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业观光旅游的思考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农业观光旅游的思考毕业论文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我国农业观光旅游的思考摘 要:农业观光旅游,无论作为一种旅游项目,还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方兴末艾,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人从旅游发展的角度,阐释了农业观光旅游的内涵、特点,发展的意义,以及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农业观光 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又称观光农业。作为新的旅游项目,虽历史短暂,但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旅游者的眼光;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也越来越得到农民兄弟的认可和靓徕,正激发着他们创业的热情。据江苏省农业厅年报统计,2010年全省具备不同接待条件和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景点2503个,从业人员20万人,其中农民16.74万人,年接待游
2、客5636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38亿元。农业观光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那么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产业,促进其健康发展,是每个关注它的人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农业观光旅游概念的界定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对该产业的认识也就不同。从旅游业的角度看,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类型,在我国也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它符合旅游业的基本构件,它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作为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进行观光、体验、观赏、修身、参与、游览、品尝、休闲、购物、度假等活动,并为游客提供相关服务。从农业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农业观光旅游称之为观光农业。农业是农业观光旅游中
3、旅游资源的主体,在观光农业中,游客旅览的主要对象除了农产品之外,农村风貌、生产过程、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场景、生产体验,以及民风民俗民艺作为旅游产品而推向旅游市场。为了吸引游客,这种农业往往以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出现,在有限的地域内,集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方式于一体,使旅游资源的密度高度集中,以此来提高资源的游览价值。对农业观光旅游概念的界定,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引导该产业的正确发展。二、对农业观光旅游特点的认识农业观光旅游既是一种旅游活动,也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因此该产业有许多独特的特点。1、分布的地域性:由于农业观光游的旅游产品以农业产品、农村风貌、农
4、村的民风、民俗、民艺为主,这些要素都带有强烈的地域分布特征,使得农业观光旅游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如丘陵山区的茶园游,平原水乡的水上人家等。从观光农业的布局来看,主要分布于发达地区的城郊,这儿离城市客源市场较近,交通便捷,富余资金亦较充足,发展的区位条件较远的农村更加优越。2、旅游客体的双重性:具有二层含义。第一作为旅游客体的观光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属性,从产业分类的角度,分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从旅游资源的分类看,兼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双重属性,仅管农业生产活动是一种人为活动,农业产品也不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但农业景观总是与自然景观、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总是打上特定地域
5、自然环境的烙印。3、旅游主体的特定性:从旅游业形成的条件看,针对农业观光旅游资源的特点,参与旅游活动的主体多为城市居民,他们渴望利用节假日到郊外农村进行观光旅游、闲休度假。对于当地的农民而言,这些旅游客体已熟视无睹,如果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只是农业地域的差异性、异域的乡村文化和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4、旅游内容的多样性:各地农业生产方式因地而异,景区设计往往在农业地带性的基础上,集农、林、牧、副、渔于一体,以增加资源的密度;农业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有粮、油、茶、菜、果等;农村各地的地方文化亦绚丽多彩,有地方曲艺、有历史的渊源故事、有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等;旅游目的多样,可以进行观光、体验、收获、采摘、垂
6、钓、观赏、修身、游览、度假等多种活动。所有这些都使得农业观光旅游内容丰富而多彩。5、旅游过程的参与性:农业观光旅游与其它旅游不同的是,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可以“干”,他们可以参与到生产的全过程中,真正体验务农的滋味。如城里人在乡下可租上一块“自由地”,节假日,携妻带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施肥浇水,播种收获,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三、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意义农业观光旅游是一项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大力扶持。1、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吸引了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消费,许多农产品的附加
7、值大幅增加,农民亦通过提供服务而得到相应的报酬;另外,在旅游观光地,许多鲜活的农副产品价廉物美直接销售到了城市游客手中,农民和游客都得高兴。2、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随着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农业的经营范围逐步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地方的餐饮、旅馆、运输、农产品加工、商贸等相关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接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3、促进富余资金的的合理流动。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基础设施的改造,会吸引农村及城市富余资金从城市房地产等行业流向农业和农村,这种流动在宏观上是有益的。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观光农业的开发,使得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走向多样化,生产过程转向生态化。观
8、光农业还要求区域农业旅游资源高度浓缩和优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也就成为必然,这就使得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和社会要素重新调整,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5、对城市青年的教育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口不断增多,象现在90后的城市青少年,已经对农村、农业知之甚少了,以后出生的城市儿童,他们就更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不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观光农业园是增加他们农业基础知识、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一个好去处,也是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基地。6、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拓展了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空间,迎合了他们对宁静、清新
9、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也满足了部分城市居民藕断丝连的乡村情怀,为他们到农村寻根,实现故乡情结提供了便利。农业游也缓解了传统风景名胜区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人声噪杂的局面。7、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观光旅游为招徕游客,需要对食宿、休闲、娱乐、购物等场地进行建设和改造,以提高接的能力和旅客的满意度。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景区范围内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的营造,对通往景区的道路和田园进行绿化和美化。8、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促进了城乡居民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休闲、娱乐生活方式,为忙碌和烦躁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亦
10、使处于无事可做中的农闲农民找到了一种精神信托,有利于改善城乡赌博等不良风气的滋生。四、当前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农村大地上的新生事物,为了促使其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症结的对策。1、主动发展的意识淡薄目前,农业观光旅游仍是一项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的一项工作。很多农村的地方政府对农业观光旅游还知之甚少,或认识还很肤浅,主动发展的意识还很淡薄,他们往往看不到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对改善当地民生缺乏办法,很难推动此项产业的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新兴的一种旅游活动,也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渠道,是实现
11、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各级地方政府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随着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农业观光旅游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抢抓机遇,把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大事来抓,大力推进,统筹规划,并给予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为本地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2、农业观光旅游市场混乱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农业观光旅游的市场混乱,出现一哄而起,各自为战,点多质次的现象,政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对此,各地政府在推动此项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当地农业观光旅游行业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统畴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12、,避免低层次项目上马,从而进一步规范农业观光旅游市场的经营与管理,避免恶性竞争。建立行业的准入制度和行业协会,加强对从业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3、旅游资源的品位较低很多地方的农业观光旅游内容单一,仍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低层次的产品资源开发上,结果是不能吸引客源,人气不足,项目的生命周期短暂,收益不佳,甚至关门停业。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的成败关键在旅游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上。农业旅游资源要充分突显当地农村的自然景观、农业的产业特色、农村的民风民俗民艺。要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层次,要有精品意识。要扩大旅游资源的种类和产品的组合,拓展旅游的领域。要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提高游玩
13、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让游客能“下地干农活,上树摘鲜果,下水捕鱼虾,上马牧牛羊”。只有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和新的享受,从而延长其停留的时间,提高其消费水平。4、旅游环境与接待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外出旅游都希望有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旅游的主体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被狭小的空间、喧嚣的环境、污浊的大气所困扰,更希望看到广阔的原野、宁静的乡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然而,目前农村的环境质量令人担忧,随着城市污染正由点向面上扩散,城市郊区和农村乡镇的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如果不采取措施,将难以维持农业观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可以开展模范小城镇建设和卫生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河道的整治、田野的绿化美化、清除各种白色垃圾,改善人畜类便随处可见的状况。只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才能吸收住游客。要改善服务设施落后的状况,需要加大对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转变他们的服务观念,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摒弃农村生活的不良习惯,以更好地适应城镇居民对卫生、安全的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