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系统维护工作的管理课件.ppt
《第31讲系统维护工作的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1讲系统维护工作的管理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1讲 系统维护工作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31 系统维护工作的管理,本节内容提要: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 31.2 系统维护工作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1),许多软件的维护十分困难,原因在于这些软件的文档和源程序难于理解,又难于修改。从原则上讲,软件开发工作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遵循特定的软件标准或规范进行。但实际上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真正作到。例如,文档不全、质量差、开发过程不注意采用结构化方法,忽视程序设计风格等等。因此,造成软件维护工作量加大,成本上升,修改出错率升高。此外,许多维护要求并不是因为程序中出错而提出的,而是为适应环境变化或需求变化而提出的。
2、由于维护工作面广,维护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在修改中给软件带来新的问题或引入新的差错。所以,为了使得软件能够易于维护,必须考虑使软件具有可维护性。,管理信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2),31.1.1 软件可维护性的定义 所谓软件可维护性,是指纠正软件系统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以及为满足新的要求进行修改、扩充或压缩的容易程度。可维护性、可使用性、可靠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几个主要质量特性,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几个方面。可惜的是影响软件质量的这些重要因素,目前尚没有对它们定量度量的普遍适用的方法。但是就它们的概念和内涵来说则是很明确的。,管理信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3),软件的可维护性是
3、软件开发阶段各个时期的关键目标。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用如下的七个特性衡量程序的可维护性。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七种特性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下表显示了在各类维护中应侧重哪些特性。图中的“”表示需要的特性。,管理信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4),在各类维护中的侧重点,管理信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5),上面列举的这些质量特性通常体现在软件产品的许多方面,为使每一个质量特性都达到预定的要求,需要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证。即是说,这些质量要求要渗透到各开发阶段的各个步骤当中。因此,软件的可维护性是产品投入运行以前各阶段面向上述各质量特性要求进行开发的最终结果。,管理信
4、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6),31.1.2 可维护性的度量 人们一直期望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作出定量度量,但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许多研究工作集中在这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学科软件度量学。下面介绍度量一个可维护的程序的七种特性时常用的方法。这就是质量检合表、质量测试、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表是用于测试程序中某些质量特性是否存在的一个问题清单。评价者针对检查表上的每一个问题,依据自己的定性判断,回答“Yes”或者“No”。质量测试与质量标准则用于定量分析和评价程序的质量。由于许多质量特性是相互抵触的,要考虑几种不同的度量标准,相应地去度量不同的质量特性。,管理信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
5、维护性(7),(l)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表明人们通过阅读源代码和相关文档,了解程序功能及其如何运行的容易程度。一个可理解的程序主要应具备以下一些特性:模块化(模块结构良好、功能完整、简明),风格一致性(代码风格及设计风格的一致性),不使用令人捉摸不定或含糊不清的代码,使用有意义的数据名和过程名,结构化,完整性(对输入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等。,管理信息系统,31.1 系统的可维护性(8),(2)可靠性 可靠性表明一个程序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设计目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正确执行的概率。关于可靠性,度量的标准主要有: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平均修复时间MTT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 系统维护 工作 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5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