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牛产业化现状的分析毕业论文.doc
《我国肉牛产业化现状的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肉牛产业化现状的分析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肉牛产业化现状的分析摘要产业化不是“产供销、贸工牧”的简单拼凑 ,而是一 个 由“产供销、贸工牧、经科教”有机结合的整体 ,是完整的、开放的系统。肉牛产业化 ,是由良种提供、饲养管理、饲料加工、疫病防治、屠宰加工、销售及信息、服务各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顺利实施 ,必须具备区域基础、动力、服务及容量等各方面的条件 ,这些条件体现独立 ,又联合作用于肉牛产业化 ,推动产业化的发展。肉牛产业化是指肉牛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诸环节产前、产中、产后结合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合作制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对一个区域的肉牛产
2、业实行饲料、饲养、加工、产供销、牧工商、牧科教紧密结合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体制。核心是形成牛肉产品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格局。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肉牛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退耕还林还草,建立新的草业基地;二是在治理荒漠化中加大了治理草原三化(沙化、退缩化、碱化)的力度;三是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的推行;四是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推广优良品种;五是建立疫病防疫体系,确保安全;六是扶持龙头企业,推进肉牛产业化经营,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实体。这些措施,都是发展肉牛产业化的东风,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发展肉牛产业化的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3、肉牛产业化 、发展、国家产业政策 我国肉牛产业化现状的分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食品结构的变化,涉外饭店和高级宾馆的蓬勃发展以及国际肉牛业生产、加工和贸易向着纵深及横向发展,推动了我国牛肉市场的变革。要进一步发展肉牛业,必须实行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肉牛业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一、国外肉牛生产现状 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日益增加,以及肉牛饲养管理所需劳力和建筑设备较少,成本低,获 利大等原因,世界肉牛业蓬勃发展,肉牛头数急剧增加。2004年牛肉产量6222.6 万t 是1961年牛肉产量的85.2
4、5倍,世界肉牛生产一直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在肉牛的经营管理上目前多实行集约化、工厂化。一些发达国家将犊牛在草地上放牧饲养到l岁左右、体重达300350 kg时出售给专业化的肥育场,利用谷粒饲料进行短期肥育,肥育期约120150 d,达到一定年龄(一般不超过2岁)和市场要求的体重时进行屠宰。这时牛肉质量好,成本低,又可增加周转次数。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大型肉牛场,同时可肥育4.8万头肉牛,每年周转2.5次。从西部草原地区或国外(主要是拉美国家)购入犊牛,喂给配合饲料(在肥育期每头每日喂 9 kg左右),平均日增重1.2 kg,每kg增重约需7.5 kg饲料。加拿大为了适应工厂化饲养,原来利用草原进
5、行肉牛的放牧肥育,很少补饲精料,现在肥育后期多采用室内催肥的方法,各种精粗饲料根据要求,按比例定时、定量自动地由传递管道送到牛舍(棚)饲槽内。这样,既节省劳力,缩小了肉牛活动范围,缩短了催肥期,又可避免饲料浪费,便于肉牛饲养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有利催肥1、国外肉牛产业化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化经营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实践,都受到一套保障政策的支持,包括法律保障、养殖贷款政策、牛肉价格支持政策和科研政策等。国外肉牛产业化模式主要包括合作社模式、农工一体化模式、市场化营销模式等几种基本模式。1.1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是非盈利性的,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对股金红利实行严格管理,
6、服务对象是农户,为了给农户争取最大利益。各国的合作社类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供销合作社,在一些国家也称为农场主合作社,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为了提高销售牛肉和购买肉牛和饲料等生产资料过程的效率,降低购销差价,减少农户支出,主要为肉牛生产提供各种产前和产后的技术、信息和信贷服务;信贷合作社,是在政府的参与或干预下组织经营的,如法国肉牛产业信贷合作社是一种区域性农业互助银行,在中央一级则是半官方信贷银行;服务合作社,以最低的成本为农户提供尽可能有的服务的合作社,是适应肉牛生产社会化需要,专门为农户提供肉牛生产服务的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是以养殖户和生产资源联合为特点的合作社,为在小农户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生
7、产而组织起来的。1.2农工一体化模式农工一体化是当代发达国家肉牛产业化的一个普遍形式,随着私有企业、公司分工越来越细,为肉牛业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服务面越来越广。农场主根据需要可以得到优质高效的各种服务。为获取更大效率,降低各种费用,把农场与牛肉加工、运输部门和超级市场结合起来,组成利益综合体。美国的农工一体化有三种:一是垂直一体化,即把农工商置于一个企业的领导之下,组成农工商联合体;二是水平一体化,即不同企业通过必要的合作连接,如通过合同,建立产、加、销企业;三是大农场自己建立加工增值和销售企业等,实行产业化营销。美国一个高效率的肉牛场,首先通过饲料厂、饲养、育肥、加工四个层次的水平一
8、体化来完成,饲料厂、饲养厂、育肥厂和加工厂联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肉牛联合企业垂直一体化。德国巴伐利亚肉类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肉牛屠宰加工为龙头,经现代科技支撑,以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为纽带,以农民家庭饲养为基础,形成垂直一体化的现代化大型企业。该公司除拥有肉类加工厂外,还有12个子公司,年屠宰和加工牛达100万头,产品品种上千个,年销售额20亿马克,该公司的垂直一体化按照预定方向,从肉牛饲养、检测加工,直到供应市场,形成养、产、加、销自动循环调节系统。该公司在全德建立了35个经销网点,向250家肉店供应鲜肉及肉制品。该公司还在意大利、巴西、埃及、日本、东欧、俄罗斯设立销售店,出口量占全公司总销售
9、量45,该公司还有8个活畜交易所。1.3市场化营销模式发达国家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肉牛业市场化营销日趋完善。日本牛肉批发主要形式是批发市场,它们能提供综合服务。由养殖户把牛运到指定的屠宰场,集中屠宰,农协负责加工包装后送到批发市场,农协收5的集货手续费;头道批发商在批发市场接受牛肉以后以叫价方式进行拍卖,头道批发商拍卖给二道批发商,批发差一般为8;由二道批发商卖给零售商,批发差率10,或再向下批发,批零差一般为3540。虽然日本流通费用比较高,但经农协通过批发市场出售的商品,销售有保证,价格较稳定。美国农业一体化组织中,3/4的组织运用合同制进行连接,牛肉市场一般由农场主通过拍卖市场或中心市
10、场出售给屠宰场,加工分割包装后,经批发供应给零售商,或加工成白条后出售给食品厂。大约有93.2的活牛是农场主与屠宰场直接签订合同,定期直送。二、国内肉牛生产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类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猪肉的比重明显下降,牛肉比重大幅度提高,2004年比198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使其产量超过了羊肉产量,但仍然低于鸡肉的产量。1980年我国牛肉产量仅26.9万t,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0.6;1990年增加到125.6万t,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2.7;2001年增加到548.8万t,占世界的8.8,成为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2004年牛肉产量达到682万t,占世界牛肉产量的10.96,位居世界第
11、三位。牛肉产量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牛肉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比重也快速上升。但是,世界牛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24. 0,中国只占8.7,中国牛肉占肉类的比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喜的是,我国人均牛肉保持正增长,而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人均牛肉却出现负增长。世界肉牛平均每头胴体重204 kg,日本每头406 kg,以色列每头353 kg,美国每头329 kg,德国每头318 kg,澳大利亚每头230 kg,阿根廷每头219 kg,巴西每头211 kg,中国每头只有178 kg。中国肉牛平均每头胴体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近几年,由于政府的推动和经济利益驱动,全国形成了三个新的肉
12、用牛养殖区,即中原区、东北区、西南区,加上传统的西北牧区,四个产区产量合计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90左右。中原产区是增长最快的产区。2004年上半年我国牛肉产量为328.38万t,有9个省区出栏牛超过100万头。主要分布在中原带和东北三省,分别为河南 (390.95万头)、河北(298.08万头)、山东(273.39万头)、吉林(180万头)、黑龙江(129.5万头)、安徽 (124.22万头)、湖南(123.02万头)、辽宁(117.03万头)和新疆(104万头),分别占出栏牛总量的15.84、12.07、11.07、7.29、5.25、5.03、4.98、4.74 和4.21,合计占全国的70
13、.49。2004年上半年有11个省区牛肉产量超过10万t。其中河南(51.65万t)、山东(43.05万t)、河北 (42.20万t)、吉林(24 .45万t)、黑龙江(19.40万t)、辽宁 (17.81万t)、安徽(16.51万t)、湖南(15.01万t)、新疆(12.25万t)、四川(12.14万t )和内蒙古(10.48万t),分别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15.73、13.11、12.85、7.5、5.91、5.42、5.03、4.57、3.73、3.70 和3.19 ,合计占全国的80.68。在世界牛肉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已达到 9 %, 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 位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人均牛
14、肉量为 4 . 05 kg , 远低于美国 41 . 36kg 及世界平均水平 9 . 93 kg 。特别是个体的平均生产水平、胴体重和存栏牛的平均产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 我国还没有专用的肉用牛品种 , 改良比例仅 30%, 个体小 , 产肉量低 , 平均胴体重仅 147kg 。因此必须加速牛的改良 , 提高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农业部在“全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中提出 : “肉牛的良种覆盖率从 30% 提高到 35%, 良种在畜牧业增产中占技术进步作用总贡献份额 由 20% 提高到 25% 30% ”。“规划”还明确指出 :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 保存、培育和提高我国地
15、方优良牛种 , 推广应用引进优良品种 , 逐步形成优势牛种的繁育体系”。1、 国内肉牛产业化模式根据中国国情,通过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来带动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使政府领导的产业心、科技专家的事业心和公司老板的企业心形成良性互动。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司联户、小群体大规模养牛模式是肉牛产业化开发的必然趋势和成功之路。在当地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下,以种牛场作为“龙头”,以饲养户作为“车间”,使家家户户都以小群体饲养二头、三头或五头、六头,并使之形成村百、乡千、县超万的大群体饲养规模。这样可以提高一家一户饲养的质量,汇千家万户饲养的数量,成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公司联户、小群体大规模养牛模式有许许多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肉牛产业化现状的分析 毕业论文 我国 肉牛 产业化 现状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