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毕业论文.doc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 业 论 文题 目: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姓 名: 学 号:20101702 班 级:10会计电算化六班系 别:经济管理系 指导教师: 目 录1 我国会计的环境、体系特点和目标 31.1 环境会计的初步31.2当前我国会计环境新会计体系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 31.2.1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的背景和意义 31.2.2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41.3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必然性 51.3.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我国市场的客观要求 51.3.2新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 51.3.3是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61.4我国的
2、会计目标 61.4.1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 61.4.2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 61.4.3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会计目标应被明确为“节约交易费用” 71.4.4会计目标的构成 71.5结语82 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82.1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82.2 环境会计的对象 92.3 环境会计的目标 92.4 环境的一般原则 93 如何促使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103.1 对企业内部的要求 103.2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04 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 115 环境会计的发展方向 11参考文献: 12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姚玉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
3、95)【摘 要】:了解环境产生的背景,以及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所具有的区别于传统会计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对环境会计的基本框架进行理论探讨。在我国新准则发布的背景下,要更加熟悉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指出了建立新准则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将从2007年1月1日起适用于上市公司。这是会计界的里程碑,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的模式过度,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就环境会计具有地域性这一特点,针对我国的状况,对我国的环境会计的若干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会计的趋势进行展望。【关键词】:环境会计 会计体系背景 特点 必然性 信息披露 模式 可持续发展1 我国会计的环境、
4、体系特点和目标1.1 环境会计的初步了解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的分支,其区别与传统会计有:信息的享有者不同。就目前而言,环境会计信息的享用者主要是政府,特别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通过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来对企业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取得的环保成绩进行评定,并由此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惩。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的享用者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计量方式的不同。环境会计不能象传统会计那样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方法,而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因为环境资源中并未凝结人类的劳动,所以也就无法按通常的方法来确定其价值;前提的不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它是在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5、展基础上核算与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反映企业经营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与价值转移过程。而传统会计则是由于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无法适应客观需要时而产生的。 由此不难得出环境会计的定义,环境会计又可被称作绿色会计,是环境与会计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手段,辅以非货币计量手段,以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为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资源的利用与补偿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一个会计分支学科。 1.2当前我国会计环境新会计体系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这是会计界的里程碑,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的模式过度,
6、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1.2.1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重新制订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是一部全面、规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它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和引进来”,从而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1.2.2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系统化、科学规范化 我国自1993年7月1日实施“两则”两制以来,迄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发布实施,到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
8、推行实施,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针对某项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规范,到形成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系列规范经济业务的会计标准。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准则体例、准则规定、准则分类和编号等诸多方面尽可能系统化,基本做到科学规范。 (2)法规体系一致性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法规体系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
9、,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打架”的尴尬局面。2.会计处理方法一致:币性交易换入的非现金资产与债务重组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不再要求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不再强求专门借款。 (3)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我国构建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非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或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翻版,而是仍然立足于中国实际,在规范经济业务方面按照中国实际,制定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按照我国的会计法制环境现状要求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体系通过民
10、间组织制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各准则,不可能象会计惯例那样由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执行。 此外,我国准则体系从项目的名称、体例和上,也不完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一一对应。现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通常由引言、目标、范围、定义、规范的主要内容、披露、过渡性规定和生效日期等部分组成。而我国的法规通常采用“章节”架构和“条款”式行文结构,两者显然不尽相同。甚至在会计准则条款语言的表述方面,仍按照的语言习惯来进行,使之中国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 (4)国际化趋势明显 此次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各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很明显的国际趋同性。
11、当然,会计国际趋同不等于相同,而应当考虑各国特殊的国情,做到求同存异、趋同化异,其结果是减少分歧并对一些明显的差异有更清晰的理解。 1.3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必然性 1.3.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我国市场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金融市场工具在不断创新,经济活动方式日趋复杂。这些都对新形势下会计、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风险,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市场要在国际上确认应有的经济地位,也需要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国内外不同会计标准存在
12、的较多差异严重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立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1.3.2新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和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内的各种制度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修改变化,会计也不例外。尤其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的事实下,财务报表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一些经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多年摸索、的成果,我国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合
13、理内容,并有必要在准则中加以体现。我国的新准则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应当注意的是,与会计国际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允许由于国家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等原因在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它也不是简单的协调,而是协调的进一步深化。 1.3.3是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必须与我国的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全国人大于1999年修订了会计法,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并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些新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以及会计要素的定义等都作了新的规定。原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尤其是基本准则的相关内容已经与上述
14、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因此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1.4我国的会计目标会计的目标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西方会计界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逐渐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这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70年代后美国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主要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而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也主要局限于这两个学派之争。1.4.1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在受托责任学派看来,由于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
15、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其次,在会计计量上,由于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1.4.2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1964年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
16、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标思想。在报告中,会计的第一项具体目标被描述成:为了“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表的目标则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 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 会计 环境 若干问题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