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毕业论文1.doc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毕业论文1.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网络高等教育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学习中心: 福建莆田奥鹏学习中心 春季入学则去掉“/秋” 字,秋季入学则去掉“春/” 字。添加内容的时候注意文字下划线要完整。阅后删除此文本框。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请把你所在的学习中心名称完整填写。阅后删除此文本框专 业: 工程管理 年 级: 2012 年 03春 季 学 号: 121017302404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15日 页眉为论文题目(小五,黑体,居中)阅后删除此文本框。内容摘要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广大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2、的大事。故在谋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地往往都在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它不仅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使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背上政治的、经济的沉重包袱.本文论述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对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提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并指出了构建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的几个要素和构架。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体制 ;安全隐患;安全技术字体要求:宋体,小四号,行距为固定值22磅。阅后删除此文本框及内容,按原格式加入你自己的内容。字体要求:宋体,小四号。关键字之间用分号隔开。阅
3、后删除此文本框及内容,按原格式加入你自己的内容。目 录内容摘要I引 言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21.1 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21.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32 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72.1 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和基本要素72.2 常见施工安全意外事故及伤害形式92.3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12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133.1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概述133.2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基本对策133.3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164 结论19参考文献20字体要求: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2磅。阅后删除此文本框及内容,按原格式加入你自己的内容。引 言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
4、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2004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9572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1%,从业人员达3900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1/3。建筑业成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贡献者;成为完成国家建设投资的社会发展阶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却一直不重视安全管理,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建筑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工程建设的巨大投资和从业人员规模使得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损失异常巨大,不但使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得不到体现,而且造成建筑行业本身的亏损。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到
5、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经超出了项目本身,涉及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安全事故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也成为建筑业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我国建筑业,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页码,宋体,五号,居中,底部,正文起始页页码为1。阅后删除此文本框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1.1 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注:章、节序号的后面,空一个字即汉字输入状态下敲两下空格键。这样,序号与标题文字之间界限清楚。阅后删除此文本框。建筑施工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它
6、有着与其他企业明显不同特点:(1) 流动性。首先是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固定性,而施工队伍则需要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建筑施工。其次是人员的流动性,施工作业人员从一个队伍换到另一个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再次是施工过程的流动性。建筑工程从基础主体到装修各阶段,因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现场作业环境、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都在变化中,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建筑项目的流动性特点存在不确定性,要求项目的组织管理对安全生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复杂性。项目部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情况的复杂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另外,工程
7、建设有多个参与方,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3)密集性。目前,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4)局限性。在空旷的地方盖房子,没有遮阳棚,也没有避风的墙,工人常年在室外操作,一幢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到屋面工程,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建筑物都是由低到高建起来的,以民用住宅每层高2.9米计算,两层就是5.8米,现在一般都是多层建筑,甚至到十几层或几十层,所以绝大部分工人,都在十几米或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的高空,从事露天作业。夏天热、冬天冷,风吹日晒,工作条件差。(5)差异性。每栋建筑物从基
8、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不同,不安全因素也不同,即使同一道工序由于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相同。而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也随着变化,每个月、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变化。建筑物都是由低到高建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施工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作为一个施工现场就很不相同,为了完成施工任务,要采取很多的临时性措施,其规则性就比较差了。(6)复杂性。首先是施工场地复杂,建筑物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广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为适应这变化的条件,垂直运输的办法也随之改变。起重机械骤然增多,龙门架(或井字架)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施工现场吊装工作量增加了,交叉作业也
9、随着大量的增加。木工机械如电平刨、电锯也应用。很多设备是施工单位自己制造的,没有一定的型号,也没有固定的标准,五花八门。开始时,只考虑提高工效,没有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现在搞定型的防护设施,也较困难,施工条件变了,伤亡事故类别也变了。过去是钉子扎脚较多,现在是机械伤害较多。项目部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情况的复杂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另外,工程建设有多个参与方,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1.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1.2.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概述从全球范围看,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非煤矿山之首。统计表明,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
10、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而我国,平均每天有3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从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3-6%,在美国和香港是项目成本的7.9%和8.5%,在我国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分析,这一比例已超过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建筑业是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总的来看,1994-2004年期间,我国因建筑施工事故死亡15128人,每年平均死亡1375人;1994-2000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但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外
11、,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反弹,2001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004起、死亡1045人,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7.49%和5.98%;2002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08起、死亡1297人,分别比2001年上升了20.32%和24.11%;2003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分别比2002年上升5.79%和16.58%;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144起、死亡1324人,分别比2003年下降10.49%和12.43%。虽然2004年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2001-2004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在总体上还是上升的,表
12、明我国正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由于建筑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上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据研究,除了直接损失外,安全事故的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大约在4倍至50倍之间;从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构成来看,除人身伤亡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直接损失)外,工作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价值等(间接损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2.2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手里。他们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工人当作奴隶和牛马,
13、让工人在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措施、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他们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为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党和政府对职工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视,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度建立和发展阶段 (1949-1957),从三年恢复时期到“一五”期间,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三大规程的制
14、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第二阶段基本上是停顿和倒退时期(1958-1976),在这近二十年中,建设中盲目追赶工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了生产的正常秩序,建筑业法制建设和制定建筑标准规范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多年来经实践检验的科学规定被撤销,资料散失,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是恢复和提高阶段。十年动乱结束后,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管理人员也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行为科学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系统安全的原则
15、和方法使人们思路开扩、观念更新。危险源辨识、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评价等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中逐渐推广;“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工会监督”的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己经形成。由于我国对工程建设中的安全事故原理掌握粗放,因此安全事故发生随机性。据原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建筑大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显示,2006年,全国共发生工程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为886起,死亡总数1048人;2007年全年伤亡事故起数为859起,死亡总数1012人。事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但资料也指出我国建设施工中发生的事故状况仍反映出安全生产中“靠天吃饭”的落后现状。近年来,随着建
16、设新高潮的到来,我国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十分频繁,死亡人数超过10人的特大恶性事故也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及理论研究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开始重视安全管理,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总体上我国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且多是从事故发生后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即鲜有人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制度上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1.2.3 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目前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27亿人,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1万人(指劳动者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不包括交通事故和职业病死亡),由职业事故和职业危害引发
17、的财产损失、赔偿、工作日损失、生产中断、培训和再培训、医疗费用等损失,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世界各国既采用事故死亡人数的绝对指标,也采用反映事故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对性指标,如从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百万工时事故死亡率,以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等,来反映国家地区或某些行业领域的安全状况。如果这些指标居高不下,则意味着为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价。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近20年来世界各国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大部分国家在15左右,2000年平均降至10以下,2002年降至8以下。但是各国情况很不均衡。先进工业化国家10万人死亡率普
18、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4左右,其中英国最低,在1以下;澳大利亚其次,由1992年的7下降到2002年的2;德国居第三位,自1990年的5.1下降到2002年的2.9;美国由1992年的5.3下降到2002年的4.2;日本2002年为4.5。发展中国家一般在10以上,其中巴西为15左右,非洲等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则更高。同口径测算,我国目前为9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折算为人民币,英国由1990年0.04降至目前0.02;日本由1990年的0.07降至目前的0.05;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均在0.04-0.06之间。发展中国家则普遍较高,韩国目前为0.6,我国2004年为0.86,2005年为
19、0.7,2006年为0.558。采矿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各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较多的行业领域,约占全部事故死亡的5060%。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降低事故死亡起着重要作用。先进工业化国家已普遍形成了服务业比重很高、工业和制造业比重其次、农业比重很低(平均约占5%)、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较少的产业格局。2001年美国采矿、建筑和运输业等行业的从业人数,仅占总从业人数的15.4%,尽管这3个行业的10万人死亡率分别为24、12和11,远高于其它行业,但由于服务和金融等低危险性行业就业人数占较高比重,使得总的10万人死亡率较低,平均为4.2。2 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2.1 安全意外事故的性
20、质和基本要素安全事故一般就是分为人身伤亡事故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了。如果说性质分类的话就是责任事故和意外事故。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安全意外事故的基本要素,如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等。2.1.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的分类(国务院第75号)有关问题的解释。人身伤害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等级分为轻伤事
21、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1)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2)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拌有轻伤)、无死亡事故。(3)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1-2人的事故。(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含3人)的事故。(5)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6)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事故。2.1.2 火灾事故的分类根据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97年)中第六条规定: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火灾等级划分为三类: (1)
22、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受灾五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2)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三十万以上。(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的火灾,为一般火灾。2.1.3 交通事故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解释,交通事故的分类为:(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1 建筑 施工 安全管理 研究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