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1解读教案资料课件.ppt
《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1解读教案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1解读教案资料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1解读,2023/3/28,2,局域网产生的原因:80年代,微型机发展迅速,彼此需要相互通信(近距离),共享资源;分布式的网络应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定义:局域网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利用通信线路将众多计算机(一般为微机)及外设连接起来,达到数据通信及资源共享目的的一种网络。,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络,2023/3/28,3,4.1.1 局域网的特点覆盖范围小房间、建筑物、园区范围距离0.125km之间高传输速率10Mbps1000Mbps低误码率10-8 10-11 采用星形、环形、总线、树形拓扑为一个单位所拥有,自行建设,不对外提供服务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技术侧重点
2、是共享信息的处理,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4,4.1.2 局域网的关键技术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三种:用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星形、环形、总线型、树形用以数据通信的数据传输形式 基带、频带(宽带)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按协议实现信道共享:CSMA/CD、CSMA/CA、TOKEN PASSING这三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输介质、传输数据的类型、网络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效率,以及网络的应用等各种网络特性。,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5,1.局域网的典型拓扑结构:星型:所有结点都连接到中央结点环型:结点通过点到点链路与相邻结点连接总线型:所有结点都
3、直接连接到共享信道,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6,2.传输形式:基带传输把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典型传输介质:双绞线、基带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频带传输(宽带传输)把数字脉冲信号经调制后再在传输介质上传输典型传输介质:宽带同轴电缆和无线电波等局域网中主要的传输形式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用在无线局域网中。,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7,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信道访问控制方法(简称:访问方法),指网络中的多个站点如何共享通信媒体(介质)的。,4.1 局域网概述,局域网采用的访问方法有: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CD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
4、/CA(无线局域网)令牌环Token Ring(TOKEN PASSING)令牌总线Token Bus(TOKEN PASSING),2023/3/28,8,4.1.3 局域网体系结构,4.1 局域网概述,1.IEEE 802 标准简介 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与网络层的接口服务。,2023/3/28,9,IEEE802定义的物理层功能:1.位流的发送/接收 2.前导码(前缀)的生成/除去(用于同步)3.信号的编码/译码具体规定了信号的编码/译码、拓朴结构、传输媒体和速率:1.信号编码采样曼彻斯特编码 2.介质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等 3.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树形(星形)和环形
5、 4.传输速率为1Mbps、4Mbps、10Mbps、16Mbps、100Mbps、1000Mbps等,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10,局域网的物理层确定了两个接口:1.介质相关接口(MDI)该接口随介质的不同而改变,但不影响数据链路控制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的工作。2.连接单元接口(AUI)特殊的连接部件,类似于粗缆以太网中的收发器电缆。可选项,因为在细缆和双绞线情况下,AUI不存在。,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11,IEEE 802委员会按功能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1.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数据链路控制子层)2.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6、(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功能分解的原因与目的:将功能中与硬件相关的部分和与硬件无关的部分分开,降低实现的复杂度。局域网特点:共享信道,需要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分层可以使LLC帧的传输独立于介质和MAC方法,使LAN体系结构能适应多种传输媒体,也即在局域网上同一LLC可以有几种MAC方式的选择以适应不同的媒体和访问方法。,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12,LLC功能:向高层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访问点(SAP:两个相邻层之间的逻辑接口);数据帧的发送/接收;帧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某种网络层功能,如数据报、虚电路和多路复用等。MAC功能:管理多个源链路和多个目的链路;IEEE802
7、制定了若干介质访问控制方法;LLC:与介质、拓扑无关;MAC:与介质、拓扑相关。,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13,实际应用中一般不考虑 LLC 子层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激烈竞争的局域网市场逐渐明朗。以太网(只有MAC层协议以及物理层的局域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已取得垄断地位,并且几乎成了局域网的代名词。因此802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即802.2标准)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很多厂商生产的网卡上就仅装有MAC协议而没有LLC协议。本章在介绍以太网时一般都不用考虑LLC子层。,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14,LAN的网络层和更高层次由于IEEE 802局域网拓
8、扑结构简单,一般不需中间转接,所以网络层的很多功能(如路由选择等)是没有必要的,而流量控制、寻址、排序、差错控制等功能可在数据链路层完成,故IEEE 802标准没有单独设立网络层。IEEE802没有定义局域网的高层,在实际计算机网络中,一般由TCP/IP等协议集和网络操作系统(NOS:Unix、Windows NT、Netware)共同来实现。,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15,2.IEEE 802 标准的组成,4.1 局域网概述,2023/3/28,16,4.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2.1 信道分配问题,计算机网络按照通信传播方式可以分成两类:使用点到点连接的网络 广域网使用广
9、播信道的网络 局域网关键问题:如何解决对信道争用解决信道争用问题的协议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是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一部分。,2023/3/28,17,IEEE 802.3MAC标准中相关概念:冲突:在广播式信道中(例如总线型网络中的总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站同时发送数据,在信道上产生信号的混合。载波侦听:发送信息前,检测信道的空闲状态。冲突检测:发送信息时,检测是否发生冲突。多路访问:多结点(工作站)访问同一媒体(共享信道),或者多结点从同一媒体接收信息。多路访问协议:控制多个用户共用一条信道的协议。,4.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023/3
10、/28,18,信道分配方法有两种: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频分多路复用 FDM(波分复用WDM)原理:将频带平均分配给每个要参与通信的用户;特点:适合于用户较少,数目基本固定,各用户的通信量都较大的情况;缺点:无法灵活地适应站点数及其通信量的变化。时分多路复用 TDM原理:每个用户拥有固定的信道传送时间槽;特点:适合于用户较少,数目基本固定,各用户的通信量都较大的情况;缺点:无法灵活地适应站点数及其通信量的变化。,4.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023/3/28,19,动态分配信道分配模型的五个基本假设:站点模型:每个站点是独立的,并以固定的速率产生帧,一帧产生后到被发送走之前,站点被封锁;单信
11、道假设:所有的通信都是通过单一的信道来完成的,各个站点都可以从信道上收发信息;冲突假设:所有的站点都能检测到冲突,冲突帧必须重发;连续时间和时间分槽(确定何时发送);载波侦听和非载波侦听。,4.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023/3/28,20,4.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主要解决问题:1.各站点如何访问共享介质;2.如何解决同时访问造成的冲突。CSMA/CD对站点的要求1.具有判断信道忙/闲的能力(利用站点的接收器接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信号有变化忙;信号无变化闲)。2.具有判断冲突的能力。,4.2.2 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2023/3/28,21,冲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局域网络 解读 教案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