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课件.ppt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课件.ppt(2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7.1 系统设计的任务7.2 代码设计7.3 功能结构图设计7.4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7.5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7.6 输出设计7.7 输入设计7.8 数据存储设计7.9 处理流程图设计7.10 制定设计规范7.11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系统设计报告编写方法。本章教学重点 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提出要求,可行性研究,系统评价,系统维护,验收,编程调试,系统转换,详细调查,初步调查,逻辑设计,开发方案选择,审批,审查,审查,总体设计,系
2、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 和维护,第一节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即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确定系统做什么,而物理模型则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前者是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后者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系统设计的依据就是系统分析阶段所得到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做什么,如何做,科学合理地提出,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又回到具体,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一、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主要内容,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设计报告,1、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
3、设计的内容系统的组成部分,即有哪些模块组成系统的层次及调用关系模块的处理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间传递的数据 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指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设计),让系统建设者了解要解决用户的问题所需要的硬件和系统。主要描述系统的硬件配置、人机界面、输入和输出、数据库和网络体系结构等。,2、系统详细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的内容,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是设计人员共同遵守的设计标准)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输入、输出
4、、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系统设计目标,二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五项),通常,可以采用以下设计目标来评价一个设计方案的优劣。,1.系统的运行效率,批处理系统:处理速度(即单个业务的平均处理时间)联机实时处理系统:响应时间(即从终端上发出一项请求到计算机在终端上给出回答所用的时间)实时录入、成批处理的系统:处理能力(标准时间周期内处理的作业个数),2.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受外界干扰时,系统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前后两次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反映了系统安全运行时间。例如:第一次故障在3:00发生,第二次故障在11:00发生,第三次故障在23:00发生。则:平均故
5、障间隔时间=(8+12)/2=10 平均维护时间:指故障后平均每次所用的修复时间,反映系统可维护性的好坏。,为保持系统的长久生命力,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为此,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耦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这样,既便于模块的修改,又便于增加新的内容,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3.系统的灵活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
6、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4.系统的经济性,5.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安全性是指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免遭故意或偶然损害的能力;保护数据不丢失、不泄露、不改动和被销毁的能力;限制数据传播范围(保密)的能力。,第二节 代码设计,我们身边常用到的代码:学号身份证号码借书证编号手机号码。编码(代码)是信息系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信息系统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编码结构是信息系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代码的定义: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代码设计往往是系统设计的第一个步骤,有了良好的代码设计,才能保证整个系统设计
7、的一致性,是系统设计的共同指南。,一、代码的功能(代码的作用),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节省了时间和空间(如数据流程图中,用F表示数据流;D表示数据存储。P表示处理过程)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按代码进行排序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十分迅速(如按学号排序),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共享性):同一事物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叫法,可以通过编码统一起来,减少了因数据不 一致而造成的错误(如同一个项目P,有的部门叫项目、有的叫课题、有的叫工程)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如0037、0081等)代码设计在
8、系统分析阶段就应当开始。由于代码的编制需要仔细调查和多方协调,在系统设计阶段才能最后确定。,二、代码的设计 合理的编码结构是信息处理系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编码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设计的代码在逻辑上必须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应当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通过学号就可以了解学生所在的系以及所学的专业)一个代码应惟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如学号),代码设计时,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在短时间内,随便改变编码结构对设计工作来说是一种严重浪费(如身份证号码的更换)代码要系统化,代码的编制应尽量标准化:尽量使代码结构对事物的表示具有实际意义(如用Name表示姓名就比
9、用N表示姓名更清晰)要注意避免引起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如0、z、I、S、V与0、2、1、5、U易混,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例如WW2就比W2W发生错误的机会要少一些;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比如电话号码:0086-023-68668334)若已知码的位数为P,每一位上可用字符数为Si,则可以组成码的总数为:C=S1*S2*Sp 例如,对每位字符为09的三位码,共可组成:C1010101000种码。,三、代码的种类,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顺序码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代码。这种代码是将顺序的自然数或字母赋予分类对象。例如,用1 代表厂长,
10、2代表科长,3代表科员,4代表生产工人等。超市里收银小票的流水号,1、顺序码,优点:短而简单,易于管理 缺点:代码本身没有给出对象的任何其它信息(没有逻辑基础)新加的代码只能列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如政府的车牌号码:渝AA0001)通常,顺序码作为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2、区间码,区间码的定义: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典型的例子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我国公民身份证代码的含义,区间码的优点: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区间码的缺点:码的长度与它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加重计算机处理的负担在
11、许多情况下,码有多余的数码的维护比较困难,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例如,用TV-B-12代表12英时黑白电视机,用TV-C-20代表20英时彩色电视机(是一类特殊的区间码)助忆码适用于数据项数目较少的情况(一般少于50个),否则可能引起联想出错。此外,太长的助忆码占用计算机容量大多,也不宜采用。,3、助忆码,例:员工代码设计:一般员工编号能直接反映出该员工所在的部门,因此系统员工编号设计成“部门+编号”的形式,这里的部门使用部门编号,而后面的编号是指该名员工在所属部门的编号。例如员工编号10001,则10代表其所在的部门:财务部,而001是其员
12、工本身的编号。具体设计如下图所示:,四、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编码作为计算机的重要输入内容之一,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处理工作的质量(如产品价格的错误输入)由于人们抄写代码和将它通过人手输入计算机时发生错误难以避免,为了保证正确输入,有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外加上一个校验位,由它来证实输入是否有错(数据加密中的数字签名技术也是编码校验的一种应用),抄写错误,易位错误,隔位易位错误,如何解决,如何保证代码的正确性?,代码录入时出现错误的类型,在设计好的代码(代码本体)后,再增加一位,作为代码的组成部分。增加的这一位,即为校验位。,避免代码录入出现错误的办法,代码的校验方法,YE
13、S,NO,计算校验位,计算的校验位与录入的校验位是否相同,录入包括校验位在内的完整代码,以算术级数作为代码本体的权数,1、算术级数法,问题:如将数据错误输入为21345,校验码能检查出来此错误吗?如何确定权的大小有一定的法则,不能随意安排,否则错误的数据输入经加权后,会得到正确的校验码,从而无法识别出错数据。,原代码 l 2 3 4 5 各乘以权 32 16 8 4 2 乘积之和 32+32+24+16+10114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11411104 因此设计输入代码为:123454。,2、几何级数法,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 17 13 7 5 3
14、乘积之和 17+26+21+20+15=99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余数作为校验码:991190 因此设计输入代码为:123450 注意,以11为模时,若余数是10,则按0处理。,3、质数法,举例:产品库存表中的Mac码校验 在系统中,对入库单、出库单等数据设置MAC码,MAC码以单据中的关键数据为参数,经过一个MAC码计算函数经过加密计算产生。在进行数据校验时,通过这些表中的关键数据计算其MAC码,看其是否与数据库中对应的MAC码相附,如果不相附则说明该条数据已经被恶意修改过,通过数据校验,可以告诉用户那些数据被恶意修改过了。通过这一功能,用户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到有那些数据被恶意修改
15、过,并针对这一情况作出响应的处理,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影响数据统计的真实性以及系统的正常使用。,数据输入时产生校验码,输出时重新计算校验码并与原始校验码进行比较,以判断数据是否被修改。,身份证号码的规则设计,概述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的规定。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主要内容如下
16、:一、范围该标准规定了公民身份号码的编码对象、号码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使每个编码对象获得一个唯一的、不变的法定号码。二、编码对象公民身份号码的编码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身份证号码的规则设计,概述三、号码的结构和表示形式1、号码的结构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2、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3、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代码之间不用分隔符。
17、4、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5、校验码,身份证号码的规则设计,设计方法(1)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加权求和公式S=Sum(Ai*Wi),i=0,.,16,先对前17位数字的权求和Ai:表示第i位置上的身份证号码数字值Wi:表示第i位置上的加权因子,由2(n-1)mod 11得来。其中n表示身份证每一个数字所在位置,最左边是第18位,即n=18,最右边是第2位,n2。Mod表示求余数。对应得到的Wi如下:Wi: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2)计算模Y=mod(S
18、,11)(3)通过模得到对应的校验码Y:0 1 2 3 4 5 6 7 8 9 10校验码:1 0 X 9 8 7 6 5 4 3 2,第三节 结构化系统设计概述,结构化设计是“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确定应该由哪些模块,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结构”即,结构化设计方法(SD)是以数据流图(DFD)为基础的,采用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基本思想,以DFD为基础构造出结构图(SC)。,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模块化。即对每一个系统按功能逐步由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的逐层分解,将系统分解成为多层次的独立功能模块,一直分解到能简单地用程序实现为止。,结构图的例子,采
19、用分解的方法,即把系统分解成由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一的若干模块组成的结构采用图形表达工具(结构图,SC)有一组基本的设计原则(模块耦合度与聚合度)有一组基本的设计策略(变换型、事务型)有一组评价标准和优化技术,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采用结构图(Structure Chart,简称SC)来表达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描述系统的结构。,1.模块,模块是可以组合、更换和分解的单元,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二 结构图,模块的属性,模块的例子:int max(int x,int y)int z;z=xy?x:y;return(z);,2.结构图(SC),模块用矩形表示,矩形中写上模块名字,反 映了这个模块的功能。
20、,(1)结构图的主要成分,模块名,模块,带双竖线的矩形。库模块可以重用,即可在图中多次调用。,库模块,调用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 总是从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模块A调用模块B,调用模块,被调用模块,模块调用的例子:1 int max(int x,int y)2 int z;3 z=xy?x:y;4 return(z);5 6 main()7 8 9 max(3,4);10 11,main(),max(),z,x,y,SC中的选择调用,A,C,B,D,A根据内部判断决定是否调用B,A按另一判定结果选择调用C或D,选择调用的例子:1 A()2 3 if(条件)4 B();5 els
21、e6 C();7 8,A,B,C,A根据循环条件重复调用B、C等模块,SC中的循环调用,循环调用的例子:1 A()2 3 while(条件)4 5 B();6 7 8,数据在模块之间传递的数据,使用带空心圆的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上数据名。,A,B,模块A调用模块B时,A将数据x,y传送给B,B将处理结果数据z返回给A,z,x,y,控制信息采用带实心圆的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上控制信息名。模块通过使用控制信息来判断某种条件或对其他模块做出相应的动作。,数据流程图是从数据流着眼,而结构图从程序模块着眼;数据流程图描述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而结构图是描述系统的物理模型;数据流程图是用不同的图来表示不同的
22、层次,是“平面图”,而结构图能反映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立体图”;数据流程图是从具体到抽象,描述系统的要求,而结构图是从抽象到具体,描述系统的实现方法。,(2)结构图与DFD的差别,首先要区分数据流程图的结构类型 变换型DFD一个数据流程图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 事务型DFD事务型数据流程图一般呈束状形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数据流图转换成相应的模块结构,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的方法,三 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确定DFD中变换流、输入流和输出流部分设计模块结构的顶层和第一层设计中下各层,1.以变换为中心的策略,变换型DFD,姓名密码,合法身份,课程信息,选课信息,课表,
23、案例:学生选课,查询信息,根据数据流程图建立结构图的第一个草案,其中包括调用阶层和必须的数据耦合。,选课主模块,输入身份信息,选课处理,输出选课信息,验证信息,查询信息,课表,课表,必要时增加下列模块,以使(1)通过用户界面屏幕获得输入数据,(2)读写数据存储,(3)写出输出数据或报表。通常,这是一些低层模块或实用模块。下面,增加一些模块来扩展结构图的第一个草图,以便提供读写数据的模块。,选课主模块,输入身份信息,选课处理,输出选课信息,验证信息,查询信息,课表,课表,输入密码,验证密码,课程查询,选课登记,打印课表,密码,密码,验证信息,课表,课程,查询信息,课程,课表,2.以事务为中心的策
24、略,所谓事务,是指一个信号,或一起事件,或一组数据,它们能在系统中引起一组处理动作。,事务型DFD,把一个复杂的DFD图分割成若干个较小的DFD图,每一个小的DFD图只反映对同一种类型事务处理模块的功能,这些小的DFD图比较简单,可采用以变换为中心的策略生成若干个较小的结构图。此外,以事务为中心的策略可以再把这些小的结构图合并起来,形成一副大的结构图来描述整个系统。,以事务为中心的基本思想,以事务为中心的策略的实施步骤:分析DFD图,确定它的事务中心 绘制出事务中心所对应的结构图,事务处理,取得事务类型,处理A类事务,处理B类事务,处理C类事务,输入信息,确定事务类型,事务类型,由事务型DFD
25、转换得到的结构图,【案例】某火车售票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下所示,查询信息,查询信息,班次,日期,线路,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接受查询,输入信息,查询信息,列车查询主模块,查询显示,分析查询,按日期查询,按班次查询,按线路查询,查询信息,查询信息,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日期,班次,线路,四 模块设计的原则,SD方法提出的定性的度量标准: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块间联系)模块自身的聚合性(块内联系)一般来说,我们期望设计出高度内聚和松散耦合的模块来。,耦合度是模块间的联结关系,衡量不同模块间的相互依赖的紧密程度。耦合的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入口点;以及通过接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信息系统 教程 系统 设计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