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磐石教育中心设计目 录第一单元1观潮 42走月亮 83现代诗二首104繁星13语文园地第二单元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176蝙蝠和雷达207呼风唤雨的世纪308蝴蝶的家37语文园地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 4110爬山虎的脚5011蟋蟀的住宅55语文园地第四单元12盘古开天地5913精卫填海6314普罗米修斯6915女娲补天72语文园地第五单元16风筝7517麻雀79语文园地第六单元18牛和鹅84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8920陀螺93语文园地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96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0523梅兰芳蓄须10924延安我把你追寻112语文园地第八单元25王戎不取道旁李11
2、526西门豹治邺11827故事二则128语文园地1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
3、,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潮、堤、横、笼”卡片,指名读,指导正确书写。(2)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4、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5、。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小组进行有感情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从远处传来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6、一条白线。(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一堵两丈多高得水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
7、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板书设计2 走月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8、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9、、赏月吟诗,歌曲激情。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 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自读课文,整
10、体感知。1. 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思考:“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文中出现了几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2.引导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出示第一部分文字)1. 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
11、来了,从洱海哪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引导体会: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的美景。齐背这几句话。2.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重点体会:“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生回答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读起来
12、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脚下的路。再次指名读。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二)学习第二部分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请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重点引导:你闻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
13、经验感悟)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三)自学第三、四部分过渡: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
14、呀!(四)整体回顾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三、播放视频歌曲母亲,情感升华。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四、课外拓展:(任选一题)1.继续搜集有关描
15、写月亮的诗句或美文,抄写在摘录本上。2.把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写下来。板书设计走月亮小路温馨溪边快乐景美情浓田埂甜美幸福4 繁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3、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2、运用比喻、
16、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1、作者简介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探究案1、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3、理清文章结构。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明确:1、“我仿佛
17、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2、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3、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浩渺的星空历来让人浮想联翩。有人说,星星只不过是混沌未开的虚无,种种美好的传说不过是人们对宇宙无知的一种表现。那么在你眼里,星空究竟是什么呢?每次遥望星空,你都会有哪些
18、感受呢?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二、完成预习案三、完成探究案四、作业布置、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预习案1、搜集你知道的有关星星的知识。2、诵读第三自然段。探究案1、我望着那许多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睛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了。这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
19、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教师点拨: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眨眼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训练案1、仿写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述作者情况。2、抽查背诵对第三段的背诵情况。二、完成预习案三、完成探究案四、完成训练案五、总结: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就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七、作业设计与布置:板书设计繁 星巴 金从前 小时侯望星天 对星天的依恋三年前 回忆三年前
20、望星星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对繁星的热爱如今 船上观星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 1.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作者对五粒豆的两种不同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豌豆荚。2.请学生描述。3.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多么富有情趣。4.导读38自然段。5.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
21、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6.引读第9 12自然段。7.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再读读课文1317 段,小组合作完成填空。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1.根据板书提出问题。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