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液态金属课件.ppt
《第二章-液态金属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液态金属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液态金属,2,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 第三节 液态合金的性质第四节 液态金属的充型,3,第一节 引言,一、液体的分类二、液体的表观特征,4,一、液体的分类,按液体的构成类型,可分为:原子液体(如液态金属、液化惰性气体)分子液体(如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液体),离子液体(如各种简单的及复杂的熔盐),5,二、液体的表观特征,具有流动性(液体最显著的性质);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状(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体);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表明液体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没有固体中强(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体);具有自由表面(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液体可压缩性很低(
2、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6,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固体金属的加热、熔化、液体金属的结构,7,一、固体金属熔化为液态时的变化,物质的“三态”转变,8,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加工制备过程?配料、熔化 和 凝固成型 三个阶段。配料是确定具有某些元素的各金属炉料的加入百分数;熔炼是把固态炉料熔化成具有确定成分的液态金属;凝固是金属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结晶过程,它决定着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液相成型,9,1.金属中的原子结合,R,F 0R R0,F0(引力)靠拢R R0,F0(斥力)分开R R0,F0 平衡,10,以双原子为模型,假设左边的原子在坐标原点被固定,右边的原子是自由的。温度升高时,右边自由
3、振动原子的振幅增大。此时,若该原子以Ro为原点作简谐振动,则其平衡位置仍是Ro,就不会发生膨胀。当温度升高,其间距(振幅中心位置)将由RoR1R2R3R4。能量从W0W1W2W3W4 时,原子间距离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产生热膨胀。,这种膨胀只改变原子的间距,并不改变原子排列的相对位置。,11,膨胀原因?,热运动,2.金属的加热膨胀,升温,热振动加剧,E转化为势能达新的平衡,R1、R2、R3(R0),平衡距离增加(膨胀),能量起伏,升温,起伏加剧,部分原子越过势垒,形成空穴,空穴移动、增多,膨胀,原子间距增大和空穴的产生,12,熔点附近,晶界粘性流动,接近熔点,继续吸热(熔化潜热),晶粒瓦解
4、,形成此起彼伏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和空穴,约3%7%,3.金属的熔化,从晶界开始,晶粒相对滑动,晶粒失去原有形状晶粒瓦解,体积突然膨胀,温度不变,内能增加,二、液态金属的结构,1.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 固态按原子聚集形态分为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凡是原子在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单晶体:在晶体中所有原子排列位向相同者多晶体:金属通常是由位向不同的小单晶(晶粒)组成,属于多晶体。,13,14,在固体中原子被束缚在晶格结点上,其振动频率约为1013 次/s。液态金属?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和固态时一样,均不能自由运动,围绕着平衡结点位置进行振动,但振动的能量和频率要比固态原子高几百
5、万倍。液态金属宏观上呈正电性,具有良好导电、导热和流动性。液相结构?,15,2、液态金属的结构直接法 X射线或中子线分析研究液态金属的原 子排列。液态金属中原子的排列在几个原子的间距范围内,与 其固态的排列方式基本一致,但由于原子间距的增大和空穴的增多,原子的配位数略有变化,热运动增强。间接法 通过比较固液态和固气态转变的物理 性质的变化判断。(1)体积和熵值的变化(2)熔化潜热和气化潜热,体积只膨胀35,即原子间距平均只增大11.5 熔化潜热(Hm)只占气化潜热(Hb)的37 这就可以认为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原子结合键只破坏一个很小的百分数,只不过它的熔化熵相对于固态时的熵值有较多的增加,
6、表明液态中原子热运动的混乱程度,与固态相比有所增大。比热容,与固态相比虽然稍大一些,但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热物理性质,返回目录,17,表1 几种金属的熔化潜热与气化潜热,固体可以是非晶体也可以是晶体,而液态金属则几乎总是非晶体。液态金属在结构上更象固态而不是气态,原子之间仍然具有很高的结合能。,19,3、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l)组成: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空穴或裂纹构成。2)特征:“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原子间能量不均匀性,存在能量起伏。原子团是时聚时散,存在结构起伏。同一种元素在不同原子团中的分布量不同,存在成分起伏,20,1200时液态金属原子的状态,1500时液态金属原子的状态,21
7、,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凝结过程,实质上就是原子由近程有序状态过渡为长程有序状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金属从一种原子排列状态(晶态或非晶态)过渡为另一种原子规则排列状态(晶态)的转变均属于结晶过程。,金属从液态过渡为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一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二次结晶。,22,第三节 液态金属的性质,一、液态合金的粘度二、液态合金的表面张力,23,一、液态合金的粘度,(一)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二)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24,(一)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1.液体粘度的定义及意义2.粘度的影响因素,25,1.液体粘度的定义及意义,粘度系数-简称粘度(
8、动力学粘度),是根据牛顿提出的数学关系式来定义的:平行于X方向作用于液体表面(X-Z面)的外加剪切应力,VX液体在X方向的运动速度,dVX/dy表示沿Y方向的速度梯度。,外力作用于液体表面各原子层速度,表述为:液体流动的速度梯度dVX/dy与剪切应力成正比。通常条件下,所有的液态金属符合牛顿定律,被称为牛顿液体。,粘度的物理意义可视为: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应力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液体粘度量纲为M/LT,常用单位为 PaS 或 MPaS。要产生相同的dVX/dy,液体内摩擦阻力越大,即越大,所需外加剪切应力也越大。,26,2.粘度的影响因素,粘度表达式:K b Bolzm
9、ann常数;U 为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t0 为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对液态金属约为10-13秒)液体各原子层之间的间距,粘度随原子间结合能U按指数关系增加,这可以理解为,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粘度的影响因素:,粘度随原子间距增大而降低(成反比)。实际金属液的原子间距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热振动加剧,原子间距增大,随之下降;,与温度T的关系受两方面(正比的线性关系和负的指数关系)所共同制约,通常,总的趋势随温度T而下降;(温度很高时除外),27,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对合金液粘度的影响:,M-H(Moelwyn-Hughes)模型:1纯溶剂的粘
10、度;2溶质的粘度;X1、X2 分别为纯溶剂和溶质的在溶液中的mole分数,R为气体常数,Hm 为两组元的混合热。,若混合热H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Hm为负值表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及粘度随之提高),若溶质与溶剂在固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则合金液的粘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粘度,因为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表面活性元素(如向Al-Si合金中添加的变质元素Na)使液体粘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粘度提高。,28,化学成分对粘度的影响,固态杂质越多,粘度越大。Fe-C亚共晶合金,随着C含量的升高,粘度下降。共晶点时
11、粘度最小,流动性最好。,29,(二)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先引入运动学粘度及雷诺数的概念:运动学粘度为动力学粘度除以密度,即:运动学粘度 适用于较大外力作用下的水力学流动,此时由于外力的作用,液体密度对流动的影响可以忽略(当采用了运动学粘度系数之后,金和水两者近于一致。例如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时,完全可以按水力学原理来考虑)。动力学粘度 在外力作用非常小的情况下适用,如夹杂的上浮过程和凝固过程中的补缩等均与动力粘度系数有关。,30,流态对流动阻力的影响:根据流体力学:当雷诺数Re2300时为紊流,Re2300时为层流圆形管道:f 为流动阻力系数:0.2显然,流动阻力愈大,在管道中输送相同体
12、积的液体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大,或者说所需压力差也就愈大。,31,粘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影响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对焊缝的合金过渡有利。,32,粘度对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的影响,在薄壁铸件的铸造过程中,流动管道直径较小,雷诺数值小,流动性质属于层流。此时,为降低液体的粘度应适当提高过热度或者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等。,33,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由于凝固收缩形成压力差而造成的自然对流均属于层流性质,此时粘度对流动的影响就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34,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
13、散脱氧,在铸造合金熔炼及焊接过程中,这些冶金化学反应均是在金属液与熔渣的界面进行的,金属液中的杂质元素及熔渣中反应物要不断地向界面扩散,同时界面上的反应产物也需离开界面向熔渣内扩散。这些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反应速度和可进行到何种程度)受到反应物及生成物在金属液和熔渣中的扩散速度的影响,金属液和熔渣的动力学粘度低则有利于扩散的进行,从而有利于脱去金属中的杂质元素。,35,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金属液各种精炼工艺,希望尽可能彻底地脱去金属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如各种氧化物及硫化物等)和气体,无论是铸件型腔中还是焊接熔池中的金属液,残留的(或二次形成的)夹杂物和气泡都应该在金属完全凝固前排除出
14、去,否则易形成夹杂或气孔,破坏金属的连续性。而夹杂物和气泡的上浮速度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流体力学的斯托克斯公式)。,粘度较大时,夹杂或气泡上浮速度较小,影响精炼效果;铸件及焊缝的凝固中,夹杂物和气泡难以上浮排除,易形成夹杂或气孔。,36,对焊缝的合金过渡影响,在焊缝金属的合金化方法中,通过含有合金元素的焊剂、药皮或药芯进行合金过渡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这类方法的合金过渡主要是在金属液与熔渣的界面上进行的。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进入熔渣中的合金元素易扩散到熔渣-熔池金属界面上,向熔池金属内部扩散。,37,二、液态合金的表面张力,(一)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二)表面张力在材料成形生产技术
15、中的意义,38,表面张力是气/液界面现象,它的大小与液相和气相的性质有关,(一)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内产生的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向大小均等的张力。,产生张力的表面层厚度不超过10-7cm,相当于几个原子(分子)液层厚度。,表面:液体或固体同空气或真空接触的面,表面现象?,露珠,产生原因?,39,1、表面张力及其产生原因,分子压力:由于任何相界面处表相分子受力不均匀,表相分子有向体相运动的趋势因而表相对体相产生一种压力,称为“分子压力”。这是产生表面张力的根源。,40,原子或分子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受力不均,指向内部的合力,这种受力不均引起表面原子的势能比内部原
16、子的势能高,所以物体倾向于减小表面积,图 位置不同的原子或分子作用力模型,a、位于液体内部,b、位于液体表面,41,42,由于液体表面层内质点受到不平衡力场的作用,导致表面绷紧或弯曲,使表面内产生了多余的表面能。如图所示,设表面S在绷紧力F的作用下,拉长了dx距离,进一步可得,表面能:产生新的单位面积表面时系统自由能的增量,则外力所做的功为:,2、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的关系,43,由此可见,表面张力是表面S内垂直F方向的单位长度上的拉紧力;,也是增加单位表面积dA外力所做的可逆功,称之为表面能。,44,3、表面与界面,表面与界面的差别在于后者泛指两相之间的交界面,而前者特指液体(或固体)与气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液态 金属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