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变频器的测绘与改进毕业论文.doc
《小型变频器的测绘与改进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变频器的测绘与改进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论文)小型变频器的测绘与改进学 号 姓 名 专 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方向) 班 级 2010级1班 指导教师 成 绩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3日2013年1月6日 摘要变频器在交流拖动系统应用中呈现优良的控制性,可以实现软起动和无级调速,进行加减速控制,使电动机获得高性能,而且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所以应用变频调速可以提高生产机械的控制精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因此变频器近年来在工业生产各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习和了解变频器工作过程、原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则是主要介绍惠丰F-2000系列变频器的主电路原理的分析,并
2、使用protel99se绘制原理图。了解变频器的控电路图原理和测绘以及控制芯片的改进等。关键字: 变频器 电路测绘 主电路分析 IPMAbstractApplication of frequency converter in AC drive system has excellent control, can realize the soft starting and stepless speed regulation, for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rol, to enable the motor to obtain high performan
3、ce, but also has the remark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effect. So the application of variable frequency speed control can improve the control precision of production machinery,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uto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e a converter
4、 in recent year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each link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converter process, is also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Huifeng F-2000 series inverter main circuit theory analysis, and the use of Protel99SE drawing schematic d
5、iagram. Understanding the inverter control circuit principle and mapping as well as control chip and improvement.Keywords: inverter circuit mapping main circuit analysis IPM目 录绪论.4第一章 通用变频器的发展和介绍.51.1变频调速的背景及其意义51.2变频器的概念及组成51.2.1 变频器的概念51.2.2 变频器的组成51.3变频调速技术发展和现状6第二章 变频器主电路及开关电源.72.1 主电路结构72.1.1 主
6、电路与IPM智能模块92.2 变频器开关电源部分112.2.1 UC3844组成的开关电源112.2.2 UC3842组成的开关电源122.2.3 电路工作原理132.3 变频器驱动隔离电路142.3.1光耦电气隔离142.3.2驱动电路152.4 变频器检测电路162.4.1 电流检测172.4.2 电压检测18第三章 变频器控制电路部分.193.1变频器控制方式193.1.1 SPWM模拟信号控制式193.2 主要控制芯片193.3 控制信号的产生及其加入主电路的途径21第四章 变频器的人机接口.224.1 人机接口的作用224.2 面板的控制按键说明22设计总结.23附录.24参考文献.
7、27绪论21世纪,交流电动机变频传动是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所依赖的基本技术之一,其重要性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突出。变频器可与三相交流电机、减速机构(视需要)构成完整的传动系统。在现代工业传动应用中,这种“一站式”驱动解决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理念正如德国伦茨公司所提出:“上至电网,下至输出轴的传动。”这种传动系统的中心就是变频器。变频传动在控制性能、调速性能、效率以及维护方面性能优良,因此变频技术已成为现代传动控制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变频器+异步电动机=高性能传动系统。”使用时只要将变频器的输入接入电源,变频器的输出与电动机相连就可以了,比起变频器内部的复
8、杂程度,使用实在是方便了。变频器在设计时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了众多的功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使用;早先变频传动的对象绝大部分是鼠笼型异步电动机,这种鼠笼结构转子的交流电动机,在所有电动机中,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易于维护和价格便宜,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优点,给变频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当然,现代变频器所驱动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异步电动机,它还包括同步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变频器大的广泛使用是世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机身产过程和理化、实现高作业效率和高产品品质的需要。在现代工业中,交流传动以其优越于直流传动的特点,在很多场合中都被作为首选的传动方案,采用变频器控制的电机系统,有着节能效果显着、调节控制方
9、便、维护简单、可网络化集中、远程控制、可与plc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优点。变频器的这些特点使其在电力电子系统、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广泛。市场上不同型号规格变频器的安装、接线、调试各有特点,但主要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一致、但使用变频器时,一旦发生故障,工矿企业的普通运行人员就很难处理。变频器故障的产生可能是产品质量问题、运行问题、应用方式问题,也可能是变频器参数设置问题。第一章 通用变频器的发展和介绍1.1变频调速的背景及其意义我国对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有产品出现,而且采用的控制技术相对单一,主要以V/F控制方式为主,而且性能较低,无法满足动态性能要求和生产节
10、能需求。但随着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电动机变频技术也日趋完善,各种复杂控制技术在变频器技术中逐步应用,使变频器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变频器现不但在传统的电力拖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几乎已经扩展到了工业生产的所有领域,尤其在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产品中的应用。目前,变频调速已被公认为是最理想、最有发展前景的调速方式之一,采用变频器构成变频调速传动系统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满足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生活环境等要求;二是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工艺要求和运用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变频器。1.2变频器的概念及
11、组成1.2.1 变频器的概念变频器(frequency changer / frequency converter)是一种用来改变交流电频率的电气设备。此外,它还具有改变交流电电压的辅助功能。过去,变频器一般被包含在电动发电机、旋转转换器等电气设备中。随着半导体电子设备的出现,人们已经可以生产完全独立的变频器。1.2.2 变频器的组成。变频器主要是由主电路、控制电路组成。1、) 主电路是给异步电动机提供调压调频电源的电力变换部分,变频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电压型是将电压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直流回路的滤波是电容。电流型是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其直流回路滤波是电感。 它由
12、三部分构成,将工频电源变换为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吸收在变流器和逆变器产生的电压脉动的“平波回路”,以及将直流功率变换为交流功率的“逆变器”。 2、)控制电路是给异步电动机供电(电压、频率可调)的主电路提供控制信号的回路,它有频率、电压的“运算电路”,主电路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电动机的“速度检测电路”,将运算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的“驱动电路”,以及逆变器和电动机的“保护电路”组成。 1.3变频调速技术发展和现状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但国民生产总值却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单位产值能耗太大。国家在十 一五规划中指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
13、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我国对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有产品出现,釆用的控制技术几乎都还只是V/F控制,调速性能根本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比。目前在中、低压交流传动中,变频器的使用越来越多,而我国在研究矢量控制系统所需的各种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如己出现的智能化功率器件 (IPM),其电压等级、开关频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数字化控制元件也已出现单指令周期10ns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几乎能完成一个系统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变频调速已成为电
14、动机调速的最新潮流,有其自身身的特点和优点,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在矿用大功率高压设备中的绞车、 提升机、通风机、带式输送机等矿用设备上的应用效果则更加明显。对耗电大、 生产环境恶劣的煤炭行业推广应用变频技术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二章 变频器主电路及开关电源变频器由主回路、电源回路、IPM驱动及保护回路、冷却风扇等几部分组成。其结构多为单元化或模块化形式。所使用的变频器外形如图2-1所示,本章中着重介绍变频器的主电路结构以及开关电源部分。 图2-1 2.1 主电路结构给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提供调压调频电源的电力变换部分,称为主电路。主电路中又包括了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平波回路)
15、、逆变器。如图2-2所示。图2-2 变频器简化主电路整流器:最近大量使用的是二极管的变流器,它把工频电源变换为直流电源。也可用两组晶体管变流器构成可逆变流器,由于其功率方向可逆,可以进行再生运转。平波回路:在整流器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中,含有电源6倍频率的脉动电压,此外逆变器产生的脉动电流也使直流电压变动。为了抑制电压波动,采用电感和电容吸收脉动电压(电流)。装置容量小时,如果电源和主电路构成器件有余量,可以省去电感采用简单的平波回路。逆变器:同整流器相反,逆变器是将直流功率变换为所要求频率的交流功率,以所确定的时间使6个开关器件导通、关断就可以得到3相交流输出。以电压型PWM逆变器为例示出开关时
16、间和电压波形。 图2-3 变频器内部电路回路框如图2-3所示主,电路单元包括整流器和逆变器两个主要功率变换单位,电网电压由输入端(R,S,T)接入变频器,经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压,然后由逆变器变成电压和频率可调的交流电压,从输出端(U,V,W)输出到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电。2.1.1 主电路与IPM智能模块 图2-4变频器主电路部分 图2-4为通用变频器主电路结构图。使用的整流模块型号为MDS30-16,而我们这里用到逆变部分则是使用的是三菱公司的IPM智能功率模块,型号为PM15RSH120,它的主电路原理图如图下所示。 图2-5 IPM内部原理图 IPM是将多个IGBT及其驱动、过流、过热保护等
17、电路都封装起来,便于使用,但坏掉一个管子,整个模块都要换掉控制端口定义:1:UP(U组信号输入)2:Vp1(U组控制电源正极 3:VUFB(U组驱动电源正极)4:VUFS(U组驱动电源地)5:VP(V组信号输入)6:VP1(V组控制电源正极)7:VVFB(V组驱动电源正极) 8:VVFS(V组驱动电源地) 9:WP(W组信号输入)10:VP1(W组控制电源输入)11:VPC(W组控制电源地) 12:VWFB(W组驱动电源正极)13:VWFS(W组驱动电源地)14:VN1(下三桥控制电源正极)15:VNC (下三桥控制电源地)16:CIN(短路电压采样)17:CFO(故障输出脉宽设置)18:FO
18、(故障输出)19:UN(U组下桥信号输入)20: VN(V组下桥信号输入)21: WN(W组下桥信号输入)22: P(直流母线正极)23: U(U组输出)24: V(V组输出)25: W(W组输出)26: N(直流母线地)27-41: NC(不接)其中6个IGBT的基极驱动信号输入端需要的事低电平有效的电平信号。F0模块内部故障检测的电路信号输出当其为低电平时,表示模块内部发生了过流短路,欠压或者过热等某种故障。此模块需要组独立的驱动点源,U,V,W前三组分别供给单独的控制电源。后三桥为第4组,由一VNC供给3个下桥元件和制动回路。 IPM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通过光电三极管,输出故障信号用的光耦
19、选用通用的光电耦合器。2.2 变频器开关电源部分开关电源电路向操作面板、主控板、驱动电路及风机等电路提供低压电源。在变频器系统中,开关电源需要输出:一组5V/DC、一组12V/DC、四组20V/DC等多组电压.其中5V/DC 主要用作主板及控制板的供电,12V/DC用作霍尔检测器件的供电,四组20V/DC用作IGBT的触发供电.2.2.1 UC3844组成的开关电源 如下图UC3844所示,电路主要适用3844组成的开关电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体积小,重量轻:由于没有工频变压器,所以体积和重量吸有线性电源的20%30%功率小,效率高:功率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做一晶体管上的功率小,转化效率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型变频器的测绘与改进 毕业论文 小型 变频器 测绘 改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