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ppt课件——安徽省中考二轮复习.pptx
《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ppt课件——安徽省中考二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ppt课件——安徽省中考二轮复习.pptx(5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语 文,2021,中考总复习优化设计,ZHONG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第1篇 论语十二章,考情搜索10年未考。,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
2、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文章中心,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写作特点,(1)在记言中兼顾叙事;(2)言简义丰,富于哲理。,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内容图示,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
3、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yu,yn,w,xng,chun,y,wng,di,dn,pio,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kn,ho,gng,f,d,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2.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同,意思:。(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说悦愉快,有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冷水,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吃,按时,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
5、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以为快乐,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5.一词多义,了解得到快乐乐趣,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
6、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6.其他重点实词子:时习:谋: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按时温习,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谋划竭尽自己的心力,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命令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
7、,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能忍受,喜爱,爱好,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好的方面,优点学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河流往、离去,指军队改变,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坚定志向,恳切,仁德,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代词,的人,介词,对,对
8、于于此,意思是在其中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
9、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这一问题,请说说二
10、者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交友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以与朋友交流学习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为乐事。,前者强调“时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后者强调通过“温习”达到“知新”的目的,强调“悟”,即思考。,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3.孔子极力赞赏颜回哪一种品质?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包含了什么道理?,安贫乐道;“不改其乐”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道”的追求。道
11、理:人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第四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 课件安徽省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统编教材思考探究),示例(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温故”和“知新”并不是平列的两件事,关键是要“知新”,要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2)
12、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学习的态度,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对点训练,(2019安徽中考导向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迴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
13、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祗迴: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同“悦”,愉快仰望,敬仰离开停止,消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儒生们按时到孔子家中演习礼仪。,4.请结合【甲】文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宽厚大度的待人胸怀,
14、所以学者敬仰他。,第2篇陋室铭 刘禹锡,考情搜索本篇目2017年与论语子罕选文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2)运用类比手法,以“山不在高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3)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内容图示,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mng,lu,xn,hn,lin,r,tio,d,l,sh,出名,有名,
15、蔓延到,神异,这,只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映入,大博学的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指弦乐器指管乐器,指官府文书形体、躯体,二、重点句子翻译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孔子云:何陋之有?,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2.文中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何在?,
16、丝竹:世俗的乐曲。案牍:官府文书。,用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主旨情感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4.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5.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借陋室表达自己高雅的志趣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写作特色6.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托物言志。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说“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对点训练,阅读【甲
17、】【乙】两文,完成第14题。【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指山色聚集这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
18、伤身。,3.“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尤其传神,请你进行赏析。4.陋室铭中,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了“陋”室。,“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第3篇爱莲说 周敦颐,考情搜索本篇目2014单篇考查,2020与白居易的咏菊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写作特点,(1)以花喻人,托物言志。(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以“牡丹之爱”“菊之爱”衬托“莲之爱”
19、,以突出“莲之爱”者的境界之高。(3)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4)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内容图示,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fn,y,zhu lin,mn,xi,y,xin,y,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蔓”原意:藤蔓。在句中的意思:。“枝”原意:枝茎。在句中的意思:。,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形容词作状语原意:远处。在句中的意思:。,从远处,3.一词多义,4.其他重点实词,清澈清芬,多只,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沾染(污秽),洗水波艳丽,更加,耸立的样子竖立,亲近而不庄重靠近赏玩,认为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少,应当
20、很多,语气词,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作者感慨世上像他一样
21、爱莲花的人很少,也感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的哪些品质?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莲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体态、香气的角度写出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质的角度写出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洁身自好,正直质朴,豁达大度,保持独立人格,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主旨情感5.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
22、作者怎样的追求?写作特点6.本文写莲花,为什么开头先写菊花和牡丹?7.文中三次写到菊和牡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写菊、牡丹是为了用古人对花的不同喜好作为比较和陪衬,来衬托作者对莲的情有独钟。,三次写到菊和牡丹,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一次,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突出了莲的“君子”形象;第三次,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态,赞美了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质。,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3、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艳丽更加一会儿起,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3.根据选文内容填
24、空。【甲】段点明世人甚爱牡丹原因的句子是:;【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荷花尽作飘摇之态,4.【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2)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第4篇河中石兽 纪昀,考情搜索10年未考。,文章中心,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居然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作者以简
25、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写作特点,(1)用词准确,语言简洁。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抓住了事件的要点,不做过多的修饰。(2)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是在于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了最后深刻的思考,促使读者自省,这才是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内容图示,河中石兽寻找石兽的四种途径:第一种: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第二种:到河的下游寻找第三种:到河底沙中寻找第四种:到河的上游寻找道理:实践出真知。,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gn,p,m,zho,y,p,fi,xi,yn,d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板块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一课标 文言文 知识 梳理 训练 ppt 课件 安徽省 中考 二轮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