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2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四、萧县老年大学及法人代表简介 4五、华美学园及法人代表简介 5第二章 项目的由来和必要性 7一、项目的由来 7二、多种形式 10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实施条件15、项目选址1515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5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17五、城市交通区位20六、市政公共设施依托条件 21七、施工条件 21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22一、项目设计规范依据 22二、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建筑造型理念 23三、华美学园工程建设的原则 24四、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2、 25第五章 公用工程 29一、给水工程 29二、排水工程 31三、电力工程 34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40一、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40二、环境保护的标准 40三、环境现状及环境影响因素 41四、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41第七章 节能、节水 43一、建筑节能 43二、公用工程节能 46三、项目能耗分析 46四、项目能耗评价 47第八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49一、项目管理 49二、实施进度计划 49第九章 工程招标方案 51一、招标范围 51二、招标组织形式 51三、招标方式 51四、投标人资格确认 52五、招投标程序 52六、中标与招标备案 52七、招投标监督 53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
3、4一、估算范围 54二、估算依据 54三、投资估算 54四、资金筹措 55第十一章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56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6二、社会风险分析 56三、社会效益评价 56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 57一、结论 57二、建议 57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XX县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1.1.2 法人及法人代表概况1、法人概况项目法人: XX有限公司单位地址: XX省 XX县 XX镇 XX路注册资金: 200 万元注册类型:有限责任公司XX有限公司是 XX县茶叶生产企业之一, 主要生产销售名优绿茶和 繁育国家级茶树良种“舒茶早” 。公司拥有一座年产量 10 吨的高档绿
4、 茶生产厂,产品主要面向省内市场;另外还有一个占地 30 亩的苗圃, 年出圃优质茶树苗 500 万株。XX有限公司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涉农科技型企业,企业产权明 晰。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综合 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做到管 理有准则、生产有计划、销售有目标、科研有保障,令行禁止,奖罚 分明,确保企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企业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 定岗,采取定期考核的办法,工资收入与实际贡献挂钩、与考核成绩 挂钩。XX有限公司现有职工总数 18 人,大专文化以上 10人,其中本科 文化以上 8 人;主要管理人员 4 人,全部为大专文化
5、以上,其中本科 文化 3人,年龄均在 35-40 岁;工程技术人员 8 人,占 44%:生产人员 6 人,占 33%;销售人员 4 人,占 22%。2、法人代表概况法人代表 XX,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毕业。具有较严谨的企业 管理能力与开拓创新意识。主要负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管理以 及生产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建立并完善工厂建设、技术协 作、知识产权等管理制度,协调建立公平合理的企业利益机制。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10 个五年计划纲要;2、国务院发布的 2001 年农业科目发展纲要 (2001 年 2010 年);3、六安市国民经济
6、和社会发展第 10 个五年计划纲要;4、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关政策文件;5、XX县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六安市计委对项 目建议书的批复;6、茶多酚市场调研报告 ;7、XX县工业园区与项目法人签订的入园协议书;8、XX有限公司与 XX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签订的咨询合同书;9、XX有限公司提供的工艺及公用工程背景资料;10、国家发改委频布的有关可研报告编制内容与深度的要求。1.1.4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理由1.1.4.1 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属现代农业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范畴,利用最新分 离纯化工艺 ( 膜工程、分子筛工程和系统萃取工程 ) 为核心的茶功能性 成分系统
7、分离制备技术及装备,实现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和茶叶天然活 性物质的提取及利用。1、我国茶叶生产的现状 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种植面积列世界第一位,产量 列世界第二位。 1998年我国茶园面积为 76 万公顷,产量达 70 万吨, 其中国内销售量为 39.50 万吨,人均消费茶叶 0.30 公斤,在 70 万吨 总产量中,低档茶约占总产量的近 30。近年来,我国茶叶种植面积 持续扩大,大宗茶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销售 已出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 2003 年我国茶叶不仅价格持续下跌,而且 还频频遭遇欧盟和东南亚国家的各种壁垒。 2003年 19 月,我国对欧 盟出口量和出口额
8、分别为 10175吨和 1829 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 降 39.16 和 34.35 。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茶叶的科 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国际知名品牌较少。另外,我国每年约有 10 万吨左右的低档茶积压, 同时还有 1015 万吨茶叶和 15 万吨左右的茶籽因市场需求的阻力和茶叶深加工产品组 合没有进一步开发而留在茶树上未被采收。在茶叶产成品生产中自然产生的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 20。以茶 叶总产量为 50 万吨计算,则低档茶叶(包括副产品)的数量达 16 万 吨,这预示着茶叶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将茶叶副产品进行深加 工,挖掘茶业产品组合方案的深度,则能大大激活和提升我国的茶
9、叶 产业,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2、茶叶深加工研究的发展背景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叶 浪费,尤其是对于那些低档茶叶来说,大部分被弃用,造成资源严重 的流失。随着食品生产技术及其它科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茶叶中有 效成分认识逐渐深化,如今从茶叶中可以提取到多种具有功能性的食 品添加剂,如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等,特别是从低档茶中提取天 然的食品添加剂意义重大,已引起国内外食品、化工、医药等部门的 关注。目前国内外茶叶深加工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茶叶的深 加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应用茶叶深加工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产 业正在崛起,这也成为今后茶
10、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茶叶深加工研究快速进展,主要归功于以下方面:(1)固定不变的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饮料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 化,逐渐趋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 。近年来,饮料业发 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竞争激烈。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料,受 到其他饮料的挑战,茶叶行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丰富饮茶 方式,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要,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2)市场供过于求,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相对饱和,世界茶叶 出口停滞不前,整个市场供略过于求,导致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开始 走入低谷,出现全国范围内的“
11、卖茶难” 。另外。在茶叶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 20%左右的低档茶和副产品。 因此,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 成分,开辟茶叶新用途,已成为茶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3)茶多酚等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倍受关注由于 BHA、BHT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致癌的嫌疑,因此,各国均 致力于寻找天然抗氧化剂。由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天然抗氧化物质具 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倍受人们的重视,从而推动茶叶中茶多酚等功能 性有效成份的开发利用。(4)茶叶保健药效研究成果斐然 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利用的,茶的药用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 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 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防辐射、防
12、龋齿、抗过敏、消炎灭菌、抗 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 儿茶素、咖啡碱、多糖、黄烷酮类、粗纤维、叶绿素、胡萝卜素、 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 E、维生素 P、维生素 U 等。目前,茶叶 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3、茶叶深加工技术背景(1)近 20 年来,我国茶叶有效成分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 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酚上,其次是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 色素。在茶叶活性物质药效研究的带动下,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 究首先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的产茶区受到重视。茶多酚的提 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率取分离,咖啡碱的提取主要采
13、用有机溶剂萃取 法和升华法。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食品工 业行业中应用。上述提取技术均处于单项成分提取制备阶段。随着茶 叶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茶叶提取物 进行浓缩、 分离;用超临界 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咖啡碱均在实验室内 获得成功,但尚未投入工业化应用。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率先从茶叶中提取出以茶多酚为主体 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月饼、火腿等食品,有效地延长食 品的保质期。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国农科院 茶叶研究所提出用茶叶原料同时制备出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 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路线, 产品中茶多酚含
14、量达到 95%以上,其中儿 茶素含量超过 60%,得率约 3.90%;咖啡碱含量达到 80%以上,得率为 1.50%,另外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 5 种儿茶素单体,其 中 4 种单体的纯度达到 97%以上,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特别值得提到的是采用酶技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 儿茶素也获成功。(2) 茶叶深加工提取成分茶多酚 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 20-30%,是由黄烷醇类为主和少量黄酮及苷组成的复合体。茶多酚 (TP) 的主要成分为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色素、酚酸 及缩酚酸四类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
15、的 60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 LEGC、GLEGC、LELG 和 LEC,分别占 50%60%、 15%20%、10%15%、5% 10%。茶多酚含有 30 种以上的酚性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即 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白素及花青素、酚酸类和缩酚酸类。在这 四类物质中,儿茶素含量最高,占茶多酚总量的 60% 80%。儿茶素又 分为许多种,各种儿茶素及其在茶多酚中所占的比例如表 1-1 。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的比例表表 1-1分类儿茶素名称简称在茶多酚中所占的 %非酯型儿茶素(+) 儿茶素(-) 表儿茶素(+) 没食子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D,L-CLEC D,LGCLEG
16、C0.401.30212酯型儿茶素(-) 表儿茶素没食于酸脂(-) 表没食于儿茶素没食于酸脂LECG LEGCG18.1058.10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烃基 (-OH) ,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 反应,清除超氧离子,类似 SOD之功效,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 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 98%以上,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其效果优于维生 素 E和 C。茶多酚对细胞膜与细胞器有保护作用, 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 的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 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艾滋病毒 (HIV) 逆转酶的强抑 制物,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辐射,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机
17、 理,毒理学研究证实,茶多酚安全、无毒,是食品、饮料、药品及化 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由于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因而具 有降血脂和血糖、降血压和胆固醇、抗突变和抗癌变等功效。其抗氧 化及消除自由基的基础如下:A、抗氧化原理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 (Tea Polyphenol) , 特别是其中氧化还 原电位较低的儿茶素 (catechin) ,其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索 E、 C和 BHT 及 BHA强好多倍。儿茶素抗氧化机制如下:当儿茶素被氧化成酮型结构时,它就能提供 3H+,使那些氧还电位 值比儿茶素高的已氧化的物质还原,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在我国茶 多酚现在已作为天然抗氧剂
18、 (GBl 2493 90)应用于食品等领域。B、消除自由基机理 自由基能在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免疫系统等。细胞代谢过程中连续不断产生具有高度活性的自由基和 细胞自身的抗氧化酶系 GSHPX(谷耽甘肽氢化酶 ) 不断消除作用的 失衡,使自由基浓度过剩,从而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茶多酚可广泛地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其消除自由基的机理如下:据报道,当 LEGCG浓度为 0.06mg 儿时,对 02的消除率达 98%。C、茶多酚的应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茶多酚的应用、制备以及其中各种儿茶素 的高纯度分离日益受到重视,其发展前景广阔。茶多酚主要应用于食1-1品添加剂、保健品、
19、化妆品、药品,各领域的应用比例见图图 1-1茶氨酸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特征性氨基酸,是茶叶的呈味物质, 较多地存在于绿茶中。茶氨酸一方面可作为营养强化剂用于食品,另 一方面,茶氨酸的医疗功效已经得到证明,具有抗癌、抗肿瘤、降低 血压、安神、促进大脑功能和神经生长等医疗保健功效,因此可以用 作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现在已经证明利用茶氨酸制成的功能性食品 能促进大脑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并对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传导 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起预防作用。另外,茶氨酸还可以用来净化饮用 水和除臭。咖啡碱 :咖啡碱就是咖啡、可可、茶叶等植物中含有的一种生物 碱,其中在茶叶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低档茶叶及茶末中咖啡碱
20、含量达 到 3左右。 天然咖啡碱可以从低档茶叶或茶叶废料中提取, 它具有强 心、利尿、提神醒脑、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作为食品添加剂, 咖啡碱主要用于可乐性饮料和含咖啡因的饮料。目前食品添加剂方面 所用的咖啡因仍主要是人工合成品,近年来,人们追求回归自然,饮 用绿色饮料从而引起有关科研和生产部门对从茶叶及其副产品中提取 纯天然咖啡碱的研究和重视,并且已经出现了许多提取工艺及其相关 产品。(3)我国对茶多酚及其系列产品的研究在世界上属先进水平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杨贤强等开发的技术,已能从茶叶中提取纯 度达 99的茶多酚。浙江大学茶学、医学、药学等多学科联合的科研 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21、下,对茶业及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 用长年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茶多酚具有广泛药用效果的理论依据, 经数次实验室试验和小试及中试,目前已在浙江、福建、湖南等地进 行工业化生产。我国专家已经利用茶多酚开发出几个颇有前途的产品,如浙江大 学郑树教授等人发明的一种新型“肿瘤多药抗药性逆转剂” ,已取得国 家专利。杨贤强等专家开发的“心脑健胶囊” ,对心血管伴高纤维蛋白 原症及动脉粥样硬化、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防治作用, 已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最近,浙江省的一些专家又完成了茶多 酚用于治疗肾脏病的研究。4、茶叶深加工的地区产业背景 与我国其它农产品加工业相比,茶叶加工业无论是技术水平、生 产规
22、模、产业化程度均比较落后, 茶叶深加工比例只占茶叶产量 3.50% 左右,茶叶深加工产品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茶叶产品加工附加值小,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 我国目前年产茶叶 70 万吨,产值约 90 亿元人民币左右,深加工茶叶约 2.50 万吨,深加工量仅为茶叶总量的 3.50%,而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 22.25%。加大精加工、深加工比例, 提高以茶叶深加工为主的高效、综合利用,是茶产业今后新的增长方 式,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茶产业发展的方向。茶叶产业在增值产品中,近二十多年来,从世界茶叶贸易格局可 看到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茶叶提取物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比例 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到 3
23、0%的份额。但在这 30%的份额中,我国的产品 少,而 XX县更是空白,在该地区的茶叶贸易格局中,仍旧还是传统的 初级产品。据 XX 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每年滞销的夏、秋季中低档茶和弃采 的茶叶约有 1500 吨以上,若以本项目的生产规模, 完全可以将这 1500 吨中低档茶和弃采茶加以消化利用,可增加附加值约 4500 万元。同时 也解决了该地区低档茶的销路,解决了茶农的生产后顾之忧,提高了 茶农的和茶农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茶农生产茶叶的积极性,促 进 XX 县乃至周边的大别山区茶产业的全面发展。1.1.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茶叶深加工是科技进步的结晶,也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 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叶 深加工 产业化 工程项目 建议书 申请报告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