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
《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方法研究目 录摘 要2关键词2绪论3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3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41.2.1 我国急斜大倾角特厚煤层开采技术发展4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61.3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61.3.1 主要研究内容61.3.2 研究方法和方案71.3.3 研究技术路线72.2 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83.1 大倾角特厚煤层采煤方法分析选择84 大倾角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回采工艺研究104.1 大倾角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回采工艺技术难点104.2 回采工艺主要参数分析104.2.1 采煤机进刀和割煤方式104.2.2 移架方式114.2.3 放煤
2、步距和放煤顺序114.2.4 工作面端头支护技术12(1)下端头支护技术12(2) 上端头支护技术125 结束语12参考文献13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方法研究摘 要:煤层倾角是影响煤层开采难度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倾角特厚煤层由于其倾角处于急倾斜和倾斜的过渡阶段,现有的倾斜缓倾斜特厚煤层开采方法和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方法都很难适用。窑街矿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大部分为倾38-49、厚度13.523m的特厚易燃煤层,研究这类大倾角特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方法对窑街矿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窑街矿区大倾角特厚煤层的具体条件,首先通过分析比较认为,窑街矿区的大倾角特厚煤层应该采用走向长壁综放顶煤采
3、煤方法,并通过综合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对大倾角特厚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方法时的工作面主要巷道的布置方式和回采工艺方式及主要参数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差、工作面端头支护困难等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得出了工作面合力回采工艺方式和主要参数。在窑街矿区的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关 键 词: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布置;巷道布置1 绪论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近十几年来,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目前已成为特厚煤层开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煤层倾角是影响
4、煤层开采难度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倾角斜特厚煤层是倾角处于急倾斜和倾斜过渡阶段(一般认为35-55)的特厚煤层,倾斜缓倾斜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和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都难以直接适用。因此,大倾角特厚易燃煤层的综采放顶煤开采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研究之中。在我国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急倾斜、大倾角特厚煤层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地区大倾角特厚煤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煤层主要还都使用传统的倾斜分层开采技术或水平分段开采技术。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其运输平巷沿煤层底板布置,底板侧很难放出的死角三角煤量大,资源回收率低,而且工作面
5、单产低、回采周期短、搬家倒面频繁。传统的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开采,其运输平巷与切眼下端头斜面连接,下出口有1.5m 台阶,行人、通风、运料不畅通,材料消耗量大,巷道掘进率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且由于工作面单产低,为了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必须布置多个工作面同时开采,占用设备数量多,生产管理复杂,开采经济效益差,不利于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窑街煤电集团三矿矿井井田东西走向长8.5km,倾斜宽3.5km,面积约25 km2,矿井地质储量3.8 亿t。成煤时期为中晚侏罗纪,含煤5层,主采一、二两层煤,平均煤厚分别为3.98m 和14.79m,为倾斜(25-45)和急倾斜(45-72)煤层。煤炭分类为弱
6、粘煤和不粘煤,是“三低一高”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和民用煤。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6.33%,自然发火期3-5 个月,最短为28 天。窑街三矿采用小型片盘斜井群开拓,布局 “小、密、散”,井田走向短,水平储量少,服务年限最多可维持5-10 年左右,各井接续问题日益突出,工作面搬家频繁,造成矿井万吨掘进率居高不下、能耗高、资源浪费,生产成本高,矿井效益差,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矿井生产的需要。窑街煤电集团三矿开采煤层的倾角大部分在40 左右,煤层厚度在720m 之间,原一直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炮采和水平分段轻型综采放顶煤开采,矿井同采工作面数目多,巷道掘进率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
7、,管理复杂,经济效益不好。为了加快窑街三矿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步伐,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窑街三矿开展大倾角特厚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研究工作。到2008 年,窑街三矿大倾角特厚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开采方法的现场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倾角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中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总结的重要技术问题,工作面巷道布置和回采工艺就是其中关键问题之一。采取科学合理的工作面巷道布置和回采工艺是提高工作面生产能力,保证工作面安全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的基础。大倾角特厚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时的工作面布置、回采巷道布置及其相应的巷道支护技术、工作面回采工
8、艺都具有特殊性,传统的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布置方式,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和回采工艺难以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要求。探求科学合理的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和合理的回采工艺参数是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获得安全高效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实践和总结大倾角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的合理巷道布置方式和回采工艺参数,对提高窑街三矿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我国大倾角特厚煤层安全高效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2.1 我国急斜大倾角特厚煤层开采技术发展我国于1982 年开始研究引进综采综放设备与技术,急倾斜大倾角特厚煤层开采技术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
9、下几个阶段:(1)80 年代中期,一些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如:开滦、鹤壁、沈阳、南桐矿、攀枝花以及北京等矿务局分别引进德国、英国、波兰、西班牙、前苏联等国的倾斜或急倾斜综采设备,均因设备不能适应所开采的煤层条件而未取得好的效果,有的改用于缓倾斜煤层(新汶矿务局),有的设备闲置。(2)1984 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研制了适应于3555煤层的ZYS960014/32 型重型大倾角组合式液压支架,试制出样机,并经型式试验和台架55转角试验合格,但未进行成套工业性试验。1984 年运用国产FY40014/28 型综放支架在沈阳蒲河煤矿首次进行综放开采工业试验,试验效果虽然不够理想,但取得的经验
10、教训在大倾角煤层中推广应用。1986 年,当时的国家煤炭部,在制定煤炭工业“七五”发展规划时提出:“七五”期间应主要开发“三极(急)”(极厚、极薄、急倾斜)、“三软”(软顶、软煤、软底)、“二硬”(硬顶、硬煤)、“二大”(大倾角,大采高)等煤层应用的支架,在技术上要有所突破,而首先应解决倾角55以内的长壁工作面的综采技术问题,对倾角更大的煤层应进一步研究合理的开采工艺及设备。从此,对大倾角设备及采煤方法的研制和试验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1989 年我国第一套大倾角液压支架ZYJ320014/32 型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55以下大倾角煤层液压支架的空白。但经型式试验和技术鉴定后未推广使用;经改进后
11、ZYJ3200/14/32G 型支架在沈阳红菱矿进行工业试验和技术鉴定后也未推广使用。(3)1986 年,窑街三矿率先在55、20m 左右的特厚煤层中试验水平分段综放并获得成功。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是一种变复杂为简单的有效途径,窑街矿务局率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之后,靖远矿务局王家山矿、燎源矿务局、平庄矿务局、乌鲁木齐矿务局和华亭县煤矿也相继采用这种采煤方法开采45以上的特厚煤层,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这种采煤方法的工作面长度受煤层厚度限制,一般较短且经常变化,不便于生产和管理,产量和效率比长壁工作面低,不利于集约化生产和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沈阳矿务局红菱煤矿采用国内成套设备于1986 年
12、进行了我国第一个35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但因种种原因未进一步试验。之后,新疆艾维尔沟煤矿进行了35左右煤层综采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未进一步试验。我国近几年在解决35以上大倾角单一中厚煤层综采技术基础上,借鉴10 多年来缓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成功经验,开始进行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技术的研究试验。1996 年原石炭井矿务局在局部达37的煤层进行综放开采试验取得成功之后,鹤岗竣德煤矿、平顶山矿务局十等相继进行了局部达35左右8-10m 厚的大倾角煤层的综放开采试验研究,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二十世纪90 年代后,随着我国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一些矿井逐渐开始在倾角30左右的
13、倾斜特厚煤层中试用综放技术开采。宁夏石炭井矿务局乌兰矿、黑龙江鹤岗竣德矿和河南平顶山矿务局十等相继进行了30-35倾角、8-10m 厚度煤层的综采放顶煤开采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面支架的稳定性、可靠性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1992 年石炭井矿务局乌兰矿在倾斜特厚煤层进行走向综放开采试验。试验工作面的倾角在25以上,局部最大达到37,煤层厚度8m,工作面长60m。工作面采用ZFSB3200-16/28 型放顶煤液压支架,上下两端各有2 架ZTG3400-20/30 型过渡支架,在运输平巷内布置一组ZTF8900-20/30 型可放煤端头支架,采用MXP350 型窄机身采煤机。前后输送机均
14、采用SGD630/220 型刮板输送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月产达到3 万 t,采煤工效19.4t/工,工作面采出率84.94,采区采出率达到77。随后,鹤岗矿务局南山矿、淮南新集矿、平顶山矿务局十等煤矿相继采用国产设备进行了大倾角(最大37)特厚(68m)煤层综放开采试验并获成功。(4)1998 年四川华蓥山矿务局绿水洞矿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研究试验35以上单一中厚煤层综采技术成功,在后来的生产中工作面煤层倾角最大时达到50。绿水洞矿投入使用的ZYJ2300/13/32 大倾角支架,基本上从技术设备上(包括下端头支护)较完全地解决了大倾角中厚煤层走向长壁综采问题,也为大倾角特厚煤层研
15、究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放开采提高了宝贵经验。(5)2003 年靖远煤业公司王家山煤矿在煤层倾角3849、煤层厚度13.523m 的易燃特厚煤层进行工作面倾斜布置的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开采试验取得成功,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取得重大了突破。目前第三个工作面正在开采之中。目前新疆建设兵团大黄山煤矿也正在试验大倾角综放开采方法。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国外对大倾角煤层长壁综采的研究与试验,主要限于中厚煤层。70 年代末,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原西德、前苏联、英国、法国、波兰等),曾研制过大倾角煤层综采设备,使用到3562煤层,因煤层倾角大,工作面设备故障多,工艺复杂,产量和效率较低,这几年的研
16、究进展缓慢或基本停止。而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以前还鲜见报道。大倾角煤层倾斜布置走向长壁高效综放开采是国内近几年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由于随者煤层倾角的增大,其开采技术的难度剧增。由于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倾角大、工作状况复杂,给工作面液压支架等提出了多方面的特殊要求。我国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在设备配套、回采工艺、矿压规律、顶煤破碎与放出规律、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以及工作面防灭火、防治瓦斯、防尘安全技术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目前我国的综放开采技术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一采煤方法从技术到装备上目前还主要适用于缓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和倾角在60左右以上
17、的急倾斜煤层采用水平分段放顶煤,而对于倾角处于3555的大倾角特厚煤层,采用放顶煤开采技术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时,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中支架上方从直接顶变为待放顶煤,而且工作面顶板煤岩层也要发生滑移破坏,垮落的顶煤和顶板岩块也会发生下滚,它直接影响着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以支架为主的开采装备将会出现严重的下滑倒架现象。二是与急倾斜煤层一样,采用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但这种采煤法,在每个分段上方靠近岩层底板的部分,有一个大块三角煤基本上是放不出的,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作面回收率。底板侧三角煤的损失随煤层倾角的减小而迅速增大。近几年,我国的大倾角特厚煤层综
18、放设备及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言,仍在积极的探索之中,仍有许多复杂问题尚待解决。1.3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1.3.1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窑街三矿大倾角特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工作面基本布置方式和关键参数的研究确定;(2)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平巷的布置方式及其支护方式确定;(3)工作面回采工艺及主要参数确定;(4)现场试验与工程实践。1.3.2 研究方法和方案采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大倾角特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技术”问题本身为一复杂系统问题,涉及大量采矿、通风等问题。本文首先对所窑街三矿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
19、长壁综放开采工作面基本布置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综合理论分析确定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主要巷道的合理布置和支护方式,以及工作面合理回采工艺方式和主要参数,并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1.3.3 研究技术路线煤层倾角大、厚度大给窑街三矿综放开采及工作面巷道布置带来很大困难。 “支架-围岩”系统中支架是可操控的,支架能稳得住、顶得牢、移得动是工作面顺利推进的前提。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工作面支护系统稳定性的问题。解决工作面支架稳定性问题,一方面是提高支架自身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但更重要的还应从工作面布置方面着手。本文首先分析研究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基本布置方式和具体参数确定方法。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采煤方法研究 毕业论文 倾角 煤层 走向 长壁综放 采煤 方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