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毕业论文.doc
《如何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摘 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民营经济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僵化与落后的特点极大的制约了它的发展。本文首先从分析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的演变路径着手,指出了家族式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和阐述了如何以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从而去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民营企业,对于其他类别的企业发展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 目 录一、 引言1二、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2 (一)第一个阶段是初创期3 (二)第二阶段是
2、成长期4(三)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期5三、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6 (一)民营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7 (二) 决策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的决策机制8 (三) 人力资源管理僵化,企业发展后劲不足9 (四) 缺乏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10四、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11(一)产权制度的创新12 (二) 激励机制的创新13(三) 决策机制的创新14 (四)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15(五)企业文化的创新16五、结论与启示17主要参考文献17谢辞18一、 引言关于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利弊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一般认为,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起了特殊的作用,但随着
3、民营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这种管理模式的落后与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而必须打破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差别在于不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上。事实上,真正判断管理模式优劣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管理效率。基于此考虑,本文拟从管理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以期对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效率,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所裨益。二、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演变的路径分析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
4、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其管理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和两次转变。(一)第一个阶段是初创期。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最初主要以来料加工、来样生产的“家庭作坊”或“家庭车间”的形式来从事某一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此时的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少,品种单一,管理组织和结构简单,企业成员主要由父子、夫妻、兄弟、亲戚等家族成员所组成,除了雇佣必需的几个帮工外,企业员工数量很少。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非正式组织结构且规模较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由家族成员共同出资,企业产权几乎是由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一种纯“共有式”家族产权关系;经营方式主要是自产自销或按照客户的要求“按订单生产”,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单一
5、,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网络。为了减少经营风险,稳定和节约成本,民营企业在初创时期绝大多数企业家将企业所有权、管理决策权、人事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一种两权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二)第二阶段是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品种也日益多样化,基本上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员也日益增加,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也变得复杂,企业创始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也越来越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企业管理,原有的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此时的民营企业不仅在资金来源上越来越依靠外部资金的注入,如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或接受其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
6、的投资、或转让企业股份筹集资金等等。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也会聘用外来人才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企业资产所有权结构变化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必然会打破企业原有的家族式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以家族成员为主决定企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则更多授权企业聘用的经理人员来负责的企业管理格局。这样,就实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第一次飞跃”,即由“古典式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向现代家族式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变。(三)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期。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企业从原来的单一产品生产和服务向多种产品和服务的方向扩展,甚至有的企业已不满足于现有的生产、服务领域以及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开始尝
7、试走多元化的经营道路或跨国经营方式。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企业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仅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来源既不能及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有时还面临着较大的筹集风险,而从其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所筹集的资金来源又非常有限。因此,民营企业更多的是面向市场以股份制的形式来满足日益膨胀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内部部门林立、结构复杂、机构众多,需要各类专门人才来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它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具备更高的管理素质和能力,除了能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外,更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的和全局的眼光,还要能灵活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协调好各方的利益,特别是与原家族成员
8、和股东之间的关系。此时,一般的经营管理者也很难胜任如此复杂的管理工作,因而,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就在情理之中了。通过股份制融资和引入职业经理人,使企业相对分散的股权形式客观上形成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由此,实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第二次飞跃”,即从现代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需要指出的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企业内外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通常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转变,但无论民营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其规模与管理模式转变之间并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这里探讨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只是一种理论的推演,并不表明现
9、实中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演变的必然路径。事实上,民营企业只有打破其僵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其内外环境来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摆脱其管理困境。三、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既有传统的古典式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也有现代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综观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制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我国民营企业管理中,大多以家族为中心,由一个家族成员任厂长、经理,其他管理机构则分别由亲戚、朋友兼任,企业的控制权不会轻易易位。在这些企业中,即使所有者可能要聘用一些管理
10、人员作帮手,但所给的权限极为有限,主要负责管理日常事务,起不了较大作用。家族制的弊端集中反映在企业拒绝内部市场化,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始终被拥有最多所有权的人掌握,而不是授予最有能力的人,这使得民营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不能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也难以实现最优的管理效率。民营企业“利益独享”的原则使他们不愿意让投资者来参股分享利益,也不愿产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同一,使得所有者能够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家族成员或同事、好友、邻居等往往是最佳的创业合伙人、投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经营目标的认同度高、信任度高,而且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但是,这种排他性的产权安排加剧
11、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使家族企业有限的物质资本动员能力与现代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内部产权(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结构的封闭性也与现代企业专业化分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二)决策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的决策机制。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运用权力进行决策的艺术。权力运用得好、决策得当能使企业管理获得最大的效益,反之,则适得其反。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一方面,家族式民营企业决策权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家族成员甚至是某一个人手中,“家长制”和“一言堂”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比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常常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缺
12、少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此外,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将逐渐超出家族成员拥有的有限经验,企业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给企业生存带来风险。(三)人力资源管理僵化,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一方面,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缺乏,特别是缺少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学毕业生愿意到民营企业去工作的不到10%,硕士生不到3%,博士生几乎为零。另一方面,“任人唯亲”使得民营企业家族成员之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权力和尊重。员工普遍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大多“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找到一个更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民营企业发展 毕业论文 如何 通过 管理模式 创新 实现 民营企业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