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doc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第一部分 概述一、现状与指导意义二、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第二部分 健康指导一、健康的生活方式二、定期体检三、重视卒中预警症状第三部分 脑卒中筛查一、筛查标准二、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第四部分 内科干预一、血压管理二、血糖管理三、血脂调控四、急性期溶栓治疗五、抗血小板治疗六、抗凝治疗七、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八、中西医结合治疗九、其他第五部分 外科干预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二、血管搭桥术三、动脉瘤夹闭术四、血肿清除术五、脑室
2、穿刺引流术六、其他第六部分 血管内介入治疗一、颈动脉支架术二、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介入治疗三、颅内动脉介入治疗四、血管内介入治疗应遵循的原则第七部分 医学康复与专科护理一、脑卒中康复二、脑卒中护理第八部分 组织管理与质控附件:1、参考文献2、起草专家名单第一部分 概述一、现状与指导意义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世
3、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存活者有偏瘫失语等残障。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疗法、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
4、、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实践脑卒中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战略,建立并完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普及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适宜技术,切实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是维护国民健康权益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二、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5、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针对未患脑卒中的人群,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减轻残疾程度的目的。三级预防:对脑卒中患者积极开展临床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器官或系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功能康复,恢复或改善器官或系统功能。图1 脑卒中三级预防策略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有效整合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和社会团体资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连续的并且由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
6、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针对脑卒中一、二、三级预防策略所确定的目标人群,以筛查和防治相结合为特色的组织化健康服务网络。第二部分 健康指导一、健康的生活方式1、戒烟:(1)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2)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戒烟咨询和药物戒烟。戒烟咨询包括自我教育(阅读、视听有关宣传资料)及个别和集体心理咨询,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保健人员与吸烟者之间一对一的,或由多个保健人员组成的集体咨询。一般而言,咨询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成功率越高,一般47次最为有效。药物戒烟目前主要采用尼古丁替代治疗。给药途径包括经口(口香糖式)、经皮(粘
7、贴)及经鼻(气雾)三种。推荐药物治疗与行为咨询相结合。(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性的认识。2、控制体重:(1)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的危险;(2)体重指数(BMI)目标为18.5-24.0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3、合理饮食: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限制红肉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10%总热量)和胆固醇(300mg/d)的摄入量;限制食盐摄入量(6g/d)。4、体育锻炼:应采用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1)中老年人和高
8、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之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患者的运动限度,个体化制订运动方案;(2)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3次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平均每天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5、限制饮酒:(1)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2)饮酒者应适度,不要酗酒。限每天白酒50ml或葡萄酒100ml或啤酒200mmHg或平均动脉压150mmHg,考虑持续静脉给药,积极降低血压。收缩压 18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并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者,考虑监测颅内压,间断或持续静脉给药降低血压;无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考虑间断或持续静脉给药轻度
9、降低血压(目标血压为160/ 90mmHg或平均动脉压110mmHg)。二、血糖管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血糖控制目标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老年人、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史以及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糖超过11.1mmol/L或低于2.8mmol/L时应积极干预。三、血脂调控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
10、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血脂检查。血脂异常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的目标值。首先应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使用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达到目标值。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肝酶和肌酶的变化。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四、急性期溶栓治疗1、静脉溶栓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一定血管分布区内、与缺血性卒中一致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急
11、性发作;(2)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推荐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 rt-PA 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3)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时间窗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且应谨慎静脉溶栓治疗;(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5)无静脉溶栓禁忌。2、动脉溶栓患者接受动脉溶栓应符合以下条件:(1)临床症状符合缺血性卒中的诊断、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特点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2)前循环卒中治疗时间窗在6小时以内;后循环缺血治疗时间窗为24小时内。(3)靶血管为大血管闭塞(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或大脑
12、中动脉M1及M2段),TICI分级为01级(大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预期造成严重残疾;(4)无动脉溶栓禁忌。对于超过溶栓时间窗、溶栓用药剂量已经达到建议最大剂量但血管仍然未通或溶栓药物禁忌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考虑进行机械取栓或支架置入技术。3、溶栓治疗应遵循的原则(1)严格遵循溶栓时间窗及适应证治疗;(2)在治疗时间窗内,首先考虑静脉溶栓,如不适合,经严格评估后可进行动脉溶栓。(3)溶栓治疗必须在具备溶栓条件的医院进行,医院对溶栓进行组织化管理,建立绿色通道,加强多学科合作,缩短溶栓治疗的院内延误。(4)溶栓应由接受专业培训且经资质认证后的医师严格按照指南规范操作完成。五、抗血小板治疗1、推荐
13、卒中风险足够高的个体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首发卒中。2、急性期不适合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开始使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3、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的二级预防,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六、抗凝治疗1、对于房颤不合并缺血性卒中/TIA的
14、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抗凝监测,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2、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小时后使用抗凝剂。3、对于既往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病史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4、对于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
15、,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七、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应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满足每日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推荐摄人量,有助于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2、已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可以给予叶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八、中西医结合治疗1、在脑卒中的防治及康复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中医药治疗强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脑卒中病程各阶段的证候动态变化随时遣方用药。急性期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法。3
16、、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具体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或鼻饲用中药汤剂(包括煎剂、颗粒剂或膏剂)、中药静脉注射剂、中成药、针灸、推拿、按摩、药浴、熏蒸、足浴、外敷、导引等。根据患者不同病期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上述方法,一般以综合治疗方案为佳。九、其他1、降纤治疗: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2、扩容治疗: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对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3、扩张血管: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第五部分 外科干预一、颈
17、动脉内膜剥脱术(CEA)1、患者行CEA应符合以下条件(1)6个月内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性影像学检测手段提示患侧狭窄程度70%99%或血管造影提示狭窄程度50%99%时,估计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6%。(2)无症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99%,且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率较低时,须结合患者的合并症情况、预期寿命及其他个人因素来讨论分析手术的利弊,谨慎实施手术。(3)在老年患者中,尤其是血管条件不适合介入治疗的,首选CEA。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注意事项(1)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要全面评估其他可以治疗的卒中原因,综合处理。(2)推荐术前应用阿司匹林,术后持续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推荐
18、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压。(4) 推荐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记录神经系统检查结果。(5)根据CEA术中血管径较细患者,建议应用颈动脉补片。(6)建议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应用他汀类药物。(7)建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个月、6个月、每年进行无创性影像学随诊,包括对侧血管功能情况。二、血管搭桥术1、患者行血管搭桥术应符合以下条件(1)锁骨下动脉窃血所引起的后循环缺血者。(2)症状性、头臂血管病变,或锁骨下动脉病变导致下肢间歇性跛行者。(3)锁骨下动脉闭塞,同侧内乳动脉将用于冠状动脉架桥者。(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频繁发作,严格内科治疗无效,血管造影证实有相关血管狭窄70%者。(5)脑
19、底动脉闭塞症(烟雾病)或外伤性颈动脉闭塞者。(6)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动脉孤立术需阻断血管者。(7)其他:肿瘤压迫血管、动脉炎等造成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者。2、血管搭桥术应遵循的原则(1)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拟行血管重建前,建议行血管造影检查。(2)供血动脉内径及受血动脉外径要足够大,如无合适供受血管,可考虑架桥术。(3)严重高血压合并广泛脑小血管病变,或身体其他部位有严重动脉狭窄者,不推荐行搭桥术。(4)卒中急性期或有严重的脑水肿或出血或CT检查示广泛的脑损害或大空腔、脑内广泛脉管炎或小动脉闭塞者,不推荐行搭桥术。(5)有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及癌症等全身其他疾病经严格评估后不宜手
20、术。(6)对于已行动脉血管搭桥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诊。三、动脉瘤夹闭术1、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应符合以下条件(1)低风险病例如年轻患者,位于前循环的小动脉瘤首选微创夹闭。(2)非常大和巨大的动脉瘤,以及瘤颈瘤体比较大的动脉瘤应采用外科途径治疗。(3)对于那些能够接受夹闭术造成的侵入损害和6周术后恢复时间的患者来说,外科夹闭术是更好的选择。(4)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的患者,应及时处理。(5)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的结构、生长情况以及基因易感性和家族易感性等)。2、动脉瘤手术夹闭应遵循的原则(1)症状性动脉瘤直径大于7mm,或年龄10 mm的动脉瘤,无明显的禁忌证,为降低卒中风险应该给予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卒中 防治 指导 规范 试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