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毕业设计.doc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毕业设计.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 目: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相关 基础研究-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系 别: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摘要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存在不连续,不稳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新能源在电网中比重的增加的今天,会对同步系统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储能技术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了能量缓冲、平衡和后备的手段,是改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有效途径。在各种储能技术中,铅酸蓄电池依靠其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较低;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大、充电能量密度高的优点,适合大电流和短时间充放电的场合;本文将主要围绕铅酸蓄电池储能技术和超级电容
2、器储能技术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相关应用展开研究。在分析电压源电子电力变换器蓄电池储能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学模型,为实现风电机组有功功率输出和稳定性控制的提高,提出控制策略。在串并联型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原理上,建立其数学模型,提出串联和并联补偿控制器调节风电场输出功率不稳定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可以提高风电机在网络故障的稳定性。关键词:风力发电;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控制策略;新能源ABSTRACTWith wind power,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intermittent rene
3、wable energy power system of power output existence, unstable, with discontinuous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and change in power grid, new energy resources,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ystems today will produce many negative impacts.Storage technology for intermittent renewabl
4、e energy system provides the energy buffer, balance and backup means, improve intermittent renewable energy use in an effective way.In various storage technology, depending on its mature technology of lead-acid batteries,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cost; Super capacitors have power densities, charging
5、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energy density, suitable for large current and short time charge-discharge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lead-aci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super capacitor storage technology in intermitten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n the related applications
6、.On the analysis of the voltage source electronic power converte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stablishing its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ind generator active power output and stability contr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ing control stra
7、tegy. In parallel connection type super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principl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th mode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eries and parallel compensating controller adjust wind farm output power unstable proble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work can improve the wind electr
8、ical fault stability.Keywrds:Wind Power;Energy Storage; Supercapacitor; Control Strategy; New energy.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课题研究背景11.2 可再生能源发电概述21.2.1 全球可再生能源概况21.2.2 中国可再生能源概况21.3 微网的研究现状31.3.1 概述31.3.2 北美的微网研究31.3.3 欧盟的微网研究31.3.4 日本的微网研究41.4 储能系统的研究现状41.5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62 大规模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建模82.1 引言8
9、2.2 大规模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井网面临的主要挑战82.3 风力发电系统的特性分析92.4 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92.4.1 风电机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92.4.2 异步发电机数学模型102.4.3 风电场等值112.4.4 算例仿真与分析112.5 光伏发电系统的特性分析122.6 单相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132.6.1 光伏电池的建模132.6.2 单相逆变器的控制策略133 储能元件的特性分析及其等效模型143.1 引言143.1.1 常用的储能电池143.2 铅酸电池储能原理143.2.1 储能电池的应用前景153.3 铅酸电池的建模153.3.1 铅酸电池的等效电路模
10、型163.4 超级电容器的特性分析183.4.1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193.4.2 超级电容器主要优点:203.4.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203.5 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等效电路模型213.6 小结224 双向DC/DC变换器及控制234.1 引言234.2 三全桥DC/DC变换器拓扑234.2.1 三全桥主电路拓扑结构234.2.2 变换器等效电路244.2.3 三全桥DC/DC变换器能量流动和控制方式264.3 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274.3.1 TAB变换器电流内环解耦设计284.3.2 电流内环调节器设计294.4 小结315 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与实现325.1 引言325.2
11、串并联型储能系统工作原理325.3 串并联型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数学模型335.4 变换器的控制345.4.1 并联补偿变换器的控制345.4.2 串联补偿变换器的控制355.5 系统仿真与分析355.5.1 储能系统稳定性的提高375.6 本章小结386 总结与展望396.1 总结396.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39致谢40参考文献41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的需求量必然继续增加,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公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要求的日益高涨,能源获取更
12、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在可再生能源当中,太阳能和风能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新能源。太阳能、风能与其它常规能源相比在利用上有多个优点-: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可取,不需要运输;分布广泛,分散使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可以再生等,尽管它们在利用上有以上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以下的弊端:如能量密度低,随天气和气候变化出现间隙性、随机性等不稳定现象,因此在大规模开发利用风、光等新能源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现阶段对风、光发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底层发电设备的研制与控制、系统仿真、单独风力发电或单独光伏发电的控制。当然这有市场的,也有技术的原因造成的结果。随着储能技术的发
13、展,特别是大容量,高性价比的储能电池的出现将打破这个现象。风光储的发电模式将成为新能源利用的最有效模式。合理的能量管理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发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而且能够充分保护发电设备,延长设备寿命,使风光储互补发电成为一种稳定可靠的绿色能源。 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等新能源设备大量接入,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配网发展的必然之路,我国配电网建设相对落后,配网的发展进程与其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配电网络,无论在一次结构还是二次监控等方面,对上述新能源设备的接入还缺乏系统的考虑,基本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或缺少技术手段全面评估上述新设备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为此,有
14、必要尽快体系化地开展新能源设备仿真技术研究,为解决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开展新能源设备物理建模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设备等元件级建模技术研究,基于实际物理模型或实际装置端口特性为大型智能配电网的建立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为深入研究新能源接入对系统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1.2 可再生能源发电概述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
15、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各国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 1.2.1 全球可再生能源概况2005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长迅猛。据估计,全球大水电新增装机1200 万-1400 万千瓦,中国新增700 万千瓦位居首位,巴西和印度分别以2.4GW 和1.3GW 的新增装机容量列第二和第三位。不计算大水电,2005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上升至1.82
16、 亿千瓦(182GW),比2004年(1.6 亿千瓦, 160GW)增加了2200 万千瓦(排名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4200万千瓦)、德国(2300 万千瓦)、美国(2300 万千瓦)、西班牙(1200 万千瓦)、印度(700 万千瓦)和日本(600 万千瓦)。印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了日本。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7000万千瓦上升到了8000 万千瓦,以中国(主要是小水电)和印度(风能)的增长最多,占全球装机总量的比例与2004 年持平,保持在44%左右。如果将大水电计算在内,2005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9.3 亿千瓦(930GW)。 1.2.2 中国可再生能
17、源概况 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中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tce,探明储量为31.6亿tce;现有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物等,资源总
18、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3 微网的研究现状1.3.1 概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耗的日益增加,各国的电力工业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能源危机、系统老化、污染问题、一次能源匮乏
19、、能源利用率低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高等。微网在DGS 的高效应用以及灵活、智能控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能和优势,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发展电力行业、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战略之一。目前,北美、欧盟、日本等已加快进行微网的研究和调试,并根据各自的能源政策和电力系统的现有状况,提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微网概念和发展规划。1.3.2 北美的微网研究 CERTS 最早提出微网的概念,其也是所有微网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CERTS 对微网的主要思想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概述,说明CERTS微网有静态开关和自治微型电源2 个主要部件,并系统阐述了微网的结构、控制方式、继电保护以及经济性评价等相关问题。目前,美国
20、CERTS 微网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已在美国电力公司Walnut 微网测试基地得到了成功验证。由美国北部电力系统承接的Mad River 微网是美国第一个微网示范性工程,微网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保护和控制策略以及经济效益在此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关于微网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得到了完善,因此Mad River 微网成为美国微网工程的成功范例。同时美国能源部制订了“Grid 2030”发展战略,即以微网形式整合和利用微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阶段性计划,详细阐述了今后微网的发展规划。此外,加拿大BC 和Quebec两家水电公司已经开始开展微网示范性工程的建设,测试微网的主动孤网运行状况,旨在通过合理地安置独立发电装置
21、改善用户侧供电可靠性。1.3.3 欧盟的微网研究 从电力市场自身需求、电能安全供给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欧洲在2005 年提出了“智能电网”的计划,并在2006 年出台了该计划的技术实现方案。作为欧洲2020 年及后续电力的发展目标,该计划指出未来欧洲电网应具有灵活、可接入、可靠和经济等特点。为此,欧洲提出要充分使用DGS、智能技术、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等实现集中式供电与分布式发电的高效整合,积极鼓励独立运营商和发电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快速推进电网技术的发展。微网必将成为欧洲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欧盟主要资助和推进“Microgrids”和“More Microgrids”2
22、 个微网项目,通过拓展和发展微网概念,增加微型发电装置的渗透率,初步形成微网的运行、控制、保护、安全以及通信等基本理论,希腊、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微网实验室。德国太阳能研究所建成的微网实验室的规模最大,容量达到200kVA,该研究所还在其实验平台上设计安装了简单的能量管理系统。 欧盟对微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再生微型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微网的规划、多微网管理运行优化工具的研发和技术、商业化规范的制定、示范性微网测试平台的推广、电力系统运行性能的综合评估等,这些可为DGS 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大规模并入微网以及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提供条件。1.3.4 日本的微网研究 日本根据本国资源日
23、益缺乏、负荷需求增长迅速的发展现状,开展了微网的研究。目前,日本已在国内建立了多个微网工程。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一直是日本电力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大力支持一系列微网示范性工程,并鼓励可再生和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微网的应用。日本在微网的网架拓扑结构、微网集成控制、热电冷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DGS 和基于可再生电源的大规模独立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4 储能系统的研究现状 新能源风、光发电有着巨大的优势,当然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等影响,使其发电输出功率出现间隙性和波动性。要平抑功率对并网潮流的影响,储能技术是解决太阳能、风能发电能源需要解决的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毕业设计 新能源 分布式 发电 系统 相关 基础 研究 能量 管理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