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微机监测站机系统.doc
《辉煌微机监测站机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辉煌微机监测站机系统.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档名称06版微机监测 站机系统硬件技术方案文档编号版 本 号1.0作 者孙冀东项目名称06版微机监测审 核承办单位研发部 信息平台项目组批 准合作单位微机监测标 准 化日 期2008.12.07使用范围内部页数38页数只计正文06版微机监测 站机系统硬件技术方案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部文档文件名:06版微机监测 站机系统硬件技术方案历史版本记录时间版本号修改人修改内容2006.10.231.0孙冀东创建2006.11.221.0孙冀东修改与系统介绍1.2不一致的地方,并根据近期讨论的结果进行修订。修改了采集板和采集机的概念,补齐了1.0中未介绍完的采集机。定稿。2006.12.071
2、.0孙冀东根据评审意见对文档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包括:总体结构以及内容的调整。文档更名为:站机系统硬件技术方案。2006.12.131.0孙冀东根据最新讨论的技术方案,对道岔功率采集方案进行了明确,增加了交流模拟量采集板,将道岔表示电压采集板的名称改为交直流互感器板。2007.03.291.0孙冀东修改部分语法错误目 录1. 引言12. 06版监测技术方案32.1. 06版监测的设计原则32.2. 06版新增技术要求(硬件部分)4 提高了精度4 监测内容增加6 稳定性要求提高6 自检自诊断功能62.3. 满足新技术条件的主要技术措施6 智能采集板7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9 安全性设计10 可靠性
3、设计11 模拟量采样电路设计123. 系统结构133.1. 采集机功能介绍14 开关量采集机14 电源屏采集机15 半自动闭塞采集机15 信号机点灯电流采集机16 普通道岔采集机16 提速道岔采集机16 绝缘漏流灯丝采集机17 移频采集机17 轨道采集机17 交直流互感器机18 外电网采集机18 环境监控采集机193.2. 车站系统接口19 采集机与站机19 站机与其他监测设备或被监测设备203.3. 车站系统机械结构20 机柜20 铁标机柜20 欧标机柜21 组匣23 铁标组匣23 欧标组匣23 插板(采集板和采集机电源)24 采集板24 采集机电源254. 单板电路设计264.1. 开关量
4、采集板264.2. 模拟量采集板284.3. 交流模拟量采集板304.4. 普通道岔采集板304.5. 提速道岔采集板314.6. 绝缘漏流灯丝采集板324.7. 移频采集板334.8. 轨道采集板354.9. 交直流互感器板354.10. 外电网采集板364.11. 环境采集板374.12. 采集机电源板381. 引言TJWX2000型微机监测系统是铁道部科教司和运输局基础部在1997年第一代微机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新型微机监测系统,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为监督电务设备运用状态及铁路运输安全做出了贡献。但随着铁路信号新设备的上道使用,原有的TJWX2000型微机监测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特别
5、是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和电务段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电务部门安全管理难度加大,迫切需要提高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在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设备接合部管理,管理信号设备运用状态、发现信号设备隐患、分析故障和指导现场作业维修方面的作用,以提高电务部门维护水平和维护效率,压缩电务故障延时。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科技司于2006年8月发布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暂行)运基信号2006317号文件,新技术条件对微机监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公司从1994年开始进行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工作,先后开发H9510型、TJWX-97型、TJWX-2000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
6、已有一千多座车站安装了我公司生产的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在十几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信号微机监测的经验。为适应电务部门对微机监测系统的要求,公司近几年先后提出了铁路信号信息平台和新微机监测两个研发项目作为微机监测的升级版本。其中铁路信号信息平台系统经过了新郑试点和洛阳至济源的小规模应用,信息平台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信息平台系统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精度的措施,这些措施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3月,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科技司组织铁路局、微机监测研制单位对2000版的微机监测技术条件进行了修订,我公司作为两家新技术条件起草单位之一,全程参加了新技术条件的制定工作。在新技
7、术条件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很多在信号信息平台系统中的设计经验。我公司开发的06版微机监测系统是以铁道部公布的新技术条件为依据,铁路信号信息平台为硬件结构基础开发完成。在满足新技术条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了用户需求和我公司在微机监测研制安装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公司生产的06版微机监测与TJWX2000型微机监测系统相比在功能、结构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微机监测系统所要采集、处理和存储的基础信息都由车站系统来自于车站系统,因此说车站系统是微机监测系统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06版微机监测系统站机系统硬件技术方案,在硬件方案的介绍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车站系统的主要硬件技术方案和系统结构等内容。在硬件技术
8、方案中我们着重介绍为满足新技术条件的要求我们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在系统结构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车站系统的采集机的划分、主机机械规格和主要采集电路的设计方案等内容。参考资料: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版)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0版)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硬件部分设计方案(2006版)-铁道部江海 06版微机监测系统 系统介绍 V1.22. 06版监测技术方案2.1. 06版监测的设计原则1. 06版微机监测采集系统必须具备兼容性好、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测试数据权威有效等基本特点。2. 06版监测系统要确保系统的开发的持续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遵循向下兼容,向上扩展的设计开发
9、原则。3. 在兼容原微机监测系统的CAN通讯协议的基础上,将CAN通讯由现有的CAN2.0A/CAN1.O升级为CAN2.0B的标准。将CAN通讯协议的框架由原来的主从/应答帧为主,升级为以自主帧为主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4. 总结TJWX-2000型微机监测系统在采样可靠性、安全性的实际经验,在新系统的设计中进行一步提监测采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原有的采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要坚持原有的采样方案不做改变。新增的监测项目在采样电路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采样的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达到监测设备与被测设备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隔离措施(新技术条件5. 在06版监测的设计
10、中应该提高采集板的智能性,采集电路的设计应考虑到可故障定位、可诊断,以满足“采集机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具备抗干扰及自检、自诊断能力”的要求。采集板的智能化设计和采集电路的故障定位、故障诊断,可以大大提高监测系统的可维护性。6. 采用各种低漂移、高稳定度的元件和传感器模块,提高模拟量采样的稳定度。提高模拟量的稳定度能够提高微机监测的信息可信度,也使智能分析和故障诊断具有更高的确度,有效的减少误报。7. 提高模拟量采样的精度,以满足新技术条件对采样精度的要求。2.2. 06版新增技术要求(硬件部分)通过对新技术条件的学习和理解,新技术条件对于硬件部分的技术要求总结为以下几点:2.2.1.
11、 提高了精度相对2000版技术条件,新的技术条件对监测精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很多的测量精度都提高到了1%的精度。另外对采样速度以及巡测周期也提高了要求。下表是06版技术条件和2000版技术条件中,模拟量要监测的内容和精度的一个对比表。设备/类型项目06版精度2000版精度电源屏电源屏电压1%2%电源屏电流2%未监测电源屏频率0.5Hz未监测电源屏功率1%未监测25Hz相位角1%度未监测巡测周期1s、变化测1s采样速率断相、错序、瞬间断电开关量的采样速率为50ms。电压、电流采样速率为250ms。未要求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轨道继电器AC、DC电压1%2%站机巡测周期2s、变化测2min、动态监测25
12、Hz相敏轨道电路25Hz相敏轨道电压1%2%25Hz相敏轨道相位角1%未要求25Hz巡测周期2s2min、动态监测采样速率500ms未要求高压不对称轨道电路高压不对称电压2%2%巡测周期2min、变化测2min、动态监测采样速率3s未要求驼峰轨道驼峰轨道继电器工作电流3%未要求巡测周期2s未要求直流转辙机直流转辙机电流3%3%直流转辙机动作时间0.1s0.1s测量速率未要求10ms交流转辙机交流转辙机动作电流2%3%交流转辙机动作功率2%未监测交流转辙机动作时间0.1s0.1s测量速率10ms驼峰转辙机驼峰ZD7型转辙机动作电流3%未明确要求按维规驼峰ZD7型转辙机动作时间0.1s未明确要求按
13、维规道岔表示继电器道岔表示电压1%未明确要求按维规电缆绝缘电缆绝缘10%10%电源屏输入出对地漏流电源对地漏泄电流10%10%列车信号机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2%未监测站机巡测周期2s、变化测未监测站内电码化移频发送端功出电压1%2%移频接收端限入电压1%2%移频发送电流2%未要求载频频率0.1Hz未监测低频频率0.1Hz未监测站机巡测周期2 s、动态测2min集中式有绝缘移频移频发送端功出电压1%未要求移频接收端限入电压1%未要求移频发送电流2%未要求载频频率0.1Hz未监测低频频率0.1Hz未监测站机巡测周期2 s、动态测未要求集中式无绝缘移频移频发送端功出电压1%20%移频接收端限入电压
14、1%20%移频发送电流2%未要求载频频率0.1Hz未监测低频频率0.1Hz未监测站机巡测周期2 s、动态测2min环境监控环境湿度3%RH未监测环境温度1未监测关键设备表面温度1未监测民用空调电压1%未监测民用空调电流2%未监测民用空调功率2%未监测站机巡测周期1s、变化测未监测半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电压1%未监测半自动闭寒电流1%未监测站机巡测周期2 s未监测从表中可以看出06版技术条件中,模拟的精度和采样速度以及巡周期相对2000版的技术条件的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上表中主要是模拟量的精度,在新技术条件中开关量的采样速率和巡测周期相对模拟量也有了较大提高如下表:设备/类型项目06版精度20
15、00版精度开关量开关量采样周期150ms250ms站机巡测周期1s未要求2.2.2. 监测内容增加新技术条件增加了外电网监测、环境监控、道岔表示电压、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移频信息监测、半自动闭塞线路电压电流监测等监测项目。原有的监测项目,新技术条件中又增加了新的监测内容,以电源屏为例,原来监测的主要是电源屏电压,现在增加为电压、电流、功率等监测内容。新的监测项目对原有监测内容的丰富,使得对设备的监测更为全面,从而为智能分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2.2.3. 稳定性要求提高新技术条件3.15要求“监测系统的模拟量经过标准计量器具校核后,应保证1年内其各项测试精度指标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这要求模
16、拟量采集电路应该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要求我们尽可以的减少电路设计中的各种漂移等不稳定因素。2.2.4. 自检自诊断功能新技术条件,并具备抗干扰及自检、自诊断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在信息平台设计中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加强,已经可以满足这一方面的要求了。2.3. 满足新技术条件的主要技术措施这一部分并不是一个系统的方案,主要介绍为满足新技术条件的要求,在06版微机监测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2.3.1. 智能采集板在TJWX-2000型微机监测系统中信息采集的基本单位为采集机,其基本结构通常为电源+CPU板(1块)+N块采集板(最多8块)在同一块总线板组成一个采集机。采集机以CPU板为控
17、制和处理中心,通过总线板上的数据总线对采集板进行控制,并对采集板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其中采集板都是非智能板,板上只有采集电路完成各种不同的采集功能,不能进行信息处理;CPU板上有CPU为智能板,其功能是对采集板所采集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并将结果上送上位机。在新技术条件中的一些新的要求如:电源屏输入输出功率的监测、频率的监测、相位角的监测、移频信息的监测等,对这些信息的监测不仅仅是相关的信息的采集,更多是需要采集机或采集板完成大量、高速、实时的计算。为了满足新技术条件对采集信息计算量的要求,在06版监测中的采集板,将CPU板和采集板整合到一起每块采集板上都有CPU,每块板即是CPU板也是采集板。
18、每块采集板同时还提供CAN通讯能力,做为底层采集CAN网络的一个网络节点。因此06版微机监测的采集板是功能整合过的智能采集板。智能采集板的使用即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同时也满足了新技术条件对系统要具有自检、自诊断能力的要求。智能化采集板都具有自检、自诊断、故障定位的功能,当采集板故障时可以主动发出报警,并自我定位出故障点,通过上位机查询的报警信息中同时有故障定位信息,这样大大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智能采集板采集信息量比原微机监测系统的采集机少,可以对采集信息进行更多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提高了下位机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改变了TJWX-2000型微机监测系统信息处理过于依赖上位机的情况。信息量的减
19、少也使CAN通讯数据包减小,可以更有效的发挥CAN总线在小数据包处理上的实时性优势,提高CAN通讯传输的效率。智能采集板每块板上都有CPU因此智能采集板需要进行功能化,即每块采集板要完成相应的监测功能。因此06版监测中也对采集功能进行了整合,将完成某一种或几种功能的采集电路整合到一块采集板上完成一类设备的监测功能。以普通道岔采集机为例:将采集12路1DQJ、12路定表示、12路反表示共36路开关量信息和12路模拟量信息,这样每个提速道岔采集机可完成对12个普通道岔电机的监测,每路采集含1个1DQJ、一个定表示、一个反表示和1路模拟量(动作电流曲线)以及道岔动作时间的监测。下图智能采集板的原理框
20、图:智能采集板以CPU单元为核心,完成采集信息的处理;电源管理采集板提供电源以及电源监视,当电源有波动时复位CPU;显示单元对采集板的工作状态和采集状态进行检测;机号检测单元为CPU提供采集板的槽位信息;SCI接口可以做串口通讯接口和加载采集机程序之用;SPI接口用做串行同步接口和通过SPI加载采集机程序之用;JATG仿真接口用做程序调试仿真之用;外部存储器用于扩展32K字内存空间;CAN通讯为采集板提供CAN通讯接口;采集单元部分是进行整合后的相关采集电路,这部分根据智能采集板的功能不同,采集电路也不相同。每块智能采集板除了采集单元不同之外,其它几个部分都采用相同的结构,这样使得采集板电路设
21、计规范、统一。采集单元根据采集板的监测功能,不同的板上整合有不同采集电路,开关量信息通过CPU的数字I/O接口采集,模拟量信息在板上经过整理(阻抗、电平转换并对信号进行限幅)由CPU片上ADC进行AD转换并处理。2.3.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新技术条件中区间移频/站内电码化的监测,不仅要监测移频发送和接收的电压,还要监测载频和低频的频率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精度要求都非常高。由于要监测的信号中有较多的干扰成分,这些干扰成分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很大,需要将这些信号中的无用干扰信号滤除。使用滤波电路来滤除,对元件精度的要求较高性能不稳定,难以达到新技术条件的要求,因此在移频信息监测时我们采用了数字信号处
22、理技术。对这类信息处理使用通用DSP芯片进行,首先通过互感器模块对移频信息进行隔离转换,然后由DSP片上AD进行高速采样(8K),通过对采样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带通滤波计算,将信号中的各种干扰成分滤除后计算移频电压信息。然后由DSP处理器对采样信息进行数字滤波和FFT运算得到上下边频和低周频率。下图为区间移频监测处理的流程框图:新技术条件中对25Hz轨道电路轨道接收端交流电压监测精度的要求为1%,相位角的精度要求为1%,但是由于工频干扰的影响被监测的信号上有大量干扰信号,直接测量精度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需要滤除信号中的工频干扰,现在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采用对50Hz有抑制的传感器模块(如WB的
23、TO26传感器);另一种是采用DSP方案。采用第一种方案50Hz工频的衰减为13dB,对测量电压的精度还有一定的精响,达不到技术条件要求1%。使用DSP方案首先采集轨道电压和局部电压的实时波形,并对采集到的实时波形进行数字滤波,滤除掉工频干扰,有助于提高测试精度,并利用滤波后的波形计算轨道电压的真有效值,然后分别计算两种波形通过零点的时间,计算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和周期,计算出相位差的数值。采用数字滤波方式相对与模拟电路的滤波可以很容易的实现高质量的阻、通带特性,对工频的衰减可以达80dB,能够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下图为使用DSP对25Hz轨道电路接收端交流电压和相位角监测的处理流程:使用数字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辉煌 微机 监测站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