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文理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题 目: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和风险防范的研究 作 者: 指导老师: 经济与管理 学院 经贸 系 金融保险 专业 2011 级 3 年制 金融保险 班 2014年 5月15日主要内容简介: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它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商业化趋势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欠缺;信用社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信贷能力不足,服务质量缺位;人才资源缺乏,工作
2、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 本文即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以防范改革中的风险,旨在促进信用社更好的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尽快走向现代化,加快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内容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历史进行简要回顾以及对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主要存在着产权不明晰、市场定位不明确、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等结论。在农村其他金融主体逐步收缩基层网点、缩小支农范围的形势下,对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改革; 风险防范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认真解决“三农”问题不是权宜之计,
3、而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而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是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现代化的优质金融服务。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提高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信用社的改革要求也就更为迫切。(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理论界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注由来己久,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国内学者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1)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应坚持合作制。 (2)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我国缺乏合作金融的土壤,农村信用社应放弃合作制,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 (3)也有学者认
4、为应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水平和规模,采取符合当地特点的具体制度模式。二、发展概况从我国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的建立至今,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目前我国农村调整,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商业化趋势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一)历史回顾 我国早期传统的合作经济思想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了金融领域,发展至1923年成立了
5、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河北省香河县信用社,在决定救灾余款如何有效利用的过程中,人们决定创办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生活困难,发展生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救灾转向防灾,随后又领导组织了一系列的运动,信用社的实质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救济团体。 (1)起步发展阶段(19551959) 在1951年全国农村金融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合作金融思想在我国迅速传播,农村信用社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1955年明确提出按照“开展业务、帐目清楚、民主管理健全、执行国家政策、群众拥护”的标准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整顿。当年底,全国已有50-80的信用社得到了整顿。 (2) 受挫萎缩阶段(1959197
6、8)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期,其改革方向主要由国家下文件的形式规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反复”,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在运动的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出现了经营管理混乱,大量资金被不合理占用等严重问题,甚至导致了信用社一段时间的停滞、衰退。 (3)全面恢复阶段(1978199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全国政治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农村经济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恢复到正常的轨道创造了可能。国家一系列文件的正确指导,对信用社合作原则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4)规范发展阶段(1996至今)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恢复,我国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又不断涌现出新
7、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与合作,难以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保证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的决定,从1996年9月开始,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规则加以规范。(二)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欠缺,“合作制”有名无实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股本很少,制度经过几次变迁,产权关系愈发复杂,导致社员股份没有真正实现与权益挂钩。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社员入股的原因有两个:获得贷款便利和参与分红。农村
8、信用社的社员大都不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在信用社监督和管理上,这是因为他门个人从信用社获得分红的收益很少。并且,每个入股的成员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他们独自承担的风险也很少,导致了很多入股成员陷入既没有受到很大的制约也对企业没有什么管理权限这样一个境地。与此同时,高层管理者因为过分追求利益,使得农村信用社抛弃其他而只看重企业的收益,偏离了农村信用社成立是为了社员之间互助互惠的本质。同时,社会上的大部分名众和机关部门也没有把农村信用社看做是一种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如今也是被监管部门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来监管着;并且上级部门也把农村信用社当做一种盈利性机构,向其派发定额的任务。而在普通名众眼中,农村信用
9、社和一般的商业银行差别不大,没有更好地了解企业本质。可见我国农村信用社还没有显现出互助互利的特征,所谓的“合作制”也是有名无实,这也表明了我国在农村信用社这一块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由于股权分散和信用社的亏损,导致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难以真正清晰,股东会的先天缺陷致使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不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界定不明晰,出资者的权利与义务没有落实,社员利益与农信社利益并没有真正结合在一起。农村信用社虽然建立了社员(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但“三会”制度流于形式,法人治理并没有质的变化。2、信用社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农村信用社吸收的资金一般都是入社成员的资金和企业公积金以及农村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 毕业论文 我国 农村信用社 改革 风险 防范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