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纺织行业分析报告.doc
《羊绒纺织行业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绒纺织行业分析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羊绒纺织行业分析报告目 录一、行业监管、政策及法规41、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42、行业政策及法规5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81、行业概况82、行业基本特征9(1)周期性特征9(2)季节性特征10(3)区域性特征10(4)资金密集型行业11(5)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征11(6)资源依托型行业123、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2(1)有利因素12资源优势12人力资源优势12政策支持13国际贸易环境改善13(2)不利因素14资源总量有限,产品结构有待调整14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工能力过剩15国内品牌的投入和积累较国际品牌仍有一定差距15羊绒企业议价能力不足,缺乏主动权164、羊绒纺织
2、行业的进入壁垒165、行业市场化程度及竞争格局176、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因素17(1)行业利润水平17(2)影响行业利润水平的主要因素18行业政策18人民币汇率18原料价格波动197、市场供求关系及变动趋势198、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209、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2110、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2211、行业发展趋势23(1)产业结构调整,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23(2)行业呈现整合趋势,集中度提高23(3)产业升级、技术提高,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24(4)我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提高2512、进出口政策对纺织行业的影响25(1)我国出口政策对纺织行业的影响25(2)后配额时代的非关税
3、壁垒影响26三、行业主要企业简况261、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272、及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83、宁波康赛妮毛绒制品有限公司284、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285、中土畜雪莲股份有限公司286、浙江珍贝有限公司珍贝公司297、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29一、行业监管、政策及法规1、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目前,从行业监管上,我国纺织行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其施行二元管理。纺织行业原由国家发改委及其各地分支机构作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2008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
4、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纺织行业的行业管理从发改委的原工业司转移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消费品工业司,由其具体负责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指导行业发展;发改委仍从总体上负责行业宏观管理及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大型项目的审批,与工信部形成更为良好的行业管理和调控合力。毛纺织行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CNTAC)及其下辖的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CWTA)、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及各地方协会。行业自律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
5、力,进行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监管部门和自律管理机构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具体到企业层面的监控管理,诸如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发展规划、市场营销手段等完全由企业基于市场化方式运作。2、行业政策及法规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对纺织工业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1)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根据2011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
6、九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羊绒纺织及加工行业符合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条第五款“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竹原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的要求,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类产业。(2)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 年4 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加快企业ERP、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和产学研结合,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
7、加值,重点支持、大力培养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力争到2010 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有明显提高。 (3)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 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纺织行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从五个方面指明了未来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未来纺织行业将侧重向高技术,品牌化发展,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提高竞争力;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4)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8、2009 年9 月26 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在纺织工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时期,以服装、家纺等纺织终端产品为重点,加快推进纺织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指导意见指出,总体目标为到2015 年,基本形成健康、规范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培育发展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服装、家纺企业;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
9、家纺自主品牌。(5)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鼓励纺织工业向中西部转移,发挥纺织工业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西部地区发挥资源、能源、劳动力、民族文化等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适度发展棉纺、毛纺、丝绸、民族文化产品等特色产业。(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2008年9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国
10、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提出了“加快调整现有羊绒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务院上述指示精神,2008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规2008216号)提出了“重点支持石嘴山工业园区、贺兰工业园区和灵武羊绒产业园区等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工业园区,形成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配套完备、规模化经营的产业集群”以及“加快调整现有羊绒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的指导意见。(7)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11、”政策及推广绒山羊舍饲技术有利于促进羊绒产业稳步发展绒山羊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荒漠化。为遏制草原退化,保护生态环境,自2001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政策,同时还配套了一系列措施;2003年起,国家正式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西藏、宁夏、云南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2005年1月,国家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出台了草畜平衡管理办法,推行圈养和舍饲饲养,核定载畜量,限制对草原超载过牧,以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主要羊绒产区已基本施行圈养。圈养绒山羊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草场压力,
12、对牧民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肥料。在山区实行山羊圈养防止了山羊上山,破坏山上植被,保护了生态环境,有效地解决了林牧矛盾问题,使林业、牧业同时得到发展,从而保证了羊绒加工业的稳定发展。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行业概况山羊绒简称羊绒,是山羊为抵御严寒而在山羊毛根处与皮层之间生长的一层细密丰厚的绒毛,具有纤细、弹性强、柔软保暖等特性。从全球范围看,产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北纬35-55 度,东经5-120 度的高寒、半荒漠区域。由于地域和产量原因,羊绒属于稀有的动物纤维,是一种价值量很高的纺织原料,素有“软黄金”和“纤维钻石”之称。世界山羊绒的主要生产国家有中国、蒙古、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
13、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中国是山羊绒原绒产量最大、品质最高的国家,近十年来世界原绒产量稳定在16,000吨左右,其中中国平均每年生产原绒约12,000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5%。目前,世界上超过90%的羊绒原料在中国完成初加工处理,中国羊绒及制品加工数量居世界第一,生产能力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世界羊绒消费市场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商品产自中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进口国。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山羊绒全部以原料形式廉价出口国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批量加工生产分梳山羊绒,但主要还是以原料形式出口国外。80年代后,我国羊绒加工业开始由初、粗加工向深、
14、精加工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羊绒产业的发展,原绒出口比例下降,羊绒制品出口增加。目前,我国羊绒产品种类已经由无毛绒发展到羊绒纱、羊绒衫,从针织制品发展到梭织制品和圆机一次性成衣;产品结构由粗纺、纯纺延伸到精纺和多元混纺;产品技术含量逐步提升,羊绒产品向高支精纺、轻薄型四季服装转变。羊绒制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稳步提高、产品出口创汇逐年增加。我国在拥有羊绒资源优势的同时已经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2、行业基本特征 (1)周期性特征羊绒是高档服装的主要原料,而人们对高档服装的消费需求与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味的追求等密不可分,因此,羊绒行业的周期性
15、特征与经济总体的周期性具有较高的相关度。(2)季节性特征羊绒企业主要生产材料为山羊原绒。山羊绒一年一产,羊绒生长期为每年的秋季至第二年4月,因此羊绒企业原绒采购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同时,由于羊绒本身具有良好的保暖功能,羊绒制品的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气候较为寒冷的秋冬季节。因此,羊绒企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3)区域性特征产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北纬35-55 度,东经5-120 度的高寒、半荒漠区域。产绒山羊的地域分布特点导致我国羊绒纺织行业也具备明显的地域特征,相应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清河、宁夏灵武等几大羊绒产业集群。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发展羊绒产业,宁夏灵武羊绒工业园区以精品羊绒著称
16、,粗、初加工及深加工均具备较强实力,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并于2008年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羊绒产区之一,劳动力成本低廉,为羊绒产业发展带来便利条件;河北省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初级加工及绒毛集散地之一,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梳、纺、织羊绒工业生产体系。此外,浙江桐乡及湖州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羊绒产业集群,但主要产品结构以终端产品为主,缺乏原料优势。(4)资金密集型行业羊绒纺织及制品加工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羊绒本身价值量较高,同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羊绒纺织企业需要充足的资金进行集中大批量采购,提前预付采购款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此外,由于羊绒采购季节与接受订单、生产及销售的
17、周期存在时间差,导致当年采购的部分羊绒需留存用于次年的订单签订以及生产和销售,即当年采购的原绒需至少满足次年的生产销售需要。这导致羊绒企业存在库存较大的行业特点。价值量大、季节性集中采购以及存储和营业周期较长等经营特点也决定了羊绒加工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5)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征羊绒纺织及制品加工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其中,产业链前端的山羊原绒分选、水洗、复选,以及产业链末端的羊绒制品加工等工艺流程无法完全实现机械及自动化,部分环节需依靠手工工艺,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羊绒无毛绒分梳、制条、羊绒纺纱、染色、制版等产业链中间工艺环节则完全
18、实现了自动化加工,对于加工工艺及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加工工艺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具有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征。(6)资源依托型行业目前,山羊原绒产量稀少,全球每年产量仅在16,000吨左右。同时由于羊绒优良的品质和特性,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交易中以克论价,属于稀缺资源。羊绒资源的占有直接决定着羊绒企业的发展,行业具有资源依托性的特征。3、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中国的羊绒加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具体表现在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资源优势 全世界山羊绒的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其余分布在蒙古、伊朗、印度、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国。其中,中国产量约
19、占世界总产量的75%,主要产地为内蒙古、新疆、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宁夏、西藏、青海等省及自治区。我国以高品质白色山羊绒著称,其细度(12.516.0微米)优良、长度适中可用于精纺羊绒制品。与中国的羊绒相比,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的羊绒纤维细度较粗(16.017.5微米)只能纺织粗纺的羊绒制品。人力资源优势 山羊绒纺织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而中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力成本优势明显。近十年间,国内羊绒纺织企业培养、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工艺、技术开发、管理、营销人才队伍,为羊绒纺织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人才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纺织区域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过去处于纺织
20、产业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及地区的纺织企业,由于人工成本过高,逐渐把纺织生产基地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为我国羊绒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政策支持 中国羊绒产区所在地基本属中国贫困地区,山羊绒是当地牧民非常重要的生活来源,羊绒行业与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相关,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并于2009年初出台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不再实行输美纺织品出口数量及许可证管理和输欧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亦不实行企业经营资质审核,以上支持政策能够提升中国羊绒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国际贸易环境改善我国加入WTO后,通
21、过多边的优惠待遇,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与有关国家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根据世界纺织品服装协定(ATC)规定,从1995年起10年间,分4个阶段在WTO成员国间取消纺织品及服装的配额限制。从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贸易配额全部取消,纺织品出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尽管2006年9月18日商务部发布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暂行),对我国部分纺织品出口实施行政许可制度,但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为我国纺织企业参与国际纺织品贸易创造了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也为进一步扩大纺织品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国内市场消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
22、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于纺织品,特别是高档纺织品的需求得到明显的提升。据统计,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35%和12.55%。同时,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持续壮大,为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中高档服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从而带来纺织服装的消费升级。 (2)不利因素资源总量有限,产品结构有待调整中国是世界山羊绒主要产地之一,山羊绒品质优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但由于我国2001年起开始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政策,2005年起实施畜牧业圈养和舍饲饲养,导致我国山羊绒资源供给总量有限,每年总产量约在12,000吨左右。我国羊绒行业长期以羊绒初级
23、产品出口为主,受到羊绒资源有限的限制,羊绒初级产品的出口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近两年趋稳,出口量继续上升空间已不大,羊绒产业产品结构需要向成衣等深加工环节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工能力过剩20多年来,我国羊绒产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加工能力急剧膨胀,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剧,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据统计,目前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多达2,000多家。羊绒实际分梳量达到了20,000吨原绒的水平,超过资源总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原绒在后期的深加工、出精品的关键环节难以创新和提高,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最终损害羊绒产业的整体利益。多头出口,以量取胜,压价竞销我国羊绒制品出口量虽然
24、不断增加,但只是一种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没有产生质的飞跃。我国在羊绒产业上有资源优势、产品加工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大多数企业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优势资源赚取外汇。更为严重的是,国内羊绒企业几乎完全依靠代理商出口,形成多头出口、以量取胜、压价竞销。国内品牌的投入和积累较国际品牌仍有一定差距近几年,我国虽然羊绒制品出口增长较快,但主要以代工产品出口为主。国内企业受客户需求的制约,在成衣制作上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力量薄弱,特别是羊绒高档面料的生产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目前中国的羊绒生产厂商依然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的低价优势,进行羊绒初级产品和贴牌羊绒制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售价较高的羊绒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羊绒 纺织 行业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