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基于单片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统的设计 院(部)名 称: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学 生 姓 名: 孙学文 专 业: 自动化 学 号: 20090274 指导教师姓名: 王君瑞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摘 要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现代电机的基本理论基础。19世纪40年代第一台直流电机成功研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兴的的电力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电机在某些应用场合已不能完全很好的应用,由于其机械换向引起的火花、转速受机械换向的限制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科学家们开始试着研制一种用一些
2、器件实现电机换向代替电刷换向器换向的装置。1955年,美国人Harrison首次提出了用晶体管换向线路代替代替电机电刷接触的思想,直到1962年试制成功了借助霍尔元件(霍尔效应转子位置传感器)来实现换向的无刷直流电机。本文从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发展方向及分类,再到电机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都做了一系列系统的论述。尤其是在电机控制方式上。现代电机有多种控制方式,电机专用控制集成芯片控制、单片机和DSP控制,本文将采用MCS/51系列的单片机实现对电机的转速控制。通过用protues软件仿真及用keil软件验证过的程序进行测试,实现无刷直流电机平滑的调速。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
3、,单片机,protuesABSTRACTIn 1831, Faraday discovere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henomenon, laid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theory of modern motor. First dc motor developed in the 1840 s,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emerg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di
4、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dc motors in some applications is not very good application, due to its mechanical commutation spark, speed limited by mechanical commutation, the emergence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scientists begin to try to develop a use some device for motor commutation instea
5、d of the brush, commutator reversing device. Americans in 1955, Harrison wa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use the transistor commutation circuit instead of instead of the electrical motor brush contact, until 1962, was successfully trial-produced with hall element (hall effect rotor position sensor)
6、to implement the commutation of the brushless dc motor. Based on brushless dc motor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to the motor, control mode, do a series of systems in this paper. Especially on
7、 the motor control mode. Hyundai motor has a variety of control mode, the special motor control chip control, MCU and DSP control,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MCS / 51 series microcontroller for motor speed control. By using protues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verified with keil software testing program,
8、smooth realization of brushless dc motor speed control.KEY WORDS: brushless dc motor ,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otues目 录目 录I第1章 绪 论11.1 引言11.2 无刷直流电机分类11.3 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背景21.4 无刷直流电机研究的意义31.5 无刷直流电机未来研究方向4第2章 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62.1 相比有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的主要特点6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构成62.3 工作原理82.4 三相无刷直流电机逆变电路及其工作方式92.5 脉
9、宽调制(PWM)技术11第3章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133.1 整体运行思路133.2 系统总体框图133.3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14图3-4 转子转速14图3-6 电磁转矩Te153.3基于仿真波形的论述15第4章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164.1 各接口电路与所用芯片详细功能及使用介绍164.1.1 AT89C51芯片的介绍164.1.2单片机与键盘接口174.1.3单片机与显示数码管接口194.1.4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194.2 软件部分204.2.1 主程序流程图如下:214.2.2 键盘、显示流程图:23第5章 结 论25致 谢26参考文献27附录A:28附
10、录B:37附录C 中文译文44第1章 绪 论1.1 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机作为一种机电能量转换及成为各种机械原动力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装置,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能源、冶金、采矿、机械加工、航空航天可以说没有电机就没有今天繁荣的一切。从19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第一台直流电机到现在,各种类电机应运而生,同步电机、异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随着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新型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及微控制器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控制电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少,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将其运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使得控制电机更加方便简捷。1.2 无刷直流电机分类 随着科技日新
11、月异的发展,电机除了扮演着工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种类也是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增加,以此来满足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需求。按所需电源种类有刷直流电机直 流 电 机交 流 电 机无刷直流电机单相电机三相电机永磁直流电机电磁直流电机方波驱动正弦波驱动 图1-1 电机分类结构图1.3 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背景从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到第一台直流电机被成功研制,这以后电机就开始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但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及科学技术上的突破,直流电机虽然具有调速范围广、启动转矩大、运行平稳效率高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传统的直流电机都采用的是电刷机械换向装置,就产生了
12、不可避免的机械摩擦、使用寿命缩短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使得它在一些高温高压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因此科学家们就开始寻找一些以替换电刷机械换向的装置,这样就避免了上述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科技领域内一系列科技成果,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功率半导体和开关型晶体管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为无刷直流电机的应运而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并在日后得到大力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5年,美国人Harrison首次提出了用晶体管换相线路代替电机电刷机械结构接触的构想,这就是无刷直流电机的雏形2。它由信号检测、晶体开关和功率放大电路等几部分构成。它的运行原理是,当转子旋转时,信号绕组内就会感应出周期性的信号电动势
13、,信号电动势就会使相应的晶体管依次导通来完成换向。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转子不转时,信号绕组内就不会有周期性的感应电动势,这样的话晶体管就无法导通,换向也就不能完成。由于这种电机存在着没有启动转矩并且由于感应电动势信号前沿抖动较大致使晶体管工作在高功耗下等一系列的缺点,因此后续做了诸多改进。采用离心装置的换向器或是将辅助磁钢安放在定子上,虽然都可以保证电机可靠地启动,但是相伴而来的仍然是比较大的负面问题,加装离心装置换向器致使电机结构上变得复杂,这就会使日后的维修维护工作难以进行,拆装上的难题和机械结构上的设计都会无形中增加高昂的成本。而定子辅助磁钢的运用需要附加脉冲,这就在电机启动时增加了负
14、担。同时操作上也变得麻烦。鉴于此,其后人们又做了无数次的实验验证,最终终于找到了利用位置传感器和电子换向线路来代替机械结构电刷的电子换向线路。从而找到了一条发展新型直流电机的路线。传感器的出现为无刷直流电机快速研制成功与投入应用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接近开关式位置传感器、电磁谐振式位置传感器和高频耦合式位置传感器相继出现,然后又相继研制成功了磁电耦合式和光电式位置传感器。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于1879年美国人霍尔发现的霍尔效应产生兴趣,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研制,终于在1962年成功试制了借助于霍尔元件(霍尔效应转子位置传感器)来完成换相的无刷直流电机。在世纪70年代初期,又成功试制
15、了借助比霍尔元件的灵敏度高千倍左右的磁敏二极管实现换相的无刷直流电机2。1978年,联邦德国Mannesmann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汉诺威贸易展览会上正式推出MAC无刷直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无刷直流电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2。永磁无刷电机是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永磁无刷交流同步电机、永磁无刷直线电机和永磁无刷力矩电机的总称。正是因为永磁无刷电机具有诸多优点,因此已成为目前微特电机发展的主流。1.4 无刷直流电机研究的意义无刷直流电机是将控制芯片、检测元件、换向机构、软硬件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机电产品,综合了许多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是现代机电一体化的最新最好的诠释。它不仅仅继承了现有交流电机
16、和直流电机的优点,而且自身还有独特的特点。沿袭了直流电机调速性能好、机械特性呈线性、运行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突出的有点就是没有励磁损耗。用置传感器代替机械换向装置的好处很突出,没有了机械换向装置产生的机械摩擦以及摩擦产生的火花,就大大减少了投入维护运行用的费用,而且从可靠安全的角度上考虑无刷直流电机可以用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比较恶劣或者是要求比较严格的场合,这些都是以往应用的电机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从减少机械振动和减少噪音方面无刷直流电机做的也是非常成功的。这就为人类的工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环保的角度上考虑也是很好的。虽然由于驱动电路与换向电路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增加,但是相信这些随着
17、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都会得到客服,随着永磁材料的更新进步,制作转子永磁体变得也越来越容易成本也在下降,这就又为无刷直流电机的推广应用增加了一定的筹码,因此在来,相信很长一段时间里,无刷直流电机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民用领域中,渐渐的将会取代现有的直流电机。早在1964年,无刷直流电机就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使用,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太阳电池板的跟踪控制、卫星上泵的驱动等2。现代无刷直流电机都是以永磁励磁的。所以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铝镍钴永磁材料已逐渐被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所代替,20世纪80年代高慈能积的铷铁硼永磁材料的出现与发
18、展更是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永磁电机的发展。随着电力半导体器件的更新与换代,从小功率晶体管,到大功率晶体管(GT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等新型开关器件的发展使得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更加简单。微电子技术更是将无刷直流电机的专用控制集成电路与电子电路更好的结合起来。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无刷直流电机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必定会逐渐成为主流,纵使它的出场成本依然昂贵,但是随着永磁材料与电力电子微电子技术的稳定发展,相信成本问题终将不会限制它的成长。因此,对它的研究在现如今以致在今后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具有很深远的意义。1.5
19、 无刷直流电机未来研究方向由于科技进步,各行各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材料、电力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行业更是日新月异,无刷直流电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虽然无刷电动机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大部分都是基于特定的场合所设计的,因此这就造成了现在没有一款是通用的,所以只有试着从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更高的效率、生产自动化和规模化上来克服这一缺点。 鉴于流水线生产技术的应用与工厂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大规模的成批量的生产电机的零件,即高效又省时从而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制作成本。 集成芯片的投入使用不但很好的的减少了电子线路的复杂性和发生危险的概率,更是减少了投入人工的维护,使得检修与日常保养的工作量也减少了,这
20、也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成本。而且电机日常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性也随之提高。 随着电子产品日渐趋向高度集成化微型化,对于控制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即单片机与DSP相继问世以来电机的控制也就更多样化。各公司也相继开发出了控制电机的专用集成芯片,所以在未来一定还会有多种多样的芯片问世,他们将会更加高度集成化,使用起来将会更加便捷。 虽然无刷直流电机有这样或是那样的优点,但是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虽然克服了机械换向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直适用的。由于引入的位置传感器内嵌在机体内部,而且传感器的组成也是颇为复杂,无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信号的技术就被人们引入到无刷直流电机的领域中,
21、而且现在有了相对成熟的反电动势法。相信未来电机结构会更加简单,检测转子位置信号的技术会越来多,方便实用。通过上述叙述我们可以确定,想要使无刷直流电机在未来越来越的在民用领域中使用的话,那么就要从其结构、成本、体积等各发面研究,找出一个最佳方案,甚至有可能的话设计一款通用型。第2章 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2.1 相比有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的主要特点1. 因为是电子线路实现换向,所以就没有了机械换向时所产生的机械磨损和火花的问题,由此工作寿命就得以延长。2. 由于是电子换向线路,所以在一定的高温高压及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从而使得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
22、不用经常维护。3. 转子损耗几乎没有,没有了机械换向的摩擦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震动,噪声问题也就随之解决。4. 功率密度较高,定子绕组容易散热。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构成和有刷直流电机一样无刷直流电机同样有转子和定子,不同的是有刷直流电机是将主磁极和电无 刷 直 流 电 机电 机 主 体位 置 传 感 器电 子 换 向 线 路图2-1 无刷直流电机主体图刷安装在定子上,将电枢绕组安装在转子上。而无刷直流电机却恰好性反,它是将绕组装在了定子上,转子上装有永久磁钢。内部装有感受位置变化的霍尔元件,通过霍尔元件检测转子的位置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后将信号给到电子换向线路,然后顺序改变功率管的导通,实现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直流电机 控制系统 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