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型FMS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教学型FMS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型FMS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随着科技飞速进步,柔性制造系统(FMS)已成为现代制造业自动化前进的源动力,在许多工业领域被广泛运用。我国在FMS领域起步较晚,应用不足。国内高校现有的先进的FMS实验设备偏少,缺少相关的研究与设计人才。本文尝试设计基于PLC与Profibus-DP总线的教学型FMS系统,该系统由立体仓库与码垛机、CCD形状识别、CNC加工、上下料搬运机器人、CCD尺寸检测及颜色识别、条码扫描检测、传输系统、分拣机器人等单元组成。对系统构建与组成,主要硬件的设计与选取,尤其是各部分的性能参数指标等进行了探索。设计中采用PLC控制可实现邢台可靠稳定,。其次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将各个功能单元链
2、接,构成一个完整整体,在中央控制台的统一控制下协调各单元工作。设计对主要功能模块的硬件构建进行了探索,对基于PLC控制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进行了相关系统的调试与运行试验。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关键词:教学型FMS,PLC,Profibus-DP, CCD,中央控制台ABSTRACT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 has become a driving force source of modern manu
3、facturing automation and is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fields. In the field of FMS in China starts late, lack of application. College of the existing advanced FMS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e lack of related research and design talents. This paper tries to desig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LC and p
4、rofibus-dp bus FMS system, the system consists of stereoscopic warehouse and stacker crane, CCD shape recognition, CNC machining, up-down material handling robot, CCD size detection and color identification, bar code scanning, transmission system, sorting robots and other units. On the system constr
5、uction and composition, main hardware design and the selection, especially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parts, etc. PLC control can be realized in the design of xingtai, reliable, stable. Secondly by profibus-dp field bus will each functional unit links, constitute a complete whole, in the cent
6、ral console coordination under the unified control of each work unit. Design of main function module of hardware to construct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based on PLC and profibus-dp fieldbus control mechanism is studied, finally has carried on the related system debugging and running test. The
7、design has reached the expected goal. KEY WORDS: PLC,FMS, Profibus-DP, CCD, CNC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 绪 论41.1柔性制造系统概述41.2柔性制造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6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814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8第2章 系统介绍与总体方案设计921教学型FMS系统工作流程922系统的布局及各组成模块923系统的实现技术11第3章 教学型柔性制造系统硬件设计143.1自动化立体仓库、码垛机单元143.2 传输单元设计1533 CCD形状颜色识别单元173.4搬运机器人单元183.5条码打印扫描检测单元2
8、036气动搬运机器人单元21第4章 教学型FMS系统控制部分设计23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2443 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实现25第5章 系统运行与调试295.1 串联机器人控制试验与调试295.2 码垛机控制试验与调试31第6章 设计小结33致谢34参考文献35第一章 绪 论1.1柔性制造系统概述1.1.1 柔性制造系统概述柔性制造系统一般为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系统、工件工件仓储与传输系统和一系列数控加工单元组成,能适应加工目标调整的自动化智能制造系统,英文简写即FMS。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柔性制造系统(FMS)做为实现企业制造和加工自动化的契机,在诸多领域得到
9、广泛运用。FMS采用中央计算机进行集成管理和控制,可以高效地生产加工中小批量、多类型工件的自动化生产统,它的广泛运用很好地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与生产线高柔性度要求之间的协调。一般来说,只有单一品种、大批量、专用设备、稳定的工艺、高效率的生产,才会形成规模,产生更高经济效益;反过来,品种多、批量小的生产,设备的专用性越低,在加工环境类似的情况下,频繁更换夹具,工艺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将受到影响。为了兼顾生产线的柔性和高效率,使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产品制造周期,缩小产品成本,兼顾中小批量生产能和大批量生产的优点,所以产生了柔性自动化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设备利用率高。一系列机床进
10、入柔性制造系统后,其效率比这些机床分散、单独作业时的效率提高多倍;(2)减少在制品。数据显示,采用柔性制造系统可使在制品减少约80%;(3)实现相对稳定的生产;(4)系统配置和构建灵活;(5)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更强。1.1.2 柔性制造系统结构典型的柔性制造系统由对应的数据处理系统、工件仓储与传输系统和一系列数控加工单元等组成。系统为了达到制造的高柔性,FMS一般须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加工部分柔性制造系统连接的设备与待加工零部件的类型有关,一般连接的设备有车削中心、数控(CNC)车铣磨、加工中心或齿轮加工机床等,可自动完成不同工序,不同部件的加工。(2)储运系统储运系统用以实现零部件及工
11、装、夹具的自动化供给和装卸,以及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自动输送、调配和仓储工作,包括各型传送带、工业机器人、AGI及分拣单元等。(3)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可处理柔性制造系统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连接控制各类自动化机床、工件供给、成品检测等各类操作所需要的数据。一般采用3级(设备级、工作站级、单元级)的分布式中央控制系统,这其中单元级控制类系统是柔性制造系统的重点。(4)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可实现柔性制造系统对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有效控制、管理及调度工作。包括设计算法、过程分析类程序、生产过程优化程序、运行管理与监控程序。1.1.3 柔性制造系统分类,效用与发展方向按照规模大小,柔性制造系统可分为
12、以下三类:(1)柔性制造单元(FMC),FMC由单台带多托盘系统的加工中心或3台以下的CNC机床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的柔性相对最高。(2)柔性制造线(FML),FML是处于非柔性自动线和FMS之间的生产线,对物料系统的柔性要求低于FMS,但生产效率更高。(3)柔性制造系统(FMS),FMS通常包括3台以上的CNC机床(或加工中心),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管理。FMS是使用柔性制造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制造自动化系统。采用FMS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按照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实现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进行及时生产,从而降低毛坯和
13、半成品的库存量,加快资金流动,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降低设备数量和减少厂房面积;节约劳动力,在较少人操作条件下实现连续24小时的“无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将是:(1)加快发展各类加工对象的柔性制造单元以及小型FMS。由于 FMC的投入比FMS少得多,而效果类似,更适于投入有限的中小类企业。多品种、大批量生产中运用FML的发展趋势是用价格更低的专用机床取代价格高昂的加工中心。(2)完善FMS的自动化功能。FMS完成的作业内容扩大,由早期单纯的机械加工型向装配、检验、焊接和钣材加工乃至铸锻等更高领域发展,此外,FMS还要与CAD、CAM进行结合,向全厂范
14、围的自动化方向发展。1.2柔性制造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柔性制造系统研究现状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FMS领域长期占据领先地位。以美国为代表,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出的第一台数控铣床可看做是柔性自动化生产的开端,它初步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1963年,美国Mehose设计并制造了首套数控自动化生产线,可加工不同类型的柴油机零部件,人类首次实现了柔性化的自动生产。1967年,美国奥姆里莱公司、英国莫斯林公司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可适用多种类型零部件加工、生产的生产线,并将之称为柔性制造系统。亚洲国家中日本在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中处在领先地位。1970年日本首套柔性制造生产线
15、在日立精机公司研制成功。日本开始真正注重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以1977年在日本发起的“无人化制造方法”规划为代表。1984到1989年的几年间,日本的柔性制造单元数量迅速增加。1991年日本实施“智能制造系统”国际性开发项目,FMS的发展开始逐渐发展并完善。据统计,1974年世界各国实现柔性自动化生产线17条,1981年达到87条, 1985年达到349条,1990年达到1500余条,1994年初增加至三千余条,年增长达30以上,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统计表明柔柔性制造越来越受重视,使用柔性制造系统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体对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日趋成熟。目前处于应用的柔
16、性制造系统中,近一半由美国制造商提供,其他基本上由德国、日本和其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公司制造。目前主要的FMS制造商包括:美国的Kbamey&Trecker,Cincinnati Milac 、ktuIld、hlgersoU Milling,日本的三菱、日立精机、法拉克、山崎,德国的西门子、Huller Hille等。总之柔性制造技术已成为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潮流,国外对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成熟,当前正在向第二代柔性制造系统(即智能柔性制造系统)的方向发展。第二代柔性制造系统借助于专家系统,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中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协调能力。该类系统在工作时如果受到外界
17、干扰和内部激励时,可自动调节运行状态,以适应更复杂的工作环境 。 1.2.2国内柔性制造系统研究现状 中国在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制造方面滞后于国外1020年。早期国内企业技术有限,在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面基本上提留在引进和试用阶段。上世纪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一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才得以设计、研制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1986年中国首套柔性制造系统在北京机床研究所设计制造完成并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部分进口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5台国产加工中心、1台富士电机生产的AGV小车以及4台日本产的机器人构建,可实现数控机床直流伺服电机中的法兰盘、端盖、主轴等回转类部件的加工。1990年,58研
18、究所、机电研究所、华东工学院共同努力,设计和开发的FMS在长春通过鉴定并投入生产运行。2001年,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制造了中国首条,可实现摩托车车架焊接的柔性生产线。 2004年,中科院力学研究的“集成化激光智能制造及柔性加工系统”项目通过中科院的鉴定与验收,该项目可实现激光机器人制造与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集成化与模块化,为汽车车身的加快研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使汽车冲压模具激光强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 2009年,江苏新瑞公司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机研究所联合设计制造的FMS系统实现了多品种的混流无人加工。1.2.3国内外教学型FMS研究与应用现状国外较多高校目前已广泛购置了较
19、先进的FMS实验系统和设备。这些FMS实验系统和设备可让学生近距离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流程,初步熟悉较复杂和大型的现代工业生产线,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开阔了视野。学生在该类设备上的操作与学习,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目前国内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众多工科院校从引进国外柔性制造系统到自研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对教学型FMS实验系统和设备的投入在逐渐加大,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本校的机电工程学院在2012年与苏州博实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一套柔性制造系统,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教学型柔性制造系统是一条柔性加工生产线,由立体仓库与码垛机、CCD形状识别、CNC加工、搬运机
20、器人、CCD尺寸检测及颜色识别、条码扫描检测、传输系统和工件废品分拣等功能模块组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对教学型柔性制造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的布局、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控制方案等。(2) 研究系统各工位的功能,提出各工位的解决方案,给出各工位控制器硬件、软件设计等,画系统控制流程图。(3)在系统理论设计进行论证后,对系统进行试验与调试,以确保系统按照设计要求。14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FMS系统研究经历表明,在FMS制造与应用领域,我国虽起步时间较晚,但仍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设计和制造成功的FMS系统,正在不断缩小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当
21、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单位和院所不够多,研究力量不够强,目前正在设计和制造的各类FMS系统以仿制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极少,加快FMS系统的研究、加大相关人才与资金投入的压力很大。所以当前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学型FMS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PLC由于其具有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易维护性特点等,PLC技术在众多工业领域的机电设备控制中得到普遍运用,其在柔性制造系统研制中也得到了大量应用。对于柔性制造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对系统链接起来的设备进行组态和控制,能改善传统FMS系统控制的不足,降低维护费用,节约安装成本,改良生产环境。因而,现场总线技术与柔性制造系统相结合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实
22、际意义。 本文尝试设计基于PLC与Profibus-DP的教学型柔性制造系统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第2章 系统介绍与总体方案设计21教学型FMS系统工作流程工件或毛坯由四自由度码垛机器人从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的毛坯库中取出,送到自动化输送系统单元输送线上。皮带运输机将工件或毛坯送至CCD形状识别单元处停止,由高速CCD工业相机对工件进行形状识别。形状识别结束,工件向下运送至横向输送机气推处,气推装置将工件送至暂存区,再由上下料搬运机器人抓取工件,送入相应的柔性加工单元(并联加工中心或数控车床)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由上下料搬运机器人取出工件,将工件放回到输送线上。工件被运送到CCD尺寸检测单元,对
23、已加工的工件进行尺寸及位置偏差检测。检测结束,工件被运送到分拣单元,不合格的产品由气推装置送到废品存放处。合格的产品将继续传送至条码打印及粘贴处,由人工贴上条码再放回到输送线上。工件经条码扫描后,码垛机根据条码及工件的形状、尺寸将工件从输送机上取下并送至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的成品库,完成一个工作流程。22系统的布局及各组成模块221系统的布局 柔性制造系统的布局,即物料传输线路的布局,主要有三种方式:直线型、环型和网格型。直线型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自动生产线布局方式,各站连接在一条直线上,工件采用小车或者传送带进行传送,可达到高效率的要求,适合工件品种较少且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环型布局方式的传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FMS 控制系统 研究 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