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CAD仿真的DSTATCOM无功补偿研究(自己).KDH.doc
《基于PSCAD仿真的DSTATCOM无功补偿研究(自己).KDH.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SCAD仿真的DSTATCOM无功补偿研究(自己).KDH.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电力是国家的支柱能源和工业经济命脉,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导致用电量的急剧增加和国内各大型电厂的建设投产将出现大规模的联合供电系统,这样的供电系统的建立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如何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以及保障供电质量是摆在电力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由于配电网结构、运行变化等原因,我国配电网损耗、电压合格率等技术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由于电压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用户电器烧毁的现象仍然存在,而网损过高使得生产的宝贵电能白白浪费,而且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感性负载所占据的比例增大,无功功率问题逐渐成为电
2、力系统和电力用户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之一,功率因数也是衡量电能质量三大指标之一,功率因数也是衡量电能质量三大指标之一。容性负载包括计算机、开关电源、电视、输电线路等,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输电线路的电感性无功功率小,由于电容效应,输电线路产生的的容性充电功率大于输电线路吸收的电感性无功功率,必须满足电力系统无功平衡的需要,维持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否则电力系统电压过高,将无法保证安全运行。无功功率对电网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设备容量无功功率的增加,会导致电流增大和视在功率的增加,从而使发电机、变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容量和导线容量增加
3、。同时,电力用户的起动及控制设备、测量仪表的尺寸和规格也要加大。(2)设备及线路损耗增加无功功率的增加,使总电流增大,因而使设备及线路的损耗增加。设线路总电流为I=IP+IQ,线路电阻为R,则线路损耗P为: (1.1)式1.1中,(Q2/U2)R这一部分损耗就是无功功率引起的。(3)使线路及变压器的电压降增大,如果是冲击性无功功率负载,还会使电压产生剧烈的波动,使供电质量严重下降。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感性负载的存在。例如生产中最常见的异步电动机、工频炉、电焊变压器以及日光灯等。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住所以小于1,是由于负载本身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所决定的。功率因数的提高,能使发
4、电设备的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能使电能得到大量节约,在同样的发电设备的条件下能给更多的负载供电。从经济观点出发,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也就是如何才能减少无功在线路上的流动和交换,同时又使电感性负载能够取得所需的无功功率。无功补偿的作用只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供用电系统负载的功率因数,降低设备容量,减少功率损耗。(2)稳定受电端及电网的电压,提高供电质量。在长距离输电线中适合的地点设置动态的无功补偿装置还可以改善输电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输电能力(3)电气化铁道等三项负载不平衡的场合,通过适当的无功补偿可以平衡三项的有功及无功负载。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联的一个环节,供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5、用户的经济效益和设备安全。将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1(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运用于配电系统中,可用来减小谐波的畸变、电压波动和闪变、消除各相电压不平衡,使电压的幅值、功率因数负荷要求,保证供电可靠性。FACTS技术为提高电能质量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手段,将在很大程度上变革现有的电力输电和配电系统。发展配电系统中的FACTS技术不仅拓宽了灵活输电的应用范围,也促使配电自动化进一步向前发展。本文所阐述的无功功率补偿2问题正是将FACTS技术运用于配电系统,从而解决实际配电网中无功功率的不足,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电工等领域的重大
6、课题,对于现有电力资源和配电系统的高效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1.2 STATCOM的研究发展和应用随着工业白动化的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系统中大量存在的非线性及冲击性负荷(如轧钢机、电弧炉)不仅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同时还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偿,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增加设备容量,以及设备与线路的功率损耗,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因此,快速有效的无功功率补偿对于工业生产,特别是冶金工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较为传统的无功补偿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低压个别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下面简单介绍这3种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使用该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1)
7、低压个别补偿。低压个别补偿是根抓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求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适用于补偿个别大容量风连续运行(如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偿励磁无功为:。低压个别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因此不会造成无功倒送。它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2)低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抓低压母线上的无功负荷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电
8、容器的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低压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fi!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3)高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是将并联电容器组直接装在变电所的610kV高压母线上的补偿方式。适用于用户远离变电所或在供电线路的末端,用户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以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补偿装置根抓负荷的大小白动投切,从而合理地提高了用户的功率因数,避免功率因数降低导致电费的增加,同时便于运行维护,补偿效益高。上述三种补偿方法,其最大弱点是补偿容量受装置自身容量的限制,目对电容器组的连
9、续投切会产生大量谐波。随着大功率全控型晶闸管GTO及IGBT的出现,特别是相控技术、脉宽调制技术(PWM)、四象限变流技术的提出使得电力电子逆变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此为基础的无功补偿装置STATCOM能够快速平滑地吸收感性和容性无功功率,调节系统电压、校止功率因数、平衡负荷、滤除谐波。STATCOM止以其众多的优越性成为研究热点。1.3 STATCOM的研究现状早在70年代,日本、美国德国就已经开始研究静止无功发生器,并有一些小容量的装置进入实验室研究。自日本三菱公司于1980年成功研制基于晶闸管的20MVarSTATCOM以来,STATCOM作为FACTS的重要成员已引起各国电力工业界的重视
10、,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但由于STATCOM的技术含量较高,目前掌握并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中国等)。 1991年日本的三菱,日立,东芝又分别推出了80MVar的基于GTO的STATCOM装置。1988年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开始执行FACTS的研究计划,在此计划中首推研究项目就是STATCOM。美国GE公司和西屋公司与电力科学院于也于1988年和1995年分别安装了10MVar与100Mvar的STATCOM装置,其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单机8MVar STATCOM装置也投入了运行。 我国在最近十年来随着FACTS技术研究的深入,在StatCom方
11、面的研究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突破性的进展,并逐渐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1999年夏,清华大学与河南电力局共同研制的我国首台新型20MVarSTATCOM控制器在河南220kV电网中成功投入运行,用以提高其控制功率和控制电压能力,提高稳定性能(其响应时间小于30ms) 。 2001年2月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也将500KVar的STATCOM3投入了运行。STATCOM除了应用于输电系统外,它还成功应用于配电系统。如对风力发电的电能质量进行优化,丹麦电力于1998年着手的Rejsby Hede项目4就是利用8Mvar的STATCOM或SVG改善24MW的风力发电厂的电能质量,并评价和研究S
12、tatCom用于动态控制网络电压的效果。1999年7月,美国华盛顿州的Seattle钢铁公司安装了一个5Mvar,4.16kV配电级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5,该装置已于2000年2月完成最后的试运行,并已投入工作。该装置提供了一个先进、高速的控制技术,它对无功功率的补偿、电压闪烁补偿、电压稳定、功率因数控制、以及其它配电系统的用于改善电能质量的改善措施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STATCOM也还有用于补偿电弧炉的电压闪烁方面的研究报道。最早采用STATCOM进行该项尝试的是由美国电力研究所和西屋电气公司于1986年研制的产品6,当时采用的是晶闸管型STATCOM 。 90年代后,ST
13、ATCOM已大量进入到电弧炉的补偿领域,并取代传统的SVC。它克服了SVC体积大和费用高的不足。用于电弧炉补偿的最大STATCOM综合装置是1998年安装的,它位于TEXAS。该系统包含了一个80Mvar的StatCom、以及60Mvar的电容器组。 可见,STATCOM以其优越的特性在高压大容量的输电系统中的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极为精彩的作用,正逐渐取代传统的SVC。同时,STATCOM在配电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极大的发展。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5年内,StatCom将成为动态调节电网无功和电压的重要成员。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柔性交流
14、输电系统(FACT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静止无功补偿的发展方向。本文在了解STATCO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PSCAD软件对STATCOM进行建模并置于设置故障的电力系统中,通过仿真分析STATCOM对系统的影响。第二章 STATCOM的基本原理2.1 无功功率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进展要对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首先 必须确切的了解无功功率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在正弦电路中,无功功率的概念是清楚的。而在含有谐波时,至今尚没有获得公认的无功功率的定义。但是,对无功功率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对无功补偿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应该来说,无功补偿包含对基波无功功率的补偿和对谐波无功功率的补偿,后者实际
15、上就是对谐波的补偿,本文所说的无功补偿专指对基波的无功功率补偿。2.1.1 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在正弦电路中,负载如果是线性,那么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同频率的正弦波。设电压和电流可分别表示为: (2.1) (2.2)式(2.2)中为电流滞后电压的相角。电流i可被分解为和电压同相位的分量iP和比电压滞后90的分量 iq。iP和iq的分别为: ; (2.3)电路的有功功率P就是其平均功率,即: (2.4)电路的无功功率则定义为: (2.5)可以看出Q就是公式(2.4)中被奇函数的第2项无功功率分量uiq的变化幅度。uiq的平均值为零,这表示了其有能量的交换但是并不消耗功率。Q表示了这种能
16、量交换的幅度。在单相电路中很容易理解,这种能量的交换就是在电源和具有储能元件的负载之间进行的。从式(2.4)可以看出,真正的功率消耗是由被奇函数的第一项有功功率分量uip产生的。因此,把式(2.3)所描述的ip和iq分别称为正弦电路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对于发电机和变频器等电器设备来说,在工作频率一定的情况下额定电流及电压与设备导线的截面积、各种损耗以及绕组电气绝缘等因数有关。因此,工程上把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作为电气设备功率设计的极限值,视在功率的概念:S=UI (2.6)从式(2.4)可知,有功功率P的最大值为视在功率S,S表示电能消耗和电能交换的总容量。P越接近S,电气设备的
17、容量越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反映P接近S的程度,定义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为功率因数: (2.7)由式(2.4)和(2.6)可以看出,在正弦电路中,功率因数是由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角差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也经常用来表示。由公式(2.4),(2.5),(2.6)可知,S、P和Q有如下关系: (2.8)2.1.2 非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在含有谐波的非正弦电路中,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定义均和正弦电路相同。有功功率仍为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仍分别由式(2.6),(2.7)来定义,这几个物理量的意义也没有变化。在含有谐波的非正弦电路中的无功功率的情况就比较复杂
18、,虽然已有一些理论对其进行了定义,也有很多成功的应用,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科学而权威的定义。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里叶级数表示成公式(2.9)的形式 (2.9)式(2.9)中 式(2.9)中的、等都是相互正交的。也就是说,上述函数集合中的两个不同函数的乘积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为零。所以其有功功率P为 (2.10)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分别为 (2.11) (2.12)因此 (2.13)仿照公式(2.8)可以定义无功功率 (2.14)这里,无功功率Q只是反应了能量的流动和交换,并不能反应能量在负载中的消耗,在这一点上,它和正弦电路中无功功率最基本的意义是一致的。但是这一定义对无功功率的描述却很
19、模糊,它没有区别基波电压电流之间产生的无功功率和同频率谐波电压电流之间产生的无功功率,以及不同频率谐波电压电流之间产生的无功功率。仿照式(2.5)也可以定义一个更合理的无功功率表达式(2.15)。为了和(2.14)区别采用符号Qf (2.15)这里的Qf是由同频率电压、电流正弦波分量之间产生的。在正弦电路中,通常规定感性无功功率为正,容性无功功率为负。把这一规律引入非正弦电路,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同一个谐波源有可能某些次谐波的无功功率为感性无功功率,而另外一些次谐波的无功功率为容性无功功率,从而出现两者相互抵消的情况。而实际上,不同频率的无功功率是无法相互补偿的,这种相互抵消是不合理
20、的。所以在这里,Qf己经没有度量电源和负载之间能量交换幅度的物理意义了。尽管如此,因为公式(2.15)的定义可以看成正弦波情况下定义的自然延伸,它还是被广泛的采用。在非正弦的情况下,因此引入畸变功率D,使得: (2.16)比较式(2.14)和(2.16),可得: (2.17)和Qf不同,D是由不同频率的电压电流正弦波分量之间产生的。在公共电网中,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等非线性装置的广泛应用,电网中谐波的含量日益增加并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因此,不考虑电压畸变,研究电压波形为正弦波、电流波形为非正弦波时的无功功率情况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通常电压的波形畸变都很小,而电流波形的畸变则很大。设正弦电压有效值为
21、u,畸变电流有效值为I,其基波电流有效值和与电压相角差分别为I1和,n次谐波有效值为In。考虑到不同频率的电压电流之间不产生有功功率,按照上述定义可以得到: 、 、 (2.18)在这种情况下,Qf和D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Qf是基波电流所产生的无功功率,D是谐波电流所产生的无功功率。这时功率因数为: (2.19)式(2.19)中,,即基波电流有效值和总电流有效值之比,称为基波因数,而称为位移因数或基波功率因数。可以看出功率因数是由基波电流相移和电流波形畸变两个因数决定的。总电流也可以看成由三个分量,即基波有功电流、基波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组成。2.1.3 无功功率理论的研究及其发展传统的功率定义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PSCAD 仿真 DSTATCOM 无功 补偿 研究 自己 KDH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39190.html