本 性质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