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毕业论文.doc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目 录引言1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趋势分析1(一) 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1(二)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2(三)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4(四)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的几大趋势 4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比较 6(一) 国内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61. 进行因子分析的目的和可行性62进行因子分析7(二) 与美国城镇消费结构的比较与借鉴9 1. 消费结构的对比9 2. 国外家庭消费结构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11三、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12 (一)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12(二)优化消费结构,应促进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等方面的消费12
2、(三)优化消费结构,应缩小收入差距13(四)大力发展文教、旅游及休闲服务业,提高非物质消费的比重14(五)加大对不发达地区扶持力度,普遍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14致谢语 15参考文献 16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摘 要消费结构的研究在经济研究中占有比较核心的位置。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居民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首先深入的剖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利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知识对当前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
3、分析;接下来又针对全国不同地区,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的对比,得到了有用的借鉴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前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合理消费结构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关键词: 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 边际消费倾向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因子分析The Study of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on Town of ChinaAbstractConsumptive structure is a main brand in economic researches, it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trend and regu
4、larity of the inhabitants consumptive structure, which will promote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guide the inhabitant to consume coordinate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economy. Firstly, this thesis analyzes deeply present town dwellers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
5、r country, based on large amount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general theory of consumptive structure. Secondly, this article does static analysis to present consumptiv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needs and income. Then the thesis also gets helpf
6、u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by comparing with different areas and some typic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 last, the dissertation puts up with some measures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establish r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to upgrade.Keywords: consumptive structure En
7、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ELSE model factor analysis 引言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
8、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一) 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 单位:%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食品50.249.949.948.646.644.742.139.438.237.7衣着14
9、.213.713.613.412.411.110.51010.19.8家庭设备8.88.88.47.66.77.17.37.57.16.4医疗保健2.72.93.13.74.34.75.36.46.57.1交通通讯3.84.74.85.166.47.38.59.310.4教育娱乐9.28.88.89.511.312.21313.513.815居住6.66.77.17.79.510.511.111.311.510.4杂项4.54.54.34.43.23.33.43.43.53.2合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
10、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
11、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
12、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根据
13、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R2=0.998再根据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各项消费性支出资料,分别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别得到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及医疗保健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个线性方程,各参数估计和t检验值如表2.表2 各参数估计值和t检验值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居住杂项a0i738.2236.46103.69-191.99-267.13-255.63
14、-179.262.05t4.664.894.73-5.30-4.83-4.86-3.53.91ai0.2070.0460.03930.07690.1080.1450.1110.017t7.15.249.7711.5610.6314.9811.836*注:a0i为常数项,ai为边际消费倾向由前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总的边际消费倾向MPC=0.751,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新增可支配收入的75.1%将用于消费性支出,从表2可以看出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各类具体消费支出所占的份额,按边际消费倾向由高到低依次为食品、文娱教育、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城镇居民食品支出的
15、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在新增可支配收入中将有20.7%用于食品支出,这是由于虽然我国城镇居民已进入小康阶段,但“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决定了食品支出仍是主要支出;文娱教育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达14.5%,说明近年来城镇居民特别重视精神消费和子女教育的培养;居住和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超过了10%,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在取消福利分房政策之后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房,另外,人们外出增多,对信息需求越来越丰富,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现代化;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达到了7.69%,这是由于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越来越注重健康和保健,使得广大城镇居民增加了这方面的消费支出;
16、而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说明它们已不是居民消费的热点。(三)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的百分数,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对这一类商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快于收入增长幅度,需求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其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会上升;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对这一类商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需求收入弹性低的商品,占总消费的比重也会下降。用i表示需求收入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i=dQi/dyy/Qi=aiy/Qi=aiy/PiXi (2)由公式计算出2002年各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见表4。表3 2002年各消费支出的收入弹
17、性表类别医疗保健居住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家庭设备食品杂项衣着弹性值1.3781.3741.3291.2380.7790.7010.6890.60从表3可看出,上述八项的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会随之增加。由此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仍然会刺激各类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同时可以看出,弹性大于1的有居住、医疗保健、文娱教育、交通通讯四项支出,说明城镇居民对这四类商品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用于此类商品及服务的支出将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住房的消费支出的比重将明显上升,现在城镇居民普遍地买房改善居住环境,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说明住房制度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住房中福利成分将
18、逐渐减少;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呈现加快趋势,医疗保健市场日趋红火,这是由于公费医疗体制改革以及人们对生活高质量要求决定的;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也呈上升趋势,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家庭轿车、电脑、宽带网、手机逐渐成为消费热点;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在基本生活资料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增加对个人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智力投资。此外,弹性小于1的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四项,说明城镇居民对这四种商品需求量的增长率低于收入的增长率,它们已不是居民消费的热点。(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的几大变化趋势1消费结构变动呈加快之势,进入升级换代的结构剧变期。从城镇居民1985
19、2000年的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动趋势看,已表现出结构变动度不断升高的现象可以看出,表4中三个时期的年均结构变动度由1.45、2.13提高到5.71个百分点,城镇消费结构变动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可以预见,在20012010年这10年中,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由前一阶段的平面扩张缓变期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由于城镇消费结构刚刚跨入小康门槛,升级的主题是以居住、交通通讯、教育等新消费热点逐步成熟来带动城镇居民消费走向较为宽裕的小康阶段。 表4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 单位:%消费项目19861990年19911995年19962000年食品2.004.3210.74衣着1.200.193.54家
20、庭设备0.120.090.40医疗保健0.471.103.25交通通讯1.031.663.07教育文娱0.610.063.72居住0.032.312.94杂项商品1.810.930.88结构变动值7.2710.6628.54年均结构变动度1.452.135.712. 城镇住宅消费潜在需求巨大,体制政策对房价与收入比的调节是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的关键。房价与收入比是指一套中等水平住宅的市场价格与中等水平的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发达国家的房价与收入比一般在1.8:1至5.5:1之间,发展中国家的房价与收入比一般在4:1至6:1之间。因此,一般地认为,当房价与收入比在3:1至6
21、:1之间(即3-6倍)时,即居民对市场上的商品住宅普遍的具有支付能力时,才有可能推行住宅商品化。据有关课题组研究表明,从全国平均看,我国1992年时房价/收入比最高,为10.2:1,1994年有所好转,为7.3:1,但是近几年又有所回升,为7.6:1,不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标准(1.8-5.5倍),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3-6倍)。房价与收入比偏高表明我国目前的商品住宅价格大大超出城镇居民购房的承受能力。3城镇居民交通消费成为热点,家庭轿车和大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发展重点。一般来讲,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并且随着人均GDP不断增长,经济型轿车开始逐步在家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毕业论文 我国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