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光敏凝胶薄膜的制备及其上光栅结构的引入.doc
《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光敏凝胶薄膜的制备及其上光栅结构的引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光敏凝胶薄膜的制备及其上光栅结构的引入.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敏凝胶薄膜的制备及其上光栅结构的引入应用物理学 摘要 氧化铪具有非常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它折射率高(2.0),在紫外至红外波段范围吸收系数小,因而在光学薄膜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以叔丁氧基铪为前驱体,乙酰丙酮与苯甲酰丙酮为螯合剂,制备了具有负性光刻胶性质的HfO2光敏溶胶。用旋涂法和提拉法镀制了凝胶薄膜,其在紫外波段(300400nm)具有特征吸收峰。采用掩膜和紫外曝光工艺,显影后在上薄膜上引入了周期为50um和2um的光栅结构。关键词 溶胶-凝胶,镀膜,紫外曝光,显影,光栅Abstract Hafnium oxide has excell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
2、roperties. It is high optical index (2.0) and low absorption materials used in particular for optical coatings operating between the near UV and IR regions. In this article, hafnium oxide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process. The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using hafnium tetra-butoxide which was dissolved
3、 in ethanol and mixed with acetylacetone and benzoylacetone. Using spin-coating and dip-coating technique we prepared some gel films, the gel film showed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s in a UV-region (300400nm) and negative tone of photoresist. The negative tone films were irradiated with high pres
4、sure mercury lamp through masks of 50um and 2um period, and then developed in ethyl alcohol. After these steps, we obtained fine patterning structures of grating on the photosensitive film. Keyword sol-gel, coating, UV-exposure, develop, diffractive grating目录1 绪论31.1 Sol-Gel技术31.2 微加工工艺61.3 本文工作及研究意
5、义82 HfO2光敏凝胶薄膜的制备及其上光栅结构的引入102.1 HfO2光敏凝胶薄膜的制备102.3 图形转移132.4小结143物性表征及工艺总结153.1 光谱分析153.2 曝光特性163.3 镀膜控制173.4 光栅图形结构形貌183.5 小结194 拓展204.1 PVP掺杂与HfO2/SiO2二元溶胶制备204.2 色分离光栅214.3 小结225 总结与展望235.1 工作总结235.2 工作展望23参考文献24附录261. 色分离光栅衍射理论262. 单层膜公式28谢辞311 绪论1.1 Sol-Gel技术1.1.1 历史回顾Sol-Gel(溶胶-凝胶)技术是指利用金属的有机
6、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胶、凝胶固化、热处理而形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1。该法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Ebelmen发现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SiO2呈玻璃状,随后Graham研究发现SiO2凝胶中的水可以被有机溶剂替换。此现象引起化学家注意,经过长时间探索,逐渐形成胶体化学学科。在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矿物学家、陶瓷学家、玻璃学家分别通过Sol-Gel方法制备出相图研究中的均匀试样;在低温下制备出透明PLZT陶瓷和Pyrex耐热玻璃;核化学家也利用此法制备核燃料,避免了危险粉尘的产生。这阶段把胶体化学原理应用到制备无机材料初步获得成功,引起人们的重视。认识到该法与传统烧结、熔融等物理方法不同
7、,引出“通过化学途径制备优良陶瓷”的概念,并称该法为化学合成法或SSG法(Solution-Sol-Gel)。另外该法在制备材料初期就进行控制,使均匀性可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级甚至分子级水平。也就是说在材料制备早期就着手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引出“超微结构工艺过程”的概念,认识到利用此法可对材料性能进行剪裁。这一系列认识的提高,使80年代成为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近二十年来,Sol-Gel法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的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它可以制备块体、薄膜、微晶、纤维状玻璃、陶瓷材料、耐火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其中薄膜制品是该法迄今为止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应用,现已制备出减反射膜、波导膜、着色膜、
8、电光效应膜、分离膜、保护膜等,薄膜作为许多器件的功能支撑部分发挥了重大作用。1.1.2 Sol-Gel工艺基本过程溶胶-凝胶制备材料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分散法和醇盐水解法2,最常用的是醇盐水解法,如图1.1所示。金属醇盐、溶剂(甲醇、乙醇等)、水和催化剂(酸或弱碱)溶胶水解,缩聚湿凝胶干凝胶成品干燥老化、成型热处理图1.1 醇盐水解法基本工艺过程示意图第一步:制取含金属和水的均相溶液,以保证醇盐的水解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第二步:制备溶胶。制备溶胶有聚合法和颗粒法,二者的区别是加水量的多少。所谓聚合溶胶,是在控制水解的条件下使水解产物及部分未水解的醇盐分子之间进行聚合,因此加水量较少;而粒子溶胶则是
9、在加入大量水使醇盐充分水解的条件下进行的。金属醇盐的水解反应和缩聚反应是均相溶液转变为溶胶的根本原因,控制醇盐的水解缩聚条件如:加水量、催化剂、溶液的pH以及水解的温度等是制备高质量溶胶的前提。溶胶化反应过程可用下述方程式统一表达3式中为:水解反应聚合反应络合反应(为有机或无机配位体)第三步:溶胶老化得到湿凝胶。溶胶在敞口或密闭的容器中放置时,由于溶剂挥发或缩聚反应继续进行导致向凝胶的逐渐转变。在老化过程中,胶体粒子逐渐聚集成网络结构,镀膜和成型工艺可在此期间完成。第四步:凝胶干燥。湿凝胶内包裹着大量溶剂和水,干燥过程中常伴随较大的体积收缩。第五步:热处理。热处理可以消除干凝胶中的气孔,使凝胶
10、致密化,制品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满足产品性能要求。除了上述的醇盐水解线路以外,还有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机械分散法,这里不再介绍。1.1.3 Sol镀膜A. 镀膜基片基片的种类与性质会直接影响所制备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在结晶态基片上比较容易实现薄膜微晶的有序生长,而在非晶态基片上则较难生长晶态薄膜。影响镀膜性质的有基片表面的平整度,基片的热膨胀特性,耐腐蚀特性,以及测试过程中对基片的光学性质要求等。常用的基片有玻璃、单晶硅片、蓝宝石、瓷片以及树脂片等。为了降低成本和获得工业用途,大多数薄膜制备在玻璃基片上。B. 镀膜方法溶胶-凝胶镀膜方法现在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之中。主要使用浸渍提拉镀膜和旋涂镀膜。a
11、. 浸渍提拉法浸渍提拉法是将洗净的基片浸入预先制备好的溶胶之中,然后以精确控制的均匀速度将基片平稳地从溶胶中提拉出来,在黏度和重力作用下基片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液膜,紧接着溶剂迅速蒸发,于是附着在基片表面的溶胶迅速凝胶化形成一层凝胶膜。膜的厚度主要受如下两种力控制:(1)运动基片对镀液向上的拉力(2)重力()浸渍()提拉()溶剂挥发图2.2 浸渍提拉镀膜示意图研究表明有以下公式4Pastirik E.关系式 ()(1.1)Yoldes B.E关系式(湿薄膜) ()(1.2)Strawbridge和James关系 ()(1.3)式中:为膜厚; 、为溶胶的黏度和密度;为基片提拉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
12、液-气表面张力。b. 旋涂法旋涂法可以在特制的匀胶机上进行,将基片水平固定于匀胶机上,滴管垂直基片并固定在基片正上方。将预先准备好的溶胶通过滴管滴在匀速旋转的基片上,在匀胶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溶胶迅速均匀地铺展在基片表面。匀胶机转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片的尺寸以及溶胶和基片表面的流动性能。()低速旋转匀胶()高速旋转溶剂挥发()溶胶沉积图2.3 旋涂镀膜示意图1.1.4 Sol-Gel工艺优缺点A. 优点(1)通过简单的工艺和低廉的设备,即可获得比表面积很大的凝胶或粉末。与通常的熔融法和化学气相沉积相比,煅烧成型温度较低,并且材料的强度韧性较高。(2)溶胶-凝胶法增进了多元组分体系的化学均匀
13、性。由于溶胶-凝胶工艺是由溶液反应开始的,从而得到的材料可达到原子级、分子级均匀水平。(3)溶胶-凝胶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可以调控凝胶的微观结构。(4)在制备薄膜方面,溶胶-凝胶工艺更显示了独特优越性,与其他薄膜制备工艺不同,溶胶-凝胶工艺不需要任何真空条件和太高的温度,可在大面积或任意形状的基片上成膜。(5)制备材料掺杂范围宽(包括掺杂的量和种类),化学计量准确且易于改性。B. 缺点(1)溶胶-凝胶技术所用原料多为有机化合物,成本较高;有些原料有毒,对人体和环境不利。(2)所得的半成品容易产生开裂,特别是在凝胶化的过程中。(3)制备薄膜或涂层时,薄膜或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难以精确控制。1.2 微
14、加工工艺1.2.1 微结构元件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把薄膜的制备和微细加工技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水平,用传统的湿法或干法刻蚀已能使以硅为代表的半导体薄膜的微细图形达到亚微米水平。近年来新的光刻技术如深紫外、X射线等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纳米水平的微加工技术的发展5。然而像铁电薄膜(如PZT、PLZT、BST等)、超导薄膜(如YBCO等)、透明导电薄膜(如ITO、SnO2等)等功能性薄膜,由于含有多个组分,每种组分对光刻介质的敏感程度不一,要在不降低薄膜功能的前提下获得规整的亚微米级图形仍然存在很多困难。而这些薄膜大多应用于当代功能性器件如红外探测、红外成像、储存记忆等装置,这些装置的高敏感性、大容
15、量及小型化都对薄膜的微细图形尺寸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代光学和光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光电子仪器及其元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学元件已不仅仅是折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诸如微透镜阵列、全息透镜、衍射元件和梯度折射率透镜等新型光学元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光电子仪器中,使光电子仪器及其零部件更加小型化,阵列化和集成化。微光学元件是制造小型光电子系统的关键元件,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等优点,并且能够实现普通光学元件难以实现的微小、集成、成像和波面变换等新功能。几乎在所有的工程应用领域中,如光纤通信、信息处理、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激光-机械加工和光计算技术,微光学元件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
16、景。1.2.2 微加工技术微加工技术诞生于IC制造业,在不断克服瓶颈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应用于诸多领域。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加工技术。A传统光刻技术传统光刻技术是目前最实用也是最成熟的加工工艺,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方法。a. 工艺流程(1)涂胶。在基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有机聚合物),用于转移掩膜版上的图形。(2)前烘。去除光刻胶中的溶剂,增强胶膜与基片之间的粘附性。(3)曝光。有选择地用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光波透过掩膜版照射光刻胶,使照射部分的胶膜发生光化学反应。(4)显影。利用光刻胶的感光部分与未感光部分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差,把易溶解部分去掉,光刻胶中形成所需的微结构。(5)后烘。除去显影后残存的
17、溶剂,改善由于溶剂浸泡造成的胶膜软化和膨胀情况,使胶膜致密坚固,进一步提高胶膜与表面的粘附能力。(6)刻蚀。将基片表面裸露部分刻蚀至一定深度,光刻胶图形转移到基片表面。(7)去胶。去除基片表面留下的光刻胶,基片表面微结构形成。b. 光刻胶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利用光化学反应进行图形转移的媒体,划分光刻胶的一个基本依据是它的极性6。光刻胶在曝光之后浸入显影液中,在显影过程中,正性光刻胶曝过光的区域溶解得快,理想情况下未曝光的区域保持不变。负性光刻胶正好相反,在显影液中未曝光的区域将溶解,而曝光的区域被保留。光刻胶的化学和物理性能直接影响光刻的分辨率和效率。一种好的光刻胶应满足高分辨率、高反差、
18、高灵敏度、抗腐蚀等。常用的感光树脂结构中,感光基团是,对光的吸收带主要在320nm以下7。对于材料的抗蚀性,Gokan等人认为抗蚀性是由材料的有效碳含量决定8,因此含有芳香环、脂肪环的烯烃就成为光刻胶的首选单体。芳香性聚合物主要应用在365nm和258nm光刻胶材料中,而在193nm和157nm光刻技术中因芳香环的强烈吸收只能用脂肪环材料。c. 曝光目前占光刻技术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紫外光刻9。按波长可分为紫外、深紫外和极紫外光刻;按曝光方式可分为接触式/接近式光刻和投影光刻。接触式/接近式光刻通常采用汞灯产生的365436nm紫外波段;而投影式光刻通常采用准分子激光器产生的深紫外(248nm)和
19、极紫外(157nm)。接触式/接近式光刻是发展最早,也是最常见的曝光方式。它采用1:1方式复印掩膜版上的图形,这类光刻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发展也较成熟,缺点是分辨率低。投影式光刻在现代光刻中占主要地位,其主要优点是分辨率高,不玷污掩膜版,重复性好,但光刻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d. 刻蚀刻蚀分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两种。湿法刻蚀即化学腐蚀,属各向同性刻蚀,刻蚀边缘多是圆弧形,精度低,不宜刻蚀小于3um的图形。干法刻蚀是在气相中将要刻蚀部分变成挥发性物质而被清除,它包括离子束刻蚀和反应离子束刻蚀等工艺方法,均属各向异性刻蚀。其刻蚀速率高,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分辨率可高达10nm。B. 纳米压印
20、技术目前纳米压印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有望成为下一代光刻技术。其技术形式多样,但基本原理相同10:(1) 模版制作。通过电子束曝光和干法刻蚀等常规微电子工艺制作出一个具有纳米图形结构的模版。()涂胶压印。首先在基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当光刻胶具备合适的流动性时,模版与基片表面光刻胶物理接触,并使光刻胶充满模版凹花纹图案(即压印)。()固胶光刻。通过紫外曝光(或冷却)固化光刻胶,脱模后模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上。()刻蚀。通过光刻工艺将光刻胶上的图形转移到基片上形成所需的微结构,完成纳米压印过程。C光敏Sol-Gel复制技术近几年制备具有光敏性的溶胶-凝胶材料,通过掩膜版进行曝光使材料曝光部分的溶解
21、度发生变化,将易溶解部分溶解掉从而在材料中形成微结构的方法得到了发展。使用这种方法制作微光学元件,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包括:镀膜,前烘,曝光,显影,热处理五个步骤。这种方法省去了繁琐的刻蚀步骤,不再使用昂贵的刻蚀机,加工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刻蚀步骤的省略,也提高了元件的表面质量,加快了元件制造的速度。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加拿大的Daniele Blanc等人使用异丙氧基钛作为二氧化钛的前驱体,乙酰丙酮作络合剂,将二氧化钛掺入到二氧化硅的网络中,加入少量IR189作光敏剂,制备了具有光敏性的TiO2/SiO2溶胶11。采用汞灯作曝光光源,引发曝光部分的甲基丙烯酸聚合,利用聚合部
22、分与未聚合部分在乙醇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制备了周期为4um的衍射光栅。芬兰的J.T.Rantala将甲基丙烯酸引入到SiO2/ZrO2溶胶中,制备了周期为1um的光栅12。国内采用光敏溶胶-凝胶法制备微细结构近几年开始出现,如长春理工大学赵福华等人用甲氧基硅烷和异丁氧基铪作为前驱体13,制备了HfO2/SiO2混合溶胶,发现薄膜具有良好的光敏性能和辐射聚合能力,采用同步辐射光源曝光,制得周期为1um的光栅结构。西安理工大学赵高扬等人采用金属醇盐与苯甲酰丙酮螯合,再经水解和聚合过程得到了感光性溶胶。用提拉法在单晶硅基片上制膜,得到了感光性凝胶薄膜。使用双光束激光干涉曝光,制得了格点尺寸为0.5um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物理学 专业 毕业论文 光敏 凝胶 薄膜 制备 及其 光栅 结构 引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