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简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简版)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王东梅2013年9月,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2,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1、“世界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状态,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产物 马克思曾说过:“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世界历史的形成都做了详尽地论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才把世界普遍联系起来,社会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通过资产阶级的活动才得以实现的,或者可以说是资产阶级创造了世界历史。,3,他们还通过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千千万万工人的饭碗
2、,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的事实;同样,砂糖和咖啡在19 世纪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是由于拿破仑的大陆体系引起的,这两种产品的缺乏推动了德国人起来反对拿破仑,从而就成为光荣的1813 年解放战争的现实基础。”所以,马克思这时已经充分意识到人类之间“各个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加详尽地论述了世界历史在资产阶级的活动中的形成过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
3、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地方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新的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同时,“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
4、益成为不可能。”一句话,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5,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并不是从来就如此的。世界历史作为一种“历史状态”是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孤立状态。”,6,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的传统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社会。这种自给自足的基本特征是:他们所生产的东西主要是供自己消费的;他们消费的东西主要是自己生产的,因而他们的社会与外界没有普遍的联系发生。土地是农业经济的主要生产资料。人们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土地相联系,被束缚于
5、固定的土地上,并由此形成互相孤立的社会群体。其基本形式是宗族、家族或村落等各种血缘群体及地缘群体。自然形式的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是群体内部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的主要联系是群体内部的联系。,7,因此,在前工业文明的历史时代,人类社会并不是以世界历史的形态存在的。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形成,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才使社会群体打破了孤立的封闭状态,在空间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以普遍交往为特征的世界历史。,8,2、“世界历史”形成的基本条件在于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6、要多,还要大。世界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过去有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9,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也指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就是“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在所有的技术和生产力中,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形成无疑具有直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的发展,远洋货轮、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10,世界历
7、史的形成,首先意味着人类交往对时间和空间的制服。在农业社会,人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非常落后,因而人们的活动空间也必然被限制在半径仅为几十公里的范围之内。地区之间的交往受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限制。靠肩担和牲畜运送货物以及靠骑马传送信件在时间上也限制了人们的普遍交往的进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世界性的交往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当代通讯和交通技术的高度发展电气化铁路的建造、高速公路的铺设、超音速喷气飞机的发明、无线电话以及因特网的普及,都现实地缩短人们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从而进一步把人类的历史世界化了。,11,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社会历史的“世界
8、化”在马克思的历史时代,世界历史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但是马克思却预见到,社会历史的“世界化”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人类之间“各个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12,马克思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马克思把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以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看作是历史世界化的基本动力。而生产力、技术、分工和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人们的社会交往也会越来越发展,历史的世界化也会在
9、更大的程度上得以实现。,13,首先,随着生产力以及技术(特别是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的空间障碍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因而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的边界也会越来越扩大;此外,原来需要在更大的时间尺度内进行,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而实际上无法进行的交往活动,因为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这都将成为可能。,14,其次,历史的世界化是建立在分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基础上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分析了资本的本性以及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律。他指出,资本的本性就是增殖。单纯的“金钱”还不是资本,只有把金钱用于投资,并且产生利润和剩余价值,金钱才成为资本。,1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原则。马
10、克思说过:“创造世界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中,一旦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体系得以巩固起来而且不会有倒退,那么,资本主义运作的内在逻辑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迫使它继续不断地扩张。一方面向外扩张直至扩大到全球,另一方面向内扩张,即伴随资本的不断积累,为了更进一步地扩大生产,产生出使工作得以机械化的压力,最后提高劳动者的无产化,从而促使世界市场产生变更,并迫使人们尽可能快地对这一变更做出反映。”,16,因此,正是资本驱使资本家奔走于世界各地,用各种手段为资本自由流通和实现增殖创造条件。市场经济的这种无限扩张的内趋力,驱使人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从而使历史表现为不断世界化的趋势。,17,4、交往理论是马
11、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不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的历史,使这种“联系”成为可能的正是交往。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由于普遍的交往,狭隘地域性的个人才能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8,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的交换、交流过程。物质交往是一切交往的基础。交往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最初只是自然的物质交往,其领域只是局限于狭隘的血缘和地缘的共同体。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以交换为媒介的交往才在共同体内部和共同体之间发生。到了近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
12、商品经济代替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之间的物质交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说,离开物质交往,商品经济就无法进行。作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基础的交往理论具有以下特征:,19,第一,马克思所说的交往不同于西方学者所说的交往。西方学者(如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主要局限于精神领域,以语言为媒介。而马克思所说的交往却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在德意志形态以及后来的著作中,始终强调交往的多样化,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移民、文化等各个方面。,20,第二,这种交往不限于一个国家、地区之内,而是超越国家、民族、阶级、集团的世界性交往。交往的主体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国
13、家、民族和社会集团。第三,在各种交往中,物质交往是基础,它归根到底决定了其他交往的形成和发展。,21,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特征,1、立足于人的现实活动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概念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其中包括17 世纪意大利维柯开创的近代历史哲学;19 世纪圣西门、傅立叶等所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萌芽以及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世界历史理论。,22,意大利维柯开创的近代历史哲学以“理想的永恒的历史”概念确立了普遍历史原则和诗性历史纲领。试图把“理想的永恒的历史”或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提升到
14、哲学范畴层次,开始有理念层面的世界历史眼光。但是在维柯的时代,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刚刚崭露头角,关于“存在”和“思维”的探讨还没有深入到历史世界之中。因而维柯的世界历史理论所注重的并不是当下的东西。不仅如此,维柯也没有系统地对世界历史加以表述,我们只能从他的字里行间体会出那样一种对历史的理解。,23,圣西门、傅立叶等所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萌芽。他们的可供借鉴之处就在于其理论本身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向往和描述,其中体现出的关于整个世界历史的未来图景给马克思带来一些启示。,24,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它对马克思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正确理解黑格尔的世
15、界历史理论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5,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是由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国际贸易,尤其是由工业化所催动的国际市场引发的。可在很长的时期内,历史学家们对此并没有认识。黑格尔敏锐地发现了或者说天才地“想象”到了人类社会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性、全体性联系,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这确实是一种很深刻的哲学洞见,一种属于“史观”层面具有革命性的见解。,26,正如后来恩格斯所高度评价的那样:“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想象为一个过程,即想象它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改造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27,一般说来,
16、在黑格尔那里,只要谈到“历史”,就是指“世界历史”。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一书中,经常是用“世界历史”概念代替一般的“历史”概念。这是因为,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世界理念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现实的历史只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人的活动也只不过是世界理性实现自身的工具罢了。他说:“世界精神的要求高于一切特殊的要求之上”。“上述种种,都是关于世界精神用来实现它的概念的手段”。在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体系中,现实的、真实的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都是在世界理性统摄之下的,因而都具有世界历史的性质。,28,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世界历史的根基涵摄两个因素:理性和热情。两者的交互杂织,构成
17、世界历史的经纬线,其中理性支配世界历史,是世界历史的实体与本质。第二,世界历史概念中还蕴涵有发展原则和历史理性原则。归根到底,其中体现的是概念演化的逻辑本性和辩证法本性。第三,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从价值尺度着眼,亦即自由的实现,表现为一种内含历史理性的进步,表现为自由意识的进步。,29,但黑格尔基于唯心主义立场,把这种内在联系看做是绝对精神展现自己的过程,是理性基于自由本性从东方到西方的漫游,也是民族精神向世界精神的跃迁。当许多历史学家、哲学家都简单地批判黑格尔这种宏大叙事的神秘性和思辨性的时候,马克思独具慧眼地抓住了其中的闪光点,并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经济发展必然性的实证考察,确
18、证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论证了世界历史时代的出现及其意义,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30,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3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表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而且贯穿于资本论和后期的著作,构成了马克思理解和研究社会现实的一个基本背景和语境,构成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各种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实质内容。,32,与维柯的“理想的永恒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的世界历史”以及黑格
19、尔的“世界理性”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同,马克思是用唯物史观揭示世界历史的根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人的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马克思把人们的现实的生产活动、人们的交往活动看成是历史“走向世界”的基础和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他的全部世界历史理论大厦。,33,2、作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前提的世界历史理论 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世界历史终结于日尔曼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辉煌,成为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理想王国。当代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以“全球化理论”的面貌走上舞台的。他们也都把全球化,即历史的世界化,归结为资本主义的扩张。,34,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坚持的是“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说”。他从宏观的
20、视角(整体世界)出发,把各个国家的发展问题纳入到世界整体加以考察的。他主张抛弃社会学以个别孤立的社会作为分析单位,而以他的“世界体系”取而代之。,35,伊曼纽尔.沃勒斯认为,社会变迁和社会行动不是产生在抽象的社会中,而是产生于一个特定的世界体系中。这个体系不是各地区、各民族的简单相加,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由“边缘半边缘边缘”结构组成的生产分工体系。资本的本性是扩张,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因而资本主义必然是一种世界体系。他认为,世界体系的运行规律决定了体系中每个国家的发展形式,发达与不发达的问题并不是各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体系整体特征在各个部分上的具体反映。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根本不存在现代
21、化理论所说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分,作为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部分,所有的社会都是现代社会,差别只是在于中心与边缘的区分。,36,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阿里夫德里克则坚持“全球资本主义说”。他把全球化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称为全球资本主义,也有人称为“晚期资本主义”、“非组织的资本主义”、“发达的资本主义”。这种全球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国际劳动分工,既生产的“跨国化”。,37,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由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时代进入一个以跨国公司这种超越民族国界发展为特点的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德里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上看全球化,这个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民族空间性的超越。,3
22、8,英国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提出“资本主义跨国实践说”。这种观点试图彻底超越民族国家的束缚,以资本主义的跨国实践为基础构造其全球体系模式。所谓“跨国实践”是指由非国家行为主体所从事的跨越国家疆界的实践。这一实践依托于跨国公司,被跨国资产阶级所操纵,以消费主义文化为其意识形态,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39,与上述思想家的观点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虽然也承认“历史的世界化”(也就是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理想形态,而是把世界历史的形成看作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前提。正是这一点构成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另一显著特色。,40,马克思认为,共
23、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他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41,在这里,马克思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个别民族、个别国家的行为,而是所有民族、国家一致行动的结果。共产主义不可能只在一个国家实现。如果说,按照后来人们的认识,社会主义还有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实现的话,那么,共产主义则是不可能在一个或部分国家单独实现的。这是因为:,42,第一,共产主义的实现,首先意味着国家的普遍消亡。因为国家不仅
24、具有对内的职能,而且还具有对外的职能,即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如合作、战争等),以保卫本国的安全。因此,只要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存在,那么国家的这一职能就不可能消亡。,43,第二,共产主义的实现,还意味着全面消灭人的本质的分裂和异化状态,真正实现人的“类本质”。仅仅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存在的人由于民族、国家利益的限制,使他们还不可能真正成为“社会化了的人类”。民族的、国家的利益是他们追求的现实的利益,人类的利益在他们的活动中还只是“词”。当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同全人类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首先考虑的还是狭隘的民族、国家利益,甚至以牺牲全人类的利益为代价去实现民族的、国家的利益。,44,在工业文明形成
25、的发展模式下,尽管人们之间的交往已经普遍化,但是人们行动的目的仍然被局限在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内。为了本民族、本国的经济增长,他们宁愿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这正是当代人表现出来的民族、国家利益同人类利益的分裂与对立,是孤立的、片面的人同全面的人的对立。,45,共产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不是孤立的个别国家的社会;”“社会化了的人类”实际就是世界化了的人类,而不是仅仅指具有社会性的人。人类的真正“世界化”,就是被民族、国家孤立化的人类的退场,是人的片面性、孤立性的消除。这样的社会和人类的形成,只有社会历史的真正世界化才能实现。,46,共产主义不仅是以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
26、普遍和高度发展为前提,而且是生产力和交往方式普遍和高度发展的结果。“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是有前提的。”“所有这一切,都由于竞争的关系而以世界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所以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 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各个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就意味着他们的存在是与世界历史直接联系的。”,47,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这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共同的理解,而不同的是,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等同整个人类历史,而马克思则认为世界历史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
27、,就是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是整个世界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的历史事实和时代特征。这即是说,世界历史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物。,48,第二,世界历史时代是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普遍交往的时代,普遍交往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孤立状态,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在物质生产、经济交往的基础上,又进而带动和促进了政治的和文化的交往,这就使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互动关系。,49,第
28、三,在世界历史时代,各个民族因为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比较,因为有其他民族的“他者”的参照,才真正出现了“民族自我意识”,民族国家实质上是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才产生和确立的,是基于国际协约才确定了自己的边界和主权观念的。也是因为普遍交往,使得各个民族国家与人类的关系除了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更突出了部分和整体的结构性关系。这两种关系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50,第四,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辟的,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这是一个先进生产方式取代落后生产方式的过程,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历史进步性,同时又是一个与奴隶贩卖、建立殖民地联系在一起的残酷而血腥的过程
29、。,51,第五,正是通过海外殖民地和国际市场。一方面,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利润,并缓解和转移了国内矛盾,维持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先发国家的发展确实是以广大落后国家的存在为前提,以国际剥削为前提;另一方面,则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无产阶级,造成了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资产阶级的世界历史最终要为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所替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只有在世界性普遍交往的条件下,在形成普遍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时候,才是可能的。,52,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许多重大偏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和弯路,一个重要的思想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很好地重视和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切地说,是
30、没能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来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战略性关系。,5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下,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54,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的许多观点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掌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真正确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 各种重大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55,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31、,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56,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57,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交通通讯发展,技术手段,推动者,跨国公司,扫除障碍,制度 保障,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市场经济体制,
32、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基础,5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 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59,资本扩张对世界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们该如何面对呢?,60,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1)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2)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加深
33、,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3)发达国家将一些危害生态的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从而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4)加剧了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尤其是美国等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61,对经济全球化的展望(1)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3)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
34、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62,四、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20世纪后半叶,随着冷战时代结束和科技革命,全球化不仅成为一种趋势而且直接成了一种浪潮。中国已经全面地卷入了这个浪潮之中,与其他国家进入全面的互动过程之中。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全球化:,63,是现象性地理解为各种生产要素全球性流动、全球性配置,各个国家各种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还是应该更深入一步地把握其实质、洞见其走势和揭示其规律?是仅仅从民族主体的角度实用主义地看待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还是在承认民族立场的现实合理性的同时,又超越民族立场从人类主体的高度合理地把握民族主体与人
35、类主体的辩证关系?是简单地执着于中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还是从现代文明、现代化的层面谋划中国的发展和积极推进构建新的合理的国际秩序?,64,这些都需要有一种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需要认真学习和体会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发挥和彰显其当代价值。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反思:第一、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关系;第二、历史主义和伦理主义的关系;第三、科学性与规范性(价值性)的关系。这三个问题有内在的联系,而作为它们共同基础的还是民族性与人类性、民族尺度与人类尺度的关系。,65,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应对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实质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要
36、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全球化作出清晰的认识。对于全球化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的扩张现象,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全球化运动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本质。,66,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就敏锐地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预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发展趋势。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手术刀”剥去当代全球化的“神秘外衣”,可以看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全球化构成了一个既对立又统一、既排斥又依存、既竞争又合作的矛盾体系,当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67,当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的矛盾转嫁到别国,
37、在缓和了国内的基本矛盾的同时,也加强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8,第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全球化运动能够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启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经济全球化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各国相互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的这一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有效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38、快速发展。,69,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积极与外部进行交流、合作,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分工和细化,为吸引外资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使我国经济更多地、尽快地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70,第二,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可知全球化又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政治、文化全球性扩张的过程。全球化也必然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各个方面的挑战。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这一重要启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39、我们必须警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的“全球化是无国界的、是超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无保护的全面开放国内市场”的谬论。,71,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带来挑战并进一步加剧我国的就业压力和地区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金融监管,维护社会公平,保持可持续、均衡发展。,7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必须抵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推行的所谓“先进”的政党制度、“民主”的社会制度、“文明”的西方文化。要进一步扩大与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的交往,使不同制度国家的政治生活的相关性不断加强;借鉴、学习各种社会制度、各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有益的积极成分,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
40、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73,今天,应坚持实践观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充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应对全球化,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强调全球化的目的是为平等交流而非制造对抗,是为寻求价值共识而非加剧价值危机。,74,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阶段,全球化过程也是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过程。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大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我国对外水平
41、,努力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使我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中多极主导力量中的一极。,75,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借全球化的契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大力开展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技术、科学文化方面的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和壮大自己,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才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76,总之,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是一个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的问题,即我们平时说的要有世界性眼光的问题,更是一个要有一定的理解深度、转换思维方式和提高研究能力的问题,只有广度而无深度,必然影响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77,谢谢大家!2013年9月,78,关于考试:,1、题目为论述题,总分60分。2、以教材中的知识和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论述,突出自己的观点。3、论述时要做到:资料充分,逻辑清晰、观 点明确、字迹工整。4、考试期间禁止使用各种电子产品。5、答题时间约2小时。,79,题目一般为:对于所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抽象出问题,并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利用本课程及教材中的具体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