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出租车发展研究2.doc
《客运出租车发展研究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运出租车发展研究2.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国内外出租车行业发展现状一、出租车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运出租车作为一种不定时、不定点、不定线、充分满足乘客意愿的客运方式,以其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特点,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运输方式之一;是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运出租汽车的适度规模发展为缓解我国大城市的公交客运压力、丰富不同层次的客运需求、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客运出租车已从最初的高档消费发展成为公众出行选择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出租汽车和私人小汽车的使用性能基本相近,在速度和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其他客运交通方式。并且出租汽车是一种“
2、点到点”、 “门到门”的客运公共交通方式,其服务全程的客运功能是其他任何公共客运交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此,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进程,客运出租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交出行者的青睐,这也是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在各大城市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全国各大城市历年客运出租汽车保有量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天津319393193931939319393193931930319393200034000重庆155801691115663172331566516376165941720812454929510244上海429434692147
3、5094867248709477944802248614480594911148614北京65000650006500062283587586600066646666466300066000670001 出租车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各种交通工具、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各种设施和各种交通管理手段,以及参与交通的人员组成的一个协调进行城市交通运输活动的随机服务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可以分为客运交通系统和货运交通系统。公共客运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也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最复杂多变、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部分。一个城市如何构建适合自己本身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客运交通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4、。城市的地理形态、功能区域结构、规模以及发展轴向均与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基础构架和服务质量紧密相关。客运交通系统可根据管理体制分为社会客运交通系统和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一般由公共汽车、地铁、轻轨和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构成,按其经营方式又可以区分为定线和不定线两个系统。客运交通系统构成见下图。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图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出行乘车,不仅需要城市公共汽车和长途班线客运等大众化的运输形式,也要求有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高层次客运方式来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需求。出租车客运以它长短皆益、机动灵活的经营特点,可适应人们不同层次、不同距离的城市客运服务需求。2 出租车
5、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l 城市公交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导致交通需求不断增大,客运出租车既分担了相当一部分城市公交客流(一般约占2530),另一方面,又有效弥补了公交车通达性的不足,同时出租车的客运服务已扩展至相邻城市间的客运,这种服务态势充分体现了客运出租车是城市客运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l 满足中高端客运需求人群的出行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而且对时间价值、舒适程度及个人私密性的要求较之以往都大幅提高,一般城市大公交提供的普适性大众化客运服务已明显不能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出行要求。而客运
6、出租车提供的较高标准的客运服务,则可以充分地满足其需求。l 抑制私人和单位自备车辆的增长由于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自备车和私人交通工具成为满足人们交通出行需求的选择。然而为了减少交通拥堵,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只能是以“公交优先”为基本国策。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政府公务车改革,其目标之一就是使出租车更多的取代公务车来满足公务出行的需求。出租车客运方式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抑制私人小汽车、单位通勤车车发展过快的趋势功不可没。客观而言,节省了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资源,对缓解国内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 大有裨益。l 为城市交通系统创造直
7、接或间接经济效益我国许多城市均实行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制度,将拍卖所得资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同时出租车行业每年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税收。由于出行时间的缩短,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其间接经济效益巨大。此外,出租车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也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客运出租车的发展是带动汽车制造、汽车维修、加油、洗车乃至餐饮、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l 出租车是改革开放和国际交往的纽带现代化城市是国际交往中心与外来人口的聚散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兴盛,来华洽谈商贸、参加政治、外交、文化活动和参观旅
8、游者日益增多。客运出租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窗口企业在为外地流动人口和国际友人服务的过程中,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社会风气和精神文化水平。可以说,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个窗口行业的重要性。二、国内部分大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经验总结和借鉴由于出租车行业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识,国内外的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的过程中都会对出租车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进行研究,规划实施后对城市出租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1. 北京模式即所谓基于“量”、“质”定位的战略规划发展模式,其主要特
9、征有两个:其一,以阶段性需求发展渐进规模定位界定客运出租车总体发展规模;其二,以经济发展需求定位为基础规划客运出租车发展规模层次结构。 北京模式基本属于依托政府管制的控制性发展模式。城市出租汽车行业规模的发展定位。既是满足人们个性化出行需求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也是体现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本世纪初北京工业大学吴野关于北京市出租汽车发展定位研究,还是2006年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完成的政府管制与北京出租车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着眼于北京市出租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量”和“质”的定位问题,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论证依据,以系统分析的方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
10、相关城市出租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先进管理经验,对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定位发展从战略规划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其它城市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同时也对解决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 大连模式所谓大连模式其实与国内许多中大型城市具有共性,虽然也属于政府主导型的行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一般是以客运出租车市场运营调查为前提,以实际运营数据和 “出租车乘客问卷”等调查为基础,基于对城市现状高峰/平峰期间出租车空载情况、全日有效里程率、需求时间分布状况以及现状出租车服务评价,从规划入手全面策划制定城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城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体归纳而
11、言,大连模式属于基于客运出租车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为导向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3. 武汉模式 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城市,在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行业发展的特色和着力于规模控制,侧重于基础建设的稳健型行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有:其一,鉴于武汉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和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受限于城市容积率水平和区域性容积率的不平衡,武汉市始终在城市客运出租车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中坚决实施了总量控制。这不仅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而且为武汉市客运出租车行业今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二,作为侧重于基础建设的客运出租车行业稳健发展模
12、式,不断加速客运出租车行业的技术升级也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之一,无论是客运出租车辆的更新换代还是优化布局经营站点;无论是装载GPS定位系统,还是加载远程运营监控系统;武汉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基础和技术含量不断得到了提升,这对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其三,与国内其他十八个副省级城市不同,武汉市在加强客运出租车行业规范的具体举措中,率先创建了城市客运出租车运营服务质量监控系统,并遵循第三方服务质量测评的技术含量和公正性,通过近六年的努力,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城市客运出租车服务质量测评系统,全方位地对客运出租车行业的行业管理架构及流程、法规建设及企管对话机制、公司后方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
13、平台建设、客运出租车实际运营质量测评及第三方评估论证,不仅为武汉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市场运营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服务质量技术评估机制,更为行业长期的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支撑。4. 香港模式香港建成区的建筑容积率是相当高的,这自然会对其公共交通行业运营模式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的城市客运出租车规模一直保持在20000辆以内,其实际形成的行业运营模式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基于LBS服务(移动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城市出租车调度服务系统和区域性运营色彩标识系统既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项新的增值
14、业务,也同时服务于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实时互动需求。由于香港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宏观战略发展决策的基础是基于对传统的静态集合供需平衡出租车模型的综合分析,即以出租车和乘客之间复杂的供求关系为主线,考虑出租车服务外部性对乘客等候时间和出租车利用率的影响,对各种规制条件下如何达到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故香港模式可以界定为基于不同规制条件下供求关系平衡的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模式。5. 综述行业发展模式分析表明:l 系统地研究制定城市客运出租车发展规划是保证城市客运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工作,确定城市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模式是其最重要的前提基础。它既是提升城市客运效率的有效支撑,也是确定城市出租车需求规模的理
15、论基础; l 系统地研究确定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模式将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和规模控制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l 无论是依托政府管制的控制性发展模式;还是基于不同规制条件下供求关系平衡的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模式;或是着力于规模控制,侧重于基础建设的稳健型行业发展模式;有三个要素是必须具有的:其一,鉴于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公益性特性和城市窗口行业的特殊性,政府的主导和扶持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其二, LBS城市出租车调度服务系统、GPS导航定位系统等高技术含量的技术装备加载体现了城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方
16、向,随着更多更有效的软、硬技术的应用,城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富有活力;其三,建立城市客运出租车服务质量测评系统,全方位地对客运出租车实际运营服务质量进行周期性测评和第三方评估论证,不仅对规范客运出租车行业市场至关重要,对提高客运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更具有实际价值。鉴于目前国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受限于城市容积率水平,在城市客运出租车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中应坚决实施总量控制。这不仅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而且可为城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其与其他主导型公共交通方式架构合理的城市客运综合交通体系留出必要的弹性空间。第二章 武汉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
17、存在的问题一、武汉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1. 草创初始阶段(19741984) 武汉市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行业诞生于1974年,直至1984年,全市营运客运出租汽车仅有216辆。按当年度城区人口统计,每万人仅拥有客运出租车 2.2 辆,无论是营运规模、管理体制,还是服务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2. 循规起步阶段(19851992)1985年以后,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逐步建立了“多家经营、统一管理”的市场体系,客运出租汽车行业步入提速发展时期。至1992年度,客运出租车总量达到5020辆,是草创阶段的23倍;年客运量达到7967万人次,按当年度年公交客运总量1505
18、33.22万人次计算,尽管客运出租车的客运量仅占其总量的5.3,但较上一年度的客运出租车总量已增加了约140。这种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一方面反映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也源于武汉市当年开始实行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转让制度。3. 超速增长阶段(19931999)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武汉市主城区客运出租汽车迅速增长高达12205辆(其中包括19931996年内由社会客运中巴转入武汉客运出租行业的客运车辆),1999年度全市客运出租车的年客运总量也首次突破2个亿,达到20099万人次。比1992年增长了约152,占当年度公共交通总运量的 12。在此期间,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武汉市城市
19、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并于2003年7月进行了修订,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开始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通过更新车型、改善营运车辆内部设施、实施年度资质审验制度、开展服务达标创优活动、整顿“窗口”地段营运秩序等措施,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得到加强,出租汽车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4. 控制发展阶段(19992010)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和区域性地方经济发展制约,1999年之后武汉市客运出租车的运力规模连续十年没有发生改变。在此期间,客运出租车行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起起伏伏,举步为艰。尽管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2003年6月武汉市又彻底清理了正三轮摩托车和
20、人力三轮车,打击取缔了“黑的”、“摩的”的非法营运,将客运出租车的起步票价下调整为3元/公里;但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洪灾”、2008年的“雪灾”和经济衰退,都对武汉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从武汉市客运出租车发展历史的四阶段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从波段式发展到控制性发展,基本适应了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其二,在国家及地方行业政策导向、扶持下,逐步完成了从独立发展溶入到与公共交通系统统筹发展的历史变革;其三,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客运出租行业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发展无规划、管理无规范、经营无序化的生存态势;其四,管理监控力度的技术含量日益
21、增加,尤其是为提高客运出租车服务质量实施的“第三方测评”举措和GPS定位追踪系统配置,从“软”“硬”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武汉市客运管理水平的科技进步水平。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区范围的扩大,如何保持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适应武汉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快速的要求和满足市民日常出行的需要,是当前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出租车行业发展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出租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顾武汉客运出租车35年的发展历程,尽管今非昔比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客运需求,在各个层面上还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1. 行业管理层面1) 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管理架构尚需优化
22、;2) 管理决策欠缺支撑,决策效率有待提高;3) 管理机制过于松散,管理执行时有滞后;4) 管理范畴涵盖不足,管理协调有待强化。2. 企业管理层面1) 组织架构缺乏民意支持,辅助决策基础技术含量不足;2) 管理流程尚待规范完善,管理机制各自为政协调不畅;3) 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运营服务监控流程尚待完善。总体而言,我市出租车行业存在企业“多、小、散、弱”,疏于管理、市场需求不平衡、风险高、社会负担重,行业不稳定因素多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行业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来的,不可回避的。当一些问题发展到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时,我们有必要提前研究、预知、拿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就行业健康发展中遇到
23、的诸多问题中找出比较关键的、有突出影响的、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无论哪个行业,对于本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首先提出总体的战略发展思路和方向。详尽地分析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拿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设想。作为武汉市窗口行业之一的客运出租车行业也同样如此。出租车营业站点服务是hinl出租车行业,为出租车提供停留与中转待客的场所,是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基石与锚固点。依托营业站点布局,是出租车营业线网进行合理布设的基础;优化营业站点结构,是充分发挥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效果的前提;突出营业站点功能,是出租车运营秩序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整合营业站点资源,是出租车行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建设和谐出租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客运 出租车 发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