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有害射线监测器毕业论文设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有害射线监测器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有害射线监测器毕业论文设计.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有害射线监测器设计学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摘 要环境放射性监测是环保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当今世界,原子能工业迅速发展,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国防、航天、科研、民用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有可能使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超过规定标准,构成放射性污染,危害人体和生物,为此,有必要对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放射性检测仪器种类很多,它的基本原理基于射线与物质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效应。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器有三类,即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和半导体检测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实现的有害射线监测器。本仪器具
2、有数据采集、实时显示、阈值设定、通讯、越限报警等主要功能。在系统的硬件设计中,对主要硬件MSP430F4250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数码显示、键盘、参数设定、数据通讯等程序,运用IAR公司为MSP430系列单片机开发的C430集成开发环境和C语言调试器作为程序开发工具完成了软件的调试。关键词 环境监测;放射性监测;有害射线监测;单片机控制;MSP430AbstractThe environment radio monitor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par
3、ticularly in nowadays world,the atomic industry develops quickly,the radio materials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science,national defense,aerospace,research,public etc.The realm have extend continuously,make probably the radio level in the environment exceed provision standard,constitute radioactive
4、contamination,endanger the human body and living creature.Therefor,the radio material that has a necessity to environment carries on a often examination.There are a lot of radio examination instrument category,its basic principle according to occur various effect that between the radial and the mate
5、rial interaction.The most in common use detector has three currently,then the ionization detector,the flicker detector and the semi-conductor detector.This text design a kind of according to MSP430 chip microprocessor carry out of harmful radial monitor machine.This instrument has main function of d
6、ata collection,real time show,limen value enactment,communication,over limit to give an alarm etc.The text makes detailed represent towards hardware that includes MSP430F4250 chip microprocessor and peripheral circuit. systemic.The software design of the system includes program of data collection,th
7、e number display,keyboard,the parameter enactment,the data communication etc, program development tools are both C430 integration built environment and C debugger that are developed for MSP430 series chip microprocessor by IAR company.Keywords Environment monitor; Radioactivity monitor; Harmful radi
8、al monitor; Chip microprocessor control;MSP430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1.1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其发展11.1.2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21.2 环境放射性监测41.2.1 基础知识41.2.2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和危害41.2.3 监测对象及方法51.3 本设计的任务、内容和要求6第2章 放射性检测仪器原理72.1 放射性检测仪器基本原理72.2 电离型检测器72.2.1 电流电离室82.2.2 正比计数管82.2.3 盖革(GM)计数管82.3 闪烁检测器92.4 半导体检测器102.5 本章小结10第
9、3章 MSP430单片机原理113.1 概述113.1.1 单片机的概念及特点113.1.2 MSP430系列单片机113.2 MSP430单片机结构133.2.1 MSP430结构概述133.2.2 MSP430CPU结构和特点143.2.3 MSP430存储器结构和地址空间143.3 本章小结16第4章 有害射线监测器的硬件设计174.1 硬件原理框图174.2 MSP430F4250简介174.3 I/O端口204.3.1 端口P1和P2204.3.2 端口P5和P6224.4 定时器234.4.1 看门狗定时器(WDT)234.4.2 16位定时器A(Timer_A)244.5 液晶显
10、示274.5.1 段式LCD的基本原理274.5.2 MSP430液晶驱动模块274.6 键盘功能284.7 串行通信294.8 本章小结30第5章 有害射线监测器的软件设计315.1 MSP430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315.2 脉冲计数程序设计325.3 键盘程序设计335.4 通讯程序设计345.5 定时器程序设计355.6 本章小结36结 论37参考文献38附录139附录253致谢68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1.1.1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其发展一、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环境科学的工具、手段。“监测”从广义上讲,是为了追踪污染物种类、浓度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对污
11、染进行重复测定;从狭义上讲,是为了判断是否达到标准或评价环境管理和控制环境系统的效果,对污染物进行定期测定。所以,环境监测是间断或者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出现,使环境监测内涵扩大了。除现有污染物的监测外,还应有生物的、生态的监测,还应有其他的监测,所以,环境监测又可以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是发现问题,按标准制定监测方案,采集样品,处理样品,按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环境保护意见等等1。二、环境监测的发展环境
12、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最初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化学毒物所造成的,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环境分析就产生了。由于环境污染物通常处于痕量级(ppm、ppb)甚至更低,并且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又涉及空间分布及变化,所以对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和分析速度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环境分析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这一阶段称之为污染监测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到了70年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是化学因素,还有物理因素,例如噪声、光、热、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所以用生物(动物、植物
13、)的生态、群落、受害症状等的变化作为判断环境质量的标准更为确切可靠。此外,某一化学毒物的含量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其他因素之间还存在着相加和拮抗作用。所以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的手段除了化学的、还有物理的、生物的等等。同时,从点污染的监测发展到面污染及其区域性的监测,这一阶段称之为环境监测阶段,也称为主动监测或目的的监测阶段。监测手段和监测范围的扩大,虽然能够说明区域性的环境质量,但由于受采样手段、采样频率、采样数量、分析速度、数据处理速度等限制,仍不能及时地监视环境质量变化,预测变化趋势,更不能根据监测结果发布采取应急措施的指令。
14、80年代初,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并使用了遥感、遥测手段,监测仪器用电子计算机遥控,数据用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送到监测中心控制室,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可自动打印成指定的表格,画成污染态势、浓度分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观察到空气、水体污染浓度变化、预测预报未来环境质量。当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时,可发布指令、通告并采取保护措施。这一阶段称为污染防治监测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目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1) 以现场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多参数网络在线、多功能自动化监测方向发展;(2) 环境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手工单样品处理向在线自动化和批量化处理方向发展;(3) 由较窄领域的
15、局部监测、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和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4) 野外和现场环境监测仪器将向便携式、小型化方向发展;(5) 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6) 环境监测方法的综合性、灵敏性和多功能性日益增强,方法检测限越来越低。1.1.2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我国从7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了中央、省、地市、县区的四级监测机构,制定了各种监测管理制度。由环保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有关单位开发研制了100多种环境标准物质为实验室质控提供了保证。开展了优化布点,统一监测的方法,进行技术培训,实行分析人员上岗合格证制,创建和评选了国家和省级优质实验
16、室,编辑出版了质量保证手册,从而保证了监测工作质量,达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的QA目标。基本形成了从监测点位优化、样品的采集与输送,实验室分析到数据处理、报告的综合编写等全过程的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我国制定并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有关的技术管理规定,使环境监测技术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全国监测系统可以开展水、气、渣、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等要素200多个项目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还可以承担较复杂的环境问题调查,各级监测站获奖科研项目1800多项,其中有环境背景值、工业污染源、酸雨、和农药污染调查等大型课题,更多的则是实用监测技术。内容涉及优化布点、分析方法
17、、仪器设备、计算机应用、数据分析评价以及标准物质的开发研究等。“八五”第一年,我们就通过优化筛选建立了由200个站组成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简称“国控网”)。1992年由国家环保局会同各有关部门组建了由27个部门的54个环境监测站组成的“国家环境监测网”。根据加强流域环境管理的需要,1994年以来,分别组建了“长江暨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淮河流域环境监测网”、“太湖流域环境监测网”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这些跨行政区划的专业监测网络的建立,开始打破了单纯以行政区划分为单元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适应了流域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全国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
18、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到2005年,国控环境监测网络调整为:环境空气监测网站226个,测点数793个;酸雨监测网站239个,测点数472个;水质监测网站197个,监测断面1074个;生态监测网站15个。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
19、因子达百余种。1.2 环境放射性监测1.2.1 基础知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而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某些元素的原子核不稳定,内部能够自发地改变核结构,从一种核变成为另一种核,并放射出带电的或者不带电的粒子(、)或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衰变,简称放射性。常见的衰变有、和电子俘获四种形式。含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不稳定的核称为放射性原子核由不稳定的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流,就称之为放射线。如射线、射线、射线等。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质就称为放射性物质。在自然条件下,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物质中都会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尤其在当今世界,原子能工业迅速
20、发展,核武器爆炸、核事故屡有发生,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国防、科研、民用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有可能使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值或超过规定标准,构成放射性污染,危害人体和生物。1.2.2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和危害一、天然放射性的来源(1) 宇宙射线及其引生的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是一种从宇宙空间射到地面来的射线,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由宇宙射线与大气层、土壤、水中的核素发生反应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约有20余种。(2) 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多数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地球起源时就存在于地壳之中,经过天长日久的地质年代,母体和子体之间已达到放射性平衡,从而建立了放射性核素的系列。(3) 自然界中单
21、独存在的核素:这类核素约有20种,它们的特点是具有极长的半衰期,它们的另一个特点是强度极弱,只有采用极灵敏的检测技术才能发现它们。二、人为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引起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应用放射性物质的单位所排出的放射性废物,以及核武器爆炸、核事故等产生的放射性物质。(1)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包括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爆炸冒顶事故及外层空间核动力航具事故等。其核裂变产物包括200多种放射性核素,还有核爆炸过程中产生的中子与大气、土壤、建筑材料中的核素发生核反应形成的中子活化合物,以及剩余未起反应的核素。(2) 核工业:包括原子能反应堆、原子能电站、核动力舰艇等。它们在运行过程中排放含各种核裂
22、变产物的三废排放物;特别是发生事故时,将会有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去,造成严重污染事故。(3)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的排放废物:这些部门使用放射性核素日益广泛,其排放废物也是主要的人为污染源之一。(4)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在稀土金属和其他共生金属矿开采、提炼过程中,其三废排放物中含有铀、钍、氡等放射性核素,将造成所在局部地区的污染。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或黏膜侵入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人体一次或短期内接受大剂量照射,将引起急性辐射损伤,如核爆炸、核反应堆事故等造成的损伤。放射性物质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所谓辐射损伤是是有射线引
23、发人体组织发生有害化学反应引起的。辐射引起的电子激发作用和电离作用使机体分子不稳定和破坏,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因此,辐射不仅可以扰乱和破坏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而且可以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生育力降低、寿命缩短等)和遗传损伤效应(如流产、遗传性死亡和先天畸形等)。1.2.3 监测对象及方法一、放射性监测的对象及内容放射性监测按照监测对象可分为:现场监测,即对放射性物质生产或应用单位内部工作区域所作的监测;个人剂量监测,即对放射性专业工作人员或公众作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环境监测,即对放射性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单片机的有害射线监测器 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 单片机 有害 射线 监测器 毕业论文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4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