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钢铁的热处理工艺课件.ppt
《第九章-钢铁的热处理工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钢铁的热处理工艺课件.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其他类型热处理,加热速度冷却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处理次数处理次序,第一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机械零件的一般加工工艺为:毛坯(铸、锻)预备热处理机加工最终热处理。退火与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只有当工件性能要求不高时才作为最终热处理。,一、钢的退火,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种类,退火,重结晶退 火,低温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普通退火,等温退火,普通球化退火,等温球化退火,1完全退火,加热至,Ac3+20-3
2、0,保温,炉冷(P+F),应用范围:亚共析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热轧型材和焊接结构;也可作为一些不重要件的最终热处理,目的: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内应力,亚共析钢,工艺:,2球化退火,片状Fe3C或网状Fe3C球化,加热至,Ac1+20-30,保温,过共析钢,炉冷(F+球状Cm),目的:使Cm球化HRC,韧性改善切削性为淬火作准备,工艺:,3、等温退火,工艺:A化后快冷至Ar1以下等温转变为 P,再空冷。,等温退火与普通退火的比较,目的:缩短退火时间。,4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工艺:1100-1300,10-15h,P+F或P+Fe3CII目的:消除偏析后果:粗大晶粒(
3、再应用完全退火消除),6再结晶退火T再+150-250;消除加工硬化,5去应力退火500-650 炉冷;消除应力,二、钢的正火,概念: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在空气中冷却目的:消除应力;调整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工艺:,应 用:(1)预先热处理 a.细化组织为淬火、调质作准备 b.使过共析钢中Fe3CII使其不形成连续网 状,为球化作准备(2)作普通结构钢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冷却较快,组织细化,提高力学性能强度,韧性,硬度(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退火、正火的选择,1切削加工低、中碳钢正火中高碳钢,合金工具钢完全退火,球化退火,2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3为最
4、终热处理提供良好的组织状态工具钢正火+球化退火结构钢正火返修件退火,第二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一、钢的淬火概念:把零件加温到AC1或AC3相变温度以上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目的: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组织),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一)淬火应力,1、热应力工件加热或冷却时由于内外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为热应力。圆柱体试样淬火中应力变化热应力与冷却速度,淬火温度,截面尺寸,材料热导率及线膨胀系数等有关。,2、组织应力工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造成组织转变不同时,引起内外比体积的不同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为组织应力。组织应力与钢件尺寸、在M转变温度范围的冷速、
5、钢的导热性及淬透性等有关。,3、淬火应力的影响因素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碳M比体积;Ms合金元素导热性;A稳定性工件尺寸淬火介质和冷却方法,4、淬火应力的影响,淬火变形(0.2)热应力心部受压组织应力心部受拉淬火裂纹(b)淬透沿轴的纵向裂纹未淬透横向/弧形裂纹,淬火温度过高A粗大M粗大力学性能,淬火应力变形,开裂,(二)淬火工艺,(1)碳素钢:亚共析钢:Ac33050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13050,1、淬火温度的选定,(2)合金钢:(Ac3/Ac1)50100,45钢和65MnV钢淬火组织(0.5%C时为M;0.5%C时为M+A),65MnV钢(0.65%C)淬火组织,45钢(含0.45%C)
6、淬火组织,35钢(含0.35%C)亚温淬火组织(F+M),共析钢淬火组织(M+A),过共析钢(T12)淬火组织:M+Fe3C颗粒+A(预备组织为P球),2、淬火介质,理想的淬火冷却方法是:650以上,慢,减小热应力650400,快,避免C曲线400 以下,慢,减轻相变应力,水:650550 及300200 冷却能力都较大油:300200 及650550 冷却能力都较小盐浴:冷却能力高于水,盐浴炉,3、淬火方法,(1)单液淬火工艺:将加热到奥氏体化的工件放入一种淬火介质中连续冷却至室温。(如水淬、油淬)特点:优点: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缺点:应力大(水淬),或淬不透(油淬),(2)双液
7、淬火工艺: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先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却至Ms以上(避免P转变),然后转入另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发生马氏体转变。特点:优点:结合两种介质优点获得较理想的冷却条件;缺点:不易掌握在第一种介质中的停留时间。,(3)马氏体分级淬火工艺:将工件在Ms点附近的盐浴或碱浴中淬火,待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再取出,缓冷淬火。特点:优点:大大减少了内应力,减小变形和开裂;缺点:只适用截面尺寸比较小(直径或厚度 10mm的工件),(4)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钢加热奥氏体化后,随之快冷到贝氏体转变区间(260350),等温保持,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的淬火方法。特点:淬火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变形
8、和开裂倾向。,(5)冷处理工艺:把淬火冷却到室温的钢继续冷却到零度以下(如-70-80),而后进行低温回火。特点:适用于Mf温度位于0以下的高碳钢和合金钢。(精密量具、滚动轴承)目的:使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更加完全,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数量,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并使尺寸稳定。,(三)钢的淬透性,1、淬透性的概念,(2)表示:规定冷却条件下淬火件表面至半马氏体区的距离。淬火过程中表面与心部冷速不同对组织性能的影响,(1)定义: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3)概念比较:与淬硬性淬硬性表示钢在淬火后获得硬度的能力;用淬火马氏体的硬度表示。C%淬硬性 与淬透层深度 淬透性不随工件
9、形状、尺寸和介质冷却能力而变化。,2、淬透性的试验方法:末端淬火法用不同钢种制成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规定的淬火条件下淬透层的深度大小来表示。,(5)影响因素:钢的淬透性是由临界冷却速度Vk决定,Vk减小,奥氏体稳定(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越好,(6)淬透性的应用,预测零件淬火后的硬度分布。(预测50mm直径40MnB钢轴淬火后断面的硬度分布.),利用淬透性曲线进行选材。(求厚60mm汽车转向节淬火后表面硬度超过HRC50,1/4半径处为HRC45),利用淬透性可控制淬硬层深度。对于截面承载均匀的重要件,要全部淬透。如螺栓、连杆、模具等。对于承受弯曲、扭转的零件可不必淬透(淬硬层深度一般为
10、半径的1/21/3),如轴类、齿轮等。注意尺寸效应。,二、钢的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目的: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变形或开裂;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稳定尺寸,回火保温时间温度均匀且组织转变充分,并减少内应力一般12h回火后冷却一般空冷重要件缓冷/高温回脆件快冷,三、淬火加热缺陷及防止,过热:淬火加热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奥氏体晶粒粗大的缺陷过烧:淬火加热温度太高,使奥氏体晶界出现局部熔化或者发生氧化的现象。,氧化:造成工件尺寸减小,表面光洁度降低,并严重影响淬火冷却速度,进而使淬火工件出现软点或硬度不足的缺陷脱碳:降低淬火后的钢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并
11、显著降低其疲劳强度,第三节 其他类型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深冷处理,一、钢的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表面淬火目的: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表硬里韧。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表面淬火用材料:0.4-0.5%C的中碳钢。含碳量过低,则表面硬度、耐磨性下降。含碳量过高,心部韧性下降;铸铁 提高其表面耐磨性。,机床导轨,表面淬火齿轮,表面淬火后的回火采用低温回火,温度不高于200。回火目的为降低内应力,保留
12、淬火高硬度、耐磨性。,感应淬火机床,表面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表层组织为M回;心部组织为S回(调质)或F+S(正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表面淬火常用加热方法感应加热:利用交变电流在工件表面感应巨大涡流,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的方法。,感应加热分为:高频感应加热 频率为250-300KHz,淬硬层深度0.5-2mm 中频感应加热 频率为2500-8000Hz,淬硬层深度2-10mm 工频感应加热 频率为50Hz,淬硬层深度10-15 mm,火焰加热:利用乙炔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的方法。成本低,但质量不易控制。激光热处理: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表面进行加热的方法。效率高,
13、质量好。,二、钢的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的方法之一。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化、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介质(渗剂)的分解:分解的同时释放出活性原子。工件表面的吸收:活性原子向固溶体溶解或与钢中某些元素形成化合物。原子向内部扩散。,2、钢的渗碳是指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同时保持心部良好的韧性。渗碳用钢:为含0.1-0.25%C的低碳钢。碳高则心部韧性降
14、低。,经渗碳的机车从动齿轮,气体渗碳法示意图,渗碳方法 气体渗碳法将工件放入密封炉内,在高温渗碳气氛中渗碳。渗剂为气体(煤气、液化气等)或有机液体(煤油、甲醇等)。优点:质量好,效率高;缺点:渗层成分与深度不易控制。,固体渗碳法将工件埋入渗剂中,装箱密封后在高温下加热渗碳。渗剂为木炭。优点:操作简单;缺点:渗速慢,劳动条件差。,真空渗碳法将工件放入真空渗碳炉中,抽真空后通入渗碳气体加热渗碳。优点:表面质量好,渗碳速度快。,真空渗碳炉,渗碳温度:为900-950。渗碳层厚度(由表面到过度层一半处的厚度):一般为0.5-2mm。,低碳钢渗碳缓冷后的组织,渗碳层表面含碳量:以0.85-1.05为最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钢铁 热处理 工艺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