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第二节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第三节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第四节 水质模型的标定第五节 水质现状评价,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概述1.物理过程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混合作用主要有下面三部分作用构成扩散(包括分子扩散和紊流扩散)移流离散,分子扩散,分子扩散的定义:分子扩散是一种由原子或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物质传输过程。或:原子或离子迁移的微观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宏观现象。浓度场:,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稳态扩散: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给定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净原子数(称为通量)不随时间变化。Fick第一定律,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
2、,非稳态扩散:通量J随时间而变化。Fick 第二定律,Fick 第一定律,在稳态扩散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量(通称扩散通量)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扩散通量,J,atoms/(m2s)或kg/(m2s)扩散系数,D,m2/s;浓度梯度,atoms/(m3m)或kg/(m3m)“-”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进行。,自然规律的相似性,热流,傅立叶定律,电流,欧姆定律,物质流,费克定律,,Fick 第二定律,三维费克第一定律三维费克第二定律,对流,流体流动引起的物质通量浓度变化,,对流-扩散方程,湍流扩散,湍流具有高扩散性,湍
3、流中的扩散通量污染物浓度的时间演化,湍流扩散,类比分子扩散,将湍流通量模式化最后得到湍流扩散方程,纵向离散,由于流场速度梯度而应起的纵向混合称为离散。层流流场有离散作用,湍流流场也有离散作用。均可采用费克定律的形式进行模式化:,总的纵向扩散系数,一般情况,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概述,2.化学过程氧化-还原反应混凝沉淀-吸附3.生物作用,二、河流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垂向混合区横向混合区纵向混合区,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1.污水排入海水,污水层厚度通常为2m,污水从排除口到它的前沿须行进h,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温排水 温排水入海后不久就和水体垂直混合均匀。温排水一般只影
4、响到浅表层24m。3.溢油 溢油动力学过程一般划分为扩展过程和漂移过程 扩展过程:在溢油的最初数十小时内,扩展过程占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地位随时间而逐渐变弱。扩展过程主要受惯性力、重力、黏性力和表面张力的控制。,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溢油扩展过程分为三阶段:惯性-重力阶段;重力-黏性阶段;黏性-表面张力阶段。扩展过程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的各向异性,如在主风向上,油膜被拉长,在油膜的迎风面上形成堆积等。漂移过程是油膜在外界动力场(如风应力、油水界面切应力等)驱动下的整体运动,其运动速度由三部分组成,即潮流、风海流、风浪余流,其中前两者不会因油膜的存在而发生大的变化。,第二节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5、,一、预测方法概述预测方法分为三大类:数学模拟法、物理模拟法和类比分析法。(1)数学模拟法 利用水体净化机制的数学模型预测水质的变化。(2)物理模拟法 依据相似理论,在一定的环境模型上进行水质模拟试验。(3)类比分析法,二、预测条件确定,(1)污水水质、水量(2)排污状况 分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3)水文条件 枯水期、丰水期及冰冻期(4)模型参数和边界及初始条件,三、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方法,1.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1)点源稀释混合方程,(2)非点源,式中,Ws沿程河段内(x=0到x=xs)非点源汇入的污染物总负荷量,kg/d;
6、Q下游x距离处河段流量,m3/s;Qs沿程河段内(x=0到x=xs)非点源汇入的 污染物总负荷量;xs控制河段总长度,km;x沿程距离(0 xxs),km,(3).考虑吸附作用,分配系数Kp的物理意义是在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固液两相间的分配比例。,(3).考虑吸附作用对需区分溶解态浓度的污染物,可用下式计算,式中:c溶解态浓度,mg/L CT总浓度,mg/L SS悬浮固体浓度,mg/L,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1)完全混合距离 在实际河流中,污染物从排污口排出后要与河水完全混合需要一定的纵向距离,这个距离称为混合长度。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
7、,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至完成横向断面混合的距离称为完全混合距离。,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2)混合长度的计算公式当评价河段长度大于混合长度时,既可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当评价河段长度小于混合长度时,应采用二维水质模型。,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河流一维水质模型通式式中:A河流断面面积 Q河流流量 c水质组分浓度 DL纵向离散系数 SL点源或非点源强度 SB上游区域进入的源强 SK动力学转化率,正为源,负为汇。,2.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在稳态(),忽略纵向离散作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Kc,河流无侧旁入流,河流断面面积为常数,上游来流量Qu,上游来流水质浓度cu,污染源排放流量Q
8、e,污染物排放浓度ce,则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3.Steeter-Phelps 模式,3.Steeter-Phelps 模式,氧垂曲线,氧垂曲线,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1)二维水质方程 顺直均匀河流。描述污染物的稳态二维对流扩散的基本方程为:,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用累计流量坐标表示的二维水质方程累计流量的定义,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引入累计流量坐标qc(y),代替直角坐标y,得相应的水质方程为:,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2)连续点源的河流水质模式设定条件:河宽为B,在离岸边距离为ys处有一连续点源,源强为QeCe。,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在岸边排放,即ys=0(ps=0);上述方程成为:
9、,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河岸反射的影响,即n=0,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岸边浓度为:,(3)瞬时点源的河流二维模型设定条件:河流为顺直均匀的一维河流,流量为Q,横断面积为A,断面平均流速为u=Q/A,瞬时源源强为M,,4.河流二维水质模式,利用(t)函数的特性和拉氏变换,得到方程的解,四、湖泊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湖泊、水库的盒式模型以年为时间尺度来研究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中,往往可以把湖泊看作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其基本方程为:,V-湖泊中水的体积,m3Q-平衡时流入与流出湖泊的流量,m3/acE-流入湖泊的水中水质组份浓度,g/m3c湖泊中水质组分浓度,g/m3Sc-非点源的外部源或汇
10、,m3r(c)水质组分在湖泊中的反应速率。,四、湖泊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在无非点源的外部源和汇,Sc=0;且r(c)=-Kc,在稳态条件下,dc/dt=0,四、湖泊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2.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预测方法(1)Vollenweider负荷模型,式中,p磷的年平均浓度,mg/m3 L年总磷负荷/水面面积,mg/(a.m2)Q年入流量/水面积,m3/(a.m2)TR容积/年出流量,m3/(a.m3),四、湖泊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2)Dillon 负荷模型Dillon和Rigler 收集了南安达略湖等18个湖的数据,提出适合估算春季对流时期磷的湖内平均浓度的磷负荷模型:,式中,p春季
11、对流时期磷平均浓度,mg/L 磷的滞留系数,,四、湖泊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q0湖泊出流流量,m3/a;p0出流磷浓度,mg/L;N入流源数目;qi由源i的入湖水量,m3/a;pI入流i的磷浓度,mg/L;,五、潮汐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潮汐河流一维水质预测模式(1)一维潮汐河流水质方程(2)一维潮平均的水质方程对上式进行潮周平均:,五、潮汐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3)一维潮平均方程的解析解对于均匀的潮汐河流及水质组分为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情形,潮平均稳态方程为:方程的形式解为:,五、潮汐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2.潮汐河口二维水质预测模式,第三节 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一、河流水质模型的选择
12、,一、河流水质模型的选择,一、河流水质模型的选择,第四节 水质模型的标定,水质模型中各个参数,包括K1、K2、Ex、Ey等的数值的确定,即为水质模型的标定。这些参数的估值可以单个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单个估值可以实测估值,应用经验式计算或借用类似水体的经验数据。一、混合系数估值 1.经验公式(1)通用公式:一个流量恒定、无河湾的顺直河段,如果河宽很大,而水深相对较浅,其垂向和横向混合系数Ez、Ey和纵向混合系数Ex可按下面的公式估算:,式中:H平均水深,m u*-摩阻流速,m/s,u*=(gHI)1/2 I水力坡度 g重力加速度,不同的河流条件下,系数x、y 变化很大。一般河流的 z 在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地表水 环境影响评价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